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上师开示 | 《金刚经》的修行窍诀 返回

上师开示 | 《金刚经》的修行窍诀

求学的足迹 求学足迹 2019-10-03


1

2

1


上一期链接:

上师开示 |《金刚经》与心灵科学




课前开示

为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继续讲《金刚波罗蜜多经》。或者用这个经的传承,也给大家作加持也好,或者作祈福。这样的一个。

本身这次我,十月节日期间,给大家,尤其是一些来藏地朝拜的人种下一个善根 。

就他们当中有些可能,是没有信仰的。有信仰的善根可能没有成熟 的,让他们种下善根 。

我们也没有宣传,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朝拜中听法的人比较少,崇拜实体的人比较多。

尤其僧众比较多的地方,有信心的话,朝拜顶礼祈祷是比较重视的。

现在有的人在天葬台尸陀林,人山人海。在清净的佛堂,听法闻思修行的更是比较少。可能是众生比较关心死亡无常,通过现身说法,看别人的无常怎么样,可能观的无常更加清楚一点,也许是这样。也许众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到无常,看到别人无常有好奇心,好精彩 啊!

米拉日巴说过,恐怖的尸体,我们觉得害怕,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气息没有中断,其实可怕的尸体是每个人的身体。

我这次也感觉我们世间人,对今世不是很重视,对来世比较重视。这是上等修行人的特点。

我想这次《金刚经》可能也有一些有信仰半信仰的吧,还有平时爱学佛法的一群吧。不管是山上山下线上线下,都可以。听一堂课听两堂课也不容易 。

感谢大家,有这个因缘,与甚深的法门结上善缘,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要懂得,在学习《金刚经》时,要看破执著。在生活和修行中,要懂得万法的实相。

可能很快的时间中不一定能懂。

有的人和我说,我已经拜读了两遍《金刚经》,每一次都激动。但学习时完全没有思想,但当我出定时,入于原来的状态中,请加持我。

也许是内心话。

很多人学《金刚经》和空性时,很有感觉,但一旦离开了境界法本场所后,可能会融入平凡庸俗的世间中。不要紧,每个人有一个过程,不一定每件事立竿见影 。

只要大家有一些感应和收获 ,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我刚才讲,第一是对所有的实相要看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有的相都是虚妄。首先要从无常开始可能比较好一点。生活中有一些变化,大家要能接受。

每个人从小到现在,自己可以思考 一下,你的家庭,你的身体,你的思想,包括你的穿着爱好,都有过变化。

包括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生活你的信仰,个人的事情也有变化。

集体,包括你的单位你的学校,你的城市乃至世界很多都有变化。

这种变化,作为佛教徒要能接受。包括我们闻思的方式也会有变化,也许是共修,也许是自学。也许是独自思考修行,总的原则 是不可变的。比如我的信仰不可变,我作为一个三宝弟子这个原则 不可变。

所以法王如意宝说莫舍己道。

我很佩服犹太人,流浪一千多年,一直保持自己的智慧。

所以大家要能接受变化。包括身体工作家庭单位,都会有变化。

佛教徒对变化能接受。没有学过的人,怎么我的单位变成这样?我的领导对我不象以前一样?都是在变化。原因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全是假立的,因缘和合的。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因缘和合时产生,因缘不和合时灭。

我们在学习《金刚经》时要看破一切,不是让你不吃饭不睡觉不工作……有的人太过分地看破。不应该看破的看破了,不应该放下的放下了,应该看破的更加执著,这种方式不太合理。

从经教的意义方方面面理解,这样不太好的。

《金刚经》只有两天的时间,过一个传承,简单地讲一讲。我希望你们多看一看教义。

2001年我讲过一遍,当时学院比较特殊,有时早上三点,有时早上五点讲课。下课有时是凌晨五点,有时是凌晨六点。

内容立成文字后,变成了现在的《能断金刚经》。


白天我应付各种复杂的事情 ,晚上备课,早上讲课。

以无分别念断除分别念,所以叫能断。

玄奘的叫《能断波罗蜜多经》,鸠摩罗什只是《金刚经》,玄奘的说法,能断是很重要的。

国外的学者在研究时,有不同的版本比较。从学术层面来讲比较容易 接受,他们这么认为的,我不太清楚。

古代无著菩萨有一个总义的颂词,后来世亲论师有一个注释。汉文印一些发给大家。藏地莲花戒有,窥基大师的比较细,包括《维摩诘经》在解释时细致地比较差别,其他的也有很多的大德。

最主要的是,古代的大德们,《金刚经》的感应和注释比较多。尤其无著菩萨从直接解释的意义,非常珍贵。

我们以后,不管是经典也好,或者是经典的注释,非常珍贵的得到的话,如人获宝,以珍爱的心接受。

我们一般可能,在网上买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年轻人高兴得不得了。钱包用完了,网上贷款还要买,结果滚雪球,结果无法还。

有的人学法,觉得学得简单就可以,这样不是很好的。学经论应该有严密的细致的逻辑思维,要习惯性地参与大德,不同朝代派别的演讲方式,是有意义的。 

我建议这次时间很短,最好自己多看一下《金刚经》自古以来大德描写的这些书,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下礼拜的课,还是一样的。

可能礼拜天是密法班的课,这个礼拜天,可以讲是吧?

