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一生修行的重点和归宿(01-13)
法本音频云盘-备用Q群638863507:
https://pan.baidu.com/s/1reuGGc_oWP4-GHEl_AuWzg
提取码:7mr9
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暂,尤其在这个时代,不抓紧很快就没时间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最要紧的事。就现阶段而言,在修行当中以前行最主要。因为初学者想要达到证悟,这中间要遣除很多的颠倒状态。而这些必须通过前行法来解除。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需要一步一步地净化自心。
我们怎么来决定未来的方向?先要抓重点,重点首先要定在修心上。而且我们现在是初学道的人,修心重点又要放在前行上。因为前行是基础,是支持正行的支柱或者说发起正行最重要的因。
在过去的西藏社会,一生修行的时间不过五年。那在今天看来肯定不到两年,有的甚至不到一年,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只有一年的时间来修行。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在人生的计划考虑上、在我们人生重点的认定上,一旦发生了偏差或者没有抓住重点,那这一生很快就白白空过了。所以,基于时间少、困难大、需要串习的量大,要集中精力或者避免违缘,就必须采取一个简要的方式来进行,这个简要方式就是前行的修法。因为它含摄了小、大、密三乘一切证道前的要素,而且它直接给出了实际修心的指导。
我们都忘记了自己学佛之前是什么水平,那叫做“烦恼众生”,有很多恶劣习气,已经串习成这个样子了。只是宿世的一点善缘,这世跑到佛门里。由于学法时没有谁要求你按次第,结果你很快听了一大堆,拿大法包装自己,误以为自己了不得,其实心里还是旧有的那套东西,只不过在外面包了一层佛法。由于没有人折伏你这个习气,后面就变得无法无天,没人管得了了。要知道,这时候你相续的状况跟原来没什么两样,因为在最初步的佛法转心上一点没做。这样外面包上非常大的法,里面对现世法的耽著一点没去掉,再加上学了一点空性,就落到“恶取空”里去了,或者说落在断空里了。现在我们要很现实:我是一个非常有限的人,时间很有限,再不按照这个次第修行就来不及了。
前行是一生修行的重点,前行意味着完全转变你的心,一层一层地转变,每一次都有大的转变,最终把心全部转掉,成了能够成道的法器,成了能够迅速开悟的状况。现在一般都是流于学知识,在转心上不见有什么动作,这就导致几十年学下来没什么进展。外前行是很难的事情。一般人都忽略过去,因为它很难,所以大家一开始都马虎了事,马上就到了内前行。而内前行是相当容易做假的,真正说起来就很沉痛,做一些欺骗的行为,认为自己修了,其实连一个恭恭敬敬把头磕下去的心都没有,就想马虎了事赶紧完成。由于前面没基础,导致后面的心起不来,起不来就不管了,干脆数量上完成拉倒,人就等不急了。这都是在说很现实的话,是大家内心里的事情。定解了“前行是我一生的功课”后,再来学法就会增加十倍、百倍的效果。如果观念转不过来会造成全局性的失误,造成的损失将不是一般。
前行要多次地修。华智仁波切听过25遍《前行》的讲解,做了25次实修,顶果钦哲仁波切直到晚年还在有规律地修持前行,还有一位大德外出时一定会带着《前行》法本,他也认为教授弟子前行特别重要。所有成道者都是前行修到量的人。
前行跟吃饭一样重要。成道最关键的是前行。前行修不起来,就是真正的障难;前行不去修持,就是真正的延缓;前行不去重视,那是真正脱离了重点;抛开前行做一些好高骛远的事,做一些不切实际的空想,那是真正的偏差。同时要认识到,前行囊括了一切证道前的准备,囊括了所学的中观、如来藏等各种显教的教典。有些人误以为前行很简单,中观、如来藏等才很甚深,这是大错谬,以至于很多人不安心,认为自己学前行还是浅了,级别还不够。他不知道学的诸多大论典归摄到修行的要诀上,只有靠前行。所以现在要转变观念---闻思的一切都要归到前行上修。
百千经论全部摄在前行这个最简要、最殊胜的修持要诀里,应当这样去珍视它。不要把它看成很低级的教程,好像什么也不懂的人才修前行,懂一点的人就要直接修更深的课程,这是颠倒的认识。连那些大成就者们都是一生受持前行,证道之后还是修前行,处处不离开它,说明它是真正实修的要诀。没有前行,我们就全部跑空了,只会变成口头谈论。所以,前行跟吃饭一样重要,是真正维持你道的生命的食粮、基础,处处要去练习它,它是真正有实效的东西。希望大家把修持前行看成完整的道,之后在道的几大主体方面补充它的材料,一直切合在实修上面。否则重点没抓住的话,正在学下面的时候就去听上面的,要求实修的时候又想其他、忙其他,这样不遵守要则来做,就算千佛来了也没有办法。
前行为什么要多次修?因为没办法一次性完成。一开始有初步的效果,中间有中等的效果,后面会有更好的效果。要像这样了解到:前行的确要再三地来,一次比一次深。如果你只做修一次的打算,没有下决心长年去修持它,一次一次地深化,而且将其他方面全部归结在前行的道上,恐怕就不得重点,你的时间会浪费在各种无关的事情上。前行的位置,它属于窍诀的总汇、实修的系统。也就是说,所学的一切小、大、密三乘的经教,都要摄归在前行上才修得成。如果不注重前行,不把所学汇归在要诀上实行,那终究是落空的。
