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可怕!单从文字上根本看不出它和佛教的区别!——《中观庄严论解说》67(视频音频讲记) 返回

可怕!单从文字上根本看不出它和佛教的区别!——《中观庄严论解说》67(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19


6

7


讲记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壬一、分析有法

 ▪ 壬二、分析真因

🔺 癸一、分析是应成因抑或自续因

🔺 癸二、分析是证成义理因抑或证成名言因

🔺 癸三、分析是无遮抑或非遮

▪ 壬三、阐明喻理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 壬一、建立离实一

   🔺 癸一、破周遍之实一

   🔺 癸二、破不遍之实一

        🔸子一、破实一之外境

        🔸子二(破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

        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

        辰一、破无相有部宗之观点

        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


        卯二、破外道之观点


   ▪ 壬二、建立离实多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一、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巳四、破密行派之观点:


密行派的观点与吠陀派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所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对这一宗派作了单独宣说,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自释》和无垢光尊者的《如意宝藏论》中,也分别阐述了此派观点。


诸外境虽无,现异种为常,

同时或次第,生识极难立。


密行派外道认为:

一切外境虽然是无有的,

但各种各样的显现,

全部是常有意识的一种变化。


实际上,

如果一切显现

是常有意识的变化,

那么,识无论同时产生万法

或是次第产生万法

都是极难安立的。



【作为吠陀派的边缘派系[1]的此密行派,通常而言,虽然可归属在前面所说的吠陀派的范畴内,但他们声称吠陀深奥的究竟是胜密,因而本身也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


[1] 边缘派系:因为此密行派既可归属在吠陀派中,又有它不共之处,因而根据意义而译为边缘派系。



作为吠陀派边缘派系的此密行派或者说秘密派,他所宣讲的很多道理,虽然可以归属于吠陀派的范畴之内,但是他们认为吠陀派最深奥的究竟即是此胜密,因而其本身也存在许多独具特色的观点。就如同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有有部、经部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法,其中最为甚深的教言则是通过密宗来解释的。



【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五种教派都肯定对境与有境分开存在,而此派却主张对境与有境不可分开、全部为一个整体,因此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宗派所说的“识为实有的一体”不可能这一点。】



但是,上述论议五派均承许

境和有境完全分开,

包括顺世外道也认为

外境在外面、心识在里面,

密行派却主张对境与有境不可分开、

全部为一个整体,

这就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对这一宗派真正详细分析起来还是特别稀有,他们所承许的有些观点,即使世间人也根本不可能承认,但他们已经承认了。大家通过学习这些外道的观点,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必定会生起更进一步的信心。



【将众多事物误认为一体的道理正如在讲吠陀派时所论述的那样,】



密行派与唯识宗的观点

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而与唯识所不同的,

唯识宗认为:

在迷乱的现相中,境和有境分开。


他们则认为一切都是

常有的识在造作。


实际上,若能分析清楚

总相和自相、现相和实相的话,

这些外道徒也不会

产生这种迷乱的想法,

但很多教派没有通达

遣余以及二谛等道理,

导致自己十分的迷茫。


因此,对这两个问题详细分析尤为重要,因为在众生的分别念面前,很多事物被误认为一体,但在自相当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外道徒并未了达这一点,前面在讲吠陀派时也以猫眼珠的比喻作了宣说,他们将猫眼珠的本体与其上各种各样的颜色认为成一体,而实际上,这其中还是存在许多可以分析的地方。然而,将众多的事物误认为一体,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所不同的是,这一派系依靠《学忆轮》等论典而认为有一个周遍一切所知、万法均为其唯一性、具有九种特征的我。】



密行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依靠《学忆轮》等论典,认为整个世界上有一个周遍万事万物、一味一体的具有九种特点的我存在。


很多外道在与佛教辩论时经常会说:

你们所谓的如来藏

与密行派的常我无有二致。

麦彭仁波切对此回答说:

如来藏与他们所谓的

常有自在的我并不相同。

因此,我们在这里一定要

分析这种所谓的常我,

否则也就很难辨别他们的宗派。



【九种特征即: 本体是有情; 具有身体; 周遍; 常有; 唯一; 充当生灭的依处; 不为众生的功过所染; 非为心之行境,口中无可言表; 虽然显现身体,但本体无有身体,唯一是识。】