然后下礼拜一,一和二是《楞严经》,三四五没有,六是《论语》?上次没有讲成是吧?那下次先讲《宝性论》是吧?


How much more so if this sutra is written, received, held, read, recited and expounded to others!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金刚经》中经常讲书写、受持、讽诵、善写、通达 ,给别人宣说,功德是无量的。

以前很多人写《金刚经》。现在写也是很好的。

如果自己字体不太好,写得比自己还难看,可以印一些《金刚经》,下载印一份,也是一样的功德。

印经的功德,《宝鬘论》等当中讲过。

如果不相信佛法的语言另当别说,如果相信,我们虽然不是求功德,但在二取没有消失之前,求功德是有必要的。

不能因为胜义中是空性的,远离一切戏论的话,所有的功德都放下,也是不懂佛理的一种表现。

希望,不强迫,不要求举手。我希望大家默默发愿:最低一年读一遍《金刚经》。如我刚才听的那人一样,我是第二次拜读《金刚经》。

有的禅师一年念一百遍也有。如果第二次第三次也是……最低要一年中念一遍。半小时应该能念完,尤其念得好的一点的。

以前十多年前讲过一遍,有的道友每天没有间断 。我熟悉的,喇荣的道友,因为发了愿的。

有的人发愿是坚定的,有的人发愿只能呆三天,过了三天就忘记了。


They will bea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Tathagata's Supreme Enlightenment (Anuttara-samyak-sambodhi.) 

如是人等,则(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一个叫荷担三藐三菩提,讲到不可称不可量。

意思是说,如果读诵,实为荷担如来家业。有一个禅师读到这里就开悟了。

《金刚经》 很多地方,你可以有成佛或者成就的开悟的因缘。

荷担三藐三菩提的话,有的人觉得是什么。依靠自己的信心,很有可能。

有些道理,会自己尽快……有这种可能性的。

在读诵时,要小心,不然在哪句话上开悟很难说。有可能自己开悟了还没发现。

有可能的,因为处处是让你开悟的窍诀。

以前的禅师和感应录,因为每个众生的因缘不同,有的人是依靠这句话开悟的。有的人是依靠那句开悟的。

我们会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会令人开悟的。

荷担三藐三菩提。荷担是承担的意思,三菩提是如来正等觉的意思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下等人无法遇到这样的法门。

今天有的人可能是为了旅游,不小心听一下而已。但可能不是偶然,是必然,你看不到其中有善妙的因缘。

因为这里讲到,罪业深重的人,连听闻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cannot listen to, receive, hold (in mind), read and recite this sutra and explain it to others. 

则(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Subhuti, wheresoever this sutra may be found,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all worlds of devas, men and asuras should make offerings,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for you should know that such a place is just a stupa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which should be revered, worshipped and circumambulated, with offerings of flowers and incense.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哪里有法本,有讲经说法,所有的人天众生会恭敬顶礼。因为那里已经成了佛塔一样的。

如果放在房间里,如佛塔一样,哪个人来了都会结上善缘。

有的人为了和别人结上善缘。在门口放佛像。好象在脱鞋的地方,让他来……

在佛堂里,哪个房间里,或者车里,可以和众生结上缘。

比如放在车里,坐在车里的人间接结上善缘。

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花香供养的意思 。

if a virtuous man or woman receives, holds (in mind), reads and recites this sutra and is despised by others,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this person who is bound to suffer from evil destinies in retribution for his past sins,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and whose karmic Sins are now eradicated by the others' contempt,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即)为消灭,

will attain Supreme Enlightenment (Anuttarasamyak-sambodhi).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我们学习念诵闻思《金刚经》时,可能会遇到违缘障碍,为什么呢?是因为重罪轻受。

严重的罪业,在即生中现前。


有的学佛的人身体不好,感情不好,有各种情况发生。当然有各种因缘,有的有客观的原因,有一些本来转生恶趣的果报,依此威力,在今生中直接得到解决。所以说,我们现在一般是,感受一些痛苦的话,这是应该前世所造的恶道的业,在今生中重罪轻受。


