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一脉心香 >> 索达吉堪布:八种断除你修法因缘的违缘 返回

索达吉堪布:八种断除你修法因缘的违缘

索达吉堪布 一脉心香 2015-04-17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之《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这十六种无暇虽不常见于经传,不像前面讲的十八种无暇,是一般经典和论典公认的,但却是无垢光尊者智慧与悲心的流露。一个人真正要修行佛法,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

懂得前面的十八种暇满后,我们要详细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被违缘控制了没有?假如被违缘控制了,也就失去了暇满。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有个比喻:十八暇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被豺狼吃掉一只,那就剩下十七只;又被吃掉一只,只剩十六只了……全部吃掉的话,也就没有羊了。同样,即使你十八种暇满已经具足,但出现一个违缘的话,十八暇满中的一个就退没了,再出现一个的话,一个因缘又不存在了。因此,大家要分析这十八种修法条件是否真实具足。假如一个不具足,表面上问题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话,也会让其他条件全都失去意义。例如,倘若你没有趋入佛门,就算其他条件都具足,也没办法修行。

若不明白这些道理,纵然你自认为修行很了不起,是从极乐世界或莲花刹土派下来的,相续中有不可一世的增上慢,恐怕你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已。所以,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次第,而不是奢望一步登天。

那么,对于十六种违缘,《如意宝藏论》是怎样讲的呢?如颂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这是暂生缘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这是断缘心八无暇。下面我们一一讲述,在此过程中要弄清楚:什么是暂生缘、断缘心?哪些是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怎么样对治?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了解。

一、暂生缘八无暇

什么是暂生缘呢?指在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出现的修法违缘。这样的违缘,尽管今天在自相续中不存在,但明天很容易出现;即使今年没有,明年也可能会有;就算这几年没有,但过几年或许会遇到。时间短一点来说,在上午没有,可是下午又易产生;修法入座时没有,出座时还是容易冒出来……总之,它随时随地找你麻烦,断除你的修法因缘,所以很可怕。

现在许多修行人,包括经堂里在座的道友,每个人都想成为好修行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心比较堪能,对治烦恼没有问题。虽然你有这样的信心,但过一段时间,各种违缘出现时,你能不能还呆在佛教团体中也很难说,毕竟有些违缘不是像你想得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周密地观察自相续,依靠对治来遣除一切违缘。就像你有一个如意宝,为了防止被人抢走、偷走,始终都要时时保护。同样,我们这样的暇满人身,为避免遭受违缘的伤损,断了修行的善根,也要懂得下面所讲的道理,尽量采取种种防护措施,不要被那些违缘控制。

以前的修行人,完全了解哪些是违缘、哪些是顺缘,一直用正知正念守护根门,所以修法无论遇到什么障碍,始终不会被束缚,而能做到善始善终。我们今后也要如此,不但对违缘要学会分析,更要时时保持警惕。

无垢光尊者的智慧真的非常高深,道理上的点点滴滴开显得明明白白,只要是有心之人,肯定会关心这些问题。以后一旦遇到违缘,便会立即认识到,并想方设法遣除所有违品。其实暂生缘的对治方法,在《前行备忘录》中也有,希望大家抽时间看一下。

下面详细解释暂生缘八无暇:

1、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被强大的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烦恼深重之人,尽管位于修法的行列中,但也很难修行。比如说,有些人嗔心极重,一发脾气就无法控制,好几个人都拉不住,他面前放着什么锅、碗、茶杯,统统都会砸毁,窗户也挡不住他,跟恐怖分子没有差别。而有些人贪心炽盛,不论对亲友还是财物,一生贪就没有羞耻心,诚如无著菩萨所形容的:“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此时,上师劝不住,佛法也对治不了,其结果难以收拾。

当然,他们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也会有想好好修行的念头,但因烦恼过于强盛,偶尔生起的修行念头,犹如半夜的闪电般转瞬即逝,大多数时间还是被烦恼所转,根本没有修行的自由。

个别发心人员也是这样。本来我对他期望很高,他心情比较好、烦恼平息时,信誓旦旦地说要如何如何发心,讲得特别好听。我也很相信:“可以可以,让你发心。”但他过段时间就不行了。当然,一次也就算了,谁都能原谅,可是他屡教不改,今天生嗔心,明天又生贪心……这样的话,自己的事情都解决不了,还发什么心哪?

