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ZCKB】《中观四百论》09 (上)—— 为什么我们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返回

【ZCKB】《中观四百论》09 (上)—— 为什么我们很难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文殊密语 2021-05-10




中观四百论


ZCKB辅导


上集回顾

【ZCKB】《中观四百论》08


本集讲记

世人所谓的安乐,唯是痛苦的变相而已——《中观四百论》09




09

(上)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壬三、相违之四大聚合体不应执为乐:

 

有些人会认为前面虽然讲了饥渴等等逼迫的痛苦,但是如果把身体调理得适合的话,就不应该有痛苦,而会有安乐产生的。但是圣天菩萨说:



无能诸大种,和合说名生,

相违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四大种和合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可以如是地产生,但是这四大种的本性,互相之间都是抵触的,矛盾的,把这些相违的体性说为安乐的话,也是不应道理的。

 

“无能”的意思就是,四大种当中单独的每一个大种没有能力成为身体,要组成身体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诸大种,和合说名生”,四大种和合在一起才能说明身体的产生,缺少一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四大种本身的自性是相违的,地水火风都有各自的体相,肯定互相之间会有抵触,有矛盾,你把内部互相矛盾积聚在一起的法说为安乐,你认为像这样的身体可以调顺,可以如是获得安乐的话,肯定是不应理的。

 

平时我们说四大不调就会生病,就是这样的道理。四大调顺的时候,身体比较安康、健壮,但是稍微其中有一个和其他和不来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有时候是火方面的疾病,有时候是水方面的疾病,有时候是风方面的疾病,四大不调的时候很多很多疾病决定会产生,这是它们的本性。它们暂时能和睦相处,或者能调顺,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而已,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法,要长期保持调顺的状态是不可能的。

 

我们自己也能体验到,身体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病,真正一生当中不生病的阶段非常少,也就是说真正四大调和的阶段是非常少的,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大大小小的病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引发,这就说明在我们内部四大之间确实是矛盾的。通过病的时间多,安康的时间少这一点也可以推知四大是相违的。把这样相违体性的四大聚集在一起认为是安乐的话,绝对是不应理的。

 

比如说把四条毒蛇放在一个口袋里面,四条毒蛇能不能很安静地和睦相处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每条毒蛇本身的嗔恨心都是比较大的,四条毒蛇在一起的时候不可能不发生矛盾,只要其中一条毒蛇不安静,开始闹事的时候,肯定整个袋子里的毒蛇都会动起来。它们安静的时间肯定是非常少的。我们现在四大也是这样的,只要其中一大不老实,其他的肯定都会不安宁,整个身体都会不安宁。所以我们知道它们绝对没办法长时间和合的,暂时的和合状态是一种假象,我们不能够执著因为有短暂的假象而认为身体是乐的自性,这是不对的。

 

讲义当中有一个比喻,有一个人娶了四个妻子,四个妻子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一个是嫉妒心非常强,有一个是嗔恨心非常猛烈,还有一个精神不正常,还有一个非常柔弱。四个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家里面,绝对不可能不闹事的。嗔恨心比较强的话,肯定一点点小事马上就会发作,一旦发作,别人肯定也不会服气,马上就开始闹起来了;嫉妒心比较强的话,看这个也不行,看那个也不行,也会慢慢开始发作;尤其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她在什么地方绝对不会老实的,所以恒时会闹很多事情。说明我们相续当中的四大都是相互矛盾的,所以不可能安住一处一点事情都不出。通过比喻和意义抉择的时候,这样四大相违的体性在自己身体当中,你认为是安乐的话,肯定是不应理的,这样就破除了快乐有自性的邪执。

 

壬四、正受伤害时不应执为乐:

 

有些人说虽然四大不调的时候会生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对治,有对治了还是可以产生安乐,所以快乐还是有的,如果没有的话,那么通过对治也不可能产生。针对这样一种邪见,圣天菩萨说:

 


寒冷等对治,非能常时有,

正坏说为乐,毕竟不应理。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如果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或者我们自己的身体感觉到寒冷的时候,可以通过戴棉帽、穿棉衣或者烤火等等对治,身体就会产生暖和的感觉,这个时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应该是一种快乐。

 

但是这里说寒冷等的对治不可能常时有,只能暂时的对治一些寒冷。比如我们冬天的时候穿得再多,或者在炉子旁边烤火烤得再长时间,一旦离开了火炉还是会觉得寒冷,或者虽然在房子里面很暖和,一出去还是会感到寒冷;或者虽然裹得很严实,但一旦强风吹来还是会感到很冷等等。所以这些对治方法实际上不能常时具足,而寒冷等的痛苦是常时具足的。虽然能够防范,但是不能常时防范。

 