所以不能认为我业力深重,越学越不成功。

不能这么想。

我以前说过,寺院有一个堪布拉西,现在是九十多岁了。我不是故意在他面前听法,他身体不好时,经常说下世不会堕落,别人觉得身体不好时,他会说下世的痛苦在今世解决。

我逐渐感受到一些,可能串习吧。

不管是别人身上,还是自己身上,遇到一些不顺和痛苦时,不会想我特倒霉。

我以前得了三种病,都是比较倒霉的。医生觉得不能根治,我不是这样想,看着是违缘,实为顺缘。 

前行中讲过,有的法,有的人学习佛法之前很好,学习之后不好,有这种情况。

有的人做了善事之事不好的,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学习了《金刚经》之后要打破我执,这是很重要的。

不管是这里的痛苦还是别处的痛苦,在《入行论》中说:

《入行论》: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我们无始以来,为了利益,感受痛苦,是因为根深蒂固执著我。增上各种不同的痛苦。如果我执减少,虽然别人看着是特别大的痛苦,在你而言,很轻松的,甚至不是一种痛苦。


其实我们的业,依靠《金刚经》,也是可以解决一部分。而且这种解决,一是打破我执解决。另一个是依靠金刚经的威力,本来要感受定业,依此加持力不感受。

其实我们的业,不定业当中,别人让我造的,或者我让别人造的,一些业。还有一些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造的。这些业,如果能读诵《金刚经》能忏悔。一般不能忏悔,是故意造的,或者受外道的偏见,无明而造, 是定业。


窥基大师在注释中引用了一个《涅槃经》的教证。

涅槃经言 未入我法 名决定业

已入我法 名不定业

     ——窥基《金刚般若论会释》

没有学佛法,一定要感受,是定业。如果念了,依靠金刚经可能会消这种业。如果没有入佛法,一定下堕。但入了佛法的原因,会变成不定业。

比如杀人,本来会入金刚地狱,但如果诚心忏悔,或者修金刚萨垛……一些方便方法,业变成了不定业,不一定能成熟异熟果。

这是很关键的。

本来以前的定业真是下堕的,遇到佛法之后,多多少少忏悔,做一些忏罪的事,不一定堕落,这是佛法的威力。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后面还有二三十分钟吧,最好听完,对你们好一点。)


没有一切法叫作一切法

藏文中也有不同的翻译……


没有一切法叫作一切法,我们经常说诸法。

懂了吗?不懂是吧?那就说明开悟了。

我刚才不是说了,不懂就可能开悟了。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佛陀对须菩提说,恒河沙数众生的相续我知道。因为众生没有相续,因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也可以推断,过去的,现在的没有正心,因为是虚妄的,用三世观察 ,如《四百论》中观察一下,没办法得到。

所以如来说,恒河沙数的众生的心都知道,我们惊讶,因为不可得。如密法中所说,过去的痛苦已经灭完了,未来的痛苦不可得因为没有产生,现在的痛苦不可得,因为以中观观察 ,今天可以分成24小时,比如现在是八点四十几分这个,这一分再分析时,所谓的现在早没有了,所以三世不可得,是很重要的。

我们以前的大德们,也是对过去灭不灭,未来生不生。


以前有一个傅大师的《金刚歌》。梁武帝说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个《金刚经》,智公禅师说傅大师讲得好。问他在哪里?正在钓鱼。

后来请他到皇宫里讲《金刚经》,问他需要什么样的法座?他说需要一个禅宗的拍板,随口中如法王一样,念了49个颂词。

说完就走了。

皇帝不明白什么意思,问是谁,智公禅师说他是真正的佛菩萨的化现。

偈颂其实意思就是说,如《中论》中所讲,过去现在未来,不生不灭。我们还是对自己的心有所认识吧。

为什么《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加持力?这里有许多对我们自心的直指法。

禅宗中说的参话头,也是一样的。


我们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如果没有佛教的引导 ,可能没有什么感受。如果分析,确实苦乐是依靠心来安立的,不然尸体也应该有感受。那么依靠心来安立是怎么样呢?