密行派所承许的具有九种特征的我实际是这样的,👇


它的本体是有情;具有身体;周遍整个轮涅一切法;是常有、永不改变的;虽然显现为各种各样,但本体融入一体时全部都是一味一体的;充当万事万物生灭之依处;不论众生的种姓高贵还是低贱,都不会将它染污;不是心识和语言的对境;虽然显现身体,但本体无有身体,唯一是识。


此处的观点若没有认真地分析,与显宗所讲的如来藏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实际上根本不相同,因为他们非常固执地认为我是常有的,而我们所谓的如来藏是本体空性、不离开三解脱门的,有关这方面的道理,在《如来藏狮吼论》等论典中已经宣说过。



【本来,虚妄迷乱的对境内外器情的万法所知自性单单是假立的“一”,而他们却在那个“一”上强加改造而假立为“我”,将“我”视为具有多种特色的自性。】



《如意宝藏论》中对上述每一个特点分别进行了宣说,麦彭仁波切在此处只是对具有身体这一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器世界和有情世界

都是世俗迷乱的一种显现,

对这一切法仅仅假立为“一”而已,

并不存在一种真实存在的法。


但密行派认为这种假立的“一”其实是由我所主宰的,这是他们最大的错误。


比如涵盖所有树木的一个名称也就是“树”,但所谓的“树”只是一种假立的法,这种总相的“一”并不存在。


这一点,只要稍微懂得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的观点就会明白,但是这些外道徒对此丝毫也不了知。没有学习过因明和中观的人,可能会认为:外道所说的常有自在、周遍一切世界、唯一常有的我应该是存在的吧?所以,学习因明和中观对于断除我们相续中的一切邪知邪见相当有必要。


那么,密行派所认为的“我”究竟是怎样的呢?



【他们认为:“我”的身体是如此组合起来的:上方是“我”的头;下方为脚;虚空是腹;四方为手臂;星辰是“我”的头发;须弥山是胸膛;恒河等百川为脉;森林是汗毛、指甲;善趣为背;梵天作额;法是右眉、非法为左眉;死主是皱纹;日月为左右双目;风为呼吸;妙音天女为舌;白昼是睁眼;夜晚为闭目;男士为右侧;女人为左侧;遍入天为骨髓;所有色彩是血;世间为右乳;出世间为左乳;欢喜的自性是众生的怙主……虽说万事万物通过这样的方式由“我”而生、安住于其中、最后融入它的怀抱,但作为独一无二的“我”,自本体是一成不变的常法并且是识。】



他们认为“我”的身体是如此组合起来的:

👇

瓶子、柱子等一切法的上方是“我”的头;下方则是脚;虚空是腹;四方为手臂;星辰是“我”的头发;须弥山是胸膛;恒河等百川为脉;山峦是“我”的骨头;森林是汗毛、指甲;善趣为背;梵天作额;法是右眉、非法为左眉;死主是皱纹;日月为左右双目;风为呼吸;妙音天女为舌;白昼是睁眼;夜晚为闭目;男士为右侧;女人为左侧;山与山之间是中间;遍入天为骨髓;白红等颜色是血;世间为右乳;出世间为左乳;一切欢喜的来源就是众生的怙主。一切万事万物首先由“我”产生,之后安住于“我”的本体,最后融入于它的怀抱当中,而独一无二的“我”的本体即是一成不变、常有的识。


这一宗派对于“我的身体”的承许特别奇怪,稍微有一点智慧的人都不会如此承许。但所讲到的一切万法融入于“我”的怀抱等词句,也与唯识宗和密宗的很多观点非常相似,因为密宗经常会说一切显现融入普贤王如来的怀抱当中……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作详细辨别。



【因此,那个我的自性无别遍及一切,然而各自偏袒而显现完全是受有法的牵制而现为不同的,就像瓶内的虚空一样。】


【意思是说,胜义中那个“我”的自性唯一是识的本性,无缚无解,无生无灭。如果未如实了达此理,则如同将绳子误认为蛇一样迷乱显现二取;】



他们说:我的自性虽然无别遍及一切,然而万法各自不同的显现完全是受有法所牵制的。比如一百个瓶子就会有一百个虚空存在,如果将瓶子全部敲碎,这一百个小虚空就会融入于大的虚空当中,这时有法已经融入法界了。也就是说,胜义中那个“我”唯一是识的本性,无缚无解,无生无灭,如果没有如实了达这一道理,就会如同将绳子看成蛇一样,轮回的迷乱显现必定不断出现。

