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灭我我所故,无我我所执。【每日一颂】《中论》
十八观我法品
辛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三:一、宣说真如之自性;二、如何宣说真如之理;三、如是宣说之果。
癸一(宣说真如之自性)分三:一、破我与我所;二、如此遮破之果;三、断除与圣教相违。
子一(破我与我所)分二:一、破自性成立之我;二、以此遮破我所。
丑二(以此遮破我所):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无我我所执。
如果没有我,又怎么会有我所?灭除了我我所的缘故,也就不会有我执和我所执。
刚才通过一体异体的观察方法,抉择出我的本体不存在,与龟毛兔角无异。如果没有我,又如何得到我所呢?灭尽了我和我所的缘故,也就不会有我和我所的执著。
为什么我的本体不存在,五蕴等我所存在就不合理呢?因为我所是依于我而安立的,我和我所互相观待之故,就像如果瓶子不存在,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概念就无法安立;虚空中的鲜花不存在,就不会有花的芳香;石女儿不存在,石女儿的端严相貌也无从谈起一样。
既然对境——我与我所的自性不成立,那么有境——我执与我所执二者也就随之息灭,绝不可能存在。此处是从对境和有境方面进行分析,我和我所作为对境,是从所缘角度讲的;我执和我所执作为有境,是从心识、能缘角度讲的。
大家学习《入中论》或《六十正理论》等中观论典时,必须把我和我所的对境和有境分清楚,否则,就会觉得萨迦耶见有时成了对境,有时成了有境,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便可了知,虽然世人都认为自己的身体、感受、房子、轿车等真实存在,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执著,但以正理观察,他们口中所说、心中所想,都是迷乱颠倒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执著的所有对境都不成立,只是虚妄分别而已。为什么不成立?用我与五蕴一体异体不成立,就可推出我不存在。既然整个世间都找不到我,我所的一切法自然也不会有。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