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 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 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
——大德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诵仪轨、咒语时本应专心,可是由于现在僧团总的僧规及瑜伽自宗的法规十分涣散、松懈,有些人在念诵仪轨时废话连篇,与兴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闹、交头接耳,到了中间念咒时,便取出一个如黑肠子般的鼻烟壶开始吸烟,或者做喝茶、闲聊等种种非法行。这样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时代,僧团的法规还不算特别松懈,现在僧团的法规真的是很松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对念诵特别认真, 从早到晚都不说话,但现在的有些僧人却不是这样。前一段时间,我听说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念经,本来早上天一亮就该念经,可是他们一直不起床,直到吃午饭时才起来,吃完午饭后, 要么喝茶,要么聊天,要么玩耍,要么发短信, 经念得很不如法,施主们都很不高兴。
提到喝茶聊天,听说有些居士经常去茶馆喝茶。我觉得如果比较累,偶尔去茶馆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经常泡在茶馆里就没必要了。有些XH的道友对听课不重视,敷衍了事地听一两个小时,之后也不研讨法义就直奔茶馆而去,在茶馆里呆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还长,这样不是很好。无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馆里消磨时光,我们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的法,还要做利益众生的事,不应该这样浪费时间。
总之,在闻法诵咒时,若夹杂闲言碎语、 喝茶、吸烟,则罪过与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时不要掺杂这些行为。
前一段时间,我家乡一位名叫森德的出家人到学院参加普贤云供法会,那几天他住在我弟弟家里,在整个法会期间,他一句闲话都不说,唯一念诵仪轨和咒语。法会期间,我到弟弟家里去办事,见到他一边用转经轮一边念经, 我向他打招呼:“你来了?”他向我点点头示意。法会结束后,我问他:“你是不是念经时都止语?”他说:“是这样的。”
后来我想起来,他从前念经也是这样:小时候,宗教政策还没有开放,一次我家乡举办大型娱乐活动,当时乡领导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参加,虽然森德对此没有兴趣,但也不得不去。当时我和他住在一个帐篷里,虽然外面有赛马、射箭等各种娱乐活 动,但他从来不去观看,一直住在帐篷里止语念经。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他的行为一直都没有改变。
其实,在念诵时本来就应该止语,这样念诵的功德才大,如果夹杂闲言碎语,功德就不大了。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讲了一个公案:明朝总兵戚继光常念《金刚经》,当他镇守苏浙的三江一带时,一夜梦见一位阵亡的兵士对他说:“明天我遣妻子来拜见您,求您为我诵 经一卷,使我脱离冥道之苦。”第二天,果然有一妇人哭哭啼啼地来求见戚继光,恳请他为亡夫念一卷《金刚经》,戚公便答应了她的请求。
次日清晨,他就为那位兵士诵经回向。当天夜 里,戚公梦见那位兵士对他说:“承蒙您为我诵 《金刚经》,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为经中夹杂了‘不用’二字。”戚公觉得奇怪,仔细回想,才记起诵经到一半时,夫人派婢女送茶饼,自己远远见了,挥手示意令拿回去。当时口中虽然没说,但心中起了“不用”的念头。第二天早晨,戚公事先把门关好,至诚诵经回向,夜里又梦见那位兵士前来道谢,说已经获得超度 了。莲池大师说,这件事是他听一个叫东林的僧人说的,东林很诚实,很有道行,绝不会妄语,因此这件事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按照这个公案来看,念经时连起个杂念都不行,这个要求对一般的人也许有点高了,但最起码我们在念经时不要说杂话,否则,如果口中念一句“嗡玛呢巴美吽”,然后夹一句“不吃”,或者念一句“嗡啊吽班札尔格热巴玛色德 吽”,然后又夹一句“不喝”……这样念诵功德 肯定不大。
当然,如果是长期念诵,一直止语有一定的困难,但平时的短期念诵无论如何一定要止语。(止语也要分场合,有些发心的道友不仅念诵时止语,连负责人和他沟通时也不说话,只是用身体的姿势来表示,这样也有点过头了。我觉得该说话时还是要说,如果所有的发心人员都不说话,那我讲课时也不开口,只用各种姿势作表示。)
此外,如果在念诵经咒时讲故事,谈论历代王朝、军事、抢劫、商业,评论女人的好坏和财物的贤劣,或者闲扯古今中外、沟头沟尾等形形色色的无稽之谈,这就是所谓的“乱言之口如恶库,信口胡说争讼因。”依靠这些绮语会产生贪嗔的分别念,进而断送自他念诵的善根,这样过失非常大。这一点大家也应该清楚:我们在听课或念经时,如果旁边有人说一些无关的语言,则自他的心都会被这些语言所 转,最终自他的善根都会被毁坏。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平时没事时不要话太多,如果非要说话,应该说与佛法和解脱有关的语言,这样天人和护法神都会欢喜护持,如果说贪嗔痴等非法的语言,不仅人听了会讨厌,连非人也会讨厌。
《缁门崇行录》里有一个公案:宋朝的光孝安禅师曾担任清泰寺住持,一次他在定中看到两个僧人倚着栏杆交谈,开始的时候,有天神护卫并恭听他们谈论,一段时间后天神便离去了,不久听到恶鬼在旁边谩骂他们,并扫除他们走过的脚印。禅师出定后询问二人,方知他俩最初讨论佛法,所以天神护卫倾听,接着谈论家常,所以天神便离去了,最后谈到财物供养,恶鬼也不屑地唾骂他们。禅师知道此事 后,终生不再谈世俗琐事。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如理行持善法,会感召善神的护持,如果一个人做非法的行为,不仅善神不会护持他,连恶鬼也会厌弃他,有正见的人当然更不会恭敬他。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