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慧之法 >> 《缘起赞》讲记 第3课 返回

《缘起赞》讲记 第3课

智慧之法 2021-07-14



《缘起赞》是宗喀巴大师所造的一部殊胜论典,本论是通过缘起来赞叹佛陀。宣讲缘起是佛陀最不共的特点,证悟缘起性空也是佛陀不共的功德。因为宣讲缘起性空在所有的导师和教法中都是不共的,所以宣说缘起是佛陀超胜于一切导师、所有众生,佛陀的教义超胜一切道的不共特色,修行缘起的团体也因此超胜一切团体。这方面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只有通过这种了知,我们才能掌握佛法的核心,了知佛陀功德的最不共之处。

这里也赞叹了缘起法本身。我们以一个总的体系或者概念宣讲缘起的时候,并不是讲显现这部分缘起,或者空性那部分缘起,而是讲真实义的意思。缘起理是真理,缘起道就是真实道。既然缘起之道是真实道,那是针对什么称之为真实之道的呢?虽然一切万法是缘起的,本来现而无自性,但是就我们而言,我们的身体是依缘而起的,是空性的;所谓我存在的概念,还有自己的身心都是缘起的。一切万法的本性,我们自己的真性是什么呢?其实我们都不了解。虽然流转轮回的时间已经无法计算了,但是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根本不知道,这就是迷惑、愚痴、无明。

虽然我们的本性无始以来已经具足了,但是流转在轮回当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无明愚痴,每一世都执著五蕴存在、自己的身心实有。对于缘起性空的真性,或者缘起之道,从来没有了知过。我们要了知自己现在的身心、所执著的我的真性是什么?就是空性、无自性。我们无始以来恰恰是没有了知缘起性,妄执一切都是实有存在的。因为妄执一切存在的缘故,所以我们通过实执产生了烦恼,由烦恼造业,由业而轮回。

其实了知我们到底是谁,自己现在真实的自性到底是什么,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我们的解脱。我们学习缘起,虽然从学术的侧面来讲一切万法是缘起的,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了悟缘起和我们的关系特别大。我们自己现在处于痛苦、业烦恼和无明实执的根源就是不了知一切万法的缘起性。

无明妄执导致了一系列的轮回和痛苦,反过来讲如果了知了真性,这一切就会消失。因为所有的痛苦,无明烦恼和业等等,都是因为不了知缘起的体性而导致的。当我们了知了缘起的体性,就可以从所有的痛苦,业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自在。

现在我们的身体是缘起的,所以是空性的,这是真性;我们的心是缘起的,所以是空性的。我们的身心是空性的缘故,通过身心派生出来的我也绝对是不存在的。从这个侧面来讲,我们了知缘起就知道了真性,知道了真性就会从轮回、迷惑当中出离,获得解脱。解脱就是迷乱消散,并不是从某个实实在在的状态中出离。我们现在处于迷乱,被梦境、种种颠倒的相所束缚,从这种宿醉、迷梦当中醒来就是解脱。

我们分析的时候说,一切世俗法的显现是依缘而起,然后这一切法的本性是空性的。因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缘起之道本身代表着真实义和迷乱无明的对治。所以了知缘起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这是众生的真实义,不仅我们和其他有情是这样的,山河大地等无情也是这样的。

我们以前错误地认知了自己的身心、情器世界、所见所闻和每一世的状态,虽然现在我们转为人,对旁生界的种种经历已经忘失了,但是当我们转旁生时,这个主因存在的缘故,对于旁生界的种种显现也是不了知真实义。当我们转生天人、饿鬼、地狱众生、国王或者乞丐时都没有了知过,现在开始通过缘起理来了知我们的真性。

我们现在学习缘起,一方面通过缘起赞叹佛陀,一方面也在赞叹佛陀的同时了知自己和一切有情的本性,明白了我们见到的所有世界在显现的当下都是缘起性空的自性,了知之后再进行修习,就可以从迷乱当中解脱。

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身心,和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然后修持缘起义,从这种束缚当中解脱。一方面要了知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不管是我们的有情界,还是外面的器世界都是依缘而生的。了知之后我们还要去串习。平时我们走路、吃饭、工作的时候都要去串习,正在做这件事的当下,我们的身心本身和所做的事情,这一切都是空性的,这个缘起性空才是它的真性。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串习缘起性。缘起性就是真实义。如果我们真实义串习得越来越多,会越来越靠近它的本性,迷惑的状态越来越少,力量越来越微薄。当串习到了一定的量,真实义就会现前,我们内心当中阻碍我们解脱的烦恼障,还有阻碍我们成佛的所知障,逐步地一分一分的断尽了,暂时获得菩萨果位,最终可以成就佛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帮助很多众生一起来学习、修持缘起。刚刚我们讲了,有些道友学习的时候,就问这个缘起道到底是放在哪方面?好像感觉不好定位。其实把缘起定位成真实义就行了,它和无明迷乱是相对的。如果有迷乱我们就没有了知缘起,了知缘起就意味着了知了真实。

真实就是缘起性空,从它的显现、实相都是缘起性空。平时我们众生所缘的,现在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通过分别念去执著,定位这是实有的,那是没有的,这些都是我们不了知它的真性而派生出来的无明颠倒。现在通过佛菩萨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见闻忆触的所有缘起法在显现的当下,本性是无所有的。这方面对我们来讲,不会偏堕于两边,从边执见中可以出离,抉择一个真实的定解。

缘起性空是佛陀的究竟意趣。如果通达了缘起,业果等等都是合理的;如果不通达缘起,就会堕入恐怖深渊,这些内容已经学完了。

壬三、是故缘起与空性不相违

我们承接前面的意义就会知道,缘起和空性实际上不相违,也就是说缘起是空性的缘起,空性是缘起的空性。

就像我们讲了显现和空性的自性一样,其实缘起可以说是显现,所以我们说这个缘起是空性的缘起,空性是缘起的空性,二者之间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自性分为两部分,也可以把它们合成一个整体。

我们平常观察了知的法,比如柱子、瓶子、我们的身心都是缘某个显现法,这是一而二的,因为它可以被我们抉择为显现和空性。二而一,虽然也分了两个,但是都在讲一个法,没有把空性和显现法分开。如果显现法是显现法,空性是空性,那么显现法就不是空性,显现也不是空性的显现了。就是因为一而二的缘故,所以才能二而一。一个法的显现和空性没办法分离,而且显现本身是空性,空性本身就是显现。

我们要牢牢抓住显现和空性、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一个法的两个侧面,即一本体异反体[1]。所以显现是一个法的属性,空性也是这个法的属性,只不过一个是它显现的本性,一个是它胜义的本性。

我们了知了之后,既不会说空性的缘故显现法不存在,作用没有了,也不会说显现的缘故就是实有的。因为它是一本体异反体的缘故,所以我们永远不会堕于两边。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众生在世俗谛当中显现法就在这儿,我们的心就在分别,身体就在显现。根本不用担心当我们抉择空性的时候,会不会诽谤名言,这些东西就不存在了呢?永远不会。

众生都有显现,只要因缘未绝显现一定会存在,这个我们不用去操心。现在我们要做的只需抉择显现法的本性是现而有自性还是现而无自性。

我们在《缘起赞》、中观论典中观察和抉择的都是在分析显现法到底是不是有自性的,而承许实执显现有自性的,比如一般的世间人、外道,还有一些小乘等宗派,他们都认为显现时是有自性、有本体的。中观宗说这个法显现的时候,没有自性,没有本体。如果有自性会存在很多过失,一个个去观察。只要你承许有自性,把你的根据拿出来,拿出来一个破一个,承许实有的宗派观点都要破掉。

最后所有安立现而有自性的理论都破掉了,无法建立一切万法有自性了,只有建立一切万法无自性,没有本体。

因此显现法正在显现的时候本体是空的,正在空的时候本体也是显的,因为它是一个法,不是两个法。所以空的法就是显现本身,它正在显现的时候是无自性的。如果把显现法抛开了,没有空性。有了柱子,才有柱子的空性;有了人,才有人空;有了瓶子,才有瓶子空。如果没有柱子、瓶子的显现,这个空是谁的空?不是谁的空。有了显现以后,才能说这是柱子的空、瓶子的空、张三的空、李四的空。

