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10
下载本课音频及讲记文本,请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二、思惟六苦)
第二,思惟六苦者,《亲友书释》宣说七苦,其最后者是别过患,故于此中当思六种。
第二,思惟六苦,《亲友书释》宣说了七苦,最后一种苦是别别的过患,因此在这里应当思惟六种苦。
这里所说的苦都是从六道的总体上来说的,凡是轮回的有情都有这些过患,叫做总过患。比如,轮回中流转的有情都会有这种亲怨不定等的过患,也都在生死中无有饱足等,有这样的过患。
无定过患分二:一、他世无定 二、现法无定
一、他世无定
其中无定过患者,谓于生死流转之时,父母等亲,于他生中转为怨敌,诸怨敌等转成亲属。如是父转为子,子转为父,母转为妻,妻转为母等,惟是次第展转流转,是故全无可凭信处。
第一无定过患,是指我们在生死中流转的时候,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的亲人在他世中转为怨敌,而诸怨敌、中庸等又会在他世中转为亲属。像这样父亲转为儿子、儿子转为父亲、母亲转为妻子、妻子转为母亲等,惟是次第辗转流转,所以这里完全没有可以凭信之处。
本以为亲人或者怨敌是一种固定的关系,确实可信。但实际上今生的母亲转世就成了妻子,前世还叫妈妈,这一世就要喊老婆,哪里有什么可凭信呢?或者前一世是拿着钢刀砍断自己头颅的怨家,此世却成了抱在怀里的宝贝心肝;前世自己特别疼爱的儿子,这一世变成了路人,或者竟然成了残害自己的凶手。曾经相交莫逆的好友后来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或者前面是苦大仇深的仇家,但是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变得格外亲密。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轮回的关系根本没有可凭信之处。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而死殁,故于生死全无定。”
《亲友书》中说:父亲转为儿子,母亲转为妻子,有怨仇的众生转成亲人,以及相反的方面,比如子转为父、妻转为母、亲转为仇等。就像这样,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戏,最终就是一死,死掉以后又变成另一场戏。总而言之,它是业力幻化剧,完全没有实义。看到了这种亲怨不断地变化、角色不断更替的相,就知道在生死里根本没有什么确定性,全是业力的幻变。
我们要深刻地体会无常的道理,知道三有如观戏才知道这里毫无意义。要知道它的过患就在于长劫以来串习的取著习气,凡是对我好的定义为亲,合我意的定义为爱,不合我意的定义为怨,或者稍微违逆我的定义为敌。就像这样,我们的心不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心中安立的各种关系也时时都在变,分别心是虚假的,有什么可信之处呢?由它所安立的关系又有什么可凭信的?再说,以分别心造业,业力自然会按照当初预定的样子转换成各种角色,但这又有何意义呢?同样是幻变,毫无实有,真正寻找的时候了不可得,只是一种错乱的假相、业力的假戏。
看一看,这个轮回真是充满过患啊!天天上演这种虚假的戏剧,一时有情有爱,一时又仇又怨,一直在这个关系网里变动,在亲怨中轮换,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如果按照这样变现下去,还会出无数贪嗔的过患,还有无数的生死牵连,这个生死真是不好玩啊!一定要从中出去。就像这样,看透它虚诳的一面,力求出离。
二、现法无定
即现法中亦复展转,互为亲怨。如《妙臂经》云:“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于亲当止爱分别,于心善法安乐住。”
