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自己的五蕴作为试验品,要发现自己是什么
所以这个真相,真性就是真实的本性。真实的本性最后是什么呢?是我们心的本性,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心的本性。为什么说是心的本性?为什么不说我们身体的本性呢?为什么不说外面世界的本性呢?为什么只说心的本性呢?
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外面的这一切实际上不需要去思考,不需要去思考外面的这些东西是真实或虚拟。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影,所以不需要去追究它是真或假,也不需要去思考。只要明白了我们内心的本质,实际上就了解了万法的本性。
所以大乘佛教强调:我们心的本性了解了就可以。大家要去了解心的本性,那么心的本性是什么?只有一个本性,就是第三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最终的核心内容加起来。那它们的内容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就两个字:明和空。明就是光明,空就是空性,这是真性。
这里讲的真性就是我们心的本性。那么无明是什么呢?“不了”,不了解我们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心的本性是什么,科学家也不知道,哲学家也不知道,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非常非常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他们在他们的领域当中是非常优秀、非常伟大、非常有成就有贡献的,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心的本性是什么。
我们学佛的人最终追求什么呢?实际上我们在研究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就是一个试验品,我们把我们的五蕴作为一个试验品来试验,然后最终发现我自己是什么。佛教育我们,首先要去了解我自己是什么。外面的这些各种各样的物质是什么,这个不是很重要,首先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彻底地明白了我们自己是什么,我们自己的本性是什么,这样以后,外面的所有的这些一下子就明白了,它们的本质都明白了,所以首先要研究自己。
比如说三年闭关、五年闭关或者一个月闭关,闭关干什么呢?就是把门关上,与世隔绝,把自己封闭起来,就是要研究自己,研究我自己是什么。不是研究我们的身体,是研究我们的内心,看我们心的本性。
就像物理学家研究物质的时候用显微镜等这些仪器来研究,我们佛教徒研究我们意识的本质的时候,不是用这些仪器,而是用它自己,意识它自己可以明白它自己的本质,除了它自己以外,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看得见它的本质。我们的眼睛、五个感官看不见,我们五个感官的漏洞用各种各样的仪器来补上,最后也看不见我们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只有它自己才能够明白,所以这样闭关修行实际上是在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心的本性。
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明白了心的本性以后,所有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烦恼、生老病死的源头全部解决了,所以智慧非常的重要。
智慧的对立、相反的是什么?就是无知,愚昧。用佛教的话来讲就是无明。无明本质就是不了真性,它不了解万事万物真实的本性。然后“颠倒无知”,它不但不了解本性和本质,而且它颠倒地把没有的东西当作有,不真实的东西当作真实,无常的东西当作永恒,痛苦的东西当作幸福或者快乐。它颠倒的这些想法全部都是无知、都是愚昧,无明的本性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跟无明斗争,要断除无明,这个是最重要的。
不断除无明,它永远都不会让我们从这个轮回当中解脱。比如说放风筝的时候,这个风筝飞得再高再高,最后还是要回到地上,为什么?就是有一根线把它拉回来,它飞得再远飞得再高,最后还要回来。
无明就是这样,无明就是风筝的线一样,我们有些时候可以走到轮回的最高点,轮回的最高点是什么呢?天界,还有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是什么呢?无色界的天人的身体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它是物质,而且无色界天人的身体远远超过了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比我们的身体更大,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就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暗物质一样,它是看不见的,但是佛教就讲,有一种这样看不见的物质是存在的,他们的身体就是以这个物质构成,所以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这个是轮回最高的地方。
因为我们人的心、精神,跟我们的身体是相应的,相应的意思就是说,比如说我们现在这个欲界,佛教讲的三界当中的欲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的身体就这么粗糙,外来所有的这些,比如说自然灾害、战争等等,随时都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这个身体,非常的粗糙;我们的意识也是这样,任何一个不太好听的话等等,都很容易影响到我们的意识,所以非常非常的脆弱。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点击下图二维码,即可请购法宝。↓
慈诚罗珠堪布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与平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