净心引导24 | 无常观
第 二十四 讲
■ 丁二、无常观 分二:一、总体刹那细无常观 二、具体器情世间粗细无常观
一切有为法当它形成之时,已经决定是刹那灭的体性,也就是说,不住第二刹那,无间就变掉了。这样要细致地认识到,任何事物,当它最初形成到最后灭亡之间的所有的历程当中,实际都是刹那生灭的体性,而不是安住到若干刹那,最后才灭的。
就像放电影,由于放映机、胶片、光束、银幕等这些因缘和合,因而在播放的时候,银幕上就出现了一个电影的相续。那么,在这样的从始至终的放映过程中,任何一个银幕影像都不会安住第二刹那,你会发现,光束、胶片等的因缘在不断地转换的时候,影像也就在不断地转换。因为那个影像不是有自体,而是众因缘投出来的,因此,后面的这些因缘在不断地变动的时候,影像就在不断地动;如果它没理由还能够安住到后刹那的话,那么后后刹那的影像就没法播放。实际也可以马上明白,因缘和合出现的那个影像,它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再往后安住的,就会发现一下子投一下就没了,又投一下又没了,就是这种情况。按照这个指示,思惟有为法生而即灭,不住第二刹那。
以上决定了有为法的显现是刹那性以后,再把眼光放开到从生到灭的整个过程,就像从最初到结束为止的电影的放映过程那样。这样可以看到,相续从一个刹那到一个劫之间的所有的这些事物,都同样是刹那生灭之流。就可以看到,一个刹那灭了以后再起一个刹那,不断地是这样在进行。以这个原因就知道,它并非有一点点的常住性或者坚固可持性,会发现全数都是像瀑流、像灯焰一样的。这个地方通过自身不断地观察、抉择,最终要发生这样一个大的认识。这就是一切有为法在无常上的法则或者定规,没有一个超出其外的。
按照上面的指示,观察从一条大街到一座城市再到整个中国,都只是刹那生灭的影像之流。
又可以缩小到一个人、一个房间、一辆车、一台电脑等等,它是一个更小的点阵。星星点点的那些影像,有局部的一点,有组合起来的一只眼睛、一个脑袋,或者说一个平面等等,总而言之就是点阵。这个影像的点阵,按照它的寿命,会持续三五年到六七十年不等,但同样会知道,就是这么一个小点阵,它在不断地换影像。那么,我们想象开车在道路上行驶的时候,就是这个大点阵不断地播放相似的片子,实际没有从头到尾的一个不变的车子。而且彻底地断定,不但是没有这样常的稳固性,连持续两个刹那的常住性都是没有的。它实际是一个刹那过去之后,又换成一个刹那,只不过跟前面很相似,使得我们的意识错觉认为是一个不变的车子。实际上这样看起来,所谓的车子这个点阵是在刹那生灭当中,一刹那就换一个影像,一刹那又换一个影像,压根就不是前面的那个。
在粗无常上首先要换观念。我们的颠倒作意就是,一碰到什么东西,就认为这是一个生的,它不是个灭的,这个是一种非常愚痴的心,固执惯了。其实生就是灭法,生就是死法,这个是固定的法则。现在要知道,不是从当下这一点去看它,而是要看到它后面的结局,那么才知道,原来生是死法,兴盛是衰败法等等。
这里修学的时候,要发生一个非常明显的决定的定解,就是所有的有为法,当它形成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有灭的体性。这是一个法则,是个定理,谁都逃不出去的。首先就要取得“所有的有为法都是要死的法,都是灭的法”这么一个大认识。
这里要注意一个一个地细致地看透。原来是“生即是生”的一种很肤浅的认识,或者一种顽固的常执,认为它存在,而且会一直都在。这是非常愚痴的,是对于生的一种非理作意,或者一种耽著。那么现在要用非常大的精力,一个一个地看透,把这一个个全部翻转过来。
那么就是一个大的公式——生是死法。也就是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看到,它是死的,它是灭的,不要看它生的一面,就只看它灭的一面。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这个法有坚实性”的错觉,或者能够完全把常坚的颠倒作意去掉。就是指,这个器情世界任何一个法,它形成的当刻,就注定了是一个要灭的东西。那么这个“器情”,今天人们说得漂亮一些的,所谓的“自然界的法、人文界的法”,总而言之,所有这一切就是因缘造成的,所以当它出现的时候,就注定了它是一种灭的体性。这是讲它的自性就是一个灭的,换句话说,生是死法。
