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亲爱的粉丝们:
正如上师曾在2018年1月4日的微博这样写道:自己所需诸论典,每日之中记一句,如同蜂蜜及蚁窝,不久即将成智者。——《萨迦格言》
我们特别推出新的专题栏目——“智慧相约”来共同学习上师的经典课程,每次音频十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让你将学习进行到底。
同时,还有配套的课堂笔录、相关拓展资料,让我们一次学习就深入到底!
只要你圆满学习一次课程,就可以在文章末点赞。让我们在虚拟的时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每一个众生从无始以来,都有许多恶习:有些喜欢喝酒,有些喜欢抽烟,有些喜欢杀生,有些喜欢吵架、打架,还有的喜欢偷东西。有的佛教徒说:“我以前杀盗淫妄无恶不作,所有的坏事我都做完了,我现在开始准备忏悔。”但这些恶习,就像奔腾咆哮的江河,很难斩断。如果我们没有斩断的话,行为没办法离开非法。因为相续里一直有这种习气,因缘具足的时候,恶习肯定会复发。就像慢性病,暂时吃一些药,看起来病好了,但由于病根没有根除,过一段时间又开始复发。有些修行人包括阿罗汉,也会复发前世当猴子的习气,更何况是一般人。所以有的人不要以为自己什么烦恼都没有,在别人面前装得比弥勒菩萨还庄严,其实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内在是什么。
这里说,千万不要把武器卖给敌人,不然敌人随时有可能杀害你。意思是说,我们认识到恶习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断除。我们没学佛之前,都有很多不好的习气;学了佛,虽然暂时减轻一些,但还是要时刻警惕,断除这些习气,不然,一旦外境现前它们仍然会复发。
曾经有一个仙人,可以在天上飞行。有一次他飞到王宫去讲课,王妃按照之前国王所行的礼仪,用手承接仙人双足。当仙人接触到王妃时,生起了贪爱之心,神通就消失了。于是讲课结束后,仙人只好找个借口走路回去。所以,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来断除恶习。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锦尽手长者。至舍利弗所。讽诵经法。还归其家。厌所居处。下其须发。而为沙门。未得罗汉。一切所造。皆已备足。时诸比丘。往见世尊。今我等察锦尽手。稽首面见。闻说法律。寻时出家。而为沙门。博闻多智。讲若干法。言谈雅丽。庠序无犷。兴起禅思。故复还家。世尊如是。随其所应未得罗汉。无根无著法。以未成就睹见生死周旋回转。不得解脱。如佛所教。如来至真等正觉。所获安隐。佛告诸比丘。何足为怪。吾成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锦尽手为舍利弗。虽见教化度于四患。吾于异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度诸勤苦。乃为殊特。往昔过去久远世时。有一仙人。名曰拨劫。得五神通。时为国王。所见奉事。爱敬无量。神足飞行。往返王宫。彼时国王。供养仙人。一切施安。坐在王边。日日如是。王奉仙人。布发而行。手自斟酌。百种饮食。积有年岁。供养无限。于时彼王。有小缘务。王有一女。端正殊好。于世希有。王甚敬重。重之无量。女未出门。王告女曰。汝见吾不。供养仙人。奉事殷勤。不敢失意。女则白曰。唯然已见。王告之曰。今吾有事。当远游行。汝供养之。亦当如我事莫失意。时彼仙人。从空中飞下。至王宫内。王女见来。以手擎之。坐着座上。适以手擎。触体柔软。即起欲意。适起欲心。爱欲兴盛。寻失神足。故不能飞行。思惟经行。欲复神足。故不能获。时彼仙人。见国王女。贪欲意起。不能从志。步行出宫。如是所为。其音畅溢。莫不闻知。时无央数人。皆来集会。王行事毕。还入其宫。闻其仙人。失于无欲。堕恩爱中。失其神足。不能飞行。王时夜至其宫。独窃自行。往见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颂曰。 于时国王。教告仙人。仙人羞惭。克心自责。宿夜精勤。不久即获。还复神通。佛告诸比丘。尔时仙人拨劫今舍利弗是。国王者吾身是。佛说如是。莫不欢喜。
其实,每个人都有恶劣的习气,当他业力现前,很难阻挡。很可能自己长时苦修的功德,短时间内就全部毁于一旦。如果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断除恶习,行为的确不会离开非法。
