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19课 返回

16届入行论学习笔记|《入行论广释》第119课

一、科判坐标


二、要义归摄


断除静虑的违品包括“离俗世”和“弃妄念”。本课内容安立在两个大科判下:


1.“离俗世”的最后一部分,继续从功德角度教诲依止静处。上一课最后一个颂词讲到我们最好趁早主动舍弃亲眷,依止静处独自修行,否则死亡时再互相耽着,也不得不与亲眷被动分开。本课继续阐述:


(1)死亡时亲眷的贪执和哀伤,是往生的最大障碍。为此,在大限来临之前就应该主动前往寂静处,远离亲怨、精进修持善法,这样没有亲怨干扰,顺利入于等持,修行会圆满成功。(详见颂词1)


(2)接着讲述在寂静处死去的好处。临死时远离亲人的哀伤、怨敌的加害等散乱之因,有利于放下全部贪嗔恶念,一心随念佛陀、忆念善法,保持清净的信心,这样才最容易往生清净刹土。(详见颂词2


(3)最后归摄“离俗世”而依止静处对于修持静虑的利益:“事少”即琐事鲜少,生活简单;“易安乐”即心容易得到调伏并生起禅修功德。因此,真正寻求解脱的人,应该独自一人远离繁杂尘事、在寂静灵秀的森林中止息一切散乱。(详见颂词3

 

2、开始宣说断除静虑的另一大违品“妄念”。在身体“离俗世”而依止静处后,就要内心“弃妄念”,即断除内心对世间的贪嗔妄念。这一部分先后从妄念的果报可怕、以妄念所贪执对境的本体不净、得到所贪对境的(种种劳作)有害,这三个角度分别宣说,教诫应“弃妄念”(对妙欲应生起厌烦),进而对静处生起欢喜心。


(1)首先略说,我们要平息乃至最终断除一切“俗虑”(贪嗔等妄念),这样令心安住于寂止中(“入等至”),再以胜观的智慧“制惑”(压制烦恼),如此一心专注、精进于善法,逐渐达到止观双运的境界。(详见颂词4


(2)开始广说应对妙欲生起厌烦。首先是观察贪欲之果报:贪欲等妄念将引发今生、来世的各种灾祸,果报相当可怕。因此应当知足少欲,看破放下(详见颂词5)

编写师兄:定解C23

审核师兄:定解C05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课颂词详解及重难点分析。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