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独立修行的能力——【ZCKB】《释量论·成量品》26(上)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释量论·成量品
-ZCKB辅导-
(上)
上集回顾
本集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释量论·成量品》。
《成量品》主要是通过推理来证成佛陀是量士夫,佛陀是量士夫意味着能够遍知一切,而且所宣讲的都是正量。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既然我们要把佛陀当成导师,对于导师佛陀怎样才能生起信心呢?就是通过了知或者证成佛陀是量士夫。
量士夫所宣讲的道是正确的,也会证成他的相续当中没有过患。虽然看起来证成量士夫,似乎就是佛陀为正量、不会说谎等等,其实里面还包含了很多内容。佛陀之所以成为量士夫,以及我们的导师,就是因为他遍知了一切,而遍知一切是他清净了一切过患,当相续中的悲心圆满等所有的条件具足的情况下,就会成为我们生起信心的对境。我们对于这样的量士夫产生信心,把他当成导师,完全放心地接受他的教法。
通过《成量品》当中的推理,成立佛陀为正量,对于我们扎扎实实地生起信心,毫无疑惑的修行佛法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们再再讲过,如果内心当中具有疑惑,我们在修道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障碍,或者生起了怀疑心的缘故,就会犹犹豫豫,不敢投入所有的时间精力,也没办法确定修道是不是所有轮回当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或者正在体会的东西,让我们觉得轮回当中具有安乐,为了追求这些安乐,不管造罪与否都值得付出一切。学习了这样的教义之后,我们知道其实轮回的本性是寂灭的,趋向于寂灭叫做道。
寂灭的自性可以把轮回当中,所有明显和不明显,也就是把隐藏的痛苦和苦因都去掉,让我们永远不再遭受痛苦。对于这样的道或者境地,我们当然愿意去追求,也愿意获得。因为我们对所获得的自性和道本身没有产生定解,所以在修道的过程中,总是修一修之后,又被内心当中的怀疑扯一扯后腿,总是会出现一些障碍,没办法让我们突飞猛进,这就是一种违缘。通过《成量品》中的推理,完全可以让我们对于佛陀是量士夫产生信心,然后对佛陀所宣讲的正道也可以产生信心。
我们前面首先学习了什么是量士夫,真正的量士夫不是自然量,一定是通过正因而获得的。因为每个正因都经得起观察,所以我们在证成佛陀是量士夫的推理当中,有两个大的部分。第一是欲等顺式依道说,也就是这堂课之前关于佛陀是量士夫的内容,已经做了分析。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第二个救等逆式说能知,这是通过正和反两方面来证成。
“欲等顺式”就是说欲利,首先把陈那论师的一个颂词通过顺的方式进行安立。首先是欲利,然后是导师、善逝和救护。“依道说”是通过修道的次第来讲的。对于佛陀怎么成为真实的量士夫、遍知、救护者等方面依道而说,依靠修道的顺序来讲,把佛陀能够成为量士夫所修的道,通过顺式进行安立。前面讲到了大悲心,就是欲利,然后再讲加行圆满,就是以无我为核心,然后修持正道成为导师。在资粮圆满之后,就会成为自利圆满的善逝,自利圆满之后一定能够利他,成为救护者。这就是欲等顺式依道说,这方面很重要。
前前为因后后为果,顺式的推理是以大悲心为因修持空性,再以空性为因修持了加行之后,就会成为自利圆满,最后以自利圆满为因就可以他利圆满。顺式的推理是前因后果关系,也就是前前的因圆满必定会产生后后的果。救护者、量士夫的佛陀,因都是圆满的,每个因都可以找到,他是怎样一步步修成的,完全经得起推敲。佛陀成道的过程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不单单证成了佛陀如何成道,然后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我们这些现在想要成佛的人,点出了成佛的道。
前面我们讲了佛陀不是自然量,而是通过修持正因达成后面的果,他不是一下子成为量,一定是前前的因逐渐了圆满之后,他的果就达成了。这方面非常符合于世间的因缘法则,任何一个法只要具足了因缘一定会有果。不仅世间法如此,出世间也是这样的。佛陀成为量士夫,也是遵循了因缘法则,对我们来讲,也要遵循因缘法则。如果遵循了成道的因缘法则,我们就可以成道,这就是依道说。
