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慧灯之光网站 >> 认为上师偏心,心理不平衡怎么办?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返回

认为上师偏心,心理不平衡怎么办?丨《慧灯·问道》上师与弟子篇

HDZGGW 慧灯之光网站 2020-07-16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上师与弟子篇 第6期


善知识犹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遇见一位具德上师,并且依止其学习、修行,乃至获得证悟,这是每一位修行人最渴望的事。“上师与弟子篇”解答了关于上师与弟子之间的种种疑问,愿弟子们都能与上师心心相应,并藉由此殊胜因缘,见到自己内在的真正上师。




主持人:思考世界,阅读自己,欢迎收看《慧灯·问道》。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依然是上师与弟子。首先我们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下文简称“堪布”):谢谢。


主持人:每位弟子都希望能令上师欢喜,但是从前几期节目中观众所提的问题可以看出,大家心里还是有很多疑惑。

有一位老师兄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他当时是在自己上师的寺庙里面做常住。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开始对上师的一些行为感到不解,又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感到非常痛苦、煎熬。于是他就给上师写了一封信,信里面发露忏悔了自己对上师的一些不太好的想法,希望上师能够原谅他,同时也给予他一些指导。时过境迁,现在这位师兄的修行已经非常稳定和踏实了,他很愿意在节目中向大家分享这段经历。刚好堪布也在现场,我们也希望通过堪布对这封信的解读,能够对大家今后的依师修行有更多的帮助。

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弟子当时给他的上师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信。


👇点击图片可放大



Q1

身为凡夫的弟子们,该如何处理好与上师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顽劣,但非常需要您的弟子”。相信这位弟子心里面一定很清楚上师对自己的意义,但是他忍不住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我觉得这封信不仅仅反映了这位师兄和他的上师之间的问题,可能还代表了在依止上师的不同阶段中,很多弟子内心的一些真实感受,以及与上师相处过程中的一些烦恼。

全心全意地依止上师,一定会获得加持和成就。但是与上师远近关系不同的弟子,却可能因为各种问题而没有办法做到全心全意。那么身为凡夫的弟子,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好与上师之间的关系呢?


堪布:从这封信来看,这位师兄有一些优点。首先,他的发心没有任何世俗的想法,他就是想学习、想证悟,想走上解脱的路。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距离上师太近了,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许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也许是他自己的想法,这个说不清楚。但是无论怎样,他最后还是下决心继续走这条路,这也是非常好的一面。以上是信中他所表现出来的优点。

这位师兄稍微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他可能没有观察上师。他在信中也说,听到这位上师在网络上传法,一时冲动就想依止,没有了解这位上师本人的实际情况。在网络上谁都可以说上五分钟、十分钟,而且看起来都说得很好,很多人都做得到,但是在真正的生活当中,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他可能没有去了解。他的这个问题,恰好能说明密法里面反复强调要观察上师的意义所在。在这个环节上他没有做好,如果他在依止之前短期地接触、了解一下这位上师,就有可能会发现这些问题,发现了问题他可以退出,都来得及。但是,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些,这是他的一个小小的错误。还好后面没有出现大问题,如果有什么大问题的话,这就确实成为一个大错误了。仅仅通过网络上简单的了解,不经观察就盲目崇拜和依止,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冲动,大家以后不要这样依止上师。

第二,他依止上师的方法也有一点问题,比如说他想靠近上师,一定要活在这位上师的身边或者生活圈子里。实际上,这不是依止上师的真正内涵,这一点我们所有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知道。那么,依止上师的内涵是什么?是不管距离远近,要听上师讲的佛法;如果认为这位上师讲的法对自己的内心有帮助,就要去学习,然后修行,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才叫作依止上师。

这些方面,这位师兄都没有做,他只是一味地想要靠近上师,待在上师的身边。那么,这位上师身边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弟子,上师也不一定用完全一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这可能也做不到。这位师兄在信中也提到,有时候对一些新来的师兄,上师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新的”态度;而像他这样待了一年半载的“旧”师兄,上师可能就有另外的态度。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觉得不公平,不能接受,这是很正常的,所有的凡夫都会这样。正因如此,我们依止上师的时候,第一要好好观察;第二要修上师的法,不一定要跟在上师的身边。这两个问题恰恰是这位师兄的不足之处。

这封信写得非常好,即体现了很多上师遇到的问题,也体现了很多弟子在依止上师的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正面和负面的一些情况,我们大家都可以从这封信里学到一些东西。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作为弟子,他不对的地方第一就是没有观察,第二就是一定要到上师身边去。而他的优点是一直坚持跟着上师学习,虽然后面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最后还是决定继续,这些方面我们大家要学习。

作为上师,当然也可以有所借鉴。比如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最好身边不要有太多这样的弟子。因为帮助人或者利益众生的方法有很多种,不需要非得把弟子叫到身边来。

另外,出现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可能,是因为上师不太了解这些弟子的想法,毕竟他们处于不同的环境和文化背景。很多时候,真正的善知识的想法是非常简单的,也正因为上师们的想法过于简单,所以一些弟子就会认为上师偏心,等等。当然,有些所谓的“上师”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上师,也许弟子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情况。如果是真实情况,那就是因为弟子在依止之前没有观察上师,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

总之,这封信写得非常好,我们大家要从中好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Q2

上师对弟子们的态度不同,弟子心理不平衡怎么办?


