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365颗钻石的约定‖330 返回

365颗钻石的约定‖330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1-02-15

           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2 月 15  日 佛 历 2565 年


DIAMONDS 365
NO.330




ཀ་མ་བའི་ཞལ་ནས།ད་ལྟ་འཆི་བས་འཇིགས་པ་ཞིག་དགོས།འཆི་ཁར་མི་འཚེར་བ་ཞིག་དགོས་པ་ལ།འོ་སྐོལ་དེ་ལས་ལྡོག་ནས་ད་ལྟ་མི་འཇིགས།འཆི་ཁར་བྲང་ལ་སེན་མོ་འདེབས།ཞེས་གསུངས།

噶玛瓦尊者:

现在须畏死,如此临终则无惧。我等与此相反,现在无畏死,至临终时,用手抓胸。






对死无常产生恐惧而修法


我们应当生前就对死无常产生恐惧,而好好修法,临终时才能无所畏惧。但事实上我们的作法正好与此相反:现在丝毫没有自己会死的念头,常保持安乐的心情:临终时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在临终的时候,无论是拥有百库黄金的富翁,还是统御各方的国王,这些财富和权力转眼成空,对自己一点益处都没有、毫无价值。


临终时真正有利益的安心事一样也没修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一场致命的大病突然袭来,那时候纵然心想:「如果此番能不死的话,我一定要修法。」也为时已晚了。俗话说:「食物在手的时候,如果自己不吃的话,一旦被狗衔去,纵有想吃之心也无济于事。」



--《掌中解脱》



观想一切所作为今生最后一次


我们随时随地要唯一观修死亡,观想行、住、坐、卧一切所为都是今生最后一次。口中如此言说,心中也这样诚挚观修。


比方说,出门去往其他地方时,心里要做好准备,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永远不会回来了(我这方面做得不太够:每次离开学院到别的地方,自己还是有种无常观,觉得可能不会回来了;但刚才下来上课时,却觉得等会儿肯定能回去。


所以对我而言,出门时间长一点,还会观一下无常,可时间稍短一点,这种念头就很少了。按理来讲,我们不管到哪里去,上厕所也好、提水也好,都要想“我等会儿可能回不来了”,时时要有一种强烈的无常观);


启程上路或在台阶上休息一会儿,也要想自己可能会死于此处;无论住在哪里,乃至于某地暂宿一晚,都应观想可能会死在这里。


当然,世间人听到这些,也许觉得你有毛病、不正常,身体明明好好的,光是坐在台阶上就死了,这是不可能的,倘若每天都处于这种恐慌中,对生活没有远大目标,就太消极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他们对世间的追求,跟我们修出离心完全不相同。


我们若通过这种修法,真正产生了出离心,那么除了希求解脱外,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有些人刚生起出离心时,马上就想出家修行,任何人都劝不住,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真相,没有时间再等了。


反之,如果你没有产生这种念头,还是会照样贪求世间的一切。所以在这方面,修行人与世间人有一些抵触,如果你无常修得特别好,定能看破世间万法,就像胆病患者见到油腻食物一样,对此没有任何兴趣,唯一只希求解脱。


因此,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时刻忆念死亡无常。晚上睡觉时应该想:“今晚我会死在这个地方,明天不一定还活在人间。”(这一点我倒经常能想,尤其是晚上睡之前,心比较清净、没有胡思乱想的话,常能思维这个内容。其实观修无常需要习惯,每天若在睡前多想一想,这种忆念自然而然会生起来。千万不要像动物一样,睡时倒头就呼呼大睡,醒时迷迷糊糊就爬起来了,一点佛教意识都没有。)


早晨起床时也要想:“今天我也许会命绝身亡,今晚不一定还有睡觉的机会。”要发自内心、情不自禁唯独观修死亡。(修行好的人,对此会深有体会;而平时不修的人,我讲得再多,对他也不一定起作用。)