我们成道首先要发心,成佛之初就是发大悲心,然后以空性为基础积资净障,这些修完之后,自利就可以圆满。因为在这个道当中既有大悲,也有智慧,智慧圆满之后,所有的烦恼障所知障都可以清净。法身可以通过空性获得,而通过大悲所摄持的布施、持戒等福德资粮圆满之后,就可以成就佛陀色身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等等,在佛陀的相续当中,身体的每个相好都有前面的因。
在《现观庄严论》《宝鬘论》《宝性论》当中,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中每个相好是由于以前修过什么善法,都一一列了出来。佛陀色身的果有前面的因,他的智慧法身也是因为以前修了空性,我们也是一样的。第一是一定要修空性,这是智慧资粮;第二是一定要修大悲摄持的布施持戒等等,这是福德资粮。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在道位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暂时的菩萨果,这些圆满了之后,就可以成就佛陀的法身和色身。每个都是前因后果,里面有很严密的因果关系,而且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对于分别念重的人来讲,佛陀成佛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证成的。
现在有些世间人通过考古,对佛陀出生地,曾经转F轮的地方等根据,证明释迦牟尼佛曾经出世过,他不是一个经不起观察的神话人物,的的确确是二千多年前在蓝毗尼降生的,对于他的皇宫、修道处、转F轮地点的考古完全可以证成佛陀的的确确出现在世间,这方面是从现存的色法上面证成的。现在我们讲的因明不是考古,那是别人的事情,因明当中要证成的是佛陀成佛的精神之道,他是怎样从一个凡夫慢慢修成佛的,这方面和色法一样,通过一步步严谨推理可以证成。
前面的欲等顺式依道说非常重要,通过这方面可以证成佛陀的智慧并非天然就有,这不是没有因,经不起观察。他不仅有因,而且每个因都很圆满,经得起观察,符合于实际情况和因果规律。虽然法称论师也讲了,邪见无边故,一一难尽破,但是对于证成佛陀是量士夫针对性的邪见,从主要的方面都观察了,最主要的根据也已经讲了。比如我们说大悲心时,外道说没有前后世,没办法通过一世一世串习到究竟,这也是通过大量的文字推理证成。这方面一个个都可以证成。
我们听了一遍之后,好像还是有怀疑,虽然我们不一定学习一遍就能够通达里面的含义,假如真正通达了这个含义,就会像佛教史中的大德、智者们学习《成量品》之后,完全产生了定解。我们现在学一遍可能还没有懂,或者懂了一点之后,还有怀疑,比如觉得这部论典的推理不严谨,这就说明我们还要反复学,反复学了以后我们就会懂得了其中的意义,懂了之后,再来看就不一样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欲利和导师之间是前因生后果的关系,导师和善逝、善逝和救护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大概可以这样了解,它的方法就是这样的。
丁二(救等逆式说能知)分四:宣说救护自性者;说由救护知善逝;说由善逝知导师;说由导师知具悲。
“救等逆式说能知”,这是返回来推。因为前面的欲利、导师、善逝、救护者,这四个环节是顺式来讲的。如果逆式来讲,救护者放在第一个,然后是善逝、导师、欲利。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就是“说能知”。前面为因,这个因是推理的意思。前面的欲等顺式依道说,这个前因后果的因是因果的因。因为在汉语的语法当中,推理根据的因和因果的因是一个字,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地方的因是因果的因,那个地方的因是推理的意思。这里的能知是推理,前面的是依靠前前证成后后,即前面前面是根据,后面后面就是了知。