当然我们也不能太失望了,总觉得:我没有希望了,我习气那么重,我的所作所为常常不如法……作为一个凡夫人肯定有烦恼和恶习,但同时也有一些好的机缘,我们可以忏悔,可以观修。《俱舍论》中说,有些人所行是善恶业交替的,这叫杂业。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开心快乐,有时候痛苦?这与我们前世的业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今生要努力制止烦恼,好好修行。虽然我们造恶业将来会感受苦果,但行持善法,它的作用也不会落空,将来一定会感受乐果。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犯了一两次错误,就认为没有任何希望了,然后不断地造恶业,这不是很好的选择。从大原则上看,人十全十美虽然最好,但如果做不到,还是要以做好事为主,这才是明智的人生。
我们快乐也好、痛苦也好,生活中所发生的许许多多事,都跟前世或今生的业力有关。当然,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皆为命中注定,根本无法改变丝毫,而是说我们今生所感受的苦乐,是以前世业力为主因,今生的行为、发心为助缘。这一点,在《俱舍论》中讲得很清楚。
就像水中的涟漪一个接着一个,世间的琐事也是这样,我们无论做什么,天天都有做的,永远不会结束。现在每个人都说:“我好忙啊,好累啊,压力好大啊,好苦啊。”这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口头禅,大家都觉得时间不够,但做的事情并不多,散乱的事却像水上的波纹一样特别多。这些无意义的琐事,如果没有抛弃,没办法获得稳固的修行境界。所以,我们现在自由自在的时候不要修轮回,应该好好地修行佛法,做一个很好的修行人。无垢光尊者曾说:“所做所为如儿戏,做无终了放则了。”意思是说,我们的所做所为就像孩童的游戏一样,放弃的时候事情就结束了,不放弃的话它永远也没有完结的时候。古代是这样,现代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忙碌的事,每天都有说不完、想不完、做不完的事,特别多。所以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修行,否则修行没办法稳固。如果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全部用在世间琐事上,你皈依了多少年实际上也是没用的,因为从来没有好好地观修过。况且我们有些修行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修善法,实际是在修轮回,也就是所谓的“保养轮回”“护持轮回”。所以这里说“自在之时切莫修轮回”。有些佛教道场当中也有这样的。最近我看到我们佛学院开法会的时候,也开始卖地藏宝瓶,这也是修轮回的。前两天还有人卖招财经幡,说是僧众开光的,这是非常不好的。当然在家人也许依靠这些,对个人某些方面有些好处,但我那天看到出家人也在排队买招财经幡。还有汉地也有卖高香,泰国卖佛牌等等。以前,其他寺院在汉地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他们把很多宝瓶扔到海里或者埋在山里或埋在其他地方,这样做也许有一点利益,但是跟真正的修行没什么关系。尤其如果以这种方法发展经济,是很不好的,我是很反对的。如果佛学院也开始做这些,那以后藏传佛教会变成什么?现在有些人对藏传佛教的看法很不好,原因就在藏传佛教的佛教徒做了很多不如法的事情。不管是去新加坡、美国还是澳洲,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藏传佛教徒自己没有认真地闻思修行和弘扬佛法,只是做火供等各种各样的仪式。真正的佛教,他们根本不懂,只是特别重视形式上的东西。这样做,也许可以跟市场经济挂钩,赚的钱越来越多,但通过这些开光、加持,实际上你得到的是什么呢?去年有一段时间,汉传佛教的有些寺院也通过卖门票、卖高香,卖各种“加持品”来发财。这些跟出离心、菩提心以及真正的修行没有什么关系。尤其佛学院一直要求大家好好修持佛法、弘扬佛法,如果我们自己也搞这些的话,不一定很好。我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也说过,去外面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很多佛教徒并没有好好修行,都是忙着卖这个寺院那个寺院的宝瓶,而且卖得特别贵。他们说因为这里面的东西是僧众加持过的所以很贵。还有我们学院也是卖一些长寿丸、智慧丸。那天有一个居士问我:“你们学院某某医院卖的长寿丸很好,吃了以后脸上是不是不会有皱纹?”我说:“好像做这些的人的脸上还是有皱纹的,但也许他们没有吃。”