从前,噶当派的格西们,每晚睡觉之前常常思维:“不知道明天早晨还用不用生火?”因此,他们往往不盖火,将碗也是倒扣放置,时时都对死亡有坚定不移的胜解。


过去的藏地不像现在,那时做饭没有电炉、煤气,只是拿三块石头垒个灶,上面放着锅。晚上睡前要盖火时,先加几块大一点的牛粪或木头,然后把灰倒在上面,再压一块大石头。早上起来后,拨开灰找到火星,生火就很容易了。


以前我小时候,藏地的生活习惯都是如此,但现在好像没有了,一方面是火绒、火铁难以操作,另一方面,有了火柴、打火机后,生火就没那么困难了。不过在古代,每家每户晚上都要盖火,而噶当派的修行人,由于无常修得好,担心自己一睡下去后,明天再也不会起来了,所以往往都不管火。


而且他们还要把碗扣下。按照藏地的传统,人死后才把碗倒扣起来,活人是不能随便扣碗的。有些小孩若把碗扣下了,父母会使劲打他,认为这很不吉祥。所以,噶当派的有些行为,以世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一种不可理喻,然而在我们眼里,这却是真正的修行境界。


我自己虽说不是噶当派的,但对他们的修行非常向往,每次出门也常想“我这次出去会不会死啊”,有些该交代的事情,就会提前交代清楚。


去年有次我出门前,跟一个道友说:“我这里有一些钱,要怎么处理,哪些是放生的……”那人听后非常害怕,以为我有神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就连忙祈请道:“您不会死、不会死!要长久住世、长久住世!”(众笑)


其实对于死亡,每个人都要有一些准备,这是噶当派的传统,也不是什么不吉祥。但有些人可能认为:“我今天刚出门办什么事,就担心会不会死,缘起可能不太好。”实际上这也没什么。若能长期这样观修,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生起无常观,以此可鞭策自己精进修行。


当然,这不能是光说不做,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因为观修无常的缘故,心始终不会散乱,每天的修行安排得特别紧,所以我们也应向他们学习,尽心尽力观修无常法,千万不要放逸懈怠!


--《前行广释》第37课



观无常在修行过程中十分重要


观无常在修行过程中十分重要,若没有它,修什么甚深广大的法都不能善始善终。这并不是个别人随便讲的,而是古往今来高僧大德们的亲身体验。


鉴于此,我特别强调大家修加行,否则,即使上师传一些高深的密法,你通过各种途径也能得到,但与自相续不一定相应。就像造一个建筑、起一栋房子,必须先打好基础,修行也是同样如此,基础没有打好的话,就算暂时得到一点觉受、验相,也不会稳固的。


短暂的人生中,大家若想修有所成,首先要找到最关键的要诀。如同屠夫杀动物时,必须先找到命根所在一样,我们作为修行人,务必要依止有经验的大德,并遵循他所讲的教言。


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高僧大德对弟众非常慈爱,犹如母亲对待孩子般,会将毕生中最有意义的教言传给他,以令其获得暂时、究竟的利益。那么,最有意义的教言是什么?就是修行不能从最高境界慢慢下来,必须从基础一步一步次第上去。因此,我们打好基础特别重要。


而在一切基础法中,观修无常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它,修什么法都不会成功。《菩萨璎珞经》云:“人不计无常,贪著三界荣,如风吹落叶,流转随所趣。”


我们若没有好好观修无常,必定贪恋三界的荣华富贵,这样结果会如何呢?就像被秋风吹动的落叶飘无定所一样,随业力之风流转于六道轮回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


然而,现在有些世间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受用、地位、财产像水泡一样,没有任何实质,还在一味地盲目贪执,成天追求吃喝玩乐,觉得这种生活极为快乐。其实若真正懂得三界轮回的本性,明白死亡无常的道理,则绝对不会如此安闲。


寂天论师也说:“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如果认为自己今天不会死,从而放逸度日,不励力修行,这是不合理的。


现在讲的这些无常之理,我因为修行境界有限,不可能把最甚深的精髓表达出来,但只要你们再三阅读前辈大德的金刚教言,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思维,最终一定会得到利益。


反之,假如你名义上是“修行人”,实际上对无常一点都没观修过,那也不叫真正的修行人。因此,每个人在修行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名副其实还是虚有其表?大家应该再三观察。


--《前行广释》第39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