“说能知”是什么意思呢?救等逆式说能知是通过逆式的方式。前面是能知,后面是所知,这不像前面刚刚我们讲的第一个科判,第一个科判当中,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它们是因果的关系,这个地方是能知所知的关系,前前是能知,后后是所知,前面是根据,后面是通过根据得到的结果。
“救等逆式说能知”,比如我们这个地方讲的,通过依靠救护者作为能知,然后推出善逝是能知。前前是能知后后是所知,即通过救护者来推出善逝,通过善逝者能知能够推出导师,通过导师来推出欲利也就是具悲,它是这样推理过去的,前前为根据推理出后后,它所推理的果就是要得出的结论。
通过这方面来证成什么呢?就是救等逆式说能知,前面前面是能知,后面后面是所知,通过这个也可以断定佛陀就是一个真实的救护者、导师、量士夫。
“救等逆式说能知”分为四个科判。第一个是“宣说救护自性者”,什么是“救护”?这里应该有一个能知,也就是通过四谛,以佛陀说四谛的能知来证成佛陀是救护者,这是具体的科判中讲的。宣说救护自性者,救护在陈那论师的四个次第中是第四个,这里是反过来讲了,所以救护者排第一。
第二个是“说由救护知善逝”,我们了知了,或者完完全全证成了佛陀是救护者,这是很大一块的内容。我们要证成佛陀是救护者的自性,这方面是通过四谛法来证成的。把这个证成了之后,通过救护来了知善逝。因为佛陀既然成为这么圆满的救护者,他的自利肯定是圆满的,也一定是善逝。说由救护知善逝,就是通过果来了知它的因,其实是一种推理,即由果推因。
既然能够作这么大的事业,通过他所作的事业也可以推知他的财力雄厚,就像现在的世间人一样,能够做这么大的事情,财力一定很雄厚。通过佛陀救护的事业来推知他是善逝,自利一定是圆满的。
第三个是“说由善逝知导师”,通过救护者证成善逝,善逝证成了之后,再由善逝来证成导师。既然自利圆满,他在因地所修的法可能在因中都是齐全的,能够成为善逝的所有因素都是圆满的,没有缺少,而且他的力量也足够了,所以通过善逝来推知佛陀是导师。
第四个是“说由导师知具悲”,通过修的加行来推知最早他一定是具有悲心的。这是通过逆式来推知,即从佛陀现在的事业推回去也能够知道佛陀最早肯定是发了大悲心的,否则不可能做那么大的事业。就是说反过去推,前面前面是推理的因,后面后面是所证成的。
因为陈那论师的颂词意义很深,所以法称论师才在《成量品》当中,解释这个顶礼句,并且形成了一品,完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修学过程中的很多怀疑,让我们对于导师佛陀、道,以及修道者等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信心。
就像以前我们讲的一样,如果我们真实地对于佛陀导师,尤其是对于正道的法产生了信心之后,那么对于修道者,不管他是现在已经修到了某个阶段的僧宝,还是带着烦恼习气正在修道的道友们,我们对他们都会生起爱护之心。为什么呢?因为道那么殊胜,现在这些人,虽然刚刚开始修,但是他们是修道者,所以依靠法的缘故,也会对这些修道的道友们生起殷重的爱护之心,对于同行的道友不会生起嫉妒心,对于初学的道友也不会生起傲慢心。不管是早学、晚学,不管和我们差不多的人,还是差距很大的,其实他们都是修道的人。
如果了知了这一点,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于同行道友有了更深的认识,就不再是飘在嘴巴上大家都说的道友了,其实道友就是志同道合的修道者。因为我们对道爱得很深沉,所以对于修道的人本身,也会知道道友的分量,道友的概念马上就会在内心当中产生。如果我们产生了这样定解之后,对于很多平时不能宽容的问题就能宽容了,然后看不惯的也看得惯了,自然而然会产生相互帮助的心,而其他一些勾心斗角,或者不如法的心自然而然就会泯灭,这就是法入于心了。如果你对法认识得很深,那么对于修法的修道者也会产生恭敬心。因为对法恭敬,所以对修法的人也会自然而然地恭敬,就是这样一种关系。
这些对我们来讲确实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真实地对于这些道理能够放在心里去反反复复地思维,产生了定解之后,很多法本中告诉我们修行者应有的素质,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可以逐步地达成;很多烦恼、习气,能够通过这方面来压制,还有别的教言当中,讲的很虚浮的东西,也可以通过这些理论来夯实。它把漏洞全部堵死了,我们欠缺的部分通过这些道理,很扎实的信心完完全全可以生起来。
戊一(宣说救护自性者)分二:宣讲四谛说救护;宣说四谛各自性。