我在一些学校,有的人非常想认识心性。我不好讲密法,但讲《金刚经》时,他们反观自心时……


有一个西方大学生说,我们在课堂里听不到这些,一直往外看,现在重新有的思考 ,以后可能会有认识。

这三句,可能对我们的自心真的有认识,大家可以看看古代历史上好多人是依靠这句话开悟的。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刚才这里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唐译中有义净和玄奘的翻译,义净的翻译和鸠摩罗什的翻译基本相同,世人行邪道,不能当见我。除了极个别字以外,基本是相同的。

玄奘的翻译,表面看难懂,其实是相同的。

其中有一个,后面有一个偈颂是没有的。


唐太宗与玄奘交流时说,我们这次翻译,鸠摩罗什的翻译因版本不同……少二颂,有个比喻中缺三个比喻,当时手头有另外的版本,所以重新翻译了。

后来可能失毁了还是丢失了,后来做了另外的翻译,几乎是相同的。

当时在与唐太宗说时,翻译不同不是因为有错误。菩提流支翻译的版本,是摩诘陀国的版本。鸠摩罗什的是舍卫城的版本。

没有明说,唐僧是翻译哪个版本。

我看到藏文后文也没说,应该是前译的,藏文的译师是不明的。

据说敦珠佛教史里面有,我没看过。不同的大藏经中可能有。


我想说,不同的版本,有的多有的少,因为印度的版本不同。佛陀圆寂之后不同的阿罗汉以不忘陀罗尼立成文字,所以有不同的版本是正常的。

就象现在的不同的秘书,当时写下来有不同的观点。


当时寂天菩萨讲《入行论》在空中讲,有不同班智达记下来的,好象寂天菩萨在尼泊尔时,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大概是说,《入行论》有700,有1000,有1100多还是多少颂词。800?学的是1000,但有800,好象问他时,他说以1000颂为主。


不比较没什么事,因为汉地玄奘翻得非常好,可能译者的发心力,鸠摩罗什的非常广,汉地是喜欢短的还是怎么的,不能说短的不完美,都是大成就者的罗扎瓦,是以谛实语加持的,所以对哪个版本有信心就念哪个。

世人行邪道,藏文中专门有一个偈颂。唐译中也有。

玄奘译《金刚经》: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此法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菩提流支应该也有吧,我没来得及看。

佛其实是一种法身,一种法性,不是意识所了知的境界。

真正的佛不是以语言文字了知,不是以色相了知,真正的是法性,也是法身。

虽然显现中有相好圆满,不是以分别念了知,就是法性和法身。

鸠摩罗什以外有几个偈颂,说一下啊。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The Tathagatas' words are true and correspond to reality.

They are ultimate words, neither deceitful nor heterodox. 

以前没有汉文翻译成藏文,不是很重视。现在在翻译,所以还是能学到一些,边念传承 ,边学一点。


以前一个老堪布看到一个教证时,说这个很难得,你们好好等一下,我记录一下。有时下雨, 我们冷得不行。又不敢走,有的人走了。

他坐在里面,我们在窗户边听辅导。

”我现在找到了藏文的一些词,我要记下来啊……“



《金刚经》的功德:遣魔和长寿

《金刚经》的话,按照惠能大师,最好能安住于空性境界中修行念诵,是最好的。

即使不能安住,要读诵受持《金刚经》,这个人已经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即使以散乱的心读诵,也是在入定中。


《金刚经》在修行中,一是遣魔,当时帝释天和阿修罗斗争时,问佛陀应该怎么办。佛陀说只要念心经的咒语,就可以遣除。

在战场上确实念这个,确实遣除了。

还有魔王波旬干扰时,念般若经时,也是遣除了。

我们修行中,显现中有各种违缘,不顺利的事情 ,依靠般若来解决,在遣魔方面是最好的,后面有回遮仪轨。


另一个,人们关注长寿。

有一个沙弥,问一个看相的。你才华和智慧不错,但寿命特别短。他吓坏了,有一个大德说念《金刚经》比较好。他在山里念了六年《金刚经》。下山问,看相的说,他一定是长寿的,他后来变成了老和尚,寿命延长到一百多岁。

有的人为了长寿,吃日本的韩国的营养品, 这是物质上的,也是有必要的。

现在与以往不同,非洲医药不全,很多人的命短,日本等地医药先进,对身体重要的。但如果心不配合,身体如何吃药,到一定时候也要圆寂的。

想要长寿的人读《金刚经》可能会好一点。

别人问我想长寿怎么办,我说读《金刚经》,想发财怎么办?我也说读《金刚经》。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确实内心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佛经的加持不可思议的。

后面说如是见如是思如是行,是闻思修行。


有一个弟子每天念《金刚经》,后来让他好好思维,读到此处,开悟了。所以说我们《金刚经》到底都是宝贝,到处是很有加持力的金刚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到最后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玄奘翻译的《金刚经》说的是: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其实我们在平时的行住坐卧中,以四种或六种幻化比喻,是很有意义的。