不仅要看到长远的生死流转的一幕幕戏剧,还要更近地看到现法,也就是此生现前的法当中也是辗转地变换关系,彼此之间到底是为亲为怨都没有一定的。就像《妙臂请问经》所说:有时候怨家转成亲人,过去对他很反感,或者有仇,但是某个时期又变得十分亲密,甚至形影不离。就像小孩子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非常要好,但后来一下子闹翻了,闹翻以后又会和好。就像这样,都是根据自己心情来判定,不满意时就认为他对我不好,或者说他伤害我,马上就翻脸、变成了怨家,一时间就可以变的。等到有一点利益可图、满足心意的时候,就认为这个人还不错的,又马上变脸色。就像这样没有意义。
再者,从前的亲爱也是一场事故就可以变成怨家,大打出手,或者是彼此恶语相加。这个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再比如过去是耳鬓厮磨的情侣,结婚以后发展成了大怨家,最后离婚,甚至见一面都感觉简直是太难受了。
又有一类亲人或者怨敌后来变成了中庸。以前是很亲的,慢慢地关系疏远了,也不怎么来往,后来就淡化了;或者过去是怨家,慢慢地怨念平息、淡化,最终变成中庸。
又有中庸因为忽然的摩擦、矛盾,变成了怨家;又有中庸机缘巧合突然亲密起来。过去很一般的关系,也没什么接触,但是后来两个人同病相怜,或者说由于某种事情觉得他帮助了我,对我很好,现在我要感恩他,或者我要对他好,这样又变成亲爱了。所以人和人的关系没有一种恒常性,都是随着分别心变的。
具慧者了知了这一点以后终究不要再生贪,对于目前暂时的亲人应当停止爱分别,应当住在安乐法中,也就是除了法之外其它别无实义。法是不变的,是清净的,是真正能获得安乐的因,其它建立在个人的分别上的全是不可靠的。自己的心是不可靠的,而且自己的心也是错乱的,因此要一心依法。
如是修习破于亲怨分别党类而起贪嗔,观生死法任何全无安心之处,应起厌离。
这样修习能破除在人群中对于亲怨分别党类。也就是分辨这些人是自党定义为亲,那些是他党定义为怨,对于亲起贪,对于怨起嗔。这样做毫无意义,因为这全是搞的轮回法。每当我们失去了平等心,对一类人特别好而起贪,对于另外的人看不惯起嗔等等,这些全属于生死法,不必再做了,越做越麻烦,应当看破生死虚诳,对它不再感兴趣,应当修的是无亲无怨的平等法。
在我们没有从清净界沦落下来以前,是没有亲、没有怨的,法界同体的。自从我们执取四大五蕴为我以后,心识呆在里面,然后分自党他党,由此起贪嗔等等,这全是任性胡闹。应当观生死法没有任何可安心之处。不要以为我现在拉几个亲人对他好,我就能安心,就有所依赖,实际上轮回中的法任何都靠不住的,应当对于这样的生死法起厌离。
无饱足过患分七:一、由生死流转而苦乐无有饱足之理;二、三有之乐如癞,受乐不能使心满足反而引生大苦;三、病重难愈之苦;四、往昔轮回苦乐皆已经受,但仍然未能离贪;五、须感受极为难忍的无边业苦;六、忆念往昔无量好坏之身悉皆空耗,而精勤于菩提道;七、由如是修行生起感受之量以及依古德教言行持之理。
一、由生死流转而苦乐无有饱足之理
无饱足过患者,如云:“一一曾饮诸乳汁,过于四海于今后,随异生性流转者,尚须多饮过于彼。”谓当思惟,一一有情饮母乳酪昔饮几许,今后若不学解脱道当饮几何。此是略喻,更当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无所未经,令心厌离。
无饱足过患,就像《亲友书》所说,每一位有情曾经饮用过的母亲的乳汁超过了四大海,今后如果还随着凡夫异生性流转,那么 将要饮用的比这还多。这就是要思惟在生死里没完没了的无饱足过患。任何一个有情饮的母乳,过去曾饮多少,今后如果不学解脱道还要饮多少。这是一个比喻,以此类推,我们应当思惟,在生死当中没有经历过的盛事、苦事是没有的,使心厌离。
