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7--梦幻科学梦之舞(01) 返回

科学与佛学系列之017--梦幻科学梦之舞(01)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

 

                            梦幻科学梦之舞

(连载1)

原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专业副教授 释圆冰

 

佛法与科学之间的比较似乎是老生常谈。自民国时期就有王季同、尢智表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佛教徒,进行过科学与佛法的比较以申明佛法。但现代很多人对以科学来证明佛法的做法大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扯虎皮做大旗的牵强附会,似乎只有拉上科学,佛法才可以堂皇起来。其实,认真研究过佛法的人都知道,佛法本身是至善至真的完美体系,根本不需要其他的佐证,也从不会减少内在本有的光彩。

然而我们毕竟生活在这样一种时代当中,没有人不受到唯物主义、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都是以科学标准为鹄的。另一方面因所受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相信科学是真实的,而宗教则是基于幻想,完全是人自己心理需求的投影,并没有客观真实可言。基于这种思想,佛教既然作为宗教之一,自然也带有迷信色彩,任何理性的真实从这里全部应该排除在外。是耶?非耶?

今天主要是依于此种思想背景来考察科学与佛法的关系。

 

——苏轼

 

谈到科学首先应明其根源,正如波普尔所说:“我自己之所以爱好科学和哲学,只是因为我想研究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之谜,研究人类对这个世界的知识之谜。”屈原亦曾在《天问》中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自有人类以来,追问世界的真相,追求生命本来的探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哲学和宗教有着共同的动机,我们应该从更高的立足点来考察其价值与意义。

既然科学的定义总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一次次被推翻,因此我们只得从普通人眼中的科学界定开始谈起。

现代人的流行观点认为:科学知识是已被证明了的知识;科学理论是严格地从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及思辨的想象,在科学中没有地位,科学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科学家一旦掌握了普遍的定律和理论,他就可能从它们推导出各种作为解释和预见的推断来。这种与经验相符合的强大预见力已成为人们牢固的观念。

这样的认识错了么,不能说是错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和现象相符合。但是如果以为这是完全的真理,可以作为用以衡量一切的标准,可就是大错而特错了。

第一,依靠经验归纳一定会得到全真的结论么?首先,归纳法是无法完全证明一个理论的。正如休谟所说,对定律和理论的信念不过是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是作为反复进行有关观察的结果而获得的。其次,经验依靠观察,而纯粹的客观是不可能的,因为观察必定渗透理论。再者,进行观察和实验是为了检验或阐明某个理论,只有被认为同那个任务有关的观察才会被记录下来。

然而,由于构成我们科学知识的理论是易谬的和不完全的,理论提供的关于判断哪些观察与所研究的现象相关的指导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会造成某些重要的因素被忽略。也就是:“人们只能看到他想看的东西。”传统科学对灵魂研究的批判明显证实了这点。绝对的公正客观在科学里面是不可能被找到的。

第二,逻辑是完全的真理么?首先,任何一个自洽的逻辑系统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需要依靠外部因素来确认的,我们可以称之为信念。所以逻辑必须借助于先验或者信念才得以展开。其次,如果只考虑逻辑的自洽,也许我们的理论会有无穷多的选择。再者,科学规律发现的过程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直觉、灵感等非理性的方法。这恰恰说明人类在接近真知、获得真知的过程中需要依赖心识蕴含的一种更深刻的认知方法。这也许是我们现有的理论尚未能触及之处。

第三,如果我们认为发展科学意味着描述自然规律的客观真理,实际上这已经包含了一个先验的本体论假设,即有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的,而我们可以抛开个人的思辨与想象来揭示它的普遍规律。但是这种本体论的假设到底是否正确?如果它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所讨论的任何科学标准,得到的任何科学真理还有何可靠呢?

(待续)

 

感恩您的关注,敬请继续支持我们!

 

 

 

欢迎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微信号:WYBS_HK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官方网站及新浪微博。

邮箱:wybs.hk@gmail.com

网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