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澳大利亚佛学会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返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作为加行班的学员,在两年多里,每天的听课、念诵和实修好像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修课了,但这种常规的现状,有时候,会成为一种任务的驱动,为了完成而完成。所以我必须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了,还记得你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吗?

 

时间应该回到2007年,第一次有人跟我这样说,“在佛菩萨面前不是求福报的,是忏悔的。”因为在此之前我对佛教的认知是“拜佛就是求佛菩萨保佑”。


跟我说这些的,是我们小区的邻居,我们年龄相仿,她那时已经皈依了净空法师。而那时的我,孩子小,工作忙,而且,正在面临人生中的一些变化和选择,经常会心烦意乱。我很愿意跟她聊天,因为她是那种很容易让人亲近的人,我从心里就觉得学佛的人心地善良。

 

其实当时她给过我一些暗示可以听法师讲课,传法。不过当时的我一点也没有往心里去。只是想,要去求佛保佑,其实我也不知道想要保佑什么,可能只有去拜佛才能让我浮躁烦乱的心得到一丝安慰吧。于是我决定去峨眉山,去之前我告诉她了,然后她就跟我说了那句话:在佛菩萨面前不是求福报的,是忏悔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但是当时我不明白为什要忏悔?也没有想过去追其究竟?但是那年去峨眉山,拜见普贤菩萨,在见到佛像的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刷刷的流,好像是受了委屈的孩子找到了依靠一样,积压在心底的阴霾,仿佛在那一刻随着泪水统统流走。

 

转过年,08年初我搬家了,也换了新的工作,一切真的顺顺利利,我在心底默默感恩佛菩萨,想着一定要去峨眉山还愿的,可是至今也没有再去。


直到09年的夏天,我和同事去台湾环岛游,有一站是佛光山。在那里我对佛教又有了新的认识——佛教是教化人心的。

 

我记得,我们一行人到达佛光山,刚从大巴车上下来,就有好几位僧人走过来,表示愿意做导游为我们一路讲解,引导我们去山上的正殿,然后我们跟随僧人,往山上走,我发现这一路的一草一木间,一个灯箱上,或者是一个休息椅的旁边,都刻着佛家的箴言,或是星云大师的心语,随行的僧人为我们一一解读,大家都放下了匆匆的脚步,在这春风化雨般的教化下,拾级而上。到了正殿门口,我们还准备买香供佛呢,这时候被告知要脱鞋,并且每人手持一束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好的花,敬献给佛菩萨。宏伟的大殿三面都是高大的佛像,金碧辉煌,人很多,但是很肃静,只有渺渺的佛乐在吟唱。那一刻,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当我双手合十,抬头仰望佛像的时候,我生起了从所未有的恭敬心。

 

但是旅行结束回归工作后,又回到繁忙的状态了。我又时常容易抱怨。好在,我带回来的佛教书籍,晚上睡前或者只要又时间空隙我都读上一段,从字里行间寻找能让内心安定下来的妙语,渴望得到安抚。

 

接下来的几年一边照顾家带孩子,一边努力工作。其实这是很多女性的现状,因为先生们更忙,所以家庭和工作我都要平衡。我还算是有事业心的人,总觉得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能虚度,也追求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得出色,虽然这些付出都有回报,但其实,身心都很累!2014年我的健康出了问题。正好先生要调到澳洲工作,他也觉得我以前太辛苦,需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于是我决定辞掉工作,和家人在一起。

 

刚到澳洲那段时间是我从未有过的放松,每天就是享受生活,安于现状。可是就在这样人人羡慕,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我还是会经常心里不痛快,甚至发脾气。我知道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以前,遇到变化时心得不到安宁,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心烦意乱,追求名利时患得患失。那么现在,这么安逸的生活,为什么我还不知足,心里还要不高兴呢?我想也许是习惯了风风火火忙于工作,一闲下来,空虚了。于是我开始学英语、考雅思,让自己充实起来。但是这些并没有真正帮到我。

 

当时我想,我的心坏了。我需要一种力量来摧毁我那个看似强大的心,这个强大我现在定义为自大。同时我也需要一种养分来帮助我构建一颗温润平实的心。

 

还好,等待的时间不是很久,在2016年,我遇到了藏传佛教。

 

16年初,我回国,和一位好久未见的朋友约见。她告诉我要去香港几天,回来我们再约。见面后,她说,是去香港参加索达吉堪布的度母法会,我说听说过这位上师,知道他出过很多书,但是我没看过。那天我们的聊天,就是我在听她讲法会。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法会那几天,很多人每天都是眼睛红红的,流泪流的,她也是。这是上师的加持,让她对佛法充满信心。我第一次听到加持这个词,不太懂,但好像能感觉到,加持的意思是给人一种力量。我的内心开始渴望了解这位上师。