第一个问题就是“宣说四谛说救护”,前面的第二个科判是说由救护知善逝。因为我们要由救护来知善逝,所以首先宣讲救护的自性。那怎样能够了知佛陀是救护者呢?这个救护者有没有根据能证成的?有。通过什么根据呢?佛陀主要的事业就是讲法。佛陀讲法的核心是什么呢?佛陀讲法的核心就是四谛法要。前面也提到过,初转是四谛F轮,二转是般若无相F轮,三转是善辨别F轮。其实二转F轮和三转F轮怎么样也跳不出四谛的本性,只不过讲得更加圆满深细而已,都是在四谛的范围当中。我们了知苦因苦果,或者通过修道来获得证悟,这些都没有离开过四谛的本身。因此佛陀出世给众生做的最大的事业,其实就是宣讲了四谛法。
我们说佛陀有说法因,佛陀讲了这么多,主要是讲了什么呢?最关键的就是四谛法。除了具体到所讲的法,其实还有一个框架,佛陀所安立的主要一种救度众生的框架就在里面,四谛法要就是这样的。因为四谛法是完完全全在经书当中可以见到的,佛陀当年所讲的法通过文字留存下来了,自己翻经书,或者传承S师们讲了这个法,我们就会知道佛陀出世讲了这些,所以我们就从佛陀所讲的四谛法着手,观察到佛陀留在世间当中的文字,或者法要,我们就会知道佛陀宣讲了四谛,再详细地对于四谛法进行观察。
因为佛陀所讲的法完完全全可以让我们观察,所以这也是平常我们讲的佛陀不共特点之一。佛陀不会说,我的这个法不能观察,你观察就会造大罪、堕地狱等等,没有这样讲。佛陀说我讲的法,你们要观察,而且也是让我们观察。我们要证成佛陀是救护者,就是把四谛法要摆在这儿让我们观察。这是佛陀讲的四谛法,大家来认认真真地观察分析,越观察越生起信心。的的确确众生的福祉,究竟的离苦得乐必须要经由四谛法要。
这是二重因果,一个是轮回的因果,一个是解脱的因果。第一个是众生如何流转,第二个是众生如何解脱,这两层就是四谛法要。在《成量品》当中,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内容,就是把佛陀所讲的四谛法要观察得很清楚。如果我们通过学习《成量品》,能够把佛陀的四谛法要弄得很清楚,其实对于很多其余的教义,以及在别的地方讲的四谛法要也会非常地清晰,而且经由学习四谛法要,对于我们的切身利益,或者和我们修道完全有关系的就是四谛法。把这个搞清楚之后,对于现在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当中,是不是还在为了得到轮回创造集谛,正在作轮回的因果,还是正符合道谛的体性呢?我们了知了这些,才能够去分析现在我的身语意是符合于轮回的一重因果,还是符合于解脱的一套因果,这时就可以自己观察了。
观察完之后,我的行为可能是完完全全符合轮回的思想,如果现在是轮回的行为,有了这个因,肯定就会有这个果,集谛一旦有了肯定就是苦谛,那就是轮回了。如果现在我符合了这些解脱的要素,比如生起了出离心、空性,有这些符合道谛的成分,肯定就是趋向于解脱的,不但趋向于解脱,而且在趋向于解脱的同时,也是碾压轮回因果的,就是说我们在修道谛的同时,一方面趋向于灭谛,一方面也在灭掉集谛,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现在的身语意是符合于集谛的,毫无疑问肯定也会远离道谛。因为二者之间不可能并存,所以现在来讲,我们了知这些之后,就可以用一个更清晰的智慧来反观自己。具有反观的智慧其实很重要,否则有些时候我们不了知,有些时候虽然S师了知了给我们讲,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生起兴趣,S师讲天天这些道理,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比如S师经常讲菩提心等等,这些成佛的关要对我们而言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有当成一个珍宝来对待。如果那天我们真实地认识到了菩提心,就会发现S师讲的都是珍宝,全是最殊胜的教言,那时候就不一样了。
自己生起一个决断的智慧非常重要,现在S师帮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令我们相续当中生起殊胜的见解,培养我们独立修行的能力。不管怎么样,主要的修道还是要靠内心当中,自己修道的心和见解,如果这方面没有培养起来,仅仅依靠外缘是不行的。虽然外缘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想要解脱的心,即便天天坐在道场里面听法,这个外缘是很殊胜,但是自己听不进去,或者没有想要解脱的心,作用也是不大。
