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颗钻石的约定‖226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11 月 03 日 佛 历 2564 年
མངོན་པ་མཛོད་ལས།གང་ཞིག་ཀུན་ལ་མུན་པ་གཏན་བཅོམ་ཞིང་།།འཁོར་བའི་འདམ་ལས་འགྲོ་བ་དྲང་མཛད་པ།།དོན་བཞིན་སྟོན་པ་དེ་ལ་ཕྱག་འཚལ་ལོ།།ཞེས་གསུངས།
何者尽毁一切暗,
引众脱离轮回泥,
顶礼如理说法佛。
通过忆念以下三种功德的方式顶礼伟大的佛陀第一,通过自利断证圆满;第二,他利事业圆满;第三,成办他利之方便圆满。
“尽毁一切暗”而知道“何者”指佛陀,其他人不要说凡夫,连阿罗汉甚至菩萨也没有“尽毁一切暗”的功德与能力。
比方说,将一种东西送给白衣婆罗门,人们立即会知道白衣婆罗门专指天乐婆罗门。婆罗门有很多,但穿白色衣服的只有天乐婆罗门,所以就不必说白衣婆罗门是天乐婆罗门。“何者尽毁一切暗”,一说这句就知道“何者”唯一指断除了一切黑暗的佛陀。
此处讲的“一切”即十二处所摄的一切法。如经中云“婆罗门,所谓一切即十二处所有法。”“暗”指我执为根本的八十种随眠及其所属。
一切烦恼都是从我执中产生,此处的随眠是烦恼别名。此处先不讲所属,后面会讲。包括具染不知之痴暗与四不知因等非具染不知之痴暗。都是黑暗、愚痴,但有些是属于烦恼的(具烦恼的),有些是不属于烦恼的。
比如阿罗汉已经断除了烦恼。虽然他们没有烦恼,但是还有四种不知因,所以他们的内心还有愚痴、黑暗。“暗”有两种,一种是具染不知之痴暗,一种是非具染不知之痴暗。
为什么说黑暗?如世人通常所说的黑暗能障碍见到色法。同样,以两种不知(即具染与非具染不知)障碍见到实相。如果有黑暗,就见不到色法,比如屋里特别黑,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同样,如果有两种不知——具烦恼和不具烦恼,就会障碍见到诸法之实相。这是小乘,尤其是有部宗的说法。大乘是烦恼障和所知障障碍见诸法之实相。
佛陀是彻底断掉了两种具烦恼、不具烦恼或具染污、不具染污的无明黑暗,即以不复再生的方式从根上断掉,不会再产生。
这里讲的是自利断证圆满。论典里直接讲的是所断圆满,没有讲所证圆满,但间接地宣讲了所证圆满,证是智慧之意。如果没有圆满的智慧也不可能断除一切的无明黑暗。
月
阿罗汉有四不知因,他们有不了知的时候,也有无明的时候。即因佛法深细而不知、因对境遥远而不知、因时间久远而不知、因分类无量而不知。
其一,因佛法深细而不知,诸如舍利子尊者不知如来之戒蕴等。
佛陀曾经修持的戒蕴,阿罗汉是无法衡量的,这是因为佛法深细而不知。
其二,因对境遥远而不知,诸如目犍连不知自己的母亲转生到具光世界。
目犍连的母亲转生到具光刹土,但目犍连通过神通观察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后来向佛请教,佛说他母亲投生在具光刹土。就是因为对境距离太遥远了,以他的神通也无法了知。
其三,因时间久远而不知,诸如舍利子不知华杰施主具有随解脱分的善根。
当时佛外出了,舍利子当家,八十岁的华杰施主想出家,但舍利子用神通观察发现,他没有出家的缘分而没有开许。
后来他遇到了佛陀,向佛陀述说心事,佛经观察,发现华杰施主久远劫前曾经投生为猪,有一天被一条狗追赶,围着佛塔跑,尾巴上的泥甩到了佛塔上,恰好弥补了佛塔上的裂缝,以此种下了善根。
这是善业,还是无记,是有争论的。也许它不是一头普通的猪,当时也有一些好的动机,所以种下了善根,而且这个善根也不是普通的善根,是属于顺解脱分的善根。佛观察到了这些后,同意华杰施主出家。舍利子不知道,因为时间太久远了。
其四,因分类无量而不知。如阿罗汉罗睺罗(佛的亲生子)言“孔雀翎羽唯一因,各种各样之分类,非遍知佛不了知,了知此故遍知力。”
孔雀的羽毛华丽多彩,是有不同因缘的,除了佛的智慧他人无法了知。了知此故遍知力——佛以一种神通力对此毫不混杂地一一了知。细微的因缘差别,阿罗汉无法了知,唯有佛才能遍知。
这是四不知因,如果缺乏智慧和观察力,则无法彻底遣除无明黑暗。否则,不会有这种情况。
以上是自利断证圆满。
