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7课-脉络&难点&法师辅导
思维导图下载
思维导图下载:
Xmind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803Di1eFXEpICpuis5Tgg
提取码:xa8x
JPG文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uWOw74m67yP_o_LT9eU4g
提取码:grri
本课脉络
简略分析
课前开示:这次《前行》传讲比较深广,劝诫认真闻思
己二、环境圆满
一、总说
二、分说一:地界中土
(一)总说:什么叫地界中土
(二)分说
三、分说二:佛法中土
(一)定义:什么叫佛法中土
(二)分析印度
(三)分析藏地
(四)总结劝诫
展开分析
课前开示:这次《前行》传讲比较深广,劝诫认真闻思
一、闻者角度:《前行》传讲久一点,应认真思维修持,不要生厌烦心
二、讲者角度:此次传讲会阐明《前行》甚深意义,多花些时间慢慢来
三、劝诫:不要着急赶进度,要以强烈的渴求心谛听
己二、环境圆满
一、总说
二、分说一:地界中土
(一)总说:什么叫地界中土
(二)分说
1、解释:南瞻部洲
2、解释:金刚座
1)总说:为什么叫金刚座(两种原因)
2)分说:
① 原因1:空劫时也不毁坏,宛如悬桶般存留
A. 为什么空劫时金刚座仍不坏(公案/结论)
B. 遣疑:金刚座会不会变成常法
② 原因2: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就的地方
补充:我们该如何做(未来:发愿;现在:朝拜)
3、解释:菩提树
1)缘起:有人供养上师菩提树叶
2)历史:菩提树的几次被毁
① 阿育王
② 阿育王王妃
③ 一位国王
3)现在:原树分枝移植到斯里兰卡,又取枝移回
4、解释:地界中土
三、分说二:佛法中土
(一)定义:什么叫佛法中土
补充:拣别其他说法
(二)分析印度
1、略说
2、详说
1)过去:印度佛教被回教毁灭
例说:藏汉文化大革命
2)现在:印度佛教现在兴盛源于藏地大德入驻
(三)分析藏地
1、必要:了解藏地历史的必要性
2、藏地的几个时期
1)人类繁衍
① 人类寥寥无几:佛陀出世时期
② 人类开始繁衍:圣者化身纷纷应世
旁述:藏地(国王)在弘法利生方面和其他地方差别很大
2)拉托托日年赞时代——正法的开端
① 正说
② 别说
A. 三宝所依的来源
a. 《红史》中记载三宝所依的来源
b. 《藏密佛教史》中记载三宝所依的来源
B. 和印度、汉地年代对照
C. 国王生平简介
3)松赞干布时代——开创正法的轨道
① 阶段一:囤弥桑布扎创立藏文,将“玄秘神物”翻译成藏语
② 阶段二:迎娶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等三宝所依迎请到藏地
③ 阶段三:白山羊背土填湖,修建大昭寺及多座寺院
旁述:
A. 事实验证了当时观察的准确性
B. 当时的建筑非同小可,诸佛菩萨的发愿加持不可思议
④、总结
4)赤松德赞时代——佛法繁荣昌盛
① 总说:佛教最兴盛的时代
② 分说:
A. 迎请莲师及108位班智达入藏
B. 建立身语意所依
a. 身所依:建造桑耶寺
b. 语所依:翻译经续论
c. 意所依:“预试七人”僧团
5)总结:尽管几经沉浮,但佛法经久未衰,藏地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
(四)总结劝诫
1、正说:我们是否属于环境圆满(藏地求学/常去寺院)
旁述:举报信佛家人的人,十分可怜
2、劝诫:应在佛法兴盛的地方尽可能久住
本课难点
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
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藏地虽然不是地界中土,却是名副其实的佛法中土,本节课上师详细的讲述了藏地佛法兴盛的历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佛法的兴盛不是一朝一夕行成的,从开始的拉托托日年赞时代,到国王松赞干布时代,再到赤松德赞时代,国王、大臣、公主、班智达、译师、护法神……以及无数不知名的建造寺院的工人,乃至背土填湖的白山羊……这么多人一代代的努力,才形成了今日藏地佛法如此兴盛的局面。
汉地由于种种原因,佛法并不兴盛,看看我们周边的人就知道,尤其大城市中,大家都忙着吃喝玩乐,了解佛法道理的人微乎其微。然而正是因为上师的慈悲,让我们这些没有条件去藏地求学的人,在这样的边地中听闻了珍贵的佛法,懂得了取舍的道理。每个星期,我们在一起讨论佛法,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小小中土。
我们能够享受现在的一切,和佛法在藏地的兴盛过程一样,离不开很多人的支持,上师、法师、负责人,组长、道场主、护法神……乃至于家人、运输法本的工人,方方面面的因缘都在保证我们的闻思修。同样,就像藏地佛法兴盛离不开许多不知名的普通人一样,汉地佛法的兴盛也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处于因缘之网中,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上师曾经说过,我们是“特殊的时代,特殊的人”,这句话饱含深意。我们不应再抱怨家人的不理解,佛教徒的稀缺,正因为佛法在这里不兴盛,我们才更有责任去做那个“拓荒者”;越是看到不如法的现象,越是看到不知取舍的众生,就越感觉到佛教徒存在的必要。佛法的兴盛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让佛法在我们的相续中生根发芽,让佛法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生根发芽,这个地方就会变成佛法中土。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定解B11
审核师兄:定解B07 定解B06
档案编号B0117-定解B06-001
点击
查看《前行广释》第17课法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