不过,这种人也很可怜,毕竟他身不由己,或许是前世业力所致,或许是今生不能对治,总之,强大的烦恼让他的修行无法圆满成功。而有些人虽然工作效益低、发心能力不强,但相续中的烦恼不重,即使生嗔心,也不会大发雷霆,不像这种人,一生气就面目狰狞、怒发冲冠,别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要说是人,魔众见了也会一逃而光、不敢接近。所以,一个人若烦恼粗重,不论自己修行、还是利益他众,都相当相当困难。

对治:贪心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用剖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则是观修缘起法……不管怎么样,当这些烦恼刚刚萌生时,要以正知正念及时对治,立即根除,以防毁坏自他一切善根。如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只要能对治,纵然自己烦恼非常深重,依靠佛法的加持,也能完全变成另一个人。比如,有些人以前被贪心左右,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贪欲的生活一刹那也不能离开,但后来深入了解了佛教的殊胜道理,觉得所做的一切非常丑恶,从此改过迁善,归入正道。有些人嗔恨心相当严重,身上总别着几把长刀,每天找人打架,像奔公甲格西在家时一样,但后来入于佛门,修大慈大悲心,最后即使自身被人砍割,也不会生一瞬间的嗔恨。

当然,每个人的因缘不相同。有些人学佛很长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感觉;有些人一修法就马上相应了,如同病入膏肓的患者一吃药,当下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一样,烦恼依靠佛法立即能对治,他的变化别人也看得出来。所以,只要用心去对治,烦恼是可以遣除的。为什么呢?因为对治之道符合心的实相。

2、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虽然已经步入佛门,受了居士戒,甚至出了家,但对正法的句义丝毫不能领悟——听法不懂其句、思维不解其意、修行不悟实相,法与相续互相脱离,这种人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无法品尝到佛法的美味。

有些人太愚痴了,不要说中观、大圆满等甚深法,即便是人身难得,听完也就忘了,对基本法义一无所知。这种人徒有人的形象,却没有修行佛法的能力,即生中难以与佛法结上殊胜之缘。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像周利槃陀,刚开始也很愚笨,但后来依靠殊胜的因缘,及凭着自己的信心,最终获得了开悟,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对治:要对治愚昧无知,必须进行忏悔。有些人常抱怨自己太笨,什么都记不住,背了半天,一考试就忘了,其实这都是因为往昔的罪障深重。为此,自己一定要加以忏悔。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八大菩萨每一位都有不同的加持,而文殊菩萨是开发智慧的圣尊,故当诚心诚意祈祷文殊菩萨,念诵他的名号和心咒,若能如此,生生世世必将不离智慧光明。所以,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要求:凡是皈依他的信众,最少要念一亿遍文殊心咒。并保证说:“只要念了,有智慧的人,即生中智慧定会越来越增上;没有智慧的人,也将于未来生世变成智者。”

其实,愚者更需要求智慧,即生中若再不好好闻思、求知识,生生世世将难以摆脱愚痴的命运。有些人说:“反正我太笨了,听不听都一样,干脆不听课吧。”然而萨迦班智达说:“愚者因无智慧故,彼等不愿求学问,若善观察无智故,愚者更应勤求学。”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正因为你“太笨了”,所以更要精进求学。

现在的人很颠倒,觉得自己没智慧,就不愿意去闻法。其实恰恰相反,你没有智慧的话,就更应该听法了。就如同有钱的人不急于赚钱,而没有钱的人才需要赚钱一样,愚者是因为前世没有求学,今生才变得愚不可及,为避免后世继续成为愚昧之人,今生再困难也要精勤地闻法。如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因此,希望大家利用现在的机会,为来世创造好因缘,否则一旦错过了,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3、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识宣扬前后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见倒行,不管他是什么形象,出家人也好、外道徒也罢,如果被他所摄受,自心将与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入于歧途而无法趋入解脱正道。