空和显现永远不分开的。有显现意味着一定有空,有空一定有显。此处的空不是空荡荡的空。空的意思就是显现法本身,因为它自己是缘起的缘故,它没有本体。如果有了显现法,才能抉择显现法的本体空;如果没有显现法,就没有本体了。所以没有显现也没有空性。有了空性就有显现,有了显现就有空性,二者之间是无二无别的。

暂时来讲,跟随现在我们面前的显现法已经存在的侧面来讲,我们说这个法是有的,其本体是空的,这个法是缘起的缘故。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法,乃至于我们正在起心动念的时候,这个法是缘起的,因缘和合就出现了,因为这个法缘起所以无自性[2],二者之间绝对是分不开的。

我们平时要多思维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现是现、空是空,当我们抉择空的时候,一下子从显现当中剥离出来,安立了一个什么都不存在的单单的空,然后返不回去了,空就是现抉择不了。我们所抉择的空是显现法,它的缘起本身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缘起,所以显现就是空,空就是显现。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也是这样的,世俗谛是胜义谛的世俗,胜义谛也是世俗谛的胜义,二者之间永远不可分的。

当我们缘自己面前的法观察它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时候,可以说显现的时候就有了本体空。本体空是在哪里有?永远是在这个显现法上面的有。这个空是显现法的空,所以当我们说现就是空的时候就是在讲我们面前的法,空就是现的时候是这本书就是空 ,只不过一个是它的现,一个是它的空而已,这是一体的两面。我们要了知这种情况,缘起和空性是不相违的,没有矛盾。

对于我们而言,有显现的时候就有空性,有空性的时候就有显现,二者之间是不可分的,但永远是这样的吗?不会永远是这样。因为这只是针对我们面前有显现的情况,如果是圣者入根本慧定的境界,不再抉择我们现在面前的法,完完全全安住在究竟胜义谛,那时显现没有,空也没有,现空平等离戏叫做现空双运。究竟的现空双运不是说两个法都存在,就是说显现是空性,空性也是空性,二者之间平等离戏的状态,都是无所执无所缘。菩萨入定的时候不会有我们脑海中认为的根识面前的是显的状态,也不会有意识面前的是空的状态。因为我们认为的显空都是分别念,圣者智慧完全超离了分别念,所以既不会有显的执著,也不会有空的执著,既不缘显也不缘空,显和空的执著都没有了,安住在显空都不存在的状态中叫做离戏大空性。

凡夫人抉择这个法显现的时候,在我们根识面前还会有显现法;当我们说是空的时候,在我们意识面前会浮现出它是空性的。

根登群佩大师在论典中说,抉择显空双运时,我们的根识盯着前面的显现,比如一本书、一个杯子或者一朵花,这个显现就是显现而已。在《俱舍论》等很多地方都讲,这是无分别识的一种自相法,就是一个显现而已,只是根识缘取的。

当我们的根识看到这个法,我们的第六意识就会去抉择它,这个法正在显现的时候就是空的。当我们的眼睛盯着它时,显现不灭。在显现不灭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去观察它的本性是空性,不会有实有。把根识和意识配合起来之后,比较容易去了知现空无二的观点。在耳朵听到声音,手正在摸到东西的时候,这些都是它的显现,这些显现就是存在。当它正在存在的当下,我的意识去分析这本书,因为它是依缘而生的缘故,它是无自性的,这时不需要这本书没有,就可以知道它的本身无自性。

当我们的意识正在抉择无自性的时候,眼睛看到的东西很鲜活,这就是如幻。

“心中虽然断为无,双眼望见活脱脱,黄帽堪布虽末宣,早知此为虚幻心”,内心虽然断定这个法是没有的,但是两眼望去,活脱脱地显现。其他戴黄帽的堪布虽然没有讲这些,但是我的心早就知道它是如幻的本体了。

我的心可以断定一切万法无自性,但是眼睛看过去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在鲜活地显现,反过来讲,当眼睛正在看到它鲜活地显现的时候,我的心断定它是没有的。它在显现的时候没有本体,这就叫做现空无二。

凡夫人如何以自己的识来观察安住空性呢?当眼睛看到它的时候,我们的第六意识当下就可以去决定自己所看到的显现是无自性的。我们根本不需要把它们分开抉择,就用眼睛去缘它,耳朵去听声音,意识去安住它的无自性,这是完完全全可以做得到的。当我抉择这本书是空性的时候,内心非常确定它就是无自性的,缘起和合的时候,它在根前就显现了;当我抉择彩虹无自性的时候,因缘和合彩虹在我的眼识面前活脱脱地显现。当它这么明显地显现时,我们就知道缘起的缘故彩虹是假的,无自性的。当我们看到书、起心动念、走来走去,正在感受苦乐的时候,无论如何它的本体就是空的。虽然我的意识完全可以决定这一切正在做的当下都是空性,但是它因缘还存在,就一定会出现显现。

比如我们知道彩虹无自性,如果显现彩虹的因缘未散,你再确定是空的,它也会存在,给我们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因缘散了之后,它的现没有,空也没有了。这个空是因为缘起而空的,所以因缘未散的时候,它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因缘散了之后,它的显现和空性也就没有了。

我们修行的时候,也是这样一种道理,如果了知了为什么有时是空的,为什么有因果,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正理去决定显现法当下都是无自性的。显现法的因缘还在,仍然会显现。如果我们不认真取舍,这时还是无法摆脱它的控制,因为抉择胜义谛时,我们觉得胜义谛当中是空性的都没有了,为什么我们现在仍有苦乐,还要修法?胜义谛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愿景,这是以后要达到的目标。现在我们还在世俗谛当中,不能说我大概知道了胜义谛就已经超脱了,这个不会的。我们第一个是认知,第二个是通过不断地修行去靠近它,即集聚证悟的缘起,让轮回的缘起消散。

假如彩虹是轮回的显现,我们知道整个轮回无自性,彩虹也无自性。如果它的因缘还具足,我们再说不存在它还会存在。因缘持续存在,缘起就会存在。在因缘消散的时候,它就不会再存在了。我知道它无自性的同时,也知道它是没有的,最后当它的显现没有时,我们分别念面前执著的空也没有了,那就是真实的离戏。内心当中任何显和空都不执著的离戏状态就会显现出来。

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知道一切是无自性的,可以通过种种努力把轮回的缘起消尽,怎么在空性中消尽轮回的缘起呢?我们要知道一切万法的显现是空性的,现在我们的身心、看到的东西、正在享受、贪著的所有法的本性无一例外都是无自性的。

怎么样让轮回消失呢?我们必须要去散坏聚集轮回的因缘。怎样散坏它呢?因为我们知道轮回集聚的因缘无外乎就是业、烦恼和实执,所以我们破坏这些因缘让它不再具足就行了。

首先要有出离心的修法,慢慢地让我们的心对解脱有兴趣,只有空性没有解脱的兴趣也不行。对于这些最实执、粗大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出离心知道这是不可贪恋的,然后再通过修持广大的菩提心令我们的心慢慢趣向于更加清净的状态。然后再积资净障,慢慢地看破耽著的这些法,最后会知道这些都是无自性的,开始安住在空性、无自性当中。这时候我们再修持善法断除恶业是真正破坏轮回的缘起。这些被空性慧摄持的修法就开始破坏轮回的因缘。

修无自性就是在破坏轮回的根,让它腐烂。通过空性把实执慢慢腐蚀掉,当它越来越无力、越来越腐朽,最后就会轰然倒塌。当我们修持无自性经过很长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实执不像以前那么稳固了。以前我们对空性非常怀疑,对一切万法是假立的难以接受。学习般若波罗蜜多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支撑自己实执的理论越来越无力了,为什么呢?我们空性的智慧在加强,慢慢地腐蚀支持轮回大厦的根基。

虽然平时我们也是压制烦恼、忏悔业障、积资净障等等,但最根本还是来自对轮回实执的腐蚀,这是根本的方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一方面我们在枝叶上不断地修剪,让它的势力慢慢减弱,一方面逐渐用我们的方式让树根腐朽无力。这样多管齐下之后,它不会再发展壮大,在我们证悟空性的时候,实执减弱了,一切就会不复存在。

而且证悟空性之后烦恼也没有了,没有能力去滋润它的业。虽然消尽业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在我们心识上留存的痕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擦掉,但是我们在登地的时候可以真实的压制烦恼不再产生了。因为证悟真实义之后烦恼不会再产生,慢慢灭尽烦恼障的种子。