这个轮回真是一个永远都不好的贪欲病,不断地被欲求逼恼,不断地经历各种盛事、苦事,一点意义也没有。以今生为例,总是以五根贪婪地吸取五种欲尘,一直到死为止,不晓得看多少电视、上多少网、听多少音乐、花多少时间闲逛、猎奇等等,但轮回的异生性总是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如现在的女性从小就爱漂亮,一直到六十岁还要打扮,照着镜子不晓得化多少妆,涂了又洗掉,洗掉了又再涂上。再看看衣柜里有多少新衣服挂进去以后又丢掉,然后再填满。这样一类一类地观察,手机、电脑,穿的鞋子、袜子,电器、房屋、小车等等,追求的名誉、职称,奖杯、奖状、证书等等,一类一类去看,已经有了还想要更多、更好,贪得无厌。为此受了多少伤,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少惩罚,还是不肯反省,执迷不悟。
再比如,在这个轮回里曾经断过的头颅,曾经流过的泪,为了追求轮回法耗费的心力,生过的病,追求过的异性,享受过的欲乐,吃过的苦,各种地狱、饿鬼、旁生的苦,生天堕落的苦,修罗战争的苦等等,每一类都不晓得有多少。比如断过的头堆积起来高过须弥山,穿过的衣服堆起来超过四大部洲。曾经因为贪婪受用过的资财也不知有多少,吃过的食物堆起来高过七金山,或者曾经拉过的大便堆起来也是能填满四大海,或者流过的泪、睡过的觉,多少失眠,多少心力交瘁,多少割截肢体等等。过去曾经经历过那么多如果我们还是不停止、不学解脱道,随着这种异生性继续这样流转下去的话,那将来比这还要多。就像这样,将来还要追求更多的异性,更多的名誉,更多的衣食、享受,就必然要有更多的失去、受更多的苦,想一想,这实在太可怕了!就要这样对轮回无休无止的贪欲疯狂举动发生厌离。
二、三有之乐如癞,受乐不能使心满足反而引生大苦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由此常夜驰骋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如《亲友书》亦云:“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诸欲亦如是。”
很多人都认为享受快乐才能让心满足,如果没有受用到就始终处在饥渴的状态,因此只要享受过了就能满足。
他不明白以受生爱的缘起道理。其实不论享受多少三有之乐,不但不会满足反而越来越增长贪爱。就像想要喝盐水止渴的人,他只会越喝越渴。同样,由于这个凡夫性,一享受到乐就增长贪,不可能在享受乐的时候减少贪心。
比如那些贪杯之人,每一次饮酒都会增加他的酒瘾而不会因此戒酒,以至于最后醉死在街头。死了以后来世还要继续,再见到酒这个习气又发作起来、又想要喝。又比如我们对异性的追求,经过无量世到今天仍然极其炽盛,不但不会减少而且每一次都有强烈的欲求心。又比如我们对于名誉的追求,在任何环境当中,只要有对比、有名誉的突显,就想要得到。所以想通过得到享受使心满足绝不可能。就像看了第一次电视以后,他就要看一万次,每一次都是说我就看一小会就再也不看了,又像抽烟的人都说我就抽一口,但事实上他一生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又比如上网,刚刚登陆的时候还想着我就是查一个资料,但这看看那看看,一转眼就是几个小时,最终葬身在网络的欲尘海中,难以回头,尽其一生在网上溜达。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纵欲,一旦纵欲就意味着你将无休止地在畅饮这些所欲之酒,最终葬身无余。
