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科学】对世界的三言两语
我们依靠数学和物理可以描述、解释、甚至预测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但这并不能代表数学和物理本身真实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不管它们的理论看起来多么成功。
对世界的三言两语
韩斐然,天体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刚才主持人说我的职业能够看到很多星星,很浪漫。但实际上,现代科学研究的分工很细,现在天上有许多观测天体的卫星,通过卫星得到观测数据,而我就分析这些数据,不是很直观,有的时候会觉得枯燥。所以,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佛教如是说
堪布仁波切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谈到:“从微观世界看,佛陀根据不同众生的根基,也开示了深浅不同程度的教言。
一、有部
认为外在的一切万法不存在,而是由无分微尘组成。他们抉择到最后时,必须要承许无分微尘存在,认为它是组成粗大物质的基础,就像物理学中的原子、夸克一样。而观察心识时,认为粗大的心识皆由最微小的无分刹那组成。这种无分刹那不可分割,且实有存在。
二、经部
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基本上与有部一致。也认为粗大的物质或心识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由许多无分微尘或无分刹那组成,这两种极微都是实有。
三、唯识宗
对组成心识的无分刹那并未破斥,但对组成外境的无分微尘进行了否定。认为外在的物质世界并不存在,实际上都是内心的现象。
四、中观自续派或中观应成派
不仅外境不存在,而且自明自知的内心,本体也是一无所有。也就是说,不管外境还是内心,统统抉择为空性。不过,一切万法虽然是空性,但空性中却可以产生一切,正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所言:‘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这就是中观宗的最高理论。可见,这个世界的真相十分奇妙。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也说:‘世间诸所有,无不皆稀有。’”
在这里无分微尘是一种最小的微粒,无法再分,无有方向。在因明当中,以唯识的观点可以破析无分微尘不成立。我们可以观察无分微尘有体积还是没有体积。
如果无分微尘没有体积就不可能组成粗大的物质,因为没有体积的东西不可能组成有体积的东西。就好比,无穷多个“0”加在一起的话,还是“0”,不可能等于“1”一样。
如果无分微尘有体积则还可以再分,这与其定义直接相矛盾。由上,无分微尘是不成立的,则其构成的粗大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
科学如是说
这样的推理方式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否适用呢?可能有两个方面需要考虑:
1. 现代自然科学发现了微粒之间的“粘连”方式,比如引力、电磁力,对于更小的微粒还有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这些作用是以场的概念描述的。这与因明当中微粒之间的“粘连”是不同的。
2. 自然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发现的“最小”微粒随着仪器和理论的发展也会变化。
关于物质构成或者最小微粒,可能还有另一种想法:为什么非要有最小微粒?无穷的分下去不可以吗?如果这样,一个宏观的物体就包含无穷多的微粒,每个微粒是否有质量?有的话,则物体的总质量也是无穷,这与实际不符;没有的话,还是像上面讲的,没有质量的微粒不可能组成有质量的物体。因明中对此有详细的论述,以物理学的观点分析也是如此。
我们可能还有这样一些问题:“点没有长度和面积,为什么由点组成的线和面会具有长度和面积?长度、面积这些词汇究竟是在怎样的意义上被使用的?有的时候我们把点的长度叫做零,有的时候叫做无穷小,这两个称呼是不是都有道理?无穷多个零相加是不是还得零(其实和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意思,无穷多个点怎么加成线段的)?”这些问题则又与数学有关,与微积分的基础有关。当年牛顿和莱布尼茨在面对微积分的一些逻辑问题时也是无能为力。现代数学则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关于终极问题、世界的本质等,霍金在《时间简史》里谈到:“确实存在这样的一个统一理论吗?或者我们也许仅仅是在追求海市蜃楼。看来存在三种可能性:
1. 确实存在一个完整的统一理论,如果我们足够聪明的话,总有一天将会找到它;
2. 并不存在宇宙的最终理论,仅仅存在一个越来越精确地描述宇宙的无限的理论序列;
3. 并不存在宇宙的理论;事件在一定程度之外不可能被预言,仅仅是以一种紊乱或任意的方式发生。”
我以前一直赞成第二种可能性,现在学了佛法之后有所改变。因为与数学联系紧密的“无穷”或者说是“无限”其实是人的一种观念,物理却更加实际,我以前从未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同时物理和数学都不能等同于真正的世界,我们依靠数学和物理可以描述、解释、甚至预测自然界的某种现象,但这并不能代表数学和物理本身真实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不管它们的理论看起来多么成功。
总结
曾经有人问堪布仁波切这样的问题:佛法能够解答所有的问题吗?
堪布仁波切回答:“如果佛法解答不了这些所谓新出现的问题,如果佛法要受一定的时空局限,那它又何以配称超越一切存在的最究竟智慧呢?佛法早已对人生、宇宙做出了清晰明了的判断,当然也就包括了对现代科技的阐述。我们要做的只是两套语言体系的翻译问题,将佛法的解释换成世人容易明了的字词以及语法,而这当然就需要我们对现代科技、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
我一直坚信堪布的回答。
对佛教、数学以及物理的宇宙观、世界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献:
[1] 索达吉堪布译讲,《量理宝藏论释》、《释量论 •成量品释》、《中观庄严论释》。
[2] 索达吉堪布,《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复旦大学演讲)。
[3]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第3册、《佛教的世界观》。
[4] 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5] 齐民友,《重温微积分》。
[6] 木遥,《长度是怎样炼成的》,http://imaginary.farmostwood.net/20.html。
[7]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5页。
[8] 史蒂芬 •霍金,《时间简史》第11章《物理学的统一》。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