我们首先消灭无明,然后再通过不断地修行断掉烦恼障的根本,再断掉习气,这时轮回显现法的因缘才会一点点地抹去,外在的显现会越来越清净。我们外在的法都是因为内在的习气,无论我们长得漂亮、难看,有钱、没钱,都是由于内心当中善业和恶业的习气。如果内心的善业强劲,显现的身体、环境都会非常的圆满;如果内心的恶业强劲,可能会投生到旁生、地狱、饿鬼中去。一切外在的显现都是来自我们内心的善恶习气,当我们内在轮回的习气逐渐消亡了,在修行过程当中逐渐集聚清净的习气。到了八地的时候,不清净的轮回习气彻底不现了,只是显现清净的习气,比如佛刹、光明境界等等。修到后面把清净的习气消灭之后,如来藏的本性、圆满的佛性就会现前。

轮回的一切法都是因缘,我们了知了它的空性,不一定就会隐没,即便是证悟了空性,也不会马上隐没轮回的显现。我们面前不清净的显现,山河大地等等到八地以前都还有,但是已经知道无自性了,不会再受它的影响,可以转不清净的境。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个境还存在,只不过以前是境转我们,我们被境控制,后来可以转境了。到了八地之后,才没有不清净的显现,出现了清净的情景,那时面前纯粹的显现都是刹土,到了佛地会彻底消亡。

轮回中的一切都是因缘法,因缘存在显现就会存在,我们不用担心修空性是不是就不会有显现,没有因果了?我们太高估自己了,这些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分析了这么多的原因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只需做三件事情,第一个是了知业因果的规律,并且随顺它;第二个是随顺的时候,断除恶业修行善业,通过出离心、菩提心去随顺善业;然后还要做一件事,就是在修善法的同时用空性去摄持。我仍然是通过菩提心引发精进地做善业,但是在做的时候也要引入空性的思想,一切都是无自性的。

显现对我们来讲肯定存在的,因缘在我们内心当中一直运作。即便是初地菩萨也没有能力在证悟空性的刹那,灭掉所有的种子,一下子显现特别清净。直到七地都有。所以我们无须担心修空性会让万法的显现消失,只需知道这些是无自性,把无自性串习得特别强劲,尤其是在凡夫位要知道现空无二的道理。

我们现在需要修行的首先是在随顺缘起方面不造罪业,以出离心,尤其是菩提心来摄持修善。当我们的菩提心修持得很纯熟,就要刻意地去知道一切是如梦如幻的,所修的善法都是空性的。

在世俗的缘起中,菩提心摄持的缘起最善妙。为什么要修菩提心呢?因为世俗谛当中,我们可以缘的最好善心、所能修的最快最好的善法缘起就是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我们一定要达到量。

趣入之后再去观它的空性。仅仅以出离心摄持善根还不够强劲,因为心量还很弱。如果没有出离心摄持,只是用世间的心摄持善根,就更不强劲了。所以从世俗的侧面来讲,随顺因果的时候,以哪些心摄持的善根是力量强劲、增长迅速的,哪些相对来讲不是那么强劲,哪些是纯粹的世间善法,哪些连世间的善法都没有,纯粹是恶业,世俗谛中把这些分得很清楚,我们要懂得取舍,尽量把心调整到以菩提心的状态去摄持善根。

世俗谛当中再也没有超胜菩提心的修法了,这个最高级的修法还差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空性。用菩提心修六度的时候我们再安住空性,经常串习如梦如幻,两大因素都圆满了,慢慢就会朝证悟的方向发展了。

虽然万法是空性的,但是我们在造业,造业对证悟空性从缘起的侧面来讲是一个大障碍。如果你只是修出离心的善根,心非常狭隘,这种修法只是证悟小乘罗汉的缘起,不是得到大乘的缘起。只有通过菩提心摄持缘起的善根,才相应于大乘证悟二无我之道。我们要证悟菩萨道必须要有菩提心的基础,出离心还不行,在缘起方面出离心摄持的善根远远不够,要真正达到证悟菩萨的善法标准,必须要有菩提心。

再进一步讲,单单有菩提心摄持还不行,主要还是空性。具足了方方面面之后,我们就会知道缘起空性不相违。一方面在世俗谛的修法当中强调大乘菩提心,对我们来讲菩提心是世俗谛的缘起中最善妙的,再没有超过的了。另一方面从空性的侧面来讲,通过菩提心修世俗缘起的时候,正在强劲的累积善根时,它的本性空也必须要了知、安住,如果对于菩提心生起了实执,虽然你修的是强劲善法,但实执和证悟空性不相应,就会成为证悟空性的障碍。所以在修强劲善法的时候,必须还要有相应于无自性的空性、无实有的正见,这方面要不断地串习。

有时我们可能觉得有出离心就够了,通过出离心串习空性可以证悟菩萨果,这不行。世俗谛缘起不够,本来应该有最强劲的菩提心,这个缘起没有证悟不了。我们还要绕很多弯路,某一天突然醒来了,发现我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必须要发菩提心。从那时开始聚集真实的因缘,乃至于我们没有觉醒之前都不行。上师每天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发菩提心,就是听不进去,总是觉得我不需要吧,还是先证得罗汉果。那样还得继续绕圈子,直到哪天绕够了,累趴下了,趴在那里思考:不对啊,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还在这儿!就会发现以前上师告诉我们的那条路才是对的。觉醒过来之后开始真正地去发菩提心,放弃了追求自我解脱之道。什么时候发现了那条道,就开始真正的相应于菩萨证悟,否则肯定不行,因缘不和合。

证悟空性和世俗的缘起必须要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行,缺一不可。世俗菩提心修的再好,没有空性慧也不行;空性抉择得再好,没有发菩提心也不行。世俗的缘起和胜义的空性都必须非常到位,修法圆满才可以证初地。因为这是一个很究竟、圆满、超胜的果位,所以缘起必须非常严谨才行。

我们学完之后就会知道从世俗的发心侧面来讲,必须要发菩提心;从空性的侧面来讲,仅凭自续派的单空都不行,必须要修离戏空才能登初地。虽然胜义谛的空性我们现在缘不了,可以暂时先修自续派的空性,把自续派的空性修到纯熟的时候,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破掉空执。这方面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时候,慢慢会知道很多。

缘起和空性实际上是不相违的。证悟空性时了悟了真实义。刚刚我们讲了,真正的菩萨入根本慧定时,既不是缘显现法,也不是缘观待显现法的单空修行,完全超越了。我们现在所抉择的缘起显现和空两部分在入定位时都不缘、不执著。什么都不执、什么都不缘到底见到了什么呢?不需要见到什么,见到无自性叫做假立名见。其实没什么见的,哪里有什么可以眼睛见到,第六意识缘到的,什么都没有。所有的本性现前,安立一个假名叫见,所见到的就是大离戏的本性。像《般若摄颂》中讲的一样,“有情声称见虚空,虚空岂见观此义”。世人见虚空,虚空哪里可见呢?我们只能安立一个假名,说我见到了虚空而已。

菩萨入根本慧定见到了实相,实相到底是什么?从二转法轮凡夫人能够知道的侧面来讲,所谓的实相什么都不是,没什么可见,见到了什么都不见的本体,就是真实。这就是缘起和空性不相违的。
为此您之正法中,
竭力赞叹见缘起,
此非一切皆无有,
亦非自性成实有。

“为此您之正法中”,所以说佛陀您的正法当中,“竭力赞叹见缘起”,非常赞叹见到缘起的真实性,对缘起之道、缘起的真实义非常赞叹。因为佛陀在很多地方讲,见到了缘起即见真性,见到了真性即见佛。所以有些地方干脆省略了中间,直接说见缘起就是见了真佛。

《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不是外在有形有相的佛,不是说听到了佛的声音,见到了一个端端正正地坐在法座上能够讲法的是佛。如果说这是佛,这个人就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他只是耽著于表面,这不是佛。

真正来讲佛是什么?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佛的法性。“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导师的法身就是佛性,就是一切万法的缘起真性。当我们见到自身的缘起真性,就见佛了,这是真正的佛。见到情器世界、五蕴本性的法性就是见佛,所以见缘起即见佛。