现在世间上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许多佛教徒被魔知识左右,充满邪知邪见,纷纷对佛法退失信心。这些人却自认为了不起,觉得见解、修行很不错,但实际上与佛法的教义一点也不接近,别人劝也听不进去。

对治:要对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

当然观察善知识,并非观察外在的神变神通等,而要观察他是否具足菩提心。倘若具足,就可以依止;若不具足,即使他讲的法再高妙,也不应该接近。对此,堪布阿琼等许多上师也持相同观点。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说:“不具菩提心窍诀,浊世多诩学密者,口头高法漫虚空,纵称善妙亦魔宗。”意即在末法浊世,很多人不具足菩提心,却自诩为密宗行人,甚至声称已开悟了,但就算他自我标榜的语言漫布虚空,别人对他再赞叹、再恭敬,然由于不具足菩提心,他的法跟魔法也没有差别。

当然,上师有没有菩提心,不具备他心通的人很难以彻知,只能从他的行为中略知一二。假设他的所作所为一味地为自己、为自宗,这不一定很好,对其还要观察;假如他无时无刻不在利益众生,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所以,断定魔知识、善知识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无菩提心。

4、懈怠懒惰:尽管渴望学修正法,但每天都懒洋洋的,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明日复明日,对求学一拖再拖,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对于懈怠,有一本书里说,西方人和东方人截然不同:东方人的懒惰是每天晒太阳,或一直躺着、卧着,而西方人则是整日忙忙碌碌。但现在,东西方的懒惰几乎差不多了,都是城里人以忙忙碌碌而懈怠,山里人天天以睡懒觉而懈怠,皆不求善法。世间人懈怠还可以理解,但修行人如果很懈怠,对解脱确实有影响。

对治: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只要一观修无常,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又岂敢轻易懈怠?见别人啰啰唆唆聊些琐事,自己也会想:“啰唆这些干什么?还是修法重要。人生如此短暂,何必浪费时间呢?”所以,无常修得好的人,时间掌握得非常合理;而无常修得不好的人,自己时间也掌握不好,这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得出来。

5、恶业涌现: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上师和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像无著菩萨那样的圣者,在鸡足山修学时,六年、九年乃至十二年中,连一个好梦都没出现,最后万念俱灰地下山时,因生起悲心才见到弥勒菩萨。我们业力深重的凡夫人,更不用说了。一旦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诚如《金刚经》所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所以,我们修行遇到大违缘、大障碍时,不要怨天尤人,应当想到这是在消业,务必对因果不虚生起坚信,进而对以往的恶业进行忏悔。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认识心的本性。千万不要像有些人那样,修了很长很长时间,但因业力深重,没有出现任何境界,就离开道场而断了法缘。

6、为他所转:有些人非常可怜,父母不让学佛,子女不让学佛,家属不让学佛,领导不让学佛,甚至佛堂也不能摆。(我们藏地不同,只要学佛法,家人会尽量支持,如果不支持,别人还会说他、笑他。所以,家人即使不情愿,为了面子,表面上还是会赞叹学佛。)这些身不由己被奴役之人,虽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对治: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要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汉地曾有位法师说:“只要想学佛,办法总是有的。”确实如此,只要自己有这颗心,平时可偷着学,实在不行,也可以离开那个环境。父母若天天控制你,到一定时候,你就跟他说清楚:“你们这样逼我,不要后悔啊!你们的恩德,我只有来世再报了。学佛并不是忘恩负义,我会好好地回向给你们。”个别出家人走投无路时,只有用这个方法,给家人默默地回向。许多经论中也说:实在不行的话,就只好离家出走了,去过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

7、求乐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这种人虽然学佛了,但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有些人出家是因为自己出违缘,暂时生起了出离心,但因为对佛法教义没有深入领会,后来遇到了以前的恋人,便毫不犹豫地破戒或舍戒,又回到了原来状态。这就是佛法没有融入心的表现。其实,佛法融入心非常重要,倘若没有感受到它的美味,你做再多形象上的善法,到了一定的时候,违缘一出现,你还是没办法面对。

对治: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8、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的人,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有千里之遥。

对治: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上述这八种人,无有修行正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