这样才知道,想通过受用欲乐使心得到满足永远都不可能。就像《亲友书》所说,那些麻疯病人皮肤里的虫子发痒,他为了安乐的缘故虽然靠近火,但是这根本不能使这种痛苦得到止息,因为一离开火以后就痒得更厉害。也就是每一次靠近火只会增长痒痛,同样每一次受欲也只会增长贪爱。试问哪个有情在受用男女之欲的时候不是在增上贪心?在受用饮食之欲的时候不是在增上贪心?受用名誉之乐的时候不是在增上贪心呢?从这几个例子上类推出去,受用一切境界时全都是这样,以受缘生爱之故。每次享受都令贪欲增长,养得胃口越来越大,越往后对受用的要求越高,只有更多、更好、更新鲜他才满足,因此会卷入无休无止的贪欲增长的运动中,由此将长夜驰骋在生死里,经过无量劫受各种极其难忍的大苦。以受欲得到的安乐与这样的大苦相比,不及它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亿万分之一。意思就是乐小苦大,就好比人享受刀刃之蜜,虽有片刻之甜,却有割舌的大患,非常不划算。
三、病重难愈之苦
《摄波罗蜜多论》云:“若获彼等欲,如一日依止,多积不饱足,岂有重此病。”
《摄波罗蜜多论》里说,我们经历了很多辛苦才得到了衣食、名誉、地位等的三有妙欲,也就是世间人们羡慕欲求得到的好东西,所谓的快乐、幸福、荣耀等。这些对欲界众生来说永远都像是当初那第一天依止那样,日复一日地不断地依止、多积还是不满足。
就像做小学生开始做到大队长三道杠,之后就像他当初第一次得到名誉之乐那样,一周又一周,一学期又一学期,一直经过了二十年,他还没有满足,一定要得到最大的名誉。如果名誉不够风光,比别人的暗淡,那是死也不甘心的。又好比一个人第一次得到财富之乐,穿上了名牌,坐上了名车之后,他一日又一日地依止对财富的欲求,纵然头发泛白躺在床上,他还在想:今天我的财富值有增长吗?我现在还算是大富翁吗?就像这样,人的欲心是没办法止息的。又比如追求异性,过去的皇帝三宫六院都是美女,但他还想要更多、更美的美女。就像这样,哪里有满足之时啊?
这就可以看到,没有比欲更重的病了,它是全世界第一号最难治、最疯狂的病。我们看看自从沦落为众生以后,这个心被困在四大的壳子里,开了六根的门之后,当根尘相合时欲就蠢蠢欲发了。他就是那个想猎取一切所爱之物的猎人,时时都在观察四周,见到他想要的就不惜一切手段攫取。他又像醉鬼一样,时时都要泯上几口解解馋,没完没了的。轮回是这样的贪染不休,是这样大的贪欲之因,想想看,它这么难以对治,的确非常可怕,一定要尽早从轮回出离。不然但凡是有欲就要受生,这样的接连不断地高速度地运转出各种的欲,包括欲界里的异性、名誉、权利、财富、感官享受,包括今天的网络、影视、体育、歌舞等等,也包括女人最喜欢的衣服、饮食等等,就像这样,这欲界里的欲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种病是综合性的、多样性的,一个欲界的欲都是无数的,再加上高级一点的所谓色界的欲、无色界的欲,林林总总,实在太多的病了,而且都是沉疴难医,今生再不修解脱道、修无我,那将来还有无限期的轮回。
四、往昔轮回苦乐皆已经受,但仍然未能离贪
《弟子书》亦云:“岂有百返未经趣?岂有昔未多受乐?未得吉祥如白拂,岂有是事反增贪。岂有昔未多经苦?众生无欲能饱满,无有情腹未曾卧,然何生死不离贪。”应如是思。
《弟子书》里也说到:在三界里,上至有顶、下至地狱的所有生处,哪里有一个没有上百次趣入过的地方呢?这些以苦为自性的生处,高高低低各种各样,我们去了又去、来了又来。就像这样,轮回实在是没完没了。
哪里有从前没有多次享用过的安乐呢?无论是欲乐、色乐、定乐等,在欲界里不晓得多少异性朋友、多少名誉之乐、财富之乐、感官享受之乐、衣食之乐,我们都贪得无厌的追求。下至一个零食也有各种名堂,要吃好的,包里一直都装着,吃个不停,走着吃,坐着吃。又比如追求歌舞声色也是贪得无厌,什么样的都要去看,都要去听,什么样的乐事都要参予,生怕被落下。享受过了再来一次就认为已经过时了,要更新。就像这样,从古至今、中国外国、东方西方或者这个四大部洲之外的别的星球的乐,或者欲天的乐等等,无量无边的,哪有一种是没享用过的?都是受用过的。但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为何还要这样去做呢?应当寻求出离,一心寻求寂静之乐,否则这样的疯狂轮回运动无法停息。这要体会到,对于我们目前享受现世乐、享受世间乐等一类一类的都要感觉可耻。还在这里流连,还在这里执假为实,认苦为乐,就太丢脸了,太惭愧了!