在佛陀从三十三天降到人间时,须菩提尊者想去迎接。他又想到,见了佛陀的色身不是真实义,应该见佛陀的法身,他就在山洞里面继续观缘起,没有去接佛。莲花色比丘尼第一个去见佛,她说:“佛陀,我第一个来接您。”佛陀说:“你不是第一个见我的人,第一个见我的人是须菩提。因为须菩提在山洞观缘起,他见到了空性,就见到了我。”这也清楚地说明了见缘起即见佛。

我们证悟空性就是证悟了佛性,通过修空性就是在修见佛的因缘。初地菩萨见到了佛陀法身的一部分,成佛时法身完全现前。从这个方面讲,真实地见缘起即见佛了,见缘起即见真实义,见缘起即见实相,见实相即见佛。如果我们想真正地见佛、成佛,就是见实相、证悟实相。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觉悟。

显现相好的佛陀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他的身体给我们讲法。佛陀讲了这么多,最核心的是般若波罗蜜多。因为这是见佛的最直接的因,其他的只是间接因,对我们来讲,这是最重要的。如果要学佛、成佛、见佛,我们必须要学习最根本的因缘之道。除了根本的因缘之外,还有很多辅助的因缘,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凡夫众生最容易堕入两边,觉得既然空性这么重要,啥都不学了,也不供佛了,然后什么也不做了,认为天天学习、安住空性就行了。这个不行,因为缘起性空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具足了世俗的缘起,才能证悟胜义的缘起。因为证悟胜义谛也是缘起法,证悟胜义谛的过程也是因缘和合的,因缘具足则证悟缘起,因缘不具足,则证悟不了缘起。

初地菩萨为什么能够证悟初地?因为让他证悟初地菩萨的因缘具足了;佛为什么能够成佛?因为让佛成佛的因缘具足了。这些因缘是什么呢?初地菩萨用了一个无数劫修持福德智慧,佛陀是在三无数劫修持福德智慧。这些福德智慧都是因缘,缺一不可,就像鸟有两只翅膀,缺一个也飞不起来。

我们想真实地了知空性,所有主要次要的因缘都要去修。真正了知这个问题之后,会逐渐达到莲师所说的“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业果较粉细。”我们的见地可以比虚空还高,胜义谛的见解没有任何所缘;在世俗谛当中,要取舍业果较粉细,因为只有这些因缘具足了,才可以证悟空性。发菩提心,认真取舍、忏悔,这些因缘不具足都是不行的,所以把空性学好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对因果、世俗的缘起产生更加牢不可破的信心。

学不好空性,我们对因果的认知还是有缺陷的。虽然可能很注意取舍,但是还不够,这样成不了佛。如果只是注意佛告诉我们走路应该怎么走,甚至这一步和那一步中间隔了十公分,我们也可以训练到分毫不差的状态,即便严格的取舍也成不了佛,因为这种因果还不是真实的因果,只是因果的某一部分,空性也是它的因果。

因果有它的显现,也有它的本性。我们不知道,只是在它的显现上取舍,本性方面没有具足,取舍因果也很笨拙、有实执,这不是真实的相应因果之道,因为因果本身无自性。如果你执著它是有自性、实有的,这是因果的本性吗?根本不是,只是它的一部分而已。

缘起有很多,比如世间的发明家、科学家,还有风水师,他们都在缘起上有所造诣。只不过他们掌握的一部分缘起规则,虽然可以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但这只是缘起的一部分而已。所有的缘起非常细致,从本性上完全通达,反过来再通达显现的缘起的,只有佛陀。

我们现在对因果的取舍、佛法的修行也是一样的,必须要非常深入,从见解方面来讲,最细微的中观应成见必须要通达,这样对显现法的本性才能完全了知。

虽然有很多世俗的修法,对我们来讲,还无法企及缘起的规律。但是佛陀在经典、祖师大德在论典中,给我们归摄了修法的窍诀。在世俗缘起当中,我们不必要一个一个去学,但是对于几个主要的核心内容,必须要知道,比如六度、菩提心等等。这些因缘必须要具足,而且要修得非常纯熟、到量,才能引导我们的心趣向于证悟,否则因缘不具足是不行的。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要具足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我们要证悟初地,必须要具足证悟初地的因素。其中世间的显现——念佛、磕头、放生等因缘都要具足,胜义谛空性的因缘也要具足,这样才能够证悟初地、超凡入圣。

当然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要求必须有胜义空性,但是如果要登圣地,这是必须有的。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你要登初地,还是要具足这个,只不过你到极乐世界去学,可能更从容一点,不用担心背书、讨论、讲考的问题,那时候你的智慧比较超胜。但是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学,只有证悟空性才能登初地。现在我们也可以学,通过空性见解来摄持我们念佛修行,这些都需要。因缘不具足是不行的,具足之后才可以。

“此非一切皆无有”,一切都不存在不叫缘起。空不是啥都没有,啥都不存在,缘起不是这样的。缘起的意思是正在显现的时候无自性;完全不存在叫无边,不是无自性的观念。

“亦非自性成实有”,也不是自性实有的。既不是显现有实有自性;也不是无而不显现,二者之间就是一体两面。正在显现的时候,其本体是空的;正在本体空的时候,其显现非常明显。

很多地方也用水月做比喻,当水月正在显现的时候,没有月亮丝毫的本体;正在完全没有月亮本体的时候,这个水月明晃晃的显现,非常清楚。就像镜中的影像一样。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镜中的影像没有自性。镜中影像正在没有丝毫自性的时候,又那么清晰,每一根头发细致地在里面显得非常清楚。当然镜子得比较干净。正在清楚地显现的同时,丝毫本体都没有。它有没有黑色、白色?有,头发一根一根很清楚。它有本体吗?没有。正在没有本体的时候,它显现得这么清楚,这就是显而无自性、无而显现,通过很多比喻可以了知。

所谓的缘起不是说一切皆无有,不是镜子中啥都没有是空,也不是镜子里显现就是实有,它就是现而无自性,正在显现的当下,是空的,没有本体;正在没有舍弃空的时候,很明清地显现。这是真实的一种缘起空性。而不是说显的时候一定是实有的,空就是啥都没有,这不是缘起。这么简单绝对不是佛陀长期苦行才证悟的。

现而无自性,正在起作用的时候,没有丝毫本体,只不过我们把镜中的影像拿过来,放在现在的生活当中。我们正在听课的时候没有本体,听课就是一个镜子,正在显现影像时是无自性的,正在无自性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彼此,都可以听到声音,可以思维,这些作用都是存在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性。所以它正在显的当下是无自性的,没有舍弃无自性的时候,它是显现的。不是说舍弃了空性之后,它显现;也是不舍弃了显现之后,它是空的,两个都不对。就像水月、镜中影像、彩虹、梦境等法一样,正在现的当下无自性,叫做空性。

这是很善妙的,了知之后,我们会把无始以来认为我们实有存在的实执,通过一遍一遍地观修不断地敲打、腐蚀,它慢慢地变得没有力量了。在空性没有来之前,虽然它很强劲,但是这种强劲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果空性来了,它就没有力量了。

有些修行者认为学中观没有作用,这些理论都是增加分别念。上师说,这是相应于真实义的分别念,缘这样的文字思维、观修越多,我们内心空性的种子越多,对于实有的冲击就越多。我们现在冲击的就是实执,不管用分别念,还是用其他方法,现在我们掌握了冲击实执的方法,即用一种分别对治另一种分别,以无实有的分别去对治实有的分别,这是行之有效的,这是非常有用的分别念。

在所有分别念中,第一个是菩提心的分别念非常强劲,第二个是空性的分别念非常有用。我们要用无实有的分别念去冲击实有,这对我们来讲非常关键。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观修,无论行住坐卧,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想这一切是空性、无实有的。这时不要担心显现,只需观想显现当下是空性就够了。我们不断地串习,慢慢会发现实执越来越少、越来越弱。这时离现前空性越来越接近。通过这方面我们就会知道缘起和空性不相违的道理。

辛三、现前缘起空性的量
不观待如空中花,
故非不依而存在,
本体若成彼成立,
观待因缘则相抵。

如果不观待因缘,能够显现的法犹如空中的鲜花一样,这些根本不会有。虚空当中怎么可能生鲜花呢?虚空当中没有生鲜花的因缘,虚空当中不会有鲜花生长的,同样,不观待因缘的就可以成立的法完全不存在。

“故非不依而存在”,所以一切万法不是不依靠因缘就可以独立存在的,没有不观待因缘独自存在的法。

“本体若成彼成立,观待因缘则相抵”,一切法的本性如果真正存在,现而有自性,它是有自性、有本体的,如果本体成立,“彼成立”这个“彼”就是不观待因缘可以成立。

“观待因缘则相抵”,这个法要观待因缘,“则相抵”,相抵就是相违,和万法实有就相违。

假如成立了万法的本体是真实存在的,就可以成立不观待因缘;如果说观待因缘,那么就没有实有,二者之间就是这样的。

任何法到底有没有一个不观待因缘的呢?根本找不到,下面我们还要讲。所以此处说,如果不观待因缘如虚空鲜花一样,根本不可能显现,一切万法不可能不依因缘而存在;如果本体成立,这个法有自性,可以成立不观待因缘,如果观待因缘就和实有矛盾了。

我们再返回去看,科判是“现前缘起空性的量”,颂词当中是如何体现这个量的呢?到底什么是缘起空性的量?

