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探索生态共存|第七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第二天报道 返回

探索生态共存|第七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第二天报道

第七届世青会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7-08-02



2017年7月31日 | 探索生态共存



主题演讲一

Keynote Speech ①



古老智慧,历久弥香

今天的研讨在甘耀权先生的主题演讲中拉开帷幕。甘耀权先生,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副会长、香港理工大学佛学会会长。他演讲的题目是《佛法的启示——宇宙、地球、生态、人类》。


甘会长介绍了佛教的世界观、宇宙的寿命、时间的世界、人种的起源、地球的毁灭、生态破坏的现状、环境破坏的成因等,甘会长指出:“每一个世界的样子,是由众生的‘共业’造成的。地球的形成和变化﹐是过去地球众生共同造作业力所感的结果。”心净则国土净,所以,人类若欲改善生态环境,就要使自心清净,一起创造好的因缘断恶行善。


甘会长结合科学谈佛教,对科学数据与佛学经典信手拈来。参会者全神贯注,场内气氛热烈。


甘耀权先生发表主题演讲


现场互动问答





微演说一

WeSpeak ①



高校英才,畅所欲言

随后,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霍华德·巴鲁格哈瑞与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京田佳子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微演说。其中,霍华德·巴鲁格哈瑞演讲的题目是《幸福的纽带》,京田佳子演讲的题目是《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二者虽然主题迥异,但新颖的观点、开阔的视野让观众耳目一新。


评委对两位选手给予了高度评价。


霍华德·巴鲁格哈瑞发表微演说


京田佳子发表微演说


评委点评





主题演讲二

Keynote Speech ②



构建科学模式,万物共生共荣

茶歇过后,大家重新回到会场,专心聆听由荷兰路易斯·弗艾特教授带来的主题演讲。路易斯教授,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化生态学教授,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院长。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构建可循环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模式》。


古老的经济模式是“从生产到坟墓”的消耗型经济模式,显然不能使万物共生共荣,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倡导可循环的持续发展的生物经济模式。构筑这一模式需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构筑循环体系。

二、充分利用太阳能。

三、维护生物多样性。


弗艾特教授在短短一小时的演讲为听众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听众看到了一片崭新的领域。


路易斯·弗艾特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参会者认真做笔记


现场互动


索达吉堪布参与提问





主题演讲三

Keynote Speech ③



生态共存·人间佛教

享用了午餐的物质食粮后,参会者与嘉宾重返会场,享用泰国伐札梅谛长老为大家准备的精神食粮。伐札梅谛长老演讲的题目为《生态共存和人间佛教》。


伐札梅谛长老指出,世间万物息息相关,只有看到事物间的关联性,我们才会尊重万物,尊重自然。多年前,长老亲眼目睹了一辆警车为牛蛙让路,这让他非常感动,他认为,平等尊重是最美好的正念。我们不仅要尊重小动物,还要尊重树木。对此,长老播放了《树木出家仪式》视频。这一新奇有趣的仪式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最后,长老着重强调了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的重要性。


《树木出家仪式》视频


伐札梅谛长老发表主题演讲


伐札梅谛长老带领参会者禅坐





微演说二

WeSpeak ②



以言画心,各抒己见

来自北京大学的赵红芳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黄奕雄带来了下午第一场微演说。赵红芳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生态变化和幸福之路》为题,她侃侃而谈,描绘了一幅生态共存的美好蓝图。黄奕雄则以《为什么年轻人应该学佛》为题,阐述了当代社会中,年轻人了解佛法、学习佛法、修行佛法的重要性。


赵红芳发表微演说


黄奕雄发表微演说



短暂茶歇过后,下午第二场微演说正式开始。


首先演说的是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措吉多杰,他的题目是《略谈藏传佛教生态保护思想》。第二位演说嘉宾是来自非洲ACC(阿弥陀佛关怀中心)的万穆,她目前就读于台湾辅英科技大学。万穆以《因为感恩,所以幸福》为题,阐述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表达了对和尚爸爸慧礼法师的感恩之情。


措吉多杰介绍藏传佛教生态保护思想


万穆谈感恩与幸福





交流互动

Audience participation



幽兰其芳,近与交谈

微演说过后,是众人翘首企盼的自由交流环节。两天会议下来,参会者已经对某位科学家、学者、大德产生了兴趣,希望能与之面对面交谈,援疑质理。


清迈国际会展中心内,嘉宾被围得水泄不通,如众星捧月。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倏忽而过,直到晚饭时间,人群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微演说三

WeSpeak ③



青年才俊,畅谈幸福

晚饭后,今天的最后一场微演说正式开始。来自加拿大毕索大学的达芙妮·加尼翁与来自香港大学的王瀞漩分别以《幸福是一种旅程》与《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为题,为参会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达芙妮·加尼翁发表微演说


嘉宾点评


王瀞漩发表微演说


评委点评





慧晤

Meeting with Wisdom



科学宗教,巅峰对话

今晚的慧晤同样令人期待,本次慧晤的主题是“聚焦人工智能与人类幸福”。参加对话的嘉宾有:索达吉堪布、海涛法师、肯农·谢尔顿教授、伊丽莎白·洛布教授、朱家岳博士。


朱家岳博士是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系统AlphaGo的命名者,他多年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工作。朱博士称,在不久的将来,强大的人工智能将会诞生,人类将面临新境遇——自动驾驶系统、自动手臂、自动电网等新事物会广泛普及。人工智能在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会有所作为。


肯农教授指出,人工智能再强大,也不具有创造力。所以短时间内,人工智能不可能取代人类。


多年从事临终关怀的洛布教授认为,人工智能也许会取代重复性强的工作,但在精神关怀、情绪疏导、心灵指引等层面,它难以取代人类。


海涛法师反复强调,大悲心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在其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尽可能守护自己的大悲心。


索达吉堪布对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失业表示了担忧。因此,堪布重申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一个知足的人,哪怕物质贫乏,也会快乐。


今天晚上,科学与宗教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此番慧晤,让听众对人工智能的前景及引发的革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嘉宾们围绕主题展开对话


海涛法师强调要把大悲心用于人工智能中


朱家岳博士介绍人工智能的前景


肯农教授强调创造力是人工智能不具备的


洛布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暂时只会取代重复性强的工作


索达吉堪布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我们更应知足常乐



第七届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正在进行中,欢迎您继续关注明天的精彩活动,与我们一起构建“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