哪里有未曾遇到过的如同白拂般的吉祥之事呢?但是他不仅没得到满足反而增长更大的贪欲。世上所谓的圆满都是欺诳诱人的,我们总是想得到它,比如感觉爱情多么美好,知识多么美好,事业多么美好,权力多么美好,旅游多么美好,各种娱乐活动多么美好,这个晚会、那个盛宴、和异性朋友聚会等等都十分羡慕,想要得到!得到了这些可意的事情,他认为太吉祥了,太圆满了,应当庆祝,而且要拍照留念,这都是想留住这个快乐幸福的一刻。但这样真的就满足吗?并不会,反而更增上贪欲。追求权势者真正爬上去了欣喜若狂,一时感觉心满意足,但没多久又想做更大的官。就像这样,世间的吉祥没有没遇到过的,没有不兴奋一阵的,但是不会满足,反而更加增长贪欲。所以世上所有的法都只能满足一时的欲渴,哪里能得到寂静?它总归是掀起下一阵欲求狂澜的前兆、前因。
哪里有从前没有多次经历过的苦?地狱的火烧冰冻、饿鬼的饥渴、旁生被役使、人间的辛劳、天的死堕、修罗斗争等等的苦,哪个没多次经历过?所以从无始到后边际之间所有轮回的苦事如果都记录在册,那个堆起来比天还高。
所以是这样的轮回,众生没有以欲能饱足的。没有一个有情的肚子没有卧过的,都在那里投过胎。就像这样,没有任何一个生死能离开贪,都是以贪的力量投生进去的,以贪的力量而有那么多的遭遇、苦乐、经历,然而这些都是无意义的。已经无意义的过了无数世,还想这样走下去吗?应当依照教典的指示这样思惟。
五、须感受极为难忍的无边业苦
又如《除忧经》说而思极能厌离。如云:“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水,非有尔许量。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又于生死中,由离诸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为虫极饥虚,所啖诸土粪,于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
再者,按照《除忧经》所说来思惟特别能发生厌离。也就是要很宽阔地看到轮回要受极为难忍的无边际的业苦,就觉得轮回是特别可厌的事,因为它毫无安乐,却有无边无际的苦。
就像经中所说,不知道多少次在地狱里喝沸腾的烊铜水。这样喝过的烊铜水蓄积起来,即使大海的水也没有这么大的量。那是无数次的地狱生涯,无数次喝了烊铜水,经过口腔,肠胃、内脏等烧得稀烂,死过去又活过来,之后再喝,喝了又死。就像这样,这个轮回的苦太大了。想一想吃过那么多的烊铜水,今天太平洋的水都没有那么多,那种沸腾的、高温、炽热、滚荡、烧肝裂肺没法忍受。
再者,生到了猪里、狗里,所吃的不净粪堆起来超过须弥山王的量。那么可怜,沦落为旁生,每天就吃一些粪便,如果有真实的安乐,为什么吃粪便呢?而且粪便的数量堆起来超过了喜玛拉雅山。不但是这样,一直要堆到须弥山的量那么多,不知道做过多少次狗、多少次猪。如果做猪被宰杀成为屠夫砧板上的肉,这个排列起来也是超过了四大部洲的量,超过了大千世界的量。就像这样,这个轮回太可怕了,漫漫无际,所以今生一定要从中脱出。