真实来讲现就是空,空就是现,二者完全不矛盾。当我们在见解上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抉择见解的量已经有了。修行的时候,不需要再轮番了。凡夫的分别念首先缘显现的时候缘不到空性,因为空性对于我们还只是一个分别念。所以当我们注意力专注在空性的时候,缘不了显现,在缘显现的时候,缘不了空,只有轮番来了知现就是空,空就是现。这对我们来讲是轮番的,但是真实现前缘起空性量的时候不需要再轮番,一刹那当中同时见到了缘起性空,就是现而空空而现,因为它已经不是分别念在缘了,它是无分别智现前了。在入定位的时候,完完全全见到大离戏,在出定位的时候,不需要再去分析了,看到显现法的时候就知道这是现空无二。

刚刚讲的根登群佩大师的窍诀有点类似于这方面,我们可以这样观察,即眼睛看到这个法,然后心去抉择它,这是比较相似的不轮番,其实还是有轮番的。如果我们的眼识是无分别的,不要去观察它,它反正在这儿,第六意识可以去分析观察这个法显现上是空性的。虽然有点近似于这个感觉,但是也不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缘显现,只是眼识无分别在看这个显现,它在我们面前无勤存在而已,我们的第六意识可以缘显现法的空性。

我们知道缘起空性的量一刹那中不需要轮番,可以证悟现空无二,这是真正空性的量。

现前缘起空性大概有两种:一个是见解上,即现而空,空而现不矛盾,的确是很合理的。从这个侧面来讲,我们在抉择定解方面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另一个是在修证上不需要再轮番了,一刹那在现见的同时就会证悟空性。现空无二,现而空空而现不需要轮番,这就见解圆满了。

庚二、佛说诸法自性为空性之理 分三:一、诸法无有自性;二、若有自性不可得涅槃;三、如此之说无有合理之反驳

第一个,诸法是没有自性、没有本体的;第二个,如果有自性就得不到涅槃;第三个,这样的说法是无法反驳的。

辛一、诸法无有自性
故说除非依缘生,
毫厘之法亦非有,
除非自性本为空,
毫厘之法亦非有。

“故说除非依缘生”,不依靠因缘产生的毫厘之法都没有,这是决定周遍一切法。我们凡夫人能够执著现前的一切万法都是依缘而生的,完全找不到一个不依缘而生的法,有些因缘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不管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山河大地,还是脑海中所想的东西,全都是依缘而生的,不依靠因缘产生的法一个都没有,所有的法决定周遍依缘产生。

在这个基础上,“除非自性本为空,毫厘之法亦非有”,除了空性之外,所有的本性都不存在。把两个部分合起来,一切万法都是依缘而生,一切依缘而生的法都是空性、无自性,这是决定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佛教兴盛与否,是不是有很多人修空性,一切万法是依靠缘而产生的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没有人去观空性,那个地方的法应该是实有的,或者修空性的人多,这个地方的法就变得无自性。只不过是认不认识,认识了说明知道了,不认识它还是空性的,只要是依缘而生的法决定周遍无自性。这个问题我们通过下一个颂词补充说明就可以知道了。

总而言之,这个颂词就是说,一切万法决定周遍是依缘产生的,只要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法绝对是空性。第一个不是依缘产生的法没有;第二个依缘产生的法不是空性的也没有。首先我们根本找不到一个不是因缘和合的法,不论是心法、色法,还是太空里的暗物质,不是因缘和合产生的法一个都没有。然后所有因缘和合的法,绝对都是空性,这是周遍决定的。

这是正面的,有时我们讲完正面之后,还需要再讲一下反面,如果正面反面都说得通,那我们的论点决定是合理的。

辛二、若有自性不可得涅槃

第二是对第一补充的意思,如有自性就得不到涅槃。
自性不可逆转故,
万法若有少自性,
趣入涅槃不应理,
一切戏论不可息。

所谓的自性,就是不可逆转。没办法改变的叫做有自性。“万法若有少自性”,一切万法如果有少许的自性,“趣入涅槃不应理”,得到了涅槃不合理,一切戏论也不可能息灭。

既然一切因缘生的法都是无自性的,那么什么是有自性不需要观待因缘的法呢?这里说“不可逆转故”,不可逆转的法,就是不可被因缘逆转的法,因缘对它不起作用。

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问题很重要。一方面所有的法都是因缘生,而因缘生的法都是无自性的。反过来说,如果这个法的本体存在,根本不需要观待因缘,你有因缘它也有,你没有因缘它还是有,因缘的有无对它的有无不起作用,就是这样自己存在的,不是说因缘有了我就有了,因缘无了我就无了,有自性就是这样的。平常我们讲的实有、自性、成实都是一个意思;无自性、无实有、没有本体、空性等等都是一个意思,这些的对立面就是有自性、实有、不空和堪能。

有自性的法不需要观待因缘,有自己的本体。我有我的性格,你们再怎么说,我也不会改变的,世间上有性格的人就是这样。有自性的法也是这样,我安住自己的自性,因缘的有无和我没有关系,你有因缘我不会改变,你的因缘灭了我还是没有改变,这就是有自性。

平常我们讲这个法本身有因缘就出现了,没有因缘它就隐没了,因缘改变它就改变了,因缘弱它就弱,因缘强它就强。为什么一切万法无自性?很明显所有的法都要受到因缘的支配,产品生产出来、小孩诞生了,都是所有的因缘集聚了。如果因缘不出现,这个东西是不会有的;如果因缘出现,它就出现了。如果因缘改变了,它就改变了;如果因缘消失了,它也消失了。因缘强它就强,因缘弱它就弱。这个法本身完全是随顺因缘有无而有无的,叫做无自性。

因为没有本体、没有我自己的自性,我受因缘支配,不自在,做不了主。有因缘我才有,没有因缘或者因缘一灭我就跟着灭了,这方面叫做因缘法。相当一个虚弱病人、老人的拐杖一样,有拐杖可以站起来,拐杖一丢他就倒下去。万法就是这样的,有因缘它会立起来,因缘一灭它就灭了。如果因缘是地狱的,它就是地狱的果;如果因缘是解脱道的,它就是解脱果。因此解脱果的有无是看你的解脱道因缘的有无,大乘道的有无是看你的大乘因缘的有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否也看你的因缘有无,都是依靠因缘。

依靠因缘的缘故是无自性的,它自己没办法做主的,我要观待因缘,有了因缘我才有,没有因缘我就没有,这个法是显现的,完全没有本体。就像电视节目一样,别人发射什么信号就会出现什么图像,别人掐断信号,图像就没了。你说我的图像是实有的,这不是实有的,因为跟随因缘的变化而变化,跟随因缘的有无而有无,这说明它本身不实有。

所谓实有的法就是有自性、不空的法,根本不观待因缘。电视台掐掉了,甚至不插电,屏幕没有了还可以放,根本不需要观待因缘,叫做真正有自性。所谓的自性就是不可逆转。哪里有这样法?根本没有。前面一个颂词可以决定没有一个法不是因缘生的,除了因缘法以外毫厘之法也没有。

我们要从正面反面都去推,推了几个来回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什么叫空性和缘起无自性。缘起的缘故无自性,有自性就不缘起,有自性的根本不需要观待缘起,就是有本体的。

