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3
下载本课音频及讲记文本,请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二、依甚深见派法轨思惟分二:一、行苦遍行即是诸苦根本之相;二、有漏诸受无有自性安乐之体性
一、行苦遍行即是诸苦根本之相
如负重担,随其重担当负几久,便有尔许不乐。取蕴重担亦尔,乃至执持尔时受苦。以此蕴中有苦、烦恼粗重安住,故为行苦。
就像从最初负起这个重担开始,一直到担子卸掉之间,随着负重担有多长时间,就有那么长时间的不乐,随着负担有多少情况,就有那么多情况全是苦性。取蕴重担也是如此,自从最初取了五取蕴开始就一直牵连不断,乃至没有去掉这个取蕴重担之间,就一直是受苦状况,这是由于在这五取蕴中有无数苦种子、烦恼种子安住的缘故,成立是行苦性。
既有此已,虽于现在苦受未生,然其无间由种种门能起众苦,故此行苦遍一切苦,及是所余二苦根本,故应于此多修厌离。
既然已经存在了五取蕴相续的状况,或者说总是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离的状况,虽然现在没有生苦受,然而遇缘就立即由种种门径引起诸苦,因此这种行苦性遍在一切有漏有为法中,遍在一切有漏蕴的苦法当中,而且是发起其余苦苦、坏苦的根本,因此应当对此行苦多修厌离。
有人问到:行苦既然遍在一切有漏蕴的相续中或者一切流转生死的苦态当中,为什么前面只说舍受是行苦呢?
回答:本身行苦遍在一切苦、乐、舍的状况中,或者一切有漏有为法的相续中,然而这里只说舍受的原因是为了突显出行苦的状况,它是以舍受为代表来揭示,并非只有舍受是行苦。
也就是如同毒痈接触了冷水和热水的时候会有乐受和苦受,这个时候我们的关注点是看乐受和苦受各是什么状况。会发现乐受只是一时的假乐,过后又变成苦,苦受当即就是触恼身心的状况,对这两种状态会认识是坏苦和苦苦。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很难发现它的行苦态。从舍受的状况来看,既没有接触到冷水,也没接触到热水,好像是不苦不乐的状况。但是在这个时候非常容易观察到里面都是毒素。既然是处在病因或者苦因的状况中,那就可以断定它是苦性,一直都有这个病的包袱背在身上,病毒细胞一直在身体里,会很快明白这是苦性。而且一有了它,后面接连不断地就会发生苦苦、坏苦。
所以我们总的要通过毒疮的譬喻来认识,自从第一刹那取了毒疮之后它就是辗转相续的,直到医治好之间都是连绵不断的。在这样的状况里,无论是处在苦、乐、舍哪个地方,都是病毒细胞携生的状况,而且没治好之前可以预测它的命运就是往后会不断地从这个状态里出各种苦苦、坏苦。也就是一旦触到热水等的时候会剧烈地疼痛,就是由于病因一直存在,所以一遇到缘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猛利苦。在此之后如果洒上一点冷水缓解一下,又感觉现在舒服一点了,比刚才好一些,这时自己心里又会定义这是乐。
总而言之,这种苦苦和坏苦就是由于行苦来的,也就是由病因来的,或者更细地看到是由于这个病毒细胞一直随逐不离而来的。那么就可以看到,自从形成了毒疮的蕴以后,一直到没有舍离之间全部都是这种状况,这样一种状况的性质就是苦的性质,这种法就是苦的法,这样会认识行苦性,而且会知道它的周遍性,周遍在这一切刹那中。
因此要多修厌离的原因是,如果不去发现它是纯苦的自性,而且不认识它有很大的过患,不知道它是发生无数坏苦和行苦的根本,那我们还会把这样一种纯苦自性的法颠倒地取为乐,不思出离,不求解决,那当然会发展出无穷无尽的苦,将来也没法自动就消失的。发厌离是因为看到了它的确是大患的根本,曾无数次折磨自己,是自己陷入那些剧痛中的原因。所以作为一个理智者,必然会想到我要从中出离,否则苦将无有穷尽。为此他开始观察:苦因在哪里,有没有方法治疗,最终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由此会引生解脱道的真实发心和行为,因此修厌离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发现这个五取蕴是纯苦的自性,特别是没有知道它的遍行苦性,那的确就深陷在第二大深重的颠倒中,也就是所谓的乐颠倒。我们把五取蕴的各种变现当成是乐性的,从现在的生活以及从前到后的无数轮回生涯里执取真实的安乐,而且死心塌地的去寻求,每一次跌倒了都不反省,每一次遭受痛创都不死心,这就是我们极大的颠倒处,把一个无比深重病苦看成有乐。