这里是以寒冷为例,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疾病、饥饿等等都是痛苦,一个一个对治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痛苦恒时存在,但是我们的对治方法无法非常严密,也无法长时具足。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各种各样的痛苦还是会恒时产生。所以说“正坏说为乐,毕竟不应理。”,正在被痛苦损害的时候,你认为有一种安乐,而且认为安乐是有自性的法,这是绝对不应理的。

 

比喻中讲到,一个盗贼在偷东西的时候被发现了,主人拿着绳子、棍子追他,想把他捆起来,这个时候他非常害怕,拼命地逃跑,一边跑一边想逃跑的方法,这个时候虽然暂时没被抓住,他相续当中会不会生起“我现在没被抓住,所以很安乐”的执著呢?生不起来的。如果他生起这样的执著肯定不应理,因为他毕竟没有摆脱主人的追捕。那个时候他心里想的就是怎么样摆脱这样的痛苦,肯定是生不起安乐的。

 

同样的道理,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虽然通过一些对治,暂时没有生起各种痛苦,比如现在我们身体健康的时候,或者没有寒冷逼迫的时候,认为是一种安乐,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虽然暂时离开了痛苦,但实际上痛苦还在后面不断地追击我们,只要我们疏于防范,马上就会把我们抓住,让我们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所以我们仍然没有摆脱痛苦的控制范围。这个时候如果产生快乐的想法,就像这个盗贼一样,那个时候他绝对不会产生快乐的想法,因为他了解他还没有摆脱追捕。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知道,我们现在还没有摆脱痛苦的追击,只是暂时没有痛苦的时候,不应该认为现在应该快乐,应该放松,快乐是自性常有的法。这一切都是不应理的。

 



壬五、正作业疲劳时不应执为乐:

 

有些人又认为,有些富翁一生当中都不需要劳作而享受安乐,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安乐还是有的,只不过有些人懂得方便就找到了,有些人不懂得方便,就没有找到,只是你懂不懂方法而已,快乐的自性还是有的。



无劳而享受,地上都非有,

说作业为乐,毕竟不应理。



此处圣天菩萨说,不需要通过劳作而享受的例子,整个大地上都没有。既然都需要劳作,那“说作业为乐,毕竟不应理”。

 

有些人认为这种情况还是有的,比如有些非常富裕的人,他整天不需要做什么事情,饭来了就吃,衣服来了就穿,平时也不需要劳作,有时散散步,有时躺着睡觉,难道不是我们现量见到他不需要劳作而享受吗?这只是一种没有经过细致观察的错误认识而已。

 

他为了获得饮食和享受的劳作确实是没有的,但是他有没有劳作呢?还是有,饭来了他还是要用手抓筷子去吃,牙齿还要动,还要消化,吃完之后还要排泄等等,这些难道不是勤作吗?都是作业,只不过粗大的作业没有而已,细微的作业每一个众生没办法避免。一旦他不作业的时候,就没有快乐了,他死了,他的思维也就停止了,不需要吃了,也不需要排泄了,也就没有乐受了。

 

最享受的人都需要劳作,其他人就更需要劳作了,一般的富翁必须要通过精勤的工作才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享受。所以这一切都没有离开作业,所以把正在作业的疲劳认为是安乐的话,绝对是不应理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细致地观察分析,如果大概地用自己的智慧没有观察就认为肯定有这种情况出现,就会产生很多的邪执,使自己不能从邪执当中挣扎出来,自己还会认为轮回当中还是有安乐的。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认为轮回当中有安乐,肯定出离心就没有产生,心不由自主就想去追求,想去抓住这种安乐,就会造各种各样的业,无法出离轮回。所以一点点的贪执就会引发很严重的后果,佛经当中是这样宣讲的。所以我们只有彻底地按照圣天菩萨的论典当中所讲的这些理论,一个一个去观察,确实我们认为有安乐的理由一点都没有。

 

我们从论文一直分析下来的时候,人们认为有安乐的理由一一都被打破了,尤其是“无劳而享受,地上都非有”这个颂词所讲到的意思确确实实还是很殊胜的,打破了我们最后一点认为有些人无劳而享受,绝对的安乐是有的,这样的邪执被打破之后,我们就会认为确确实实整个轮回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安乐可言,不应该去贪执它,有助于自己发于一种很强烈的出离心。很强烈的出离心发起之后,自己就会精进地修道,很精进地取舍业果,很精进地修持各种正法,这样对我们修行的鞭策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现在我们不能够精进地修持就是因为出离心没有生起来,出离心没有生起来的话,我们真正观察自己还不是一个小乘的行者,虽然我们平时说我们是密乘的瑜伽士,或者是大乘的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真正仔细观察的时候,如果对轮回的贪恋心还没有真正断除,真正的出离心没有产生的话,这个时候我们还不算一个真正的小乘行者,因为进入小乘的标志是必须要产生一个比较猛烈的出离心。这样的出离心产生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他的身份可以划到小乘的行者当中去。