我们再反观第三轮,你给我找一个不需要观待因缘的法,找到了我就承认是有自性的,哪里有这个法?根本找不到。任何法都没有不观待因缘的,早就决定完了,没有人能够破这个问题,这就是真实义。不会因为有些人多么高明,嘴巴能说、思维灵活而改变,这是万法的本性,叫做事势理。跟随万法的本性抉择出来东西,你要推翻它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个理论是没有破绽的。为什么性空缘起敢放在这儿说,让所有的人都来观察?这是绝对不变的终极真理。通达这些我们就可以消尽一切无明,绝对没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

不可逆转的缘故叫做自性,即自性实有、本体存在。我们平时讲的无实有、无自性、缘起空性,都是指空性。缘起理就是这样,非常好观察,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反正因缘和合的法就是无自性的。如果有自性就不需要观待因缘,谁能找到一个不需要观待因缘的法?根本没有。以上是我们跟随前面的内容作了一个解释。

这个颂词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万法若有少自性”,一切的万法如果有少许的自性,“趣入涅槃不应理了”,就没办法趣入涅槃,没有解脱道。佛陀和阿罗汉都没办法趣入涅槃,因为“一切戏论不可息”的缘故。要趣入涅槃必须要把戏论息灭,因为万法有自性,戏论无法息灭,所以无法趣入涅槃,没有佛和解脱道。

为什么万法实有就没有解脱、涅槃呢?因为我们抉择的万法自性是我们的万法自性。我们的身心、烦恼有自性,我们的烦恼障、所知障是有自性的,反正轮回众生没有一个是有功德的,所有的三界都是过患,众生充满了过失。如果一切都是不可逆转,烦恼障、所知障、贪嗔痴,众生业力、痛苦都有自性,不是因缘可以改变的。如果它有自性,那么戏论就不可息了,你怎么去息灭烦恼呢?你说:可以,我去修不净观。不净观是因缘,因缘不能影响有自性的法。你再怎么修不净观,贪心还在;再怎么修慈悲观,嗔心还在;再怎么去观修无我空性,烦恼障也岿然不动。没办法修人无我空性把人我执灭掉,不灭掉人我执,烦恼障也不会灭,烦恼障不会灭就会一直轮回,不会有解脱道的。

凡夫众生就是凡夫众生,只有息灭了戏论才能获得涅槃。正因为内心的贪嗔痴、傲慢、嫉妒等烦恼障、所知障、人我执、法我执、业、轮回都是现而无自性的,因缘才可以改变它。我们修它的对治,因缘具足了,我们可以灭掉贪嗔痴、罪业、人我执,灭烦恼障可以获得小乘解脱,灭所知障可以成佛。因为这一切本体不存在才可以获得解脱道、灭除戏论、趣入涅槃。如果这一切都是实有的,那该干什么干什么,吃喝玩乐大家都可以去做,反正就是这样了,再做什么努力都没有用了,也不用修道,不用操心什么道德规范了,都是不可改的。

但是这一切都是无自性的,都是观待因缘的。我们这样做这样发展,那样做那样发展。如果按照轮回的因缘去做就会轮回,如果按解脱因缘去做可以解脱。这样我们就有动力了,应该积极地去改变,因为这一切本身无自性的缘故。没有福报,好说,这个现相本身是可以改的,我们可以去修曼扎、积资净障;有罪业也可以改,我们去修百字明、忏悔业障。因为无自性故,好的、没有的,我们都可以让它生起、稳固、圆满;坏的、有的,我们也可以让它减弱、消失。现在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可以让轮回消失,佛都可以成,关键是我们要知道这一切万法的本性。如果我们知道本性是可改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调整,力量非常大。

如果只是按照世间的一些改过迁善的方法,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一辈子中非常困难。我们今生的命运基本上就是一个果法了。很多人说命自我立,把《了凡四训》搬出来说,命运是可以改的,虽然是可以改的,但不是那么随便就可以改的,基本上是果位了,随随便便做一点善法就可以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要想改的话,必须要相应它的本性,比如你知道它是无自性的,对这个无自性本身的见解很深厚,定解非常强劲,再通过修持菩提心来改变,这种方式成功的几率非常大。

如果你认为它是实有的,心里没有把它了知为幻化,改变很困难。只有知道这是无自性的,这个罪业再深也是无自性的,就是一个迷幻相而已。如果真正对现而无自性缘起的道理定解很深了,你的勇气、心力都不一样了。即便没有福报,只要安住在空性中积资净障,福报很快就可以圆满,绝对可以成就,没有什么怀疑。

如果抓不到核心,不是根本不知道正确的道路,就是走得很慢。别人轻装上阵跑的飞快,而你背着很重的东西在路上爬,你被身上的实执压着根本走不动。别人知道一切是无自性的,内心的很多实执放下了,修起来会非常迅速,而且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反观烦恼的本性,不会就追着烦恼,这是实有的怎么办。

刚才我们讲了经常训练缘起空性,到时候你这个见解生起来之后很快就能化解掉了,化解这些东西最快的就是空正见。

有自性不得涅槃是决定的,就是因为无自性,我们现在才可以发心修道去改变轮回的缘起,这一切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讲,这里传递出来很多的信息,对于我们修道,尤其是确立空正见的加持力很大,我们应该反复去看。

辛三、如此之说无有合理之反驳

这样一种安立谁能够反驳?没有任何人能够反驳。
为此佛以狮吼声,
于诸智者广众中,
数数阐示无自性,
于此谁人能逾越?

跟随前面的正理,佛陀以狮子吼的声音“于诸智者广众中”。佛陀的法音叫狮子吼,就像狮子的吼声一样。狮子吼可以震慑群兽,其他野兽听到了狮子吼之后非常害怕;第二是狮子最尊贵。佛陀讲法称为狮子吼,首先能够摧伏邪见,所有的邪说、边执见都可以摧伏,然后也表示佛法最为超胜,佛陀说法最为第一。

佛陀讲解的无自性,面对的是有智慧的梵天、帝释天等福德很大、智慧敏锐的天人,还有外道六师、婆罗门、精通很多学问的智者,以及诸大菩萨面前宣讲的缘起空性。佛陀绝对不是找一群没有智慧的人把房门关起来,然后对大家讲,这是无自性的,我们千万不要传出去,把别人招来我们就惨了,不是这样没有底气的。

“于诸智者广众中”也是狮子吼的特点,狮子吼的特点是无所畏惧,因为佛陀完全现证了真理。他讲法丝毫不害怕别人站起来反驳说这是有过失的,佛陀语塞了,回答不出来,这是不会的。佛陀于“智者”,“广众中”无有畏惧地宣讲缘起性空,因为他已经完全现证了本性的缘故。

“数数阐示无自性”,在很多经典当中数数阐示万法无自性的道理。无自性的道理也是佛法的核心,从小乘就开始有了,只不过小乘和大乘的无自性讲解的范围有广有狭、有深有浅,也都讲了无自性。

“于此谁人能逾越”,对于宣讲缘起性空之道,谁能够超越佛陀呢?没有人可以超越佛陀,因为佛陀是遍智,完全了知了万法的本性,所以宣讲的道理无人能够反驳。对我们而言,能够以佛陀为导师,坚定不移的修行佛法,了知了最深奥的教法之后,对我们生起一个有质量的信心作用非常大。

信心分了很多层次,我们信心的质量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以前的信心可能就是清净信,听到一些功德之后生起了信心,那种信心是摇摆不定的,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对缘起空性产生了信心之后,不会再退失。

宗大师也讲了,即便是一千尊佛在我面前说万法不是无自性的,我都不会改变。当我们学完无自性,就会真正确定现而无自性的的确确是没有办法反驳的,这和我们的解脱、执著、流转的因缘息息相关。因为没有了知缘起流转了,知道了缘起就会从流转中截流,获得成就。这方面对我们来讲没有人能够逾越,不会有合理的反驳[3]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讲到空性、离一多因、二谛圆融道理的时候,很自信地说,这个道理除非是遇到了棍棒的违缘,否则这是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撼动的。意思是如果你用棍棒来打我,我有可能会改口。如果不是遇到了这样的因缘,真理是不可能改变的。就是这么确定的定解,对我们来讲,也需要有这样的定解。

庚三、虽无自性也以缘起力可起作用 分二:一、缘起与空性圆融无违;二、缘起空性是无上善说

虽然无自性但是缘起理还是可以起作用的。

辛一、缘起与空性圆融无违

此处讲到了缘起和性空二者之间的殊胜自性。
自性毫许亦无有,
及与依此而生此,
一切安立合理性,
圆融无违何须说?