“引众脱离轮回泥”,佛陀是出有坏圆满他利的大尊主,“出”即超出三界,“有”即具有五种智慧,“坏”即毁坏四种魔。
佛之觉悟,正等正觉,与其他声闻缘觉菩萨不同。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了三次法轮,他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真正引导有缘众生脱离近取五蕴生死接连不断流转的轮回淤泥。
“轮回泥”指淤泥,是青蛙等含生集聚处,一旦陷入,通过自力难以逾越,越用力越下沉,必须仰仗他人才能越出。
同样,六道轮回亦是凡夫众生聚集之处,有贪爱的浸润,有贪欲之心,一旦陷入很难超脱轮回,必须依靠佛陀之智慧方能跨越、脱离轮回。将轮回比喻为淤泥非常恰当,因为深陷轮回如同落入淤泥,靠自力不可出,唯有靠佛陀的智慧才能引导有缘众生脱离轮回淤泥。
佛已二利圆满了,自己的福慧资粮亦彻底圆满,还具足了成办他利之方便圆满,可以转法轮,引导众生、救度众生。
与其他的圣人不同,伟大的佛陀还具足成办他利的圆满方便,佛为利益有情如实宣说自己所证之道。佛在印度成道时,大地为之震动,出现了很多瑞相。知道他并非凡夫,很多人前来询问“你是谁呢?是神,是天使,抑或是尊主?”
佛说“我是个觉者,已醒悟并彻底解脱、圆满了。”如果想跟我学,我可以教你方法,依此方法去做,你也可以醒悟,成为一个觉者。佛如是宣说自己所证悟之道。佛主要是宣说真谛,这里有个偈颂特别好。我特别做了翻译
“诸佛非以净水洗刷诸恶业”。
很多外道认为以净水可以洗刷众生的诸恶业。如裸体外道,主张在恒河中洗浴消除诸业障。佛否定了,No!
“众生之苦亦非佛手亲遣除”。
佛手,意指神通。是不是以手遣除了痛苦,或通过神通遣除众生的痛苦?不是。有些外道主张,虔诚的祈祷,神就可以以广大神通为你遣除全部痛苦。佛成道之后又说了,No!
“岂可自证转移他众之相续”。
是不是将自己的境界转移到他众的相续中?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学佛人,都想不劳而获,都想得到加持“佛加持我,让我开悟;上师加持我,让我见性……”并非如此。那佛陀以何种方式度化众生?
“唯说法性真谛遍将众生度”。
佛陀唯一宣讲法性真谛让众生开悟见性,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有了智慧就可以遣除无明。无明是一切祸害之根,对治无明必须靠智慧。
佛在相上讲因果轮回,体上讲无我、空性等真谛,让众生明白诸法的究竟实相,看破万象之后内心就不无明了,也不可能有祸害、烦恼、痛苦,不可能有任何不圆满。
佛教和其他宗教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学佛,要学智慧,做一个觉者,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佛也学过很多种法门及学说,他认为这都不是究竟的,解决不了问题,后来他独自在菩提树下打坐,最后证悟了这个道理,为我等众生宣讲并以此方式度化、救度众生的。
为此,在具足三圆满的佛尊前顶礼。这是作者世亲论师在做论典之前做礼拜。世亲论师是个大智者,对佛毕恭毕敬。
世亲论师于造论初始先给佛陀以三门毕恭毕敬的方式而顶礼。有何必要呢?为了使自己与圣者行为一致以及成办暂时与究竟之事。
第一,按照惯例,一个智者,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做重要的事情,首先会做顶礼。在此处世亲论师也是如此,造这部论典之前做顶礼,让大家明白世亲论师也是个智者,并对世亲论师生起信心,这样,自然会重视他造的这部论典。
他顶礼佛陀,可以获得佛陀的加持,遣除一切违缘,使他造论之事可以善始善终。
顶礼佛,还可以积累资粮,令事业圆满。以上是顶礼的必要。
顶礼之后应当详细宣说对法藏论。下文叙述对法藏论的内容。
何为论?并非何人的撰著都可以称为论典,论典是有标准的。“论”的梵语为夏札,义为对治、救护,佛教的论典必须具备两个功德第一,能对治烦恼和妄念;第二,能从恶趣三有的痛苦中救脱出来。
对此,作者极为细致地加以解释宣说。其必要在于为了暂时造论圆满,究竟获得解脱。
—达真堪布《俱舍论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