二、有漏诸受无有自性安乐之体性
又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于苦渐息灭位,妄起乐觉,全无不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乐渐次起,故非性乐。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渐起,现见太久惟生苦故。
再者,能够增长贪欲的现前的乐受,也多数是对于苦的渐息灭位虚妄地生起这是乐的错觉,根本没有不观待息除众苦而显的自性之乐。比如过度行走以后,略为休息就生起乐的感觉,现见这是前面生了大苦,当苦渐渐减轻的时候乐就渐渐生起,所以并不是自性的乐。而是由于苦的减轻使心里认为这样很舒服这就是乐。既然是稍微轻度一点的苦哪里是自性之乐呢?如果坐得太久了,又像前面一样生起众苦的缘故,这样来推理,假使这个坐是产生自性乐的因,那就像产生苦的因随着串习有多久,苦就渐渐增长那样,应当不断地产生乐,然而并非如此,由此证明这不是性乐。
像这样串习行、住、坐、卧、饮食、晒太阳、乘荫凉等等,假使这都是性乐之因,那应当随着有多长时间的依止它就有那么多时间的安乐渐次发起,然而现量见到时间长了就唯一生苦的缘故,证明由依止行住坐卧、饮食、日荫乃至各种五欲享乐等等出现的乐都不是自性之乐,而只是观待苦息灭显出的一种乐的错觉。总而言之,应当判定这不是乐,实际都是苦,这样就可以看到有漏的受根本没有乐,完全是苦。
接着对于这一专题我们再作详细的分析、观察。
按照甚深见,可以认定有漏受并非自性之乐,这要以理推导,首先抉择有漏乐非性乐,其次要说出有漏乐到底是何体性。
其中前者又以譬喻和意义两分结合而进入。
譬喻:譬如火性热、水性湿,这是它的自性,不观待其它,一直不会失去它的这个自性。比如火一直在燃烧就持续在增长热,而不会有一个刹那的火变得不热。或者黄莲苦,一直吃也全都是苦的,不会有一刹那变成甜。因此,若有漏乐是自性乐,那么随着这种因缘现出来的法持续地显现,乐也应当随之而持续增长,以是性乐之故。然而事实是当它持续地发展下去却变成了苦,证明此非性乐。
举例来说,走了很长时间的路很累了,一坐下来就感觉舒服,觉得有乐在生起,再坐多长时间都感觉一直在乐中。然而如果一直相续下去,持续坐上十几个小时,就已经发现很难受了,再让不睡下去那简直就要哭起来了。如果再把它定义为一种苦刑,惩罚人坐三十个小时,那就是非常难忍的苦了。可见它的后边就逐渐现出了苦,而且苦的程度在逐渐加深。如果认为坐下来是自性的乐,那就应该像火的热性一样,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也唯一是乐性,应当承许坐多久就有多少乐出现,以是性乐之故。然而发现经过不长的时间以后已经回转为苦状,而且再继续下去苦越来越深,证明不是性乐。
再多举一些例子来透视这一点,譬如吃多了肉以后,吃一点青菜觉得很乐,特别爽,然而连续地吃下去,吃了十天就发现已经有些难接受了,再吃二十天,不想吃,再吃三十天,感觉非常难受,如果吃到一百天,那有可能见到就吐。如果就是以吃青菜的受为自性之乐就应该像吃多少的糖都一直是甜味那样,应当不断地吃下去就全是乐的显现。然而会发现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回转,回转成苦,而且越来越苦,再往下吃下去简直是一种大惩罚。就好比当年的皇帝在皇宫里吃惯了珍肴美味,在逃难时第一次吃到芋头,就想这是什么美味?怎么这么香甜?然而他回到皇宫叫他每顿吃芋头,简直难受得要死,说明当时是观待因缘而出现的错觉。如果它是自性之乐,应当他回到皇宫以后每吃一顿都很乐、很香,吃一百顿都是那样乐,然而皇上回到了皇宫连吃两顿都不愿意。
