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儿子看了一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只猫咪有幸活了很多次,每次他都会遇到一个爱他的主人。但每次猫咪都活得不开心,因为主人们第一:不了解猫咪的喜好,不尊重猫咪;第二: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强加在猫咪身上……
后来猫咪终于按自己的想法活了一回,他很开心,认为哪怕只有一次生命,但是能活出自己,就值了!
儿子认为,猫咪的主人们很残忍,压根不是真的爱猫咪。就像爸爸妈妈有时候会强迫他一样。
听完儿子的读后感,我心里一震,在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我确实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与他,利用家长的权威强制他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事。
我想了一下,之所以会如此这般待孩子,无非是不尊重孩子,把他当做我的私人物品。
一幕幕场景在我的脑海回放:儿子对英语网课不感兴趣,我非要强制他乖乖上网课;儿子喜欢户外活动,我非要强制他压缩活动时间,多些学习时间;儿子不喜欢吃橘子,我非要强制他吃,理由是补充维生素……
类似的场景有点多,我又追溯了一下我的童年时代,发现儿子的童年是我童年时代的复制。
可能我和很多家长的想法大体一致:孩子小,不懂事,必须给他设定好模式,必须按这个模式走,按照要求去做…
实际上,我们都需要反思一下教育方式,换位思考思考孩子的感受。
不尊重孩子,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要求行事,会给孩子带来如下危害:
孩子易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思考,碰到问题容易逃避;
孩子易因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而自责,进而损伤自信心;
孩子易形成讨好型人格,“活在别人的眼睛里”;
孩子易不懂尊重他人,易自私。
尤其是第四点,家长朋友们要特别引起重视。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接受,实际是一种很自私的做法。
首先,这种做法纯属家长通过让孩子“听话按照要求”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其次,满足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
最后,满足家长的权威欲。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被尊重的感觉,不懂尊重为何物,长大后自然也不懂尊重他人。且会在为人处世中也采用“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他人”的模式。
如此这般,家长朋友们也该改变下教育方式啦!
2500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每个家长都必须学习的教育方式。
建议爸爸妈妈们:
孩子不是“你的”,平时经常练习告诉自己:他不是我的,他是他自己的;
给孩子自主选择的自由,你可以把一些事情的后果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并选择;
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放下你的权威感!
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做个能立规矩不放任但又“民主”的家长!
来源:德育行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以善存心 以德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