大祖师在智慧海中早已看清,从一个凡夫到踏到证悟之门之间,要经历的这一切,并十分完备地摄集在一条简易的实修路线上,它可以使我们省掉无数劫的盲目摸索。这就是祖师的心髓,是心血的结晶,也是最慈悲的地方。不能把《前行》看成小小的法,认为在这之上我要学到中观、唯识等更高更大的法,越学慢心越大,瞧不起修前行的人,认为他们搞不动大的,只能搞一点小的,这样就有很大的慢法罪。就这个时代而言,大圆满龙钦宁体法门是加持力最大的、最应机的。要像这样了解到它的重要性。证悟之前的实修法就在前行里。所以,学的任何东西都要配在前行里。如果没有前行的指引,那很可能只是空学一些理论,说的头头是道,做起来一无是处。这上面会出现很多偏差。也就是说,不重视前行往往只是开辟广大外解。
所谓此生归宿的问题。
对我们修行者来说,一直陷溺在生死苦海里,考虑到未来解脱成佛命运的时候,刹土的选择就重要无数倍了。把握此生归宿的问题,也是这一生极关键的地方。总体来说,所谓的刹土或者世界有两种:一是圣者世界或者清净刹土;二是凡夫世界或者不清净刹土。五方佛其他刹土的条件是一地以上,这就非常困难,凡夫无缘问津。华藏世界是报身佛受用圆满的大刹土,八地以上才能往生,我们就更不必考虑了。此方世界虽然有各种空行刹土、持明刹土等等,但也要相当高的成就才能达到,我们感觉条件不够。譬如五台山、冈底斯山等等。
极乐世界是出世间界,只要往生到那里,就彻底超出了轮回。阿弥陀佛往昔的发愿是:只要对于我的刹土发愿要去,除了造五无间罪和谤法之外,谁都能够往生。下至于中阴界的有情及鹦鹉、鸡鸭等旁生都可以生。极其困难的解脱之事,通过往生法门可以非常快速、容易地完成,把我们成佛的历程缩短无数劫,所以这是一个极其殊胜的刹土。一方面非常容易往生,另一方面往生以后功德极其殊胜。首先,只需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就能往生,而我作为一个凡夫是可以达到的。极乐世界下品往生的都是造恶的凡夫,甚至造下五逆罪等回心净土都可以往生的。其次,那个世界的确非常殊胜。到了极乐世界,唯一享受无漏乐,正享受时没有染著,丝毫不会起烦恼,也没有放逸散乱的相。极乐世界一旦往生就永脱生死苦海、圆证三不退而直接成佛。这样来衡量,它的确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样就把选择刹土的事情完全定下来了,我们这一生的归宿就是去极乐世界。
很多大德发愿“花开见佛悟无生,回入娑婆度含识”。也就是佛道分两步来走,第一步是往生极乐世界,得到自身的成就,这一段应以自利为主;之后再回入娑婆,就以利他为主。
少年学法应当多闻。年轻的时候精力好、记忆力强,不妨涉及面大,多学一些来开启见解。法门无量发誓学习。中年以后身心的力量衰了,记忆力也差,这时就要知道由博返约,抓要害,守住一个道。无量的法门都会归到这一个上面、另外有什么听闻的也集中在一个上面,在这上面精益求精,这样长久之后自然可以圆成,所谓“一即一切”。要知道,这一条前行的路实际已经摄归了道的要害,而且它很简要。这样就一心在这条路上用功,学什么法都会在前行的修心上面,这样就不断地稳固基础。我们一定要把学法的要点、学法的方式抓住,把这个重点突出再突出。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就定下来,以大圆满前行的道轨作为一生唯一的主线,闻思修都在这条主线上进行,无论学什么都配在这条主线上面。四十岁以后应当抓重点,应当抓住很切实的修要,不能再像年轻人那样泛泛地闻思,这也要听,那也要听,最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什么也没抓到。再说,四十岁以后记忆力差了,这就要知道在什么上面用功会有高效率,怎么花费是低效率。这些都是为大家着想而说的,也就是要由博返约,放在一个要点上,这个成功了,就代表真正的成功。如果没有重点,那的确也就这么过了,再过十年、二十年,心里也是空空的,说到修行上的进展,的确少得可怜,说到来世前程问题,根本就没想过,心里非常空,非常茫然,那样就不好了。
总的只有一个重点性的课程,它就叫“前行”;总的只有一个归宿性的课程,它就叫“净土”。而且这两个相连。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树立这个“生重前行,死归净土”的观念。要知道,外前行打好了基础,再有净土信愿,往生就稳当了。这对你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你怎么能把它看成无关的事呢?确立了目标就开始做了,在信愿行三个要点上不断地加强,学什么都往这上归,在成办往生、提高往生品位上努力。努力的方向一个是前行,一个是净土。前行是广义的,前行代表基础,代表成道的本钱。现在要有“大前行”观念,我们选择各种很切要的经论,就是要辅助在前行上面。前行是实修的指点,学各种经论就是使它具体化,让你引生很深厚的定解。前行就像每天吃的饭一样不可缺少。如果你能修得成,今生能开悟,那当然最好了,再加上净土,那的确是“有密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那是无比殊胜的事。如果不能开悟也不要紧,你有前行、有净土,必然能往生,而且是高品位。
◆ ◆ ◆ ◆ ◆
唤醒迷梦 早证菩提!
相逢很短 关注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