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手机绑架了
“心要正,不存欲望”
【编者按】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的时间都被手机绑架,甚至感觉精力都被掏空了?
我花了很长时间琢磨这事。
比如成瘾性的游戏,在自控力还不成熟时,就提前追求虚拟荣誉、刺激感。
比如空洞杀时间的小说综艺,在自我觉察辨别能力还不够时,就摄入大量无营养的快餐式内容。
甚至躺在家里刷一整天抖音快手,看肥皂剧,也是在将你潜意识的怠惰与散漫提前透支出来。
人生过早过快的接触到强刺激,会导致你对人生整体的想法和思维都发生改变。
如果你在游戏中体会到看谁不爽随时爆发的快感,又怎么会对上司同事心平气和。如果你在X赢家商城的游戏中金币一袋袋地往账户充,又怎么会踏实安稳的干一份慢工拿一份细活的钱。
包括现在许多年轻人二十出头就想着想退休,其实正是透支了人生体会的体现。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用佛教的标准来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散乱、浮躁,对看电视、逛街等等乐此不疲,根本无法在一个地方安静半个小时以上,除非是发呆。这样就越来越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在。要知道,任何有价值的灵感、神通与智慧,都是在静下来的状态当中发现的,包括相当多的科学发明。
浮躁的生活不但生不起智慧,还会导致内心空虚。过度依赖于外在,不愿意去开发内在精神的潜在功能,不要说成佛,连儒家、道家、科学家、哲学家的成就都不可能获得。
现在流行一句话:“穷得只剩下钱!”说的太对了!如果仅仅有钱而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真的是穷困的象征。我们以前认为,不管是否有世出世间的功德,只要没有钱,就是穷人。
但其实不是这样,有钱只是富有的一部分,如果欠缺了其他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穷人,我想,这应该是21世纪对穷人的新定义,释迦牟尼佛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讲过,钱不能让我们幸福,更不能让我们解脱。空虚的结果,就是抑郁、孤独、自杀,这都是散乱的后遗症。
当我们在身体上未遭遇任何疾病折磨、生活上没有任何艰难困苦时,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不错,就不会为无常的来临做任何“思想上的准备,行动上的努力”,整天处于闲散放逸之中。一旦碰到意外、痛苦,就手忙脚乱、六神无主,想临时抱佛脚进行补救,已为时晚矣。
在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达摩》当中,就讲了守护根门。所谓根,也即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按照小乘佛教的观点:不闻思修行,整天看电视、看电影、逛街、旅游或浏览无聊的网页,听没有意义、无聊甚至让人生起各种烦恼的音乐、歌曲等等的散乱行为,叫不守护根门。尽量少看电视、少看电影,多看佛教书籍,多听经闻法等等,叫守护根门。
按照大乘佛教的观点,守护根门包括了智慧和方便两个方面:以智慧守护根门:在眼睛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知道都是如梦如幻,这叫以智慧来守护根门。若能坚持这样守护,就可以控制一些烦恼。在没有证悟或修行力度不够的时候,也许需要刻意地去修如梦如幻。
比如,在生起嗔心或贪心的时候,需要用中观的方式去推理、分解、观察,最后把它断定为空性,从而控制自己的嗔恨等烦恼。当修行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能在感觉到事物的同时,了知到如幻如梦,不需要刻意去观察。若能以智慧守护根门,就能少造很多业。
以方便守护根门:所谓方便,也即慈悲心。在看到任何事物,或听到任何声音的时候,尽量让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都成为利益众生的事情。对众生有利,就尽量去看、去听;对众生无利,就不要刻意去看、去听等等。
比如,学佛对众生有利,所以要多看书、多听课,尽量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转为利益众生的方法。
- E N D -
文字| 《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 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