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今生你用刀剑割截我的身体, 后世我要用智慧宝剑割截你的烦恼。" 返回

菩提心|"今生你用刀剑割截我的身体, 后世我要用智慧宝剑割截你的烦恼。"

文殊密语 2019-10-16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32课(摘录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颂词


今日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上师讲记

这节课是在晚上近11点时传讲。此时,上师刚开完会且没有吃饭,为了不耽误大家的学习进度,仍强忍着身体的饥饿、劳累与病痛,望大家珍惜!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将身体布施给所有的众生后,但愿缘于我的一切有情,都能获得各种利益。


平时也应该这样想:


我在发菩提心的时候,

已经把身口意都布施给众生了,


从此以后,任何一个众生,

不管是未来过去现在,

什么地方、什么种类,


只要是看见我、听到我的声音、

接触我的身体、心里观想我,


乃至对我生起贪心、信心、嫉妒心,

只要把我作为对境,


愿他们的今世来世,

直至获得佛果之前都具有极大的利益。


真正发了菩提心的高僧大德,在他们的发愿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内容。



上师如意宝1987年去五台山,


在六月初四——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日的那天,他老人家发愿:“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无论是对我起信心,还是起憎恨心,愿他们都获得利益而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这样发愿。在没有发菩提心之前,我们的心态经常是为了自己、为了亲戚朋友,但发了菩提心以后,自己的身口意、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应该是为了利益众生。


把我作为对境,

不管是对我恭敬、供养、礼拜,

还是用各种不恭敬的行为来对待我,

都愿这些行为成为他们的菩提之因。


无论在什么地方,

凡有众生看到我、听到我的声音,

对我生起欢喜心,

或者对我生起厌烦心,

都愿他们离苦得乐,

究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这就是我们发愿的总目标,大家一定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


当然,坐在经堂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这样想,但出去以后接触众生时,能不能也这样想?大家应当观察一下。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凡是缘于我的众生,不管他们对我生嗔恨心还是生清净心,但愿时时刻刻都能成为他们获得利益之因。什么利益呢?暂时不堕恶趣,得到人天福报,究竟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在这个世间,

真正具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

或菩萨是非常多的,

若对他们见闻、忆念、接触,

众生都能得到利益。


我们平时见到一些高僧大德时,如果他真正是诸佛菩萨的化现,那么见一见他、听一听他的声音,或者接触他,都能得到非常大的利益。即便对他产生不清净心或嗔恨心,也不会堕入恶趣,而会转生于善趣。


《宝积经》中记载:“昔日有一位乐生菩萨相貌庄严,令人见而生喜。一次,他于舍卫城化缘时,商主之女胜德母见到他后欲火中烧,以致于命绝身亡,死后转生于三十三天。


当时成为天子的他回忆起前世,不禁暗想:奇哉!以贪心而视菩萨,竟然也能获得如此异熟果报,更何况说以信心目视、供养菩萨呢?于是他与五百天人眷属一起来到乐生菩萨前供养鲜花。”


此公案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曾引用过。


可见,纵然对菩萨生起憎恨心或贪心,也能成为利益之因,那么以信心来目视菩萨就更不用说了。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令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


所以菩萨是非常严厉的对境,对他生嗔恨心也好,嫉妒心也好,不管生什么样的心,由于菩萨猛烈的发愿力所致,不但你的果报不会严重,而且将来会获得无上的利益。


在座的每一位道友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大家始终都应该想:我现在已经发了菩提心,从今以后,不管别人对我生嗔恨心、不清净心,还是清净心,都愿他们得到利益。


菩提金刚对上师如意宝的授记中也说过:凡与他老人家结缘的人,均能往生极乐世界。作为后学者,我们心里也要有这种愿望,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哪怕是用嗔恨心或不恭敬的心来对待我,暂时可能他会感受一些痛苦,但最究竟来讲,因为跟我结上了缘,愿他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这样的发愿,对每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来讲至关重要!





   智诚堪布

辅导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只要缘于我的一切有情,都能获得一切利益。这样的发愿涵盖了很大的范围,是通过善心、菩提心的力量来利益有情,这是菩萨的发愿,愿力非常大。


“愿彼缘我者”包括什么呢?

包括一切见闻忆触我的众生,

以及我见闻忆触的一切众生。


如前分析:

我看到了对方,他和我有缘;

有时我没有看到对方,对方看到我了,

也和我有缘;

我的声音被其他众生听到了,也和我有缘;

其他众生在心里想我,也和我有缘;

或者接触到我,我没有发觉,也和我有缘。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愿他们都能获得一切利益,这就是菩萨的发愿,愿自己成为利益众生之因。发了广大之愿后,自己就缘着目标去修行,去真实利益有缘的众生。


我们发愿的对境常常有所局限,只是那些和自己结过善缘或恶缘的众生,但实际上还有很多众生与我有缘:如走到大街上,一眼就可以看到很多众生;有时是自己被很多众生看到。


所以,不管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在前生、今世乃至来世,一切有情都通过种种方式和我结缘了,因此我们要发愿利益一切众生,愿自己能够成为利益众生的因。应该这样从总的方面发愿。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回向众生不管缘我是什么发心,都能够成为得到救度的因缘。如果有人因为见到我或者听到我,生起信心或不信,乃至生起了憎恨心、嫉妒心、讨厌心,无论怎样,愿其发心恒时成为成办一切众利的因。


清楚颂词的含义之后要经常观修。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以打坐的方式,

反复思维这些颂词的意义。

打坐时,心很静、很专注,

反复思维力量会很强,

下座后就能够保持这种发心,

其连续性、坚固度完全不同于泛泛了知。

倘若只是听一遍就满足了,

知道修法很殊胜,之后却不去思维串习,

对我们的心就不会起到调伏的作用。


一般人都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如:听说某人对自己有信心就很高兴,听说某人对自己非常嫉妒,就会产生反感,不会从善法方面去发愿回向。


现在我们要按照菩萨的做法、菩萨的轨则去发愿,不管这些人在见闻忆触我之后,产生信心或不好的心,我都回向愿他们解脱,获得一切利益。


因为:众生如果不缘我而生起信心或厌恶心,他就没有和我结上缘,没结上缘,我就很难直接利益他。


虽然我的发心是缘一切众生,但是在所有众生中,这些众生出来了,对我具有某种强烈的心态,这说明在所有和我有缘的众生中,在所有我要度化的众生中,他们和我有更近的特殊因缘。既然如此,那我就更要对他们发菩提心,更要发愿这些众生早日成就,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提前度化他们。



佛陀在因地修行发菩提心的时候,虽然是针对所有众生而发心,

但有一些众生首先对佛生起了信心,在佛面前发愿:

您成佛的时候请度化我!

所以他们成为较早得度的弟子;


还有一些众生,

对佛陀在因地的修行总是制造违缘,阻碍菩萨修行,菩萨也发愿度化他们。


如忍辱仙人(释迦牟尼佛因地)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发愿:


今生你用刀剑割截我的身体,

后世我要用智慧宝剑割截你的烦恼。


如是发愿之后,虽然当时歌利王对菩萨如此伤害,但在后世却最早为佛所度(歌利王就是后来的憍陈如尊者)。


所以,虽然菩萨发愿度一切众生,但那些缘菩萨生起强烈信心或嗔心的众生,属于具有特殊因缘,特殊因缘应特殊度化,早一天和菩萨结缘就早一天得度,这是肯定的。当然,菩萨不是只是管这些众生,不管其他众生,而是在总发愿当中,这类人具有特殊度化的因缘。所以,我们在发愿的时候,“愿彼恒成为,成办众生利因”。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