因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们内心当中要对修道自主地产生兴趣,所以内心当中必须要对于轮回的还灭,解脱的因果,了知得非常清晰、透彻,这是很关键的。佛陀已经讲到了四谛,让我们观察,然后通过四谛来说救护,当我们把四谛法要观察清楚、透彻了,这个圆满之后,佛陀是救护者也就证成了。
现在我们在学习佛陀的四谛法要,这是有意识地引导我们趋向于得到一个佛陀是救护者的答案。虽然我们以前可能也看过四谛法要,那时候在那个法本里面讲的四谛,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引导我们成立佛陀是救护者,对于这一点产生定解。有些时候文字的特点、作用、方向是不一样的,这个地方就是有意识地用佛陀讲的四谛,把我们的心引向于佛陀是救护者这种要证成的状态当中,当我们把四谛法要学好的当下,同时也就证成了佛陀是救护者,而且是最圆满的救护者,他就是真实的三界导师。
再以此为根据,从佛陀是救护者再来推,因为佛陀是救护者的缘故,所以他也是善逝,这方面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一些。最关键的,或者我们要修学的就是四谛法要,四谛的体系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里通过宣说四谛来说救护,平时我们说,苦集灭道就是四谛。到底苦谛是什么?这时候突然发现苦谛的概念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好像是一个总的很模糊的概念,让我们说苦谛是什么,好像说不出所以然,觉得苦谛就是痛苦,三界皆苦,说不出来到底是怎么样的自性,这样不行,必须要通过里面的引导让我们清晰地认知到底什么是苦谛、集谛,这里讲得非常清晰。
因明当中通过详细推理来证成的内容,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些推理非常严谨,是可以信赖的,里面没有什么漏洞,每个推理都特别严谨。这样学完之后,我们对于苦谛、集谛的认知都会非常准确。
宣说救护自性者的科判分了两个,第一,宣讲四谛说救护,这方面是通过四谛来宣讲救护;第二,宣说四谛各自性,我们要真实了知四谛各自的体性。
己一、宣讲四谛说救护:
或救说四谛。
“或”字其实是一个连接文,前面顺势已经讲完了,通过修道的次序来证成的佛陀是一个圆满的利他者,反过来讲通过逆式也可以证成佛陀是一个量士夫。怎么样呢?就是说四谛,即成立佛陀是救护者。佛陀是救护者的理由是什么呢?“说四谛”是根据,也是能知。“救”,救护者是他的所知,这是要证成的。因为佛陀宣说了四谛法要,所以说佛陀是救护者,颂词就是这个意思。
S师在讲记当中,为了便于我们理解,也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溺水的时候,把我们从水里捞起来的救命恩人,或者非常饥饿的时候,给我们提供饮食的人,这些都是我们的救护者。有很多人帮助过我们,或者救了我们的性命,以及把我们从某种怖畏当中解救出来,这些人都是救护者。
佛陀做了什么,能够称之为救护者呢?佛陀所做的事情,就是让众生从整个轮回的模式中完全获得觉悟,让他从痛苦当中得以解脱。佛陀就是救护者。佛陀把众生从轮回当中救度出来是用什么呢?是不是像船上的人用竹竿把水里的人捞起来放在船上一样?佛陀救度的方式就是给众生宣讲四谛,鼓励众生去修四谛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救度了有情。
因为佛陀给众生讲到了,你们现在流转的因缘是什么?怎样才能从这样的状态当中获得解脱。因为佛陀给众生宣讲了四谛法要的缘故,所以四谛法要就可以真实地圆满达成让众生从六道轮回的痛苦当中彻底解脱的自性,而能够宣讲,或者真实地开显四谛的法要者就是救护者。即救护的方法是四谛,而宣讲四谛法要的就是救护者。
佛陀的事业当中,语的事业最殊胜。身体的事业是像佛陀的相好,通过摸顶让众生的疾病痊愈,或者佛陀放光等等,在佛陀的传记当中也有这些,但是最主要的事业还是语事业,也就是给众生宣讲四谛法要的事业,给众生宣讲了取舍之道,众生听闻了以后,依教奉行,内心当中的烦恼就逐渐就会息灭。因为每个有情内心当中的烦恼,不可能通过别的方式来予以遣除,其他人做不到,只有自己通过相应于法性的方式来观修、打坐,或者积资净障,达到了某种条件之后,就可以在内心当中生起它的对治,然后把痛苦的因素去掉。就像再高明的医生,也没办法仅仅通过自己的方式给你把病去掉,只有给你开药,你要去服用,或者他给你扎针,自己也要去配合等等,他做这些,还要你配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自己要去依靠医嘱来实行。
