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旅67 | 劝君早觉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难
云南大学,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人与人彼此互不相同,所以在生活中需要给他人留出一定的空间。
人与人的想法不可能一模一样,有些人觉得这样合理,有些人觉得那样妥当,只有相互包容才能融洽相处。
1、书本大学毕业,不等于社会大学也毕业。
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如何跟同事交往、如何与朋友相处,乃至如何照顾老人、爱护孩子等等,是这所大学的课程。但对于这些,很多大学生茫然不知。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有背后的深层因缘,并非金钱能完全成办,也并非勤奋能样样达成。如果你具备良好的品行,那未来必定一片光明。
2、“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第一,立德,要培养完善的人格。如果没有人格的底线,人与动物就没有差别了,会杀盗淫妄无恶不作。
第二,立功,一生中至少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三,立言,留下一些著作,即便不能写书,写一篇文章也很好。
3、生命的意义不是金钱
金钱至上的心态,在这个时代却非常泛滥。
一辆车只有四个轮子,不可能所有零件都变成轮子;同样,每个人都成为大老板也不现实。
如今很多人常常以是否赚到了很多钱,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合理,正确的标尺应该是人格。
4、生命不只一世
实际上,人并非只有一世。我们的生命从前世流转而来,即生中的很多苦乐,都跟前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懂了这一点,人生中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就可以找到答案。
今世的死亡只是通往后世的一扇门,所以要常常想到:当我的生命结束时,如何面对?假设某一天我们突然收到癌症病危通知单,或者得病的是家人,该怎么办?
如果对死亡一无所知,没有做过丝毫准备,到时恐怕只有捶胸顿足、后悔莫及。
5、佛教为何历久弥新?
佛教其实不仅是宗教,而更是教育——智慧的教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点燃光亮、遣除迷暗。比如你如果真正明白佛教中“一切皆是无常”“一切无非因缘和合”等道理,那么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也完全可以做到泰然处之。
公元前 500 多年前诞生的佛教思想,一直流传至今,没有变得陈旧,也没有被后来的科学、人文等思想推翻,其原因何在?
6、拥有的总会失去
人生几十年所追求到的财富、名声、地位,很快都会消失,人的青春也会像夏天的花,不久就凋谢了,一切都不常驻。
如果我们随时有无常观,有危机感,那么拥有时不会很傲慢,失去时也不会很悲伤。其实如果去观察,人心可大、可小——对一件事,心可以特别执著,也可以非常随缘。
方法也很简单、很方便:
你早上起来时慢慢呼吸,呼吸过程中把心放松下来。放松一会儿再这样思维:“人活在世上到底为了什么?”这种思考很有必要,然后你可以想象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自己该如何面对,这样来观修。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取得了怎样的个人成功,而在于为世界付出了什么。
佛教的四个“正”
弘一大师讲述了佛法的四个特点:正见、正信、正
行、正觉。
1、正见,佛教能破除世间的一切谬见。
2、正信,佛教能破除一切迷信。
3、正行,佛教可以破除一切恶行。
4、正觉,佛教所实现的果法是什么?就是破除一切幻觉。
人要让爱进到心中,这样很多圆满都会不求自得。不过,爱有自私的爱和无私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给我们带来安乐。
如果想让生命具有意义,就用一颗利他心,用一份爱心,来拥抱这个世界,这时你的生命会散发出光芒。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花瓣网”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