入定的法门是远离戏论,出定时是如梦如幻。

大幻化网有十种比喻,闻解脱 有十二种比喻,不同的有不同的比喻。

中观四百论和中论,都讲到这个如梦如幻的比喻。

这里讲的是幻化九喻和幻化六喻(鸠摩罗什)。


以前讲过一个《心经》的修法,二者的修法完全可以相同。有兴趣的话网上有。

附上师开示的《心经》修法节选:

发完菩提心之后,就与修其他法门一样,先吐三次垢气,观想无始以来以贪嗔痴为主的所有烦恼障碍全部从自己的鼻孔中排出,然后让心完全静下来,并开始想:我今天所修的法,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靠这个法,我要获得成就。以前很多高僧大德的《心经》修法窍诀里面都是这样讲的,首先要有这样一种很强烈的作意:我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佛,我修持的唯一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然后一直这样作意,之后又从头开始,大概观修一百次左右。如果感到身心疲倦,就可以回向以后出定休息,也可以转修其他的法。这样算是一座。


最开始的一、两天,不需要思维《心经》的意义,而要这样专门作意,藏传佛教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中都是这样讲的。如果每天上午坐五次,下午坐五次,每一座当中都这样作意一百次,则一天就能作意一千次。这样的结果,用世间的话来说,就是让自己的心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间的感情变得很深,有一种特别相应的加持。


第二步坐禅的方式,开始还是一样,先作意——我要依靠《心经》而成佛,我要修《心经》。之后,就思维从缘起直至最后的随喜赞叹之间的教义。


具体如何观修呢?比如观修十二处,就是用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的观察法,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维剖析,从而抉择出十二处不存在,然后安住于这种境界当中。部分智慧稍高一点的人,可以将《心经》的内容从头到尾观想一遍,如果自己的智力有限,就观想其中的部分内容,比如五蕴或十八界等等,将这部分内容反复观想安住四十至五十次左右,将此作为一座的禅修内容。这一步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如果归纳的话,当然前行后行不说了。正行一定要建立对《金刚经》的感情,要对其功德有所了解,它是让我们脱离 轮回的重要经典。其他不想,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最珍贵的,反反复复地想,对它的教义有特别的信心,然后以中观的不同修法,或者以这里的一切是空性的。显现是如何,真正是一切不存在。

胜义和世俗不分开是不行的。那时入定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生起来了,出定是如梦如幻。

破除一切我和我所执,在显现中无有一个实有的东西。不管是看到的众生、事物,一切都只不过是显相的。

科学家也说,时间和空间所摄的一切法是虚妄的,错觉。他们是在理论上说而已,没有修证。

我们除了学习以外,用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夸夸其谈是没有用的,在接受的时候,所作所为中,要么是空性的见解,要么是后得的如梦如幻的见解,这样的话,金刚经学得还是可以的。


别人问《金刚经》学的什么?你可以回答,调伏我们的心。若问如何调伏?胜义中远离一切戏论,世俗中如梦如幻。OK!


【结语】

上师的希望:发愿多读诵《金刚经》

我原来讲《金刚经》时,你们如果不能讲,最后一句要讲,如果没有机会时,以唱歌 的方式给别人唱一唱也可以。

这次也是一样的,如果有机会,弘扬的功德是很大的。如果没有机会,最后的,世俗一切万法的道理已经讲了,讲也是有很大的功德。

希望自己也经常,修《金刚经》的人不要特别执著,有的人说,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我实在是接受不了。

慢慢串习,会有帮助的。空性的威力是不可思议的,听的人比较多,希望好好弘扬。

以前在德巴堪布面前得过传承。他给我一个人传的,他打瞌睡 ,我问他要不要喝咖啡。他没有喝过,喝了之后,说好苦啊,喝了之后更有瞌睡 。

现在有的人说不要喝咖啡,睡不着。以我当时听《金刚经》的经历,不是这样的。

我感谢上师,感谢大家,生活中有一些道理,能接受。


尤其《金刚经》现在好多人说对抑郁症是很好的。

百家讲堂有一个人,遇到一个人。那人看到《金刚经》,第二年变了另外一个人。他说,我原来得的是抑郁症,遇到了《金刚经》,救了我。


现在的心理疾病非常多,学习《金刚经》,会有大帮助,要好好弘扬。尤其汉地对金刚经的信心是非常大的。 

希望学习之后,如果能发愿读《金刚经》,如果开始发愿,后来坚持不下去,过失不是很大的。因不发愿也不会有过失,毕竟读过,以理推断是这样的。

希望好好读诵,我们传《金刚经》也是有意义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




【注】本笔记文稿仅供参考,非终定稿

图片 | 网络,阿源

文字整理| 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