再者,在生死里远离亲友所流下的泪水积聚起来,大海也盛不下。本来大海的量极大,就像经中所说,向下深八万四千由旬,非常宽阔。在轮回里每一世做人都要和亲友离别,比如和爱人离别、和子女离别、和父母离别等等,每一次都依恋不舍,泪流满面,还是要分开。或者很多时候生离死别,嚎啕大哭,或者有多少伤心的泪,一生的泪水积起来有一脸盆,多少生能有一个房屋这么多,再多少生积起来有一条河那么多。还要往前面看,无数的生死里流下的泪加起来超过了长江、东海,超过了整个的大海,往后如果还要轮回,那就又有无边际的爱别离苦。每一次由于生在一个家庭,就有亲,后来又成家,又有子女等等,这样结成亲爱关系,就有那么多爱恋、爱著、贪心,然后分手的时候当然舍不得。但是轮回是无常的本性,最终都各奔东西,漂泊四海,或者沦落在六道的各个处所,分手的时候哪有不流泪的?但是流的这些泪有何意义呢?不过就是轮回的苦相、执著的反应而已,将来还要演这些感情戏,不晓得又要流多少泪,毫无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此生脱出这个爱欲之海,得到解脱。
再者,由于互相斗争截下的头颅一个个堆起来超过梵天世界。在这世间达到梵天是极高的高度,但是那么多的生世里与人竞争、搏斗、战争,被仇敌砍杀,或者由于遭受怨报被砍去的头颅一个一个的堆起来,逐渐超过一个房屋,再超过一个小山丘,超过泰山,超过须弥山,超过六欲天,再达到梵天,那么多个头颅,有何意义?在轮回里毕竟有贪财的习性,为了自我的利益,满我意的就贪,不满我意的就嗔,达到一定程度就结下深仇大怨,之后经常被砍断头手,这样堆起来超过梵天,如果再不解脱,那来世还要继续无数次地搏斗,无数次地残杀,有什么意义?所以要赶紧解决,因为这个自我的病特别严重,一旦发展出来,我执极为强盛,为了争权势、争女人等等,必然要和竞争对手斗勇斗狠,结果惨遭杀害,还会被砍下无数个头。再想一想,一个个头堆起来又再超过梵天,这有什么意义呢?轮回就是这样的苦,只要你还在生死中,就避免不了这些苦,只不过在不同状态下发生不同的苦而已。总而言之,轮回就是无量无边的苦,就是碰到不同的境发生不同的苦因、苦果,就是苦的反应,再也没有别的内容。
堕落为虫子时极其饥饿、虚弱,由此所吃的土粪堆积起来充满了大乳海,而且还要更高。一只虫子一天吃的土粪只有那么一点点,每次做虫子的时候都要吃土粪,这样堆积起来那是超过大乳海的量了,想一想这是做过多少次虫子?不光是做小虫做微生物,做海里的鱼等,不知道做过多少,就像这样一个一个去想的话,轮回的确是无边际的业苦,一想到就极生厌离。看到轮回这么恶心,这么苦,这么没意义,要受这么多的惩罚,所以要赶紧恢复本性的光明,这样就发起大的出离心:今生要做的就是要从这个轮回的苦海中一举超出,今生要做的就是内心修道的勇士,一举歼灭生死的怨敌,要除掉万恶之首的烦恼,这样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思维心中的法道
1、无定过患是指什么?从生死流转和现法两个角度思维。
2、生死中的无饱足之事是指什么?凡夫异生为什么对此没有饱足?
3、思维无饱足的过患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过患?
菩提道次第广论
小提示 回复 菩提道次第广论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讲记
长按二维码中心logo-识别二维码关注
新浪微博@益西彭措官方微博 新浪博客@益西彭措堪布的博客
www.xianmifw.com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