👆

此处所说实际与佛教的很多道理还是非常相似的。



【也将这个世间见为如梦如幻、如寻香城,有些人认为将它假立为四大,也有些人认为它是功德而在它上面假立。尽管显现清净不清净法,但实际上,就像云遮不遮障虚空一样,如果通晓了谛实的“我”而安住于无分别的状态中,则意将不复存在,当时二取也会化为乌有。】



这一宗派将世间的一切显现均见为如梦如幻、如寻香城一般。他们认为:顺世外道将迷蒙的世间万法安立为地水火风四大,数论外道认为它是功德而于其上进行假立等等,这些观点均是未通达其真正本体而导致的,只有自宗观点才是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虽然显现为清净和不清净之法,但实际上,正如云遮不遮障虚空一样,只要通晓谛实的“我”本体无有任何改变,从而安住于无分别的状态当中,一切不清净的意识再也不会产生,这时,所谓的二取必定会化为乌有。



【关于这一点,是依照《自释》中引用对方作品的观点所说而叙述的。】



上述对方的所有观点,全部是依照《自释》所引用对方作品的说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说的。


大家应该明白,一切万法的自性就是空性的,如果未通达这一点,对于现在世间上的很多说法也就非常难以抉择。


法王如意宝曾经写过一个教言——《披戴天饰之恶魔》,其中所讲的修法全部引用佛教名词进行宣说,表面看来似乎非常殊胜,而实际上,里面讲述的全部是外道的观修方法。


因此,很多修法仅仅从名词作区分非常困难。密行派说能取所取融入我的本体当中,大圆满中也经常讲能取所取消融于普作我或普贤如来的本体当中。


单从文字上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唯一的区分方法是什么呢?


按照佛教观点,

首先将包括涅槃在内的一切万法

抉择为空性,在这一基础上,

它的光明部分也是自然而然显现。


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中,

将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

以此为前提,

才宣说了如来藏光明的本体,

其原因即在于此。


有关这方面,学习过《中观根本慧论》的道友,对实空必定产生了甚深的定解,由此应该了知,佛教与外道的观点存在天壤之别,因为外道经常抓住一个常有不放,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一切万法,这就是他们的特点。



【如果未能通达它,则变成轮回,何者证悟了它,那么诸法均成了一味一体,(此时此刻,)愚者与智者、罪恶与福德、婆罗门与贱种平等一性,不被善恶所玷污。当融入那一“大我”之中时,就不再投生三有。】



密行外道承许:如果没有通达大我的本体,就会不断流转轮回;谁能够证悟此大我本体,一切法均会成为一味一体,这时,所有的愚者与智者、罪恶与福德、婆罗门与贱种均为平等一性,不会被任何善法和恶法所染污,当融入那一“大我”之中时,就不会再投生三有。


很多外道的说法中

都有善趣、恶趣等词句,

也会行持十善等,

但是最关键的一点,

大家一定要了知

佛教的空性见解——

胜义中万法皆空、世俗中因果不虚,

这是佛教最为殊胜的特点。


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等

全部以缘起空性的角度

来赞叹释迦牟尼佛,

其原因也是如此。


所以,大家一定要通达缘起性空的道理,而在这方面进行宣说的,唯一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其他任何一位外道本师都没有讲到缘起空性的真理。


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以后在弘扬佛法或者在寂静处独自修持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虔诚的信心祈祷释迦牟尼佛,以空性教义作为基础坚持不懈地努力修持,这样一来,你的修行必定会成功的。



【所以,瑜伽行者不思一切、一语不发而安住于所知自性、无所畏惧、空性的“我”的境界中,从而便可远离甚至飞禽走兽等相续中也自然存在的俱生无明以及由听闻与此胜义自性不符之论典所生的增益——遍计无明,好似瓶内的小虚空与大虚空浑然成一味一体一样融入无二无别的“大我”当中而得解脱。】



此宗认为:真正的瑜伽行者不思一切、一语不发,安住于所知自性、无所畏惧、空性“我”的境界当中,从而便可远离甚至飞禽走兽等相续中也存在的俱生无明以及由听闻与此胜义自性不符之论典所生的增益——遍计无明,如同瓶内的小虚空与大虚空成为一味一体那样,融入无二无别的“大我”当中,此时已经获得解脱。



