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悬疑剧
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就像稻谷的种子,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出它能生出稻芽,但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同样,当阿赖耶识上播下一个业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在因缘成熟后,它就会产生“果”,这个果也叫报应。
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
种子种下了,果实什么时候才会有呢?这要分四种情形来讨论。
一是很快显现的果,即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比如说,僧众和普通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对境,如果偷僧众的东西或毁谤僧众的情形很严重的话,就有可能在当下或今生见到报应;如果对境是一般人,果报肯定是有,但不一定马上或在这一生显现。这种差别是由对境不同而产生的。另外是动机的差异,如果杀生的念头非常强烈或蓄谋已久,以这样的动机去杀生,它的报应就会很快成熟,若杀生动机不那么强烈,则虽然有果,但不会很快显现。
二是下一世一定会成熟的果,比如造五无间罪之类的大恶业或大善业,在下一世一定会报应。
三是虽然肯定有果报,但成熟期不定,或许三四代以后,或许更长时间。
四是也许有果报,也许没有果报。从因果不虚的角度来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个因(或业)的能力很微弱,当它遇到强大的对治力时,它的果就不一定发生。
第四种因是不定因,这种因不论是善是恶,因能力微弱,所以当碰到其他违缘时,就不会发生果了。对于恶业,要制造一种违缘使它变成不定业,这个违缘就是忏悔。在《大乘阿毗达摩》中讲,无始以来所造恶业都有办法让它变成不定业,这个办法就是对它生起后悔心,并发誓以后再也不造。后悔和发誓不造恶,是转定业为不定业的两个关键条件。
知晓了因果的基本道理,我们就要明白,如今所经历的一切,大多和自己过去所造的业(因)有关,既然如此,遇到不开心的境遇,就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尝试着接受,并好好反思和忏悔。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揭开因果受报时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