“自性毫许亦无有”,刚刚讲的自性丝毫都没有,一切万法的本性,不是说一部分是无自性的,一部分是有自性的,任何一个法都没有丝毫的自性。

“及与依此而生此”,胜义当中自性毫许也没有,在名言谛当中“依此而生此”,就是依靠因缘而产生果法,这是世俗的缘起。

“一切安立合理性”,胜义当中空性,名言当中显现,也就是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安立都是合理的,空性和缘起显现圆融无违。完全没有自性的同时,可以依缘而产生,依缘而产生的同时,本体无自性,这个“圆融无违何须说”呢?的确是缘起和空性没有丝毫的矛盾。当我们再再地学习这些教言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慢慢就会扭转,知道一切万法本性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相违的。

讲“自性毫许亦无有”的时候,要提到一个问题,胜义当中的法如果有一点点本性,就无法缘起,生不起来,只有彻底的空性,丝毫没有本性,才可以缘起。为什么是这样的?我们必须要分析一下原因。

假如万法的本性实有的,不是空性的,比如像世间人或者一些外道认为的,那么在胜义当中实有的法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一个法的本性不能改变,已经定性了,实有不变,那么它怎么可能被因缘转变呢?其他的因素根本影响不了它。

比如种子的本性是实有的,我们把它埋到土里,它的本性是实有的缘故,阳光、水土、温度、湿度怎么可以破坏种子让它生苗芽呢?因为种子的本性是实有的缘故,根本不可能转变,不会生出苗芽来。

世俗和胜义的安立也有关联,胜义谛安立越究竟,世俗谛安立越合理,胜义谛安立越不究竟,世俗谛的漏洞越大,就是这样的,一定是这个规律。只要在胜义谛承许实有,世俗谛中一定是有问题的,不可能安立一个合理的说法。

中观应成派是最殊胜的,中观自续派分二谛,加胜义简别,抉择胜义谛时有二谛的承认。应成派说,如果万法的本性是单空的,那么这个单空即是有自性的单空。如果单空不可改变,那么怎么可能舍弃空无的状态然后缘起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自续派当中它还分了二谛,在胜义当中有单空的承认,应成派看起来这是胜义承许了,也就是单空的状态在胜义中一定是实有的。如果这个种子胜义的本性是空的,而且这个空是实有的,怎样把实有的状态舍弃,然后变成苗芽呢?这个空无已经定性了,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胜义谛没有抉择离戏空,哪怕胜义谛只是一个单空都无法缘起,根本安立不了世俗谛。

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来讲,唯识宗在胜义当中安立了一个实有的阿赖耶识,实有的阿赖耶识作为一种真正的本性,它是不改变的。无实有的依他起是依靠阿赖耶识作为基础,然后才开始显现。如果阿赖耶识是实有的,那么你的种子储存在它当中,是不可改变的,永远封存,不起作用。如果胜义谛有实有的心识,它也无法缘起了。

小乘的无分微尘、无分刹那,如果承许这样的自性也是一样的。如果无分微尘是实有的,永远组成不了粗大的法,世俗谛就安立不了。

中观应成派观察之后,给自续派发了三大太过,也是因为他们在胜义谛当中的空性不彻底,名言中的问题一大堆。三大太过只有应成派才能发,自续派自身和下面的宗派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站在应成派高度看的时候,自续派在究竟胜义当中承许了二谛,胜义谛不究竟,这样安立过失就很大。

应成派给唯识宗也发了很多太过。如果自证是实有的没办法了知,没办法避免的,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应成派给小乘宗派也发了很多过失。

抉择胜义谛的时候,哪怕就像自续派一样,虽然只是有二谛的承认而已,但是就这么一点点的承认,这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真正按照究竟观点来看也是很大的问题,胜义谛不是胜义谛,世俗谛也安立不了,整个二谛就失坏了,完全安立不了的。如果按照应成派的观点,就像我们这里讲的一样,自性毫许也没有,在胜义当中空性也是空性的,空性的本体也没有,完全远离丝毫的戏论,没有丝毫的本体,这样才可以依缘而生。因为它的本性没有受到任何局限,没有确定为有,也没有确定为无,本体完全是离戏的,在完全离戏当中,诸法才依缘而起了。必须在完全无自性中才可以缘起,通过完全无自性安立世俗谛才是合理的,没有丝毫的本体,每个法毫不错乱,一切的善恶,显现一切的解脱、轮回如是如是的显现。

如果我们在胜义当中有一点本性安立,都无法缘起的。只有在应成派的观点中安立胜义谛最究竟,世俗谛才合理。中观应成派破自续派、唯识宗、小乘、外道时,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按照空性来破,都是在破他的显现法。比如你的因果怎么不合理。如果你承许胜义实有,或者有一点自性,他们的因果决定没有办法合理安立,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应成派就把所有的观点汇集,相违都是矛盾的,没办法安立合理的观点,只有完全是无自性的,世俗谛当中如梦如幻。

因为胜义谛和世俗谛之间,胜义谛是世俗谛的自性,世俗谛平时显现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本体,所以它的显现法才是完全的如梦如幻,就是这样一种自性。我们在抉择话筒、花的时候,花的方方面面的自性有无是非全部远离了,世俗谛才是真正的世俗谛。这时我们可以说世俗就是胜义。因为在缘世俗法的时候,世俗法当中的有边没有,无边破掉,亦有亦无边没有,非有非无边也没有,当我们把四边破完之后,世俗谛的显现法就已经是胜义谛了,胜义谛就是离四边戏论的。

当我们缘着话筒等显现法破完四边之后,可以说世俗谛就是胜义谛,显就是空,空就是显。这时我们不需要再去操心世俗谛的问题,一切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的。

当我们破完之后,就还原了世俗法本身的状态。你证悟不证悟都是远离四边,完全没有自性的,在没有自性的同时就显现了,正在显现的同时完全离戏,没有丝毫的矛盾,完全圆融的一个法。

我们在缘世俗的时候,世俗谛本身不会障碍你,世俗谛本身自始至终都是离戏的,是你自己的分别念在障碍你,你认为它是实有的时候,对它生贪心才是一个所谓的障碍。

真正来讲,一切法就是这样,不管你怎么,就是这样如是存在的。当我们了知了空性之后,了知了世俗就是胜义,这时候就没有距离了,世俗就是胜义,这个叫做一味双运。哪里还有两个法?没有。世俗法本身离四边就是离戏了,当你生起分别念、烦恼的时候,它就是离戏的,你把这个抉择好了之后,生起一个分别念就安住它的本性,生起一个又安住它的本性就行了,这时候就不会像以前那么恐怖。

为什么恐怖呢?就是不知道它是什么,很多恐怖缘于无知。这个房间黑洞洞,我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有怪物,还是有蛇?如果你知道里面有什么,那有什么好怕的呢?没有什么怕的。为什么我们要怕这些分别念、轮回呢?就是我们不知道它的本性是什么,我们知道之后就没什么怕的了。

尤其是对于修行人来讲,如果见解很高修行会很好,本性就是离四边的胜义谛,显现的时候就是胜义谛,他抉择到这种高度了,也没什么可以执著的。如果再抉择一下就到了大圆满,那是很高的层次了,的确就是这样。麦彭仁波切说,究竟来讲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是一样的,再抉择就会抉择到上师讲的《大圆满心性自解脱》中的很多窍诀。万法就是这样,显现的同时没有丝毫戏论,什么都不是。

我以前看过一个大德的教言,他说显就是显,空就是空。显现就是显现,没有任何东西,不用加有也不用加无,不要加空,也不要说现就是空,它就是显,就是它的本质,就是它自己;空是单纯的空,也不要说它是什么样的空,反正不要给它加任何的东西,最后显现是显现,空性就是空性了,显就是显,空就是空了。平常我们说显就是空,空就是显,也可以说显就是显,空就是空,因为显现法自己就是离戏的,除了离戏的状态之外什么都不是。除非我们给它加上去东西,我们自以为加上去了,可是没有真正加上去。

就像我们隔着一道玻璃门,在外面贴标签,我认为贴上去了,实际只是贴到玻璃门上,里面的东西还是它自己,没有贴上任何东西。你再揭下标签来,它还是这样的。

这些万法的显现,我们不管怎么执著永远不变,显现就是显现,空性就是空性,没有什么任何的戏论。空性是离四边的,显现还是离四边的,显现就是空,这个空的意思就是讲它本身,没有丝毫的分别执著,没有丝毫的概念叫做空。现就是空,空就是现,没有两个东西,缘起空性圆融无违,完完全全就是圆融的,所以一切安立合理性。“圆融无违何须说”,没有什么说的,完完全全是圆融的自性。

辛二、缘起空性是无上善说
谓凭缘起之理由,
绝不依于边执见,
此善说即怙主您,
至高无上妙语因。

“谓凭缘起之理由”,佛陀说依靠缘起的理由绝不会“依于边执见[4]”。如果依凭缘起的理由,绝对不会依靠边执见,任何边执见都没有,有边、无边、常边、断边都不会有,永远不会落入常断、有无当中。因为缘起空性是抉择万法的真实义,就是万法的实相,万法实相哪有什么常断?

