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甘霖:这种机会不一定永恒存在,拥有这样的福分时,你们务必要懂得珍惜!
天降甘霖,打开窗户,倾听雨声,悠然自得
——2020.5.23微博
现在有些人或许是福报不够吧,只要遇到佛法就奄奄一息,上课时听大乘佛法,始终提不起精神来,而一说看电视、打麻将、到非法场合去,身体的病马上就没有了。让他磕大头, 他就特别累,脚是麻的,不能站起来,而让他到舞厅里跳舞,身体好得不得了,跳两三个小时都不累,第二天仍精神抖擞,还可以再去。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对恶法有希求心, 要对正法有希求心,应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那样,可谓“越过刀山与火海,舍身赴死求正法”。
在佛陀的传记里,尤其是《释尊广传·寻法品》 中,有许多这方面的精彩公案。例如,释迦牟尼佛于久远之前,为国王甘谢讷巴乐时,四处寻求正法饶益众生。有一婆罗门说自己有正法,但要想获得法,须在身上挖一千个洞,插入千根灯芯做成一千盏灯,点燃后才可传授佛法。国王欣然答应,挖肉做成千灯之后,婆罗门传给他:“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释尊在因地时,仅仅为了四句简单的无常法, 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行。我们不要说为四句法挖一千个洞,甚至为一部法挖一个洞,可能也忍受不了。
还有一世,佛陀为香朗嘎乐国王时,忍受了在身上钉入一千根钉子的苦行,终在一婆罗门面前换来了:“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此外,佛陀是梵天国王时,身居皇宫却向往正法,整日四处寻法也不可得,为此很是苦恼、痛苦。帝释天为了观察其发心,就化现为一婆罗门,到皇宫门口说:“我拥有佛法,如果你真的想求,我可以赐给你。但是有个要求:你必须要挖十尺深的坑,坑里遍满熊熊烈火,你若能跳入,我则可为你传法。”国王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挖坑准备。准备好之后,他站于火坑边对婆罗门说:“您可否请先说法?否则,我若丧身就无缘听到佛法。”婆罗门于是宣说了几个偈颂,记得其中一偈是:“修行慈心,去除嗔恚,大悲护众,悲泪润生。”意思是说, 要长期修行慈悲心,去除嗔恚心,以大悲心保护众生,以大悲的泪水滋润众生心田。国王听完之后,当即证得圣果,以欢喜心跳入火坑,但由于他已得地之故,火坑顿时化为莲花湖。
类似的公案不胜枚举。弘一大师在泉州慈儿院时也讲过两个,以说明佛陀求法的决心:《涅槃经》中说,无量劫前,佛陀为一穷人, 他自卖身肉,获得五枚金币,用来供佛求法;《贤愚经》中记载,佛陀因地是一国王时,为在一婆罗门面前得法,在身上挖千孔、点千灯作供养。当时弘一大师就说:“闻法有如此艰难,我们现在闻法则十分容易,岂不是有大幸福吗!自今以后,大家应该发勇猛精进心,勤加修习才是!”