(众笑)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某些地方要注意一下,加持品是加持品,可以用。但是不要把现代的养生学、健康学、成功学、管理学和佛学结合起来,导致很多不知佛理的人把这些当作真正的佛教;或者把佛教理念和广告理念结合一起,最后大家都分不清楚。如果对别人没有真正利益的话,佛教徒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欺骗别人。我并不是说这些完全是欺骗,僧众的加持肯定是有的,但是这种买卖的行为不太好。我以前也讲过,学会的有些人在放生和共修的时候,经常拿这个上师的宝瓶来卖,拿那个上师的东西来化缘,这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有道场天天搞这些的话,希望这些人不要参加我们的佛学小组。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大家一起好好闻思修,因此连法本都尽量免费,即使不能免费,也是以成本价来流通。这种大原则,我们不会改变。否则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理念,千奇百怪、眼花缭乱,最后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方向。这里也说,当我们自由自在的时候,不要去修轮回。有些法师和居士管理人员,虽然你有权利,现在自由自在,但最好不要把佛教平台用来搞世间的宣传,获取名闻利养,这是故意修轮回。不管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我们修行的目的都是超离轮回,并不是延长轮回。否则,不用这么麻烦。我们从无始以来,即使不做这些也决定会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这是毫无问题的。所以愿能勤修殊胜之佛法。
阿底峡尊者临圆寂时只说“舍弃今生的一切琐事”这句教言,只要弟子反省自己的所做,依教修持,句话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以前萨迦班智达面前有一位名叫宁莫的大修行人对他提过这样的问题:“舍弃今世之因是什么?”当时萨迦班智达回答说:“知晓轮回无有毫许实义,故而对轮回无有兴趣,是舍弃今世之因。”而后他又问:“舍弃今世之缘是什么?”他回答说:“知知道轮回的过患后才会舍弃今世,所以知道轮回过患是舍弃今世之缘。”然后他又问了第三个问题“舍弃今世的量”,也就是说舍弃今世的界限,“舍弃今世的量是对世间八法兴趣索然。”萨迦班智达回答说。“那么最后所获得的舍弃今世之验相是什么呢?”他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他得到的答案是“舍弃今世的验相就是不被世间八法所染”,意即单单过弊衣疏食的生活,并不是舍弃今世的验相,而是在内心中对财色名利非常濙漠、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个才是舍弃今世的验相。世间八法即是:人们愿意获得利养,不愿遭受衰败;愿意获得快乐,不愿感受痛;愿意获得称赞,不愿被人讥讽;愿意获得荣誉,不愿遭遇诋毁。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远离这些世间八法。修行人倘若未平息世间八法,如同不学佛法的世间人一样,全然只为自己的名声、财产、安乐、地位和赞叹等今生短暂的事宜奔波劳累,是没有看破今世的表征,所以平息世间八法就是我们修行人最重要的事情。看破今世是所有修行人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没有看破今世,只做徒有虚名的修行人并无意义。文殊菩萨亲自对萨迦班智达传授了四种离贪之教言,其中有一句叫做“耽执今世非修行人”。刚才也讲了,并不是要唾弃一切饮食或卖掉房子才是不耽执今生,我们暂时修一个茅棚,不为享受而只是依靠假合的房子求得妙法,为了一切众生获得佛果。如果每一个修行人能这样做到,那么说明在他的心相续中目标已经清楚了,然而很多修行人却在迷雾中迷了路,为什么这么讲呢?现在很多修行人的目的、出家的目的根本没有明确,所以,为什么很多世间人认为出家的佛教思想是一种逃避,一种闭塞的思想,实际上所谓的避世绝俗的思想和佛教超世脱俗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很多人没有分析而已。舍弃今世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的确很重要,但是舍弃今世并不是要你穿一件百衲衣在众人面前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