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 《苦才是人生》十九| 为什么你会弄巧成拙 返回

有声读物 | 《苦才是人生》十九| 为什么你会弄巧成拙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如果能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

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人也可以。


索达吉堪布


苦才是人生




01


为什么你会弄巧成拙

·巧


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别人,还会得到对方的认可。但如果说话的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欢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


要赞叹一个人,先了解他是很有必要的。倘若了解别人,即使是一句真心的赞美,当别人听到之后,也会因此受到勉励,今后更加努力。反之,假如对别人不了解,夸奖得不恰当,有时很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听他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推出去杀了。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


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但逮住了‘豆将军’,结果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随即下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其实完全一样。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东西吃的轶事,用特殊的“隐语”表达了出来,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则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的生涯。


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别人,还会得到对方的认可。但如果说话的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欢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


所以,一个人不能想什么就说什么,运用智慧、拿捏分寸,有时候也很重要。



说话算数


02


·诚


极度喜欢的时候,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极度愤怒的时候,不要回复别人的书信。



真正讲信用的人,做事从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了,犹如刻在石头上的花纹,永远也不会改变。有句成语叫“一诺千金”,出自于《史记》的一个典故:秦末时,楚地有个人叫季布,他非常重视承诺,只要是答应了的事,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当时楚国人有句谚语:“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古人以说出来却做不到为耻,故从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因此,我们平时讲话要再三思量,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分”。如果经常喜欢信口开河,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以后再改就难了。



曾参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在教育子女时,不仅严格要求孩子,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一次,他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儿子吵着也要去。她不愿带儿子去,便说:“你在家好好玩,等我回来把家里的猪杀了,猪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便不再吵闹了。这话本是哄儿子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把家里一头猪杀了。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说:“我是被儿子缠得没办法,才故意哄哄他,你怎么可以当真呢?曾参严肃地回答:“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什么都跟父母学。你今天若骗了他,等于是在教他日后也去将假话。而且,他若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那你以后再对他教育,他就很难相信你了。这样做,怎能把孩子教好呢?”


可见,父母不能为了让孩子听话,就随随便便许诺,诚实守信才是做人的美德。同时,别人有求于自己时,我们也应慎重观察:如果有意义,就答应下来;如果觉得不妥, 千万不可草率地许诺。先承诺再观察,是愚者的举动;先观察再承诺,才是智者的行为。如《量理宝藏论》云:“先许后察愚者举,先察后许智者轨。”


然而,有些人做任何事都不经考虑,别人拜托什么马上答应,这种“轻诺”往往不可靠。《老子》亦云:“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轻易许诺者,很少会守信用;常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必定有很大难度。



我在建学校时,一个老板听说我有资金缺口,便自告奋勇地说:“虽然我已承诺供养某大德 100 万,说帮他搞一个建筑,但他建的不成功,干脆我把钱转到您这边建学校吧!”我说:“既然你给别人承诺了,就不要改变。这个资金缺口,我慢慢再想办法。”虽然他对我这边有信心,但从守信的角度来说,这样做不太合理。


古人说:“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也就是说,极度喜欢的时候,不要许诺给别人东西;极度愤怒的时候,不要回复别人的书信。为什么呢?因为“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欢喜时说的话,多数难以兑现,容易失信于人;愤怒时说的话,因情绪不佳,往往会不得体。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因一时兴起就开口许诺,否则,到时候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03


请别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凡能伤人的恶劣言语,纵然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



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对生理有缺陷的盲人、聋人,当面称之为“瞎子”、“聋子”;根据别人的身体特点起绰号,叫什么“跛子”、“矮子”、“大个子”、“塌鼻子”、“大耳朵”、“瘦子”、“大胖子”---


表面上看,这些似乎无伤大雅,但实际上,这种恶语的过失相当大。《贤愚经》中有一则蜜胜比丘的公案,就说明了它的可怕果报:在弥陀时代,有个蜜胜比丘很快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问佛陀他前世的因缘。原来,佛陀有一次去化缘时,路上遇到一只猴子。它供养佛陀蜜蜂,佛陀接受后它特别欢喜,然后就蹦蹦跳跳,不小心跳到一个大坑里摔死了。猴子死后转生为人,就是现在的蜜胜比丘。比丘们又问:“他前世为什么是猴子呢?”佛陀告诉大家:“过去迦叶佛住世时,他曾是一个年轻比丘,有次看见一位阿罗汉跳跃着过河,就讥讽他的姿势像猴子,以此恶语的罪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猴子。”


可见,我们不仅不能嘲笑别人的生理缺陷,就算是取笑他人像猴子、牦牛、狗、猪等,也有相当大的过失。



十七世大宝法王讲《佛子行》时也说过: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取笑一名长得像猴子的比丘,以此恶业,五百世投生为猴子。之后转生为杜松虔巴时,长得也像猴子,并不好看。他还未出家前有一女友,因他长得太丑,就抛弃了他。他因此而生起出离心,并发愿未来要长得好看一点,不然很难度化众生。


恶语虽然只是语言上的业,但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并损害我们的方方面面。因此, 大家在生活中,无论对于什么人,最好用正知正念来摄持,千万不要说恶语。


萨迦班智达讲过:“凡能伤人的恶劣言语,纵然对怨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 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所骂他的那些话,就如同空谷的回声一样,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 此外,凡是指责对方过失,或口出不逊的语言,也都属于恶语。还有,尽管表面不是恶口骂人,但若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恶语中。



藏地有一句俗话是:“欢喜之食无大小,粗恶之语无多少。”意思是,供养他人的食品不管是大是小,只要表达了你的心意,就是好的;粗恶的语言不管说多说少,只要伤了别人的心, 就不合理。


所以,只要让别人不高兴的话,我们应该全部断除。《大宝积经》云:“不求他过失,亦不举人罪,离粗语悭吝,是人当解脱。”若能不指责他人的过失,也不举发别人的罪过,远离恶语和悭吝,这种人就会得到解脱。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向日葵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感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