 

如果我们相续当中的出离心没有产生的话,菩提心可不可能产生呢?真正的菩提不可能产生的,相似的菩提心可以产生。菩提心没办法产生的话,那么我们大乘菩萨的身份,密宗瑜伽士的身份如何去安立呢?没办法安立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加行的这些法首先融入我们的相续,融入我们的相续之后,真正看破了所有轮回完全都是一种虚妄自性的时候,就很容易发起出离心。出离心发起之后,当然自己有大乘的种姓,毕竟是接触了大乘佛法的人,发了出离心之后,通过这种大乘种姓的能力,就会想到其他众生也是如是可怜,如是痛苦的,所以菩提心就很容易引发出来,那个时候说是菩萨就比较应理了。

 

从现在我们总的根性来讲,因为我们现在生在大乘佛法的调化地区,看破世间、发起出离心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针对小乘行者来讲,应该更容易发起,毕竟是大乘种姓的人,根性是很利的,可以接受菩提心的教授,可以接受法无我空性这样小乘人根本不敢接受的窍诀修法,也可以修持一切平等一切清净的密乘修法,根性应该说是非常利的。像这样利的根性,既然可以了解、可以接受、可以修持、可以证悟这样的法,那么一个最基础的出离心的法,按照道理来讲应该很容易发起来的。

 

但实际上现在我们认为很困难,真正的出离心在相续当中真正观察的时候没有,有时候对这个有情还贪著,对这个东西还想抓在手上,好东西都想要,好东西都想吃,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真正的出离心还没有,宗喀巴大师所说的条件在相续当中没有产生,日日夜夜当中修持正法,一点不羡慕轮回,这个出离心的标准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对前行法没有好好修行,基础没打好,没有好好观察。

 

有时候我们认为,加行法很容易了解,确实容易了解,只要好好思维一下没什么不懂的,但就是轻视了,没有好好去修,法义和自己的相续没有好好融入到一起,人是人,法是法,自己的相续当中还是各种各样的分别念充满的,正法在书本上面,或者在S师的相续当中,在S上师的口里,没有和自己的相续融合,肯定相续当中的烦恼、种种分别念不可阻挡地会产生,这样对轮回发起出离心就会很困难,一旦很困难,出离心不产生,菩提心也很难产生的。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使法融入相续,什么叫法融入相续?什么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正法的境界,什么时候暇满难得、死亡无常的教法在我们相续当中充满了,从内心当中已经产生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产生暇满难得的功德了,法已经融入相续了,我们相续当中没有其他的分别念,没有其他的非理作意了,已经被正法充满的时候,一想就是想无常,一想就是想暇满难得,一想就是想正法,这个时候我们说法融入我们的相续了,相续和法成为一体了。否则的话,我们相续当中是烦恼,法在外面,这个时候对我们修行没有什么很大的帮助。

 

佛法是调伏自己心的殊胜修法,怎么使佛法融入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管是产生了也好,还是没有产生也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使自己的相续当中充满正法,只有这样我们的想法才能符合于正道,我们的身体和口的行为才能符合于正道,这是每个修行人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这样去做的话,修行很困难,机会就会比较渺茫。

 

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了解目标,了解了目标之后慢慢去靠近,使正法和自己的相续慢慢靠近,靠近的方法是什么呢?一方面要了解意义,深深地思维,反复地思维,思维它的必要性,以及没有产生的过患,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时间地思维,把这个看得很重,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天都在想这个事情,这个时候法和相续就有逐渐逐渐接近,再通过一些助缘,比如祈祷上师,还有发愿,比如平时在听法之前,做一些福德资粮的时候,如供灯供水、顶礼、修法的时候,在修法之前发一个愿,愿我修这个法的功德能够速速使相续和法相应,每天这样猛厉地发愿,每天这样回向,自己平时的行为也是专注在这些地方,过不了很长时间,肯定法会融入自己的相续。

 

就怕知道这个道理不去做,这就是最麻烦的事情,一方面是烦恼的力量阻挡,一方面是天魔的力量,天魔就是想怎么使法和这个补特伽罗的相续分离,不要这个法融入他的相续,所以他就会做很多伤害,幻化很多的欲妙引诱你,使你获得很多供养,使你获得很多赞叹,使你认为轮回当中还是很安乐的,有一个可以追求的快乐等等,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的时候,肯定法和相续越来越远,没办法融入到一起。

 

在经典当中,论典当中,平时S师在讲课的时候都讲到了怎么去修行。不管怎么样,首先认识到这一点,目标首先确定,然后尽自己的能力慢慢去做,慢慢可以获得解脱的。这是讲到必要性,如果不强调的话,就认为这些很简单,对自己来讲没什么可修的,这样就很容易入歧途,所以稍微强调一下。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