主持人:堪布,有两个问题想请教您。有时候弟子们确实会心理失衡,即使上师真的是一位善知识,但是弟子是凡夫,他会去比较:自己做了这么多,上师没有给予夸奖、赞扬,而新来的师兄什么都没做,上师却对他和颜悦色。那么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办?可能他自己也不想有这样的心态。


堪布:如果认为上师对新来的师兄有特别的态度,那新来的师兄待了一年半载以后呢?到那时上师也不一定是这个态度了。

另外,他认为现在做了很多事情,上师平时却对他态度不是很好,但实际上是不是真的对他不好,也不一定。比如当年上师如意宝座下有非常多的弟子,上师没有安排其他人去扫厕所,就让我和另外一位非常好的堪布去扫厕所。我们不认为这不公平,反而很高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对上师有信心。我们认为,上师让我们做这个事情绝对是有意义的,这里面没有任何的不公平。

在你的信心还不够的时候,不要到上师的身边去,你会用世俗的眼光去挑剔,把上师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作很严重的问题,然后使自己的烦恼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与上师离得稍微远一些,好好听法、好好修行,不要到上师身边去生活,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主持人:所以还是要看弟子的信心和根器,假如自己觉得信心还没有那么充足的时候,应该与上师保持一些距离。


堪布:对。实际上真正的不公平,不是从世俗角度看上师对谁的“脸色”怎么样这类小事,而是在佛法上面,例如灌顶、传法等如果有不公平,也许才是真的不公平。但是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米拉日巴尊者当年听他上师的话,修了那么多的房子,那么艰辛,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但是玛尔巴大师每一次给他的大弟子们传法、灌顶的时候,就把米拉日巴尊者踢出去,不让他参加。如果这位写信的师兄受到了米拉日巴尊者的待遇,绝对会认为太不公平了。但是实际上这也是不一定的,如果他的上师是一位真正的善知识,那这些所谓的“不公平”也就不算什么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如果这位上师不是一位标准的上师,那就真有可能存在对弟子厚此薄彼的不公平。上师本身对弟子不公平,这是谁的问题呢?当然是上师的问题。但是上师的问题影响到弟子,又是谁的问题呢?那就是弟子的问题了。弟子既不观察上师,又一定要靠近上师,最后就导致了这些烦恼。

所以一定不能头脑发热,要理性地分析,然后再决定依止或者不依止。如果依止,就不要有这么多的想法,单纯地从佛法的角度去依止,上师对谁好一点,对谁不好,这都无所谓,由上师自己去决定,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如果这些是我们需要的,那在世间也可以得到。职场上领导对谁好、对谁不好等是很普遍的世俗现象,而我们需要的只是佛法,所以这个时候只需要考虑与佛法相关的问题。

并不是说上师的态度、脸色,这些不重要,作为凡夫的弟子重视这些是很正常的。所以当自己还是凡夫,同时也不能确定上师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在不经观察的情况下,就不要靠得那么近。


主持人:我试着总结一下,我听出了两层含义。第一层,不要因为冲动而盲目地去依止一位上师,一定要观察;第二,如果经过观察决定依止这位上师,那最重要的就是闻思修行佛法,而不是世俗当中的一些希求。如果拿世俗当中的一些观点去观察上师的话,可能自己的发心已经偏离正轨了。


堪布:是,你的理解很好。



Q3

如何看待上师没有神通?


主持人:谢谢您。还有另一个问题想请教:很多弟子会在乎上师是否有神通,比如刚才这封信里也提到了,说上师怎么没有神通啊!一些因为病痛而来祈请的人,上师没办法帮他们消除病痛;而且也没有他心通,一些弟子有小伎俩,好像上师并不知道弟子想什么,还会被骗……大家会觉得如果是不一般的上师,应该有一些神通才对。对于这样的心态,您是怎么看的呢?


堪布:有没有神通,其实是看不出来的。当年,释迦牟尼佛很多时候也会示现“不知道”。当身边发生一些事情时,他会把相关的人叫过来问:“听说你怎么怎么样,是不是有这回事呀?”还有很多其他佛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也会当作他不知情。所以一些外道就诽谤释迦牟尼佛没有神通,佛陀时代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有神通或者没有神通,普通人确实分不清楚,比如说上师也许真的没有神通;也可能有神通,但那个时候没有示现,但这并不等于没有神通。像某个弟子有小伎俩这类如此小的事情上,上师可能也不至于还要用神通去观察。


主持人:所以不能以有没有神通去判断上师。正如您之前所讲,最主要还是看上师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的境界,愿不愿意摄受你作为他的弟子,重点要从这些方面观察。


堪布:是的,是这样。


主持人:谢谢堪布,也非常感谢各位观众!

本期节目是本季《慧灯·问道》的最后一期。欢迎大家关注慧灯之光官网、慧灯之光网站的微信公众号和慧灯之光的APP。如果您在闻思修行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联系栏目组,也许在下一季的《慧灯·问道》节目中,慈诚罗珠堪布就会亲自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在下一季的节目当中,能够有更多精彩和丰富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下一季再见!



播出平台

慧灯之光网站、慧灯之光App、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慧灯问道、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蜻蜓FM


收看往期节目

“上师”的称谓竟然有这么多

初见上师就痛哭流涕,莫非有特殊缘分?

慈诚罗珠堪布亲述依止法王如意宝的经历

祈祷上师没效果,信心减退怎么办?

视师如佛的特殊含义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按钮,收看以往各季节目


导览


回复“1”:慈诚罗珠堪布简介

回复“2”:《科学放生手册》

回复“3”:《临终准备和助念实操手册》

回复“4”:下载慧灯之光App

回复“5”:直播收看方式

回复“6”:藏历查询



• END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收看《慧灯·问道》


您有问题希求解答,

或者您对栏目的意见和建议,

以及栏目合作、文章转载等事宜,请联系:

📮  wendao@huidengzhiguang.com

本公众号视频及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以往各季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