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由于真能除假, 故而以空性智慧必定可以战胜无明。——《中观庄严论解说》105(视频音频讲记) 返回

由于真能除假, 故而以空性智慧必定可以战胜无明。——《中观庄严论解说》105(视频音频讲记)

文殊密语 2021-04-26












105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中观庄严论解说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仁波切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科判

⬛ 甲一、所说支分

⬛ 甲二、所说论义


🔘 乙一、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 丙一、名义

🔷 丙二、译礼

🔷 丙三、论义


🔴 丁一、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 戊一、认清二谛之理


✴ 己一、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 庚一、立根本因

 🔹辛一、真实立根本因

 🔹辛二、旁述

💠 庚二、建其理

🔹辛一、建立宗法

 🔹辛二、建立周遍


✴ 己二、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 庚一、认清显现许实空之世俗

 💠 庚二、分析彼世俗之自性而宣说

🔹辛一、显现许无欺而存在

 🔹辛二、现基必为实空


🔶 戊二、遣除于此之争论


✴ 己一、略说无过之理

 💠 庚一、能推翻辩方观点

 💠 庚二、无以反驳之理


✴ 己二、广说彼义:

💠 庚一、遣除于胜义之争论;

🔹辛一、远离四边之胜义中无有承认之理

   - 壬一、宣说具有承认之相似胜义

   - 壬二、宣说远离一切承认之真实胜义




    

🔹辛二、遣除于彼之诤论

        

    - 壬一、辩论自性若是空性则成众生皆现量通达;

    - 壬二、辩论若空而不现则成谁亦不证悟故因无义;

    - 壬三、辩论无自性不成宗法等故所立与因之名言不容有。

💠 庚二、遣除于世俗之争论。





🔶 戊三、如是通达之功德


🔴 丁二、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 乙二、如是分析之必要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前面已经讲了瑜伽现量的本体和分类,那什么叫瑜伽现量呢?下面继续讲瑜伽现量的释词。








【三、释词:依照藏语,“瑜伽”是指心安住于真实义中或者与真实义相应;】








依照藏语,“瑜伽”就是指

心安住于真实义中,

或者说通达一切万法的真相。


真正通达一切万法真实义

或心与真实义相合的人,

就叫做瑜伽士。


现在有些人认为:所谓的瑜伽士就是留着头发、喝酒、抽烟或者做比较超胜行为的人。实际不是这样的,真正的瑜伽士,既可以是出家人也可以是在家人。以前印度、尼泊尔的雪山上有很多闭关的瑜伽士,不过他们对出家的闭关修行人,有时候不称为瑜伽士。但按理来讲,只要内心完全通达真实意义、了知一切万法真相或法性,就称之为瑜伽,这种人也可以叫做瑜伽士。








【“现量”则指明了呈现。而在梵语中,“现量”的意思以“札德”与“阿嘉”相结合而称为“札德雅嘉”。其中“札德”,直接翻译则涉及“各自”等许多意义。“阿嘉”是根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依靠各自之根或者称为根依。】








现量又是什么意思呢?

“现量”就是指明了呈现。


不管见柱子、瓶子等任何法,无有任何阻碍和隔阂,就称为现量明见。梵语中,“现量”的意思是将“札德”与“阿嘉”结合而称为“札德雅嘉”,其中,“札德”直译过来有“各自”、“殊胜”等意义,“阿嘉”则是根的意思,二者结合起来,即依靠各自之根,比如眼根、耳根、鼻根等,全部依靠各自之根而照见,也称为根依。


所谓的释词非常重要,比如我们经常说“我要听法去”,从广义来看,柱子、瓶子等万事万物都可以叫法,但从指定意义而言,所谓的“法”,就是指佛陀所宣说的不让众生堕入恶趣的殊胜方便法。在印度梵语中,法称为“达玛”,《瑜伽师地论》等很多论典中说法有十种含义[1],其中佛陀所宣讲的法,指的是住持或者救护之义,也就是从恶趣当中救度过来,我们所要听闻受持的就是这种法。所以,明白佛法所运用词语的含义很重要,大家在学习闻思的时候应该细致一点,只是表面泛泛了解肯定不行。





1



所知: 涵盖有为、无为的一切万法。

道:佛经中说正见是法,又是所修之道。

涅槃:佛法总分为教法与证法两种,其中最究竟的证法即是“涅槃”。

意境:意是一切诸法的所生处,境即六识中意识的对境,亦即“色声香味触法”中之法。

福德:佛经中讲到国王及其眷属等受持善法,共积福德之法。

寿命:佛经中说凡夫乐于见到常久之法。

教典:如经典、论典皆称为佛法。

未来:如说此身是“老”之法,“未来”必定会老死。

决定:如佛陀在经中已经决定了“沙门四法”。

法规:如国家法律等。


此处所说的瑜伽现量,用比较粗浅笼统的说法,就是指圣者们可见可知的有境。如果详细分析可以叫根依,为什么是根依呢?前面已经讲过,瑜伽现量可以分为声闻、缘觉、大乘三种圣者现量,再从有学与无学的角度来分有五种。这样的瑜伽现量并不是依靠眼根、耳根、意根等产生的,而是依靠等持或修持产生的有境。那么,为什么又将佛陀照见一切万法的瑜伽现量解释为依根呢?对于这一疑问可以回答:这只是从说词角度而言的。








