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修行厌倦了怎么办? 返回

修行厌倦了怎么办?

学佛修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很多修行人会生起厌倦心,你是否有过这些症状?


明明应该去念经,却忍不住刷朋友圈,生怕错过别人的任何动态?

明明应该去拜佛,却以今天身体太疲惫为由,让自己懒懒窝在沙发里?

明明应该去打坐,却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里,追了一集又一集?



修行路上轻则出现以上厌倦症状,重则可能还有很多人会半途而废。修行路上的厌倦病,怎么破?一起来吃宗萨仁波切给的药方。 


以下节选自《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

药方1:在大礼拜中途禅坐


「厌倦」是另一个问题,如果让它生根,你就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感,而完全不想做大礼拜。克服这种「抗拒」的一种方法,是在大礼拜中途穿插禅坐的修持。


其它的一些好方法,包括专注于身体的感受,例如膝盖的疼痛,或思惟每个大礼拜正在摧毁生生世世的恶业,或去想象当你完全如法地做一遍大礼拜时,必定积聚无量的福德。藉由这些方式修持,一旦你被引介到更高的大圆满禅定与心性时,你终将体会到禅定真正的滋味。 


接受大圆满教法的人,一旦初尝禅定的滋味,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你会发现自己无可回头地迷上了禅定。当


然,适应新的习惯需要时间,不过如果你坚持并规律地修行,你的世界将以未曾想象过的方式开展。从那时起,禅坐将一点都不会令人感到乏味。 


药方2:战胜怠惰

很多学生抱怨自己太过懒惰,什么修行也做不成,大礼拜更不用说。为了战胜他们的怠惰,我建议的方法是阅读往昔大师的故事,例如密勒日巴的传记。


不过要注意,你精明的心很快就会找到方法来逃避这种启发之源。如果只靠这种方法,你很快就会变得麻木无感;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即使释迦牟尼佛本人陪伴你一整个月,也无法保证你会变得较不怠惰。


另一个克服怠惰的好方法是念诵祈愿文,请求自己受到保护,免于被这种沉闷与乏味的状态所困。供香、供灯,或每天修持前用心创造能激励自己的氛围,也会奏效。 


找到激励自己修行的力量并不容易,即使是最老练的修行者,当他们忘记自己每天都步步接近死亡时,也会失去动力。至于那些需要照顾家庭或工作繁重、忙于糊口的人,就更难找到时间修行了。


不过,讽刺的是,当我们有时间时,却缺乏动力意志力来激励自己,结果是花了更多的精力看足球赛,而非修持佛法

药方3:抓住一切机会修行


根据巴楚仁波切所说,我们应该如同饥饿的牦牛,见到草就吃,完全不去思考要留下一块草地以后再吃。应该将你拥有的每个时刻都用于修行,并且不要忘记计数。要牢记,除非心已调伏且正念圆满,否则无论我们做什么,用来摧毁我执与骄慢的方法都会反过来变成它们强大的工具。 

你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修持,边工作边做大礼拜显然不可能,不过,你可以训练自己,每次走过一扇门或听到电话铃声,就想到「菩提心」。但是要记住,不论你用什么方法来提醒自己,很快都会变成老套,并且沦为另一个无意义的仪式。因此,要不断地更换提醒自己的东西,才能让修行保持清新。 

修持佛法就如同剥除层层表皮。一开始,当你看到一层外皮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剥掉它。如此之后,你很可能突然被迷惑与怀疑所征服,甚至开始怀疑法道本身。

不过,并非所有的怀疑都是有害的,有些是来自你很珍视的「分辨之心」;但我们却很少去质疑它,事实上,我们总是轻易地就接受「我执」对各种事件的诠释版本。

所以,如果你开始怀疑长久以来自己所接受的真理是否「真实」时,这也许是佛法开始深入你心的征兆了。虽然更有分辨能力可能是个好征象,但切勿停驻在你的批判上,你应该继续前进。

因为,也许你在法道上成功地剥除了一层表皮而有了一点进步,但很快地就要面临另一层,而那也必须剥除。事实上,无论何时你被困住,解决的方案始终是剥掉另一层表皮。只有当所有这些「进步」与「困顿」的表皮都已彻底清除,你才会抵达法道的终点。 

切勿忘记,我们修持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证悟成佛,而非仅只成为慈善家或关怀病房义工等仁慈善良的人而已,更非为了获得认可或奖项。菩萨乘的弟子们不仅渴望自己证悟,更渴望一切有情众生证悟,重点是:证悟成佛就是奖品。




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苦修,终于证悟解脱,我们作为他的追随者,要学习他这种精神,无论遇到何种对境,都绝不退失道心。


转发分享 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