佛陀所做的事情就是给众生宣讲四谛法要,这是救护当中的终极救护。为什么叫做终极救护呢?如果给众生提供一些暂时的帮助,比如说把众生从水里捞起来,让他在今生获得第二次生命,其实救起来之后,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寿命完全尽了之后,还是会死。给众生提供一份工作,或者给众生帮助一些钱财,也是在短时间当中有限的帮助。他内心当中轮回的因缘还在,只要轮回的因缘还在,就会不断地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因为这些因缘还存在的缘故,所以他就没办法得到彻底的救护。这些方法不足以让众生完完全全地把所有的痛苦对治掉。
这种方法在某一个阶段有一些对治作用。比如给你提供了一顿饭,只能保证你在几个小时当中不饿,他能够提供的帮助就是对治几个小时当中的饥饿感,时间过了之后,又不行了,以前的帮助相当于没用了。除非不断地这样去做,因为这是不究竟的,所以那种帮助是有限度的。就是说还存在于轮回当中,只要他的五蕴存在,就会不断地复制痛苦的因素,通过外在的方式去灭掉他的痛苦是做不到的,必须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后把痛苦的根源灭掉才行。
除了佛陀告诉我们的四谛法要之外,其他的方式没有办法做救护。外道的修行者也没有办法做救护。为什么外道的修行者没有办法做救护呢?因为他们通过这样的方法都救度不了自己,再把这个方法告诉别人,也救护不了别人,所以S师在这里讲,外道不知道痛苦最根本的因缘是来自于内心当中的我执。
有些外道认为痛苦的因缘就是因为有身体,如果在身体上面做一些苦行,把身体通过苦行的方式消灭掉之后,身体上面的业也就清净了,如果依附在身体上的业清净了之后,就可以解脱了,他们是以外在的苦行为主要的修行,觉得在折磨身体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把业清净掉,自己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解脱。既然他们没有找到真实痛苦的因,更谈不上对治了。
外道经常会五火焚身,中午头顶上有一个太阳,这是其中一个火,然后东南西北再烧四堆火,自己在中间,这样做苦行。有时跳在荆棘丛中,或者受持一些旁生的禁行,比如模仿牛喝水、吃草的样子,模仿狗的叫声,或者金鸡独立等等,他们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解脱。
这些开宗立派的祖师有一些小神通,他们观察这只鸟死了之后升天了,因为这些鸟常常金鸡独立,比如鹤经常性地一支脚站着,一支脚收起来,他们觉得就是它经常做这个动作,死后升天了。一头牛死了之后升天了,牛经常吃草,他们觉得这是升天的途径。自己就开始修,然后让弟子们也这样修。虽然他们有一点神通,但是不知道真实的前因后果,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解脱之因。这方面不是所有的外道,有些外道的修行就是从这里来的,觉得模仿这样的行为就可以解脱,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身体上面的苦行和解脱没什么关系,众生轮回主要是心的迷惑,身体只是业形成的一个今生心识的载体而已,不管是否摧残它,对于究竟的解脱来讲,没有什么帮助,关键就是说,如果真正要获得解脱,必须要把迷惑彻底消尽。迷惑的载体不是身体,所有的业,还有烦恼,这些都是因为心识的迷惑,心识没有了知真实的情况,所以这方面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如果真正要解脱,单凭身体的苦行是做不到的。
佛陀告诉我们的解脱三要素都是心上安立的,即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身体的苦行最多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占的比重不会很重。我们过于耽著身体的缘故,有时也需要在身体上面做一点小苦行,这方面绝对不是一个根本性的修行,根本性的修行永远都是在心识上安立的,必须要在心识上了知解脱的原理,然后在心识上面去做调心的修行,身体上面修点苦行,只是一种辅助。