仅仅为了四句正法,释尊昔日付出一切, 经历了百般苦行。现在大家不用花任何代价, 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能听到如此殊胜的佛法,理应懂得万般珍惜。其实,现在这样也有弊端,很多人因为没有经历苦行,对佛法缺乏难得心, 觉得每天听法很容易。不管是学院里的人,还是城市里的人,求法之心跟往昔大德比起来, 实在是相差甚远、自叹不如。
我曾看过能海上师的传记,那时候求法非常艰难。他们两次入藏求法,第一次的路线是从康定到昌都,再到拉萨。他们自己背着口粮、 带着帐篷,还要躲避藏地的边防驻军,一旦被发现就要遣回汉地。由于日夜兼程、天天赶路,靴底前后早已磨穿,只留下中间一段。走在雪地上,荆棘刺入脚掌,脚已冻僵无知觉,直到午后转暖,才感觉脚上有刺。
路上若遇大山,一日无法翻越,晚上只好在山上过夜。(你们也知道,藏地的山非常高,像雀儿山、二郎山,坐车都要好几个小时,走路就更困难了。) 有时候晚上下大雪,早晨起来时帐篷倒塌,全部压在身上。使劲爬出来,把雪扫开之后,才能继续赶路。
晚上睡觉时,下面垫个毛毯,烂靴子当枕头,破衣服就是被子,没有其他褥盖。因山上实在太冷,好几个人挤在一起睡,才觉得稍微暖和。山上常有猛兽出没,夜间恐怖的嚎叫声此起彼伏,随时都有送命的可能。
白天赶路时,有时还要过河。河水结冰, 当地牛马怕冷不敢过,他们不得不自己渡越。过河时必须赤脚涉水,否则,如果穿着靴子, 一湿就冻成冰块,不能再走路了。他们上岸时, 泥石、沙砾、冰水沾满脚底,因脚麻木了,也不觉得痛。稍坐一会儿,抹去这些东西,再穿上靴子继续前行……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到拉萨的,到了那里才松一口气,心里特别欣慰快乐。而我们现在坐车到拉萨只要七天时间, 有些人还觉得特别累,可见今人对求法的迫切与古人相差悬殊。
学院在二十年前,我们刚来的时候,没有电也没有路,尽管跟前辈大德的苦行相比,确实不足挂齿,但跟现在的人比起来,当年还是比较苦。初来乍到的几个汉僧,一冬三四个月 中,连一片青菜叶子也看不到。我经常去他们家里,就看他们用辣椒酱拌米饭吃,但每个人白天晚上背书、看书、修行,都非常非常精进。
现在条件越来越好了,人的修行却越来越差了, 对什么都挑剔:“这个菜啊,两三样不行,再炒一个!”古大德可不是这样的,他们内心唯一希求佛法,身体怎么样都过得去,生活是很随便的。
而今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对物质要求相当高,非要住一个豪华的房子,里面装修也要有档次,为此天天都忙来忙去、搞来搞去。其实这对你的生生世世来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离开人间的时候,这个房子也带不走,只有行持一些佛法,才能真正对你有利。
《教王经》中也说,对临终者而言,佛法才是他的住处、依靠处、安慰者。修行佛法,生生世世能带来大利益,其他世间的一切,临死时都带不走,即使你一个人拥有一国的财富,到时一针一线也无法随身。
因此,我们要随学前辈大德希求佛法的精神, 就像智光国王那样,为法宁愿献出宝贵生命。纵然你现在不能完全做到,至少也要对法有难得之心,哪怕是给自己传授一句佛法的法师, 也应该非常感恩。毕竟,佛法的价值超过世间一切有漏财富。
对佛法若有希求心,那听法也好、修法也好,就不会觉得很困难。否则,像我认识的某个居士,距听法的地方只有三公里,自己开车去,几分钟就到了,但他总觉得费好多油,不值得。前辈大德绝不是这样,两三公里费一点油,或者发个短信花几毛钱,佛法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世间人真的很可怜,对没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要做个赚大钱的生意,把一块地皮买下来,子孙后代也许都受益无穷,那不要说三公里,就算是三千公里,他也会欣然前往,拼命地赶飞机过去,花多少钱都无所谓。但是为了佛法,连小小的付出也不愿意,真是越看越悲哀!
大家平时有时间的话,应当再再翻阅佛陀和高僧大德的传记,他们往昔也是凡夫人,跟我们没有什么差别,后来就是通过求法而获得了证悟。我们对佛法若也有这样的希求心,也定能得到相应成就。
因此,作为追随佛陀的后学者,当以强烈的希求心,不顾一切艰难困苦、 严寒酷暑而听闻正法。
我们学院跟大城市比起来,天气是比较冷, 听说个别道友呆不住了,想冬天三个月回汉地, 夏天暖和了再上来。这样来来去去,对修行肯定有障碍,没有必要!有些人长期安住一处, 好好地闻思修行,哪里都不去,最后修行很圆满成功;有些人出去一次,心就开始散了,第 二次呆两三天又要出去,第三次回来最多是呆一天,第四次就再也不见人影了,因为已经不适应了。凡夫人就是这样,如同小孩子只要一逃学,就越来越不想见老师了。
其实,外面花花世界没什么好贪恋的,有些人刚接触时觉得很快乐:“我回去听课太辛苦 了,干脆摆脱那种约束算了,这是一种解放,是一种自由!”实际上,他是把约束颠倒地看成自由。大家现在听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一定永恒存在,拥有这样的福分时,你们务必要懂得珍惜!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