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想起了哪位老师?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小时候,我们常常赞美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时光荏苒,如今你又会怎样形容老师呢?此时此刻,你又想起了哪位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这句话出自《学记》,意思是说,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老师时,才会相信、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以老师为榜样,遵行他的做法。
老师与学生,是双向的奔赴。上师与学生,这段修行路上必然要经历的奇妙关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这条依师的“高速公路”上,不违章,不翻车,方能准确抵达向往的目的地。
对于修行人来说,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师是他在修行道路上的引路人,就像我们的导航系统一样。如果导航系统有问题,那么本来你要往东走,但它却可能把你往西带。同样,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完全都要依靠上师,尤其当我们要去修一个非常深奥的法,而在这个领域中,又几乎没有什么内容是仅凭我们自己就能明了的,这就必须完全依靠上师窍诀的引领。所以上师对修行人来说非常重要。
“上师”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路人。
依止上师之前,首先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这方面的要求在智悲光尊者的《功德宝藏论》里面讲得非常清楚。我们依止一位上师,并不是想从上师身上得到什么名利,如果有这种想法,那从一开始,依止善知识的缘起就被破坏了,在依止的过程中,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要看自己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想依止这位上师。是不是为了解脱,为了慈悲心,为了证悟?如果是,那就是正确的;如果在其中掺杂了一些其他的世俗想法,那依止上师的动机就不纯正。作为弟子,要观察自己依止上师的动机是否正确。
在你的信心还不够的时候,不要到上师的身边去,你会用世俗的眼光去挑剔,把上师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作很严重的问题,然后使自己的烦恼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与上师离得稍微远一些,好好听法、好好修行,不要到上师身边去生活,这是比较好的方法。
比如说你想靠近上师,一定要活在这位上师的身边或者生活圈子里。实际上,这不是依止上师的真正内涵,这一点我们所有学佛的人都应该要知道。那么,依止上师的内涵是什么?是不管距离远近,要听上师讲的佛法;如果认为这位上师讲的法对自己的内心有帮助,就要去学习,然后修行,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才叫作依止上师。
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本身不一样,理性的人不太会表达自己内在的想法,不会动不动就谈及自己的上师,然后流泪,这些对他们来说不太可能;而偏于感性的人就比较容易流泪和冲动。但是流泪、冲动是不是就说明他对上师有强烈的信心呢?也未必。只能说明他们当下比较冲动,但实际上这样的信心能不能保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就不一定了。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不要认为信心就是这些冲动,这有可能是信心的一个表现,但是也不一定。
真正的信心,是对于自己来说,认为上师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完全像佛一样,能够把自己引导到解脱的道路上。如果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就叫作信心。
标准的上师,真正的善知识,喜欢在闻思修行各方面都努力的、发菩提心的,诚心实意去修行的人。不仅仅是上师,诸佛菩萨也喜欢这样的人。
现在想来,老师更像是蒲公英,飘向四方,播撒着知识与希望。待时机成熟,种子终会发芽,我们的生命也终将因此而绽放光芒。
在成长的道路上,愿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位好老师!
该文章属于【“慧灯之光网站”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先和本公众号联系,申请授权。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慧灯·问道》第四季 上师与弟子篇
文中小标题为方便读者所加,灰色字为小编语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配图为慧灯之光网站原创
• END •
【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
【 慧灯之光禅修公众号:HDZG_ZEN 】
点“在看”,利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