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另解】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假如有机缘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而然会进步,过错也会随之减少。
依止具有德行的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行为、修行境界会带来巨大转变。这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不是你今天刚依止,明天就头上起个包,而是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甚至有时候你不一定能发觉,好像一两年里,烦恼反而更重了,但实际上,不知不觉中你的功德已经越来越增上了。
有些人说:“我以前不学佛时,心很平静;现在一学佛,起心动念越来越大了,特别可怕,所以,还是不学佛好一点。”这种观念不对。举个例子来说,野马没人管的时候,它的行为很温和,而一旦有人为了驯服它,把绳索套在它脖子上,刚开始它肯定乱蹦乱跳、脾气暴躁,但只要你坚持不懈地继续调伏,一段时间以后,它就会变得温驯、听话。
或者如同一个孩童,你从来不用去管他时,他看起来很乖巧可爱,而一旦让你管他的学习、生活,你叫他好好呆着不动,他总会有许多状况:“我可不可以出去一下?”“我肚子特别痛,想要上厕所。”“哎哟,我好难受啊,能不能吃点东西?”……这时他的调皮特别明显。我们的心也是如此。你不去观察它时,它似乎很平静,然而若一观察,刚开始它会很粗猛,但只要时间久了,慢慢就能得以调伏。
所以,依止善知识的人,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具有功德、减少过失的,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好人。而且在依止的过程中,对方若是上等人,自己也会变成上等人;对方若是中等人,自己也会变成中等人;对方若是下等人,那自己就会变成下等人。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 ,普通一节树木落到玛拉雅山的檀香林中,经过数年之后,就会熏染上栴檀木的妙香。同样,若依止一位具相的高僧大德,久而久之,也会熏染上他的功德妙香,所作所为变成他们那样。
因此,依止善知识的时间,要越长越好。有些人说:“我已经得到法了,明天就离开上师。”这种做法不对。我们看前辈的修行人,他们依止上师并非轻而易举,而是经历了无数苦行,不说一般人,即便一些特别伟大的上师也是如此。像无垢光尊者的上师革玛燃匝,他依止大成就者美龙多吉时,条件十分艰苦。他在两个夏天里,通过绘画得到了四升青稞,其中两升青稞用来买纸,晚上撰写经函,两升用来买看书用的酥油灯和生活资具。当时他还患有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仍一边苦行,一边夜以继日地在上师身边学习。后来,他相续中生起了殊胜证悟,令上师极为欢喜,上师开许他可以利益众生 。在藏传佛教中,革玛燃匝是最伟大的一位上师,止贡法王说过,他拥有两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弟子——噶玛巴自生金刚、全知无垢光尊者。
像这样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尚且要通过苦行依止上师才能开悟,那我们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现在很多人生活太舒适、太奢侈了,包括我们学院,有时候我感觉条件太好了,修行不一定很成功。我刚来学院时,不管是吃的也好、住的也好,条件都相当差,那时为了买几斤挂面,要走二十多公里的路去县城。挂面买回来后,一两天煮一点吃,觉得特别香,像天人的甘露一样,但现在根本找不到那种滋味了。
品尝佛法的甘露妙味,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修行中吃点苦是值得的。听说个别道友非常拮据,住处、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比较大,家里又不支持,只靠一点点生活费在支撑着。这样的安贫乐道,真的很让人羡慕,你的生活越苦,出离心就会越增上,所以千万不要气馁。
与之相比,现在城市里的人,在佛法上没什么压力,生活上却有很大压力。这种压力让他们的脚步一年比一年快,始终停不下来。如果有人停下来了,别人就认为他要么精神有问题,要么是生病了,要么已经痴呆了。而古人不是这样,他们虽然生活简单,但有大量时间用来修身养德。所以,古人重视精神财富的积累,并不太重视物质财富。
我们也应给孩子从小灌输这种理念。孩子相当于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在上面画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颜色,进而影响他一生的行为。所以,对孩子必须进行仁德教育,而这种教育,需要善知识来引导。
不过在大城市里,想寻找一位具相善知识,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古德先贤的书,或国内外一些法师的光盘,其实这就是善知识。因为善知识只是通过语言来教化他人,除此之外,佛陀也并未开许使用神通。以前佛陀在印度时,有眷属就问:“佛陀您有无碍的神通,成千上万的众生又相信神通,您为何不示现神通来度化众生?”佛陀说:“我不喜欢那样做,我喜欢示现的神通只有一种,那就是弘法的神通。”
因此,对于上师,无论你怎么亲近,即使把头抵着他的膝盖,也不一定能得到意传加持,最重要的是,上师的教言要融入你心。我十年前看过噶玛巴的一个教言,他说:“上师不一定非要见到,只要遵循他的教言,让你的行为有所改变,就可以把他当作上师。”现在很多人总抱怨找不到上师,其实上师在哪里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如果得到他的教言,让自己断恶行善,改正以往的过错,那上师就已经在你面前了。所以,我们要学会依止上师!
感谢您的阅读,《弟子规另解》连载中,敬请继续关注......
感恩您关注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微信号:WYB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