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教经04 | 从今天起,愿你我少一点睡眠、少一点嗔恨、少一点傲慢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索达吉堪布传讲
知惭
《二规教言论》:
若人具足惭愧心,能除颠倒散漫行。设使无惭无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涅槃经》:
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
《增壹阿含經.慚愧品》撷录
有二妙法擁護世間。云何為二法?所謂有慚、有愧也。若無此二法,世間則不別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識、尊長大小,便當與猪、雞、狗、牛、羊……六畜之類而同一等。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金刚经》: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分
《入行论》:
悦众令佛喜,能成自利益,能除世间苦,故应常安忍。
法国诗人雨果说过: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