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入行论广解》13课 * 小测 返回

《入行论广解》13课 * 小测



1

以下对菩提心功德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 一切众生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的果位;

B. 菩提心主要是一种利他的心,因此它利于众生,而非利益自己;

C. 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

D. 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CD

【解析:13课第一个颂词——“珍贵菩提心,众生安乐因,除苦妙甘霖,其福何能量?”菩提心是一切安乐的根本因,因此一切众生依靠殊胜的菩提心暂时在人间或者天界,可以获得无上的胜妙安乐,究竟来讲,能够得到三菩提的果位。世间上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八万四千种痛苦,完全能依靠菩提心的不共威力而遣除,所以它跟甘露妙药没有任何差别。不仅如此,菩提心的福德也是无量无边的,即便佛陀的智慧也难以衡量。因此A、C、D正确。从此三个答案中可以看出,菩提心的功德涵摄自他二利,故B错误。】






2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单选)

A. 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难以衡量;

B. 修持菩提心是高僧大德所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此法太甚深无法修持;

C. 菩提心的功德的确很大,但拿虚空界来比较就太夸张的;

D. 修持菩提心需要一颗安住的心,我太散乱,分别念又多,暂时还不行,等因缘成熟时再修持。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

【解析:13课上师引用龙猛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如果一个人在一刹那间如理如实地修持菩提心,它所带来的功德,就连遍知佛陀也很难以衡量。故A正确。这样的功德,我们凡夫俗子——被业力烦恼所捆缚的众生,也是可以获得的,故B错误。《吉祥施请问经》中云:“菩提心福德,倘若有形色,遍满虚空界,亦将超胜彼。”大乘菩提心的福德、功德,如果有形相,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整个虚空也无法容纳,故C错误。关于发菩提心的窍诀,上师在讲记中说:一刹那的菩提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有些道友说“我现在的心不能安住”,不要紧,你可以一刹那、 二刹那、三刹那……在几个刹那当中专修。如果你早上起来想“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我要缘一切众生修慈悲心”,再怎么样几分钟也是可以安住的,若能如此,那么“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故D错误。】






3

以下选项可以说明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的是?(多选)

A. 菩提心具有愿众生获得快乐的大慈心;

B. 菩提心具有愿众生离开痛苦的大悲心;

C. 菩提心具有遣除他们相续中无明黑暗和愚痴的大智慧;

D. 菩提心具有让发愿者满足所有私欲的财富。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BC

【解析:13课第三个颂词——“于诸乏乐者,多苦诸众生,足以众安乐,断彼一切苦,更复尽其痴,宁有等此善!安得似此友!岂有如此福!”菩提心能使无量的众生得到安乐,这一点是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菩提心具有大慈心,又具有大悲心,还有大智慧。所谓“大慈心”,愿众生获得快乐的一种心态,通过布施、持戒等满足无量众生,让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快乐。所谓的“大悲心”,是愿众生离开痛苦的一种心态。所谓“大智慧”,是指许多众生根本不知道取舍,不要说空性的甚深教言,就连名言中的前世后世、业因果都不懂,非常可怜。对这些众生,我们应以大智慧来遣除他们相续中无明黑暗的愚痴。故A、B、C正确。菩提心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利他之心,完全摒弃了自私自利的心,故D错误。】






4

以下选择中,正确的是?(多选)

A. 知恩报恩是世间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B. 我今天帮他,结下一个善缘,日后定会得到回报;

C. 你帮我,我也帮你;你没有害我,我自然不会害你;你如果害我,那我也要害你;

D. 对菩萨而言,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嘱托劝请,但因为前世大乘善根的习气成熟,看见无量众生在轮回中受如是痛苦,自然对其生起极大的悲心。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AD

【解析:13课第五个颂词——“若人酬恩施,尚且应称赞,何况未受托,菩萨自乐为。”任何人有感恩图报之心,尚且值得被人们称赞是“这是知恩报恩的人”,更何况说没有受人嘱托也是心甘情愿地利乐众生的菩萨了。故A和D正确。而答案B和C所呈现出来的一报还一报的态势,是世间凡夫的心态和所为,非大乘修行人应该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故错误。】




相关内容

《入行论广释》13课*笔记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