【没有探究到实空的堂奥而耽著心性恒常周遍的有实法之人,也有变成执持这种观点的危险性。因此,闻思大祖师的无垢观点做到穷究到底为妙。】



他们所讲到的“俱生无明”与“遍计无明”等词句,与佛教所说的俱生我执和遍计我执基本相同,均承许为:每个众生相续中与生俱来的一种所谓我的概念,即是俱生无明或俱生我执;听闻与真实义不相符的书籍等所产生的增益、怀疑,则称为遍计无明。


但实际上,二者并不相同,

麦彭仁波切下面对此分析说:

没有探究到实空的堂奥

而耽著心性恒常周遍的有实法之人,

也有变成执持这种观点的危险性。

      这句话相当重要。


不论持他空观点

还是其他任何一种佛教观点,

大家一定要首先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按照释迦牟尼佛第二转法轮的教义,

对于实空的真正奥义探究究竟,

了知轮涅一切诸法

没有一法能够成立为实有。


如果未通达实空之堂奥,反而执著心的本性为常有、周遍之法,或者认为如来藏实有,这种人都是非常危险的。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也说:当今时代,守持此种观点的无有头脑、自以为是之人,实在是非常可悲!……如今真正佛法的太阳已经隐入西山,不具足正知正见的愚昧之人却多如繁星,具眼目者应该发起精进、希求佛法的究竟真理,依此方能超越一切魔众。


藏传佛教个别教派的大德认为:他空派不是真正的佛教。而实际上,觉囊派所抉择的是第三转法轮的究竟密意,这一点在《山法如海论》[1]中讲得非常清楚。可是有些大德并未详加分析,仅仅从如来藏的光明部分抉择不可思议、常有,这样肯定是不合理的。


麦彭仁波切在《他空狮吼论》中也已经讲到[2]:如果想要真正通达他空的道理,必须首先学习龙猛父子所宣讲的自空中观,将一切万法抉择为无有自性。


[1] 《山法如海论》,也即《山法了义海》。更钦·笃布巴(1292-1361)著,法名喜绕坚参,是觉囊派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所著《山法了义海论》、《山法海论科判》和《第四结集》及其摄义等阐述了觉囊派他空见的基本教义,成为该派的经典著作。


[2] 《他空狮吼论》云:若欲抉择他空宗,首当依照怙主龙树的论典,须要抉择一切法无自性,若不了知彼者则不能抉择世俗以自体空、胜义以他而空的道理。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是再再强调:如果没有探究到实空的堂奥,而是执著心性的本体周遍、实有的话,这些人很容易变成密行派的观点。汉传佛教的有些人,也是认为唯识宗最究竟,自明自知的心识常有、唯一等,这种想法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到最后很容易转变成密行派的观点。因此,我们一定要将龙猛菩萨、月称论师等诸位大德的教典研究究竟,将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教法弘扬于人间,这一点对我们来讲相当重要。



【可是经中已说过:对于法界与佛智,甚至仅仅从名称上耽著,缘佛的功德也不会虚耗。因此,断言说与外道无有差别,这也是我们不敢胆大妄为的,由于因果不可思议的缘故。】



萨迦派果仁巴大师曾经说过:觉囊派和格鲁派的观点,比较容易让人误解为常派与断派,萨迦派所行持的才是真正的中道。


但是,经中也说:对于佛陀的名称或者智慧等,哪怕以分别心执著或语言进行宣说,以此缘佛的功德,历经百千万劫也不会耗尽。


因此,我们在听到佛教个别教派或论师的观点时,千万不要妄下定论,他们的观点从表面上来讲虽然并不究竟,但是引用了佛法的名称、教证的缘故,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如意宝藏论》中也有类似的教证。麦彭仁波切于此处也强调说:断言说与外道无有差别,这也是我们不敢胆大妄为的。



【尽管如此,但是说“具有实执毕竟不是如来欢喜的正道”这一点依教、理完全可以证明。】



尽管如此,大家亦应了知:

不论执著如来藏实有

还是对单空有一种实执,

都不是如来欢喜之道。


如来所欢喜的道,

就是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的同时,

如来藏的自性光明仍然存在,

这一点,依靠教证、理证

完全可以证明。


大家在学习论典、辩论甚至开玩笑的时候也千万要注意,应该像麦彭仁波切一样,以比较温和的语气来说服别人,这样不会造下非常严重的恶业。而且,从人与人之间很平常的交谈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水平,自相续中真正具有智慧的人,完全不会用一些粗言恶语来解决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