或者所谓的娱乐之乐为什么总要换新花样呢?就表明它不是自性乐,假使是自性乐,同一首歌应当不断地唱就不断地有乐,同一个影片不断地看就同样有乐,同一个节目反复地演,同一个游戏不停地做,同一场球赛不断地看,都应当能持续地增长乐。然而人们知道,只要看过一遍再看就觉得乏味,再让他多尝、多看、多玩,简直没味道了,反而转为非常不耐烦,再转为难受,最后就要抗拒这种惩罚,证明苦受越来越深。
又像人们当初非常喜爱的一种服饰,穿在身上,觉得好像特别有一种快乐感觉,然而时过境迁,过了若干年以后再看那件衣服,根本没有穿的想法,一定要你穿上就非常难受。这样就可以体会,假使是自性之乐,应当持续多少次就有多少次的乐,只有乐的增长相,不会回转为苦,因为是性乐之故。然而一首流行歌一旦过气之后再去唱就非常难受,很不愿意。一件衣服已经过时以后,就不想再穿了等等,可见这全是假立的乐。
接着我们要研究第二个问题,乐的体性到底是什么?
要知道它只是观待苦息灭位所显的一种虚假乐的感觉,这就像炎热的盛夏,在长时间的燥热以后,傍晚冲个凉觉得很舒服,为什么呢?这是对比显示,刚才实在热得不得了,现在有一个凉水冲上来,减缓了这个苦受,自身感觉舒服多了,而分别心也很愚顿的马上就定义这好快乐啊!这就是粗大的心识把我们给蒙骗了。由于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话,它既然说乐,很舒服,那就是乐,其实不是,只是苦减缓了,心里稍微没那么难受而已。
又好比一路上非常辛苦地坐了好几天的火车,到站以后找到一个旅馆能够躺下去睡一觉,这个时候感觉很舒服。其实这也不是真的乐,只不过因为一直在那个车厢里太难受了,现在终于可以缓解一下。
这里要知道,在轮回里本来就不得归宿,在一种很迷茫的状态中,随着惑业的力量不断地狂走,没有休歇之时。然而在这苦当中还是有对比的,就像拉往刑场的过程中,或者被流放的过程中,苦没那么深,或者忽然感到舒服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好像是有快乐,然而每当我们要去抓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抓不到乐。我们期待那是真实的乐,实际上时日经久以后会发现很苦,根本也没得到真实的乐。人们希望所谓的爱情能够出现幸福,然而发现两人成家以后,无非就是惑业变成的这么一个烦恼动物,或者一大苦蕴,两人相处久了,非常多的摩擦,才发现这个是很难受的,这根本也不像过去想像的那样。
或者人们希求一种职位、一种事业、一种惊奇的感受、一种意外的体验等等,把乐的幻想寄托在这上面,当然在这个轮回的集中营里受困太多、折磨太多,能够偶尔换一换感觉是会有一种乐的错觉。就好像闷在一个空气非常污浊的地方,苦的难受,偶尔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当然觉得是很畅快,然而实际上轮回里没有真实的乐,当它一旦久了以后就非常难受,所以我们总是扑个空。
譬如你要求某种名誉的时候,因为没得到,总感觉那里风光很好,但一旦得到了,再继续下去会发现很苦的。或者经营一种事业的时候,由于幻想力给自己制造一种乐的错觉,过去没得到就是苦,得到了它有一种对比,觉得是真实地获得了乐。然而它不是乐的自性,等到时间久了,才发现这世上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没味道的,就只有受苦。你跟哪个人、跟哪个事做哪种轮回的事会有真实的乐呢?没有真实的乐。
菩提道次第广论
小提示 回复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讲记
长按二维码中心logo-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