如果我们不了知痛苦的因素是集,它是一种业、烦恼和我执、无明,不了知痛苦、烦恼和无明,也不了知道谛和灭谛,像这样是无法获得解脱的。如果想要获得解脱必须了知我们现在痛苦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地了知苦谛之后,再来找痛苦的根源是什么,就会找到集谛,形成这方面的因素是业、烦恼、我执、无明,找到了之后就可以通过相反的方面对治。对治我就修无我,对治贪嗔痴就修无贪、无嗔、无痴的智慧,恶业就通过忏悔等善业来对治,虽然每个都有一种对治,但是最根本还是在于内心当中空性的见解,还有慈悲心等的修行,尤其是无我,这方面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呢?因为慈悲心从根本上来讲,它可以和轮回中的我执并存,而无我绝对不可能和我执并存,所以所有修行的核心主要还是无我般若波罗蜜多。人无我和法无我空性是核心,它和慈悲心配合起来会成为真实的正道。单单的慈悲心、空性不能完全的解脱,如果只有空性,缺少了大慈大悲心,如果无我修圆满了,也获得小乘的果位,想要成佛,单单的空性还不行,必须要有大悲心摄持,里面最关键的还是空性。不管断所知障,还是烦恼障,只有空性才能断障,大悲断不了障,对于粗大的障碍可以断掉,比如通过悲心可以断掉我爱执,或者可以把粗大的嗔恨心压制。断掉烦恼障的种子是不行的,断烦恼障的种子必须要无我空性慧。
因为所有烦恼障来自于人我执,所有所知障来自于法我执,人执和法执就是对人和对法的执著,人执的对治是人无我,法我的对治就是法无我,也是无我空性,因此要让烦恼障和所知障断掉,必须要把人我执、法我执的因断掉,而能够断人我执和法我执的只有人无我和法无我,没有其他的了。只有这两个才是完完全全相反的正对治的法,就像水和火一样,别的都不是。
前面我们讲了,具有人无我的同时,也可以发慈悲心,这是不矛盾的,从这方面而言,所有的人我执和法我执断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就会息灭。如果不断掉肯定不行,而真正能够断人我执和法我执的只有它的正对治,也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空性。
在了知这个道之后,并且修持圆满的时候,灭谛的果就可以现前,所有的苦谛都会灭掉了,这方面就不会产生痛苦。佛陀讲了这个的缘故,他就是救护者,其他的救护都不究竟。比如外道天神、家庭、房屋等等,对于我们都是只能提供一部分的救护,而不是究竟的救护,只是让我们在轮回当中过得更舒适一点而已,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救护。
我们必须要了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有这么多的所知,哪一个所知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大恩S师讲记中说的一样,在《佛说法王经》中讲过,一个人在中了毒剑之后,他应该做的事情是马上把箭拔出来,而不是追究箭的来源,否则毒素就会周遍他的全身。
同样的道理,对于获得暇满人身的众生来讲,我们现在在轮回中漂流,感受痛苦的折磨。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找到从轮回中出离的方法,而不是去关心世界上树叶的数量等等,如果你是做这个专业的,靠这个吃饭,那毫无疑问是要研究的,除此之外,我们对于别的东西有时可知可不知。知道的多,可能就是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得多一些而已,了知的东西很多,其实对你的解脱没什么帮助。如果你要生存,有些技能该学还要学,但是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用处。
