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众生,值得我珍爱吗? 返回

众生,值得我珍爱吗?

www.ptz.cn 次第花开 2021-10-19


如果

我们能够了知众生对于修行人的意义,

我们就能够生起珍爱众生的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又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以大悲心去饶益众生,就能够成就佛果,而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最终要以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菩提心来成就佛果。

这是《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给我们讲到的道理,把一切众生比喻为树根,诸佛菩萨比喻为花和果,以大悲水去饶益众生,就可以成就佛菩萨的智慧花果。

可见佛菩萨的成就是以众生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众生,就没有办法成就佛果。

所以我们要想获得解脱、成就佛果始终不能脱离众生,也不能不把众生的苦乐放在自己的心上,而是要以大悲水去饶益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众生当牛做马,为众生服务,给众生提供各种的帮助,让他们得到安乐、利益。



“众生欢喜佛欢喜”,让身边的人感到安乐,感到舒适,感受到我们学佛以后调柔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烦躁或者嗔恨,乱发脾气。

我们对众生心怀悲悯,在行为上就会有所改变

人们也会对这样的修行佛法的人另眼相看——这个人学习佛法之后,改变了自己的心态、行为,原来佛法这么好!这样我们才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能走上解脱道。

所以,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自利来说,以大悲心去利他,就能够显发自己的觉性智慧。因为爱执自我只会障蔽我们的佛性,现在我们要开显佛性,就应该修大悲心,去除对自我的爱执。

从利他而言,以大悲心能够将众生安置在三宝的良田当中,为他们普降佛法的甘露雨,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令众生的善根苏醒、增上乃至成熟,进而开出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



对佛菩萨恭敬,但对众生缺乏恭敬和珍爱,是我们常有的一种心态。

比如我们觉得佛菩萨们了不起,他们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对佛菩萨有恭敬心,有感激心,但对众生却没有。我们认为,众生损恼我们的时候,对他们生嗔恨心是理所应当的。

在《入菩萨行论》中寂天菩萨说:“敬佛不敬众,岂有此道理?”意思是说只恭敬佛菩萨而不恭敬众生,佛法之中哪有这样的教言呢?

有的修行人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避之唯恐不及,也生不起对他们的珍惜和爱护之心。

有的人甚至认为“我是高高在上发了菩提心的人,而他们都是烦恼深重被无明所缠缚的凡夫众生,都是需要我去救度的对象”。

实际上,这是对众生的冷漠,也是自己傲慢心的体现。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这些傲慢带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去伤害那些本来已经深陷轮回苦海当中不能自拔的众生,而是真的要以菩提心和慈悲心去对待他们。



有的人生性孤僻,不能够温和贤善地和人相处,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众生是学佛人的福田。现在我们了知了这个道理,我们发菩提心、修菩萨道,就应该从自己的身边人做起。这样才是广种福田。

不管来到你身边的是些什么样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我们要知道,他们和自己一样渴望安乐幸福,只是在追求幸福安乐的手段上或许比较笨拙,这样去想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对众生生起同情心和宽容心,而同情心和宽容心会引发我们未来生起菩提心。


宗喀巴大师说过:“心地善良的人今生来世都会过得安乐。”善良的人如果坚定而稳重,一旦开始修行,解脱便不远了。

——《次第花开》



如果一个穷人、病人、无依无怙的人,或者是其他需要我们帮助、需要安慰的人或小动物,当他们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却说:“我的目标是让一切众生成佛,不是帮助他们解决世间的一时之需。满足了他们暂时的需求又能怎么样?他们不还是会被自己的无明业力所牵引继续流转吗?我没必要做这些事情。”

当我们这样去想、这样去说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吝啬和冷漠找借口。

来到我们身边的众生是我们修行人的福田,如果他们需要帮助,我们就给他们帮助。如果他需要的是水,我们就给他一杯水;如果需要的是衣服,需要的是关心,我们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这也是在修菩萨的布施度

所以说,正因为有了众生才能够成就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如来藏的功德,因为客尘所遮而不现,我们现在发菩提心去闻思修佛法,将来一定会“垢净见真佛”。


我们常说利益众生,然而,‘众生’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我们心中一个抽象的集体名词,而不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形态各异却具有同样的觉知能力、能感受痛苦和快乐的一个个生命。

——《次第花开》



说“众生”是一个集体名词,是因为涵盖了六道的众生;说“抽象”是因为它太不具体了。

我们经常陷入在这样的误区当中,不把身边的人的苦乐放在心上,觉得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其他要利益的、更重要的那一群众生。

我们口头上说“我对众生是充满了感情的,我是要发心救度一切众生的”,但实际行动中却对近在身边的朋友、同事、亲人、同学等等所遭遇的痛苦——精神上的孤独、感情上的无助等等熟视无睹。

他们来到我们面前希求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还说“我要去救度的是一切众生,不是帮你解决目前的问题”。

所以,这个时候确实要反观自己,我们的菩提心、慈悲心用在哪里了?

你说“我真的去修了,我一座一座打坐观修”,但是你用在了谁的身上如果不是众生来成就我们,我们又从哪里去获得佛果

所以,来到我们身边的众生都是我们要发菩提心的对境。



我们真诚地去爱惜他们、帮助他们的时候,就是他们在成就我们的时候

如果我们没有关心他们感情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孤独、身体上的痛苦,没有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这就是我们的错,对他们的苦我们没有感同身受,也不愿意去体谅和理解别人。

既然知道了修行就要从身边做起,以后我们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学会真诚地去以爱心和慈悲心对待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佛法,学习佛陀所讲的正知正见,实际上就是调整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态度、为人处世的方式,把我们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的状态,转变为宽阔、温和、和谐、圆融的状态,从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到帮助和利乐一切众生。

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从痛苦到安乐,从轮回到解脱


文|整理自

次第花开网站 >学习资料 >慧觉法师

《修心八颂》 第1课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