回到澳洲不久,有一天我在刷朋友圈,看到她发了一个度母法会后续报道的链接,当时没时间看,就没打开。过了几天我一下想起,又找到了那个链接,打开后顶置的是音频,索达吉堪布唱诵的《二十一度母赞》藏文,我点开了,可是刚听了几句我就赶快关掉了,当时的感觉是,心里有点慌慌的。因为我从没听过藏文,而且上师的声音是那么深沉有力,仿佛从另一个空间传来,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又过了几天,我想,还是要再听一次。于是,在一个明媚的上午,当我再次点开音频,听到上师唱诵度母赞时,我泪流满面,我不知到为什么会这样?!我在那儿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

 

当我跟其他师兄讲起时,他们都说这是你跟上师的缘分,也是你跟度母有缘。可能这就是我跟随上师学习佛法的缘起吧。

 

但是当时让我决定跟随上师学佛的原因,是看了链接里的第二个视频,内容是剪辑的一些法会的实况。在整理这篇文章时,我又打开了这段视频,它一直收藏在我的手机里,在这里想和大家重温上师那些温暖而有力量的话语。上师有这样一段话:“祈祷什么才对世界有利,祈祷什么才对个人有利。作为佛教徒,运用现有的知识,应该大力地弘扬正能量!”听到这句话,我想,作为宗教,他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个体内心的变化,而是放眼整个世界,敞开胸怀利益社会,满满的正能量,上师能够说出这样的观点,正是体现了他人格的高尚。而这种思想的境界,也是我向往的。上师还说:“在茫茫的人海当中,大家能跟这些法门结上善缘,最有意义。因为心灵的财富,对当前来讲,对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忽然间我明白了,我一直要寻找的调伏内心的养分,不就是上师所讲的心灵的财富吗?

 

我觉得这位上师所讲的东西和我的频率对上了,之前所经历的与佛教的种种相遇,都不抵这一次来的那么恰到好处。我开始渴望学习佛法,调伏自心,因为我认定这是正道。

 

可以说这就是我学佛的最初心。

 

由于种种原因,2016年我没有加入菩提学会,国内的师兄把基础班的课程都发给我,我自己在家自学,我自学了《离幸福很近》,《二规教言论》,《亲友书》,净土法门的部分课程也在听。只要我有疑问,随时都可以请教国内的师兄,他们在菩提学会学习多年,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特别感恩!

 

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越来越崇敬上师,他讲法时的博学智慧,为人做事的谦逊躬行,都让我觉得他是那么的可敬可爱。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学佛人要有的崇高境界,就是利益众生。在我每天的发愿中,利益众生已经逐渐成为学佛最核心的动力。可以说我学佛的初心,有了次第的提升,从调伏自心到利益众生。这不就说明我的心在改变吗?已经不是只耽著于自心的安宁了。

 

可是我常想自己有什么能力去利益众生?怎样用佛法去利益众生?学疏才浅的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我想,只有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让我好好闻思修行,力所能及的去利益众生。

   

2017年的四五月份,上师在一次网络开示中说,一个人一生如果只能修一部法的话,那一定要修加行。于是我跟国内的师兄请教,他们说要修加行就一定要参加菩提学会的学习,共修的力量是强大的,不然自己会掉队的。于是,我怀着跟随上师学习佛法的强烈愿望,加入了澳洲菩提学会,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有缘跟大家一起闻思修。

 

从07年到17年,整整十年,我错过了很多机会走进佛法,还好,这一次没有错过。

 

有的朋友问我什么要学佛呢?不会是遭受了什么打击了吧?其实我没有,而是在我人生最安逸的状态下,我看到了自己的劣根!我需要调伏自心。两年来我的修行状态时好时坏,但是我的心量还是放大了一点点,如果现在再问我:你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说,我想利益众生。未来,我更向往解脱,乘愿再来度化众生。

 

都说人生百味,用一生来尝,我觉得修行人除了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还可以体味信念的味道,大爱的味道,出离的味道。



未来的修行路,定会有很多沟沟坎坎,我想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7加行网络组学员  睿

2018年10月





致朋友:


澳洲菩提学会开始招生啦!

学会开设佛学课程以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如今已经建立了预科系和正科系并行的教学体系,满足了众多佛教徒学修佛法的需求。让佛法慈悲、智慧的甘露滋润我们的心田,通过系统次第的学修,消弭心中的烦恼、痛苦和压力,从改变自身开始,逐渐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欢喜、实现自他二利。更通过佛法的视角,解决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有意乐的朋友快来联系我们!

悉尼:

0423121173

墨尔本:

0401352062

阿德莱德: 

0403411556

布里斯班:

042068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