明白了这样一个法则以后,在器情万法的各个层面上,都要看到这一条定则。为了展开一个大的认识,需要具体地从各方面去转换。比如说,兴盛是衰亡法,美丽是丑陋法,聚会是别离法,积累是消散法,欢喜是忧愁法,乐是苦法,得意是失意法,崇高是堕落法,光彩是褪色法,光荣是耻辱法,新鲜是陈旧法等等。一切世间法决定是这个样子,不会出这个圈套,所以叫做“定规”“定则”“法则”或者“铁律”。
所谓“一个个看透”,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这个基础很重要。就像要成为一个数学大专家,首先要从加法开始,然后逐渐地能力积累下来,在很多事情上洞察力就非常大了。那么同样,我们要知道这个世间的真相,要明知真谛的话,首先要从一个简单的地方入手。不要以为它很简单,实际上这是我们千万生串习坚固的非理作意,因此,这个时候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基本功,一个一个地去看,在每个地方都要把这个顽固的常执换掉。
比如说,看到生的时候,生了一个娃娃,这个时候就要看到他的后面。他既然生了,他是什么样的法呢?的确后来经过几十年,这个娃娃变得老了之后,再也不动躺在床上,消不得多少天就死掉,所以这个娃娃是个死的法。世人庆祝生不庆祝死,他以为新的出来了,而且在他的感觉里娃娃不会死的,其实娃娃是个死法。或者建造一个非常好的建筑,在落成典礼上,大家都欢呼,放和平鸽庆祝,其实那个法——建的新房子,它是个倒塌的法。或者买了辆新车子,要知道这是个瘫痪的法,最终就成老爷车子,放在一边了。
在《阿含经》里讲,波斯匿王无非就是看到这么一点(这不是很难,但是一般人还看不到),他看到这一点就拔掉了忧刺,因为他知道是个坏的法,有什么好伤心呢?其实,你知道这个,就已经从那个忧愁里面出来了。这个忧愁,不是说看到它会死之后就更加忧,而是说它既然会死,那就很达观了,死掉是自然的,有什么好伤心呢?就好比一个泡沫破了,有什么好伤心?那小孩不知道,他认为肥皂泡能永住,一旦破了他伤心地哭,人家就感觉那是个傻小孩。我们就是傻小孩。
或者有什么好的庆祝、娱乐、欢宴,就知道这是一个别离法,是一个败坏的法。这么看到的话,等会儿分手的时候也是自然的,心里没事的,即使去参加,也觉得它是个会死的法,泡沫一样的。或者上台,就知道是个下台法;兴盛,就知道是个衰败法,任何事情都要这么看,有为法的法则就是这样。那么对于这个反过来想,什么长生不死、江山永固、永恒的爱情、永远昌盛的事业等等,这些就是人的非理作意,在有为法的规则当中没有这一条。
这样的话,一个一个地去看,每个都能看得到它的后面全部都是死的。先从自身的身体,再到家庭,或者所有世间的寻求成功,或者出现的各种的事业、建筑,制造的各种的场面,各个时代的所谓的盛景,各式各样营造的美丽、辉煌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往“生即是死”这个大公式里面去套。
在佛经的指示和前行的引导里,常常说它叫“四边”的法。“生即是死”是一个大原则,“四边”就是说成四条大纲,所谓“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那么我们说,有生即是死亡法,崇高即是堕落法,积聚即是消散法,会合即是别离法,就说这么几条。按照这四条贯穿在所有的法上,都一一地看到它是一个灭的法,这样子就换掉了观念。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取音频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