我们怎么才能打破常断呢?就是依靠缘起。有时我们通过缘起故性空,知道缘起的本性是空性的,打破对显现的执著;空性故缘起,又打破对空性的执著。刚刚讲的万法的本性就是离戏,没有常断,常断是我们不认知本性之后自以为是的观念,不是它本身的。不管你再怎么执著,万法的本身还是这样的;我们的烦恼再怎么猛烈它还是那样的。即便是我们非常强劲的实执,这个实执的本身还是离四边的。这是一个讽刺,但是对我们来讲很有意义,我们执著的实执本身也是没有实执的,哪有一个东西是实执的呢?没有任何东西是真正存在的。

世间外道使用一部分的缘起,前面我们讲了科学家、发明家等在用一些缘起,但是不是了知缘起性空呢?没有。从小乘开始就有了缘起性空,只不过层次不一样,依靠从低到高不同层次的缘起,他们所打破的边执见也不一样。

小乘有没有缘起?可能很多道友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小乘当然有缘起,小乘不证悟缘起性空,就没办法证悟人无我空性,也没办法证悟阿罗汉果。他证悟了粗大的五蕴依缘而生,它是无自性、假立的。他们保留的是无分微尘、无分刹那,但是粗大的这一部分缘起性空是要证悟的。因为人我是依靠粗大五蕴的实执,而粗大五蕴[5]是很多法组成的。他们依靠这个可以知道,所谓粗大的肉身和心识不存在,然后没有人我,这部分缘起证悟了,最粗大的常断见会打破。所以他们有缘起性空的证悟,也有人我空性、解脱道,也打破了边执见。

唯识宗有依他起性,他们在抉择的时候,通过依他起性知道这些法都是依缘(他)而生的。遍计所执性实有的法,不是缘起的法是没有的。但他们抉择为依他而起,依他起的这部分缘起性空他也有,所以中等的常断见他也会打破。但是阿赖耶识还没抉择为空性。

在上一个颂词当中是从他们没有完全证悟缘起空性侧面讲的,只证悟了一部分,这个颂词说他们证悟了哪一部分的缘起性空。唯识宗也证悟了依他起依缘而生的部分。

自续派是世俗有,胜义无,分为二谛,抉择了缘起性空。他打破了比较细的常断见,但是最细的常断见没有打破。因为在胜义谛当中没有抉择最细微的空性,所以在名言谛安立的时候,还是保留了一些边执见。

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也讲了很多种常断见,比如顺世外道的断见、数论外道的常见,这些是最粗大的,还有一些属于小乘,在无分刹那、无分微尘方面的刹那生灭的常断见,唯识宗当中的常断见,还有自续派当中很细的常断见。抉择胜义谛的观点越深入,常断见越细,乃至于应成派的观点抉择到位之后,所有的粗粗细细的常断见、边执见完全消尽,没有一点点可以安立。

内道宗派都有缘起性空,都会打破一部分的常断见。中观应成派是最圆满的缘起性空,抉择完之后,最细微的常断见、边执见都会消亡,然后通过正见修行,可以直接获得初地以上菩萨的果位。

“此善说即怙主您,至高无上妙语因[6]”,这种缘起性空、空性缘起的善说,就是怙主释迦牟尼佛您。“此善说”,宣讲了缘起性空这个善说,可以作为安立佛陀的语言是至高无上妙语的根据。佛陀的妙语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佛陀讲了缘起的缘故,所以我们说凭缘起的理由绝不依于边执见。

世间的学说和外道的教义都没办法和佛陀的妙语相比。就像小孩子说我爸爸是全世界最厉害的,谁都打不过他,没啥根据。但是我们说佛陀的妙语是至高无上的,有没有根据呢?有,而且根据非常明显、无可挑剔,就是宣讲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善妙正理,依靠这样宣讲缘起的理由,我们把佛陀妙语安立为至高无上。

我们能够学习《缘起赞》,一方面感激宗喀巴大师,一方面感恩大恩上师翻译并给我们传讲。我以前虽然也学过讲过一次,但是这次再学再讲的时候,对佛陀、佛法的殊胜性,还有缘起性空证道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很多道友也很有善根,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缘起性空进一步引生了殊胜的见解,逐渐的把自己的很多实执打破了。这在整个轮回里,和我们学习佛法的整个过程当中,绝对可以称之为里程碑的重大转折。

我们如果真正地了知了佛法教义中精华的缘起性空。就像刚刚讲的一样,知道一切万法的本性,就在我们天天这样走来走去,每天的生活、工作过程当中,没有离开过我们,就是等着你发现而已。发现它也不需要很多辛苦,打一百年工,攒钱之后怎么样。你坐着、走路、吃饭,乃至于上卫生间什么时候都可以观察这样的自性。

这种见解一旦在我们相续中树立起来之后,就是无价的如意宝,非常珍贵。而且不会得到之后只有一个暂时的利益,这是一个究竟的利益,对我们来讲这是完全抉择真实义的最殊胜圆满的阐释,能够彻底颠覆轮回。佛陀、传承上师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如果他们没有讲,我们谁能懂这些?没有人能够想到的,刹那的怀疑都没有。这么多人在用缘起,在缘起当中不断的转生,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痛苦,不断的哭,不断的笑,谁怀疑过、发现过、修行过?都没有。即便是很多想修行的人都是南辕北辙,不但没有修持真实解脱的因缘法,反而加重了他的实执,根本不是解脱道。

这里讲到的这些,真正来讲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遇到可以学,可以去抉择,也可以思维。这里讲的缘起因,一方面不是很复杂的,刚刚我们讲了这些正面、反面,不断的几个回合下来,基本上就可以确定就是无自性、无实有。平常我们讲的空性,就是这个。

有的时候我想,佛陀非常慈悲善巧,他在讲万法本性的时候,用了很多不同的名词,比如空性、离戏、无实有、无自性、无本体、实相、如来藏等等,反正用了很多。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对词句的解读、相应的程度也不一样,你给他讲空性一下子想到空荡荡的,啥都没有了,没有希望的状态。如果你给他换一个词句,说无实有,他觉得无实有好理解,就是说这个法不是没有的,虽然是有,但是没有实有,它是无实有、假立的,这就容易理解了。没有自性,不是说没有显现而是说没有实有的自性。有的时候换一个词句我们就容易找到一个突破口,进去之后就发现这是空性,有的时候空性就是离戏、无实有、无自性,很多词句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很多人对于词句的语境,使用的习惯不一样,这和我们的根基、接触的知识,或者前世是不是哪些词句我们串习的多一点,比较有触动,这时候我们以这里作为突破口。佛陀给了我们很多入门的钥匙,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一扇门。你跟他说离戏、空性、没有、无,他容易落到一种空荡荡当中,而产生恐怖。但是如果你跟他说无实有、无自性,虽然很多人还是理解不了,但是对他而言,无自性、无实有还是比较容易趣入的。因此当我们想空性的时候,如果感觉钻入了牛角尖、到了瓶颈,你换一个词,也许就可以打开思路。

今天我们是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1] 佛教术语,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

[2] 无自性就是空,是显现法的无自性。

[3] 不是亲口开合没有根据或者通过权威压迫的反驳。

[4] 即常断见,有无见。

[5] 蕴,即集聚的意思。

[6] 因,即理由、根据的意思。


扫码下载原文及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