作为修行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当中,除了对生存有帮助必须要去学之外,我们脑袋里面想得最多的应该还是解脱道,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落在思维法义上面,因为思维法义能够帮助我们解脱,即便今生解脱不了,我们大量思维法义的缘故,也可以在相续中种下非常深厚,流续到后世修习解脱道的种子。如果今生当中作意得少,今生当中的解脱道就免谈了,我们的下一世,能不能够通过今生当中的串习再得到思维法义的机会还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今生当中我们的思维,不能保证想当然地延续到后世,里面还有好多障碍、违缘,所以我们如果今生想要获得解脱,必须要真实地对于法义听闻、思维、修行,还要达到很高的高度。如果我们要让今生的思维顺利地延续到后世,在今生当中也要精进,随随便便那是不行的。
比如只是随随便便撒了一个种子,秋天开着很大的卡车想来收获,什么收成都没有。连地方你都没有观察,在泥巴都没有的地方,或者都是草的地方撒上种子,却想当然地来收获了。你说我撒了种子,当然应该有收成,那不一定。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随随便便做一点闻思修行,我们想当然地在今生就要获得解脱,或者后世一定得到暇满人身,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里面还有好多违缘障碍,我们都没有清净掉,所以没有什么想当然的,都是因果法则。
这是真实的励志片,怎么样努力,就会得到这个,然后你不努力就没有。现在我们的励志不一定这样,因为时间太短了,所以你再怎么看世界首富的发家史也没有用,已经来不及了。而解脱是从心上去改变的,今生不解脱,下一世肯定是可以的。如果因缘都具足,今生当中就可以;如果今生当中不行,也能够顺利的成为下一世继续修行的真实依靠处,这个对我们来讲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有很多可以了知的所知,有那么多八卦新闻,这些看了之后,对我们的解脱其实没有很多帮助。前面我们讲了,维生的技能必须要学,不学可能跟不上时代,挣不了钱,除此之外,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当中,把我们的智慧尽量用于思维、观修法义。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用这个时间去闲聊,也可以用这个时间来顶礼、修行,这些都可以。
我们在一个时间内,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没办法做别的事情,除非你在逛街的时候,还是在思维空性;上网的时候,还是在忆念如梦如幻,一刹那也没有远离过,那就可以。如果我们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标准,所有都是道;如果我们做不到,还是应该减免的减免,没有到达任运的时候,还是应该刻意的多花时间来串习法义。现在是应该高度执著法义的时候,不执著是后面的事情了。因为我们还没达到那么高的高度,所以应该刻意的执著,然后把修法的惯性培养得再深一点,这时会慢慢成为一种自然。如果修法成了自然之后,即便你在走路,或者干任何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忆念法义。
很多念佛的人会一直念阿弥陀佛,根本停不下来,他做任何事情,包括睡觉都在不断的念,差不多就是相当于法入于心,我们没到这种任运状态时,还是应该刻意地训练。首先要把我们对于法义方面善的执著通过不断的训练,非常的稳固,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抛弃执著的状态,最好不断的串习执著善法义;如果到了念念不会忘记善法,那个时候就可以观察善法也是无自性的。因为已经有了基础,在那种状态中再去观察无自性,可以减免对它的实执,而法义本身会延续下去。
这方面前后不要颠倒,前面该做什么,后面该做什么,如果颠倒了就没办法趋入殊胜的意义当中,这方面我们也是要了解的。大恩S师告诉我们,应该的思维、学习现在该去执著的是四谛法义,其他了知一切所知万法,对我们来讲不是很重要。因为众生的根基,有时佛陀S师讲的不一定听的进去,但是对于有些道友的话可能会放在心里,逐渐去改变,这种情况也有很多。
未完待续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