【从释词与说词的角度而言,例如,所谓的“海生”一词,对于海生莲花来说释词与说词兼而有之;而对旱生莲花来说唯是说词;海生动物只有释词而无说词。】








本论前文已经讲过,世界上任何一种名称都有释词、说词两种,有些名词只有释词没有说词,有些只有说词没有释词,有些二者都具足。比如词藻学中所说的“海生”,对大海中出生的莲花而言,既有释词也有说词。从历史上来讲,人们也将莲花生大士称为海生金刚,因为他是国王恩札布德在大海中取宝时,于莲花中发现的[2]。对旱生莲花来说只有说词、无有释词;对海生动物来说,因于大海中产生而具有释词,人们却未称其为海生,因此没有说词。


[2]历史上也有不同说法。








【同样,这里的“札德雅嘉”一词虽然就释词而言是依靠根之义,但可涉及到取自相的所有识。也就是说,根现量与意现量二者既有释词也有说词;自证现量与瑜伽现量二者只有说词而无有释词;迷乱根识虽有释词却无说词。】








同样,“札德雅嘉”一词,

虽然从释词而言,

是依靠各自根而产生之义,

但从说词角度来讲,

凡是无误了知自相的有境

就称为现量。

也就是说,

眼耳鼻舌身五种根现量

分别依靠各自根而产生,

所以,释词、说词二者皆有;


而所谓的意现量,

第六意识灭尽后

无间产生之法即是意根,

也是既有说词也有释词。


自证现量,

是从心自明自知的角度来称呼的,

并未依靠任何一个根而产生,

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说词、无有释词;


此处最关键要讲到的

即是瑜伽现量,

它并不是依靠根产生,

而是依靠等持产生的,

所以只有说词没有释词。


对于世间上的名词,了解其释词和说词的差别以后,在辩论和自己理解的过程中都会有很大帮助。比如印度梵语“布达”,汉语即是佛陀,从意义上来讲为正觉,对真正的佛陀来讲,既有释词也有说词;藏语中将佛陀叫做“桑杰”,如果一个凡夫人叫“桑杰”的话,说词确实是有的,但他是不是真正的正觉呢?不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说词没有释词;对瓶子而言,既没有佛陀的释词,也没有佛陀的说词。


迷乱根识虽有释词却无说词。


比如具有眼翳者见到黄色海螺,或者捏着眼睛时见到的二月显现,由于依靠根而产生,所以具有释词;但是以迷乱的缘故,只是一种相似现量,而非真正的现量,所以不具足说词。


以上对瑜伽现量的说词、释词作了分析,下面要遣除有关瑜伽现量方面的一些争论。《释量论》第三品和《量理宝藏论》第九品中也有相关的辩论,这方面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明白。








【四、遣诤分为总说与别说,总说又包括因之辩论及果之辩论。其中第一因之辩论又有关于“本体”的辩论与关于“作用”的辩论两个方面。】








遣争分为总说与别说,总说又包括因之辩论及果之辩论。第一因之辩论又有关于“本体”的辩论与关于“作用”的辩论两个方面。


此处所说的“因”、“果”全部指瑜伽现量。很多人以前对佛法的道理只是一种粗浅了解,在自相续中具有很多的增益分别念以及邪见、疑惑等,所以,对于佛法中所说佛陀的现量到底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明白。








【(一)关于“本体”的辩论:

有些外道说:“尽管久经修习,但最究竟的明现境界不可能出现。”】








首先是关于“本体”的辩论。


佛教认为,

佛陀经过长时间的修习,

最后获得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

或者用因明术语来说,

佛陀已经获得了究竟的明现境界。

因为凡夫众生对一切法不明究竟,

不能称为明现,

而佛陀已经具足

照见一切万法的智慧,

所以称为究竟明现。


但顺世派等根本不承认因和果的外道,认为佛陀至高无上的瑜伽现量不能成立,他们说:“尽管久经修习,最究竟的明现境界也不可能出现。”








【(在此以三相推理的方式驳斥对方的观点:)不离能修习证悟实空之智慧的方便而修行〖有法〗,有朝一日可以出现究竟的光明境界〖立宗〗,因为自之所依稳固并是串习自然殊胜之修行故〖因〗,如串习贪欲与恐惧之心〖比喻〗。】








在此以三相推理的方式

驳斥对方的观点:

不离开证悟空性智慧的方便方法

而精进修持(有法)

有朝一日必定会获得

究竟的光明境界(立宗)

自之所依稳固

并串习自然殊胜之修行故(因)


从我自身来讲,只要我不离开智慧方便而修持,终有一天,一定会获得瑜伽现量,因为我心的相续并非现在有明天消失,而是乃至佛果之前稳固存在,以此稳固的所依不断串习殊胜修行,最后必定可以达到最究竟的果位。


以比喻来说明,就好像串习贪欲和恐惧之心一样,某人每天观想悦意对境时,虽是不合理作意,但只要观想得清楚并始终串习,在梦中或者迷乱显现中会亲自显现这一对境;胆子比较小的人经常认为某处有毒蛇,到一定时候,毒蛇也确实会出现。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只要一直观想某一对境,最后必定会出现这种境界。既然非理作意都可如此,那么,如理作意并按真实空性法门如理如实修行的话,最终一定会生起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究竟智慧。


这是特别好的一种推理。这种推理,在任何因明场所中都无法遮破和推翻。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

不论自己还是他人,

只要精进修行,

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就,

为什么呢?

所依如来藏非常稳固的缘故。


正因为相续中的所依稳固,

我们年轻时背诵的论典

到年老时仍然可以忆持不忘,

或者前世对空性法门

有一定串习,

即生遇到空性法门

也会数数欢喜。

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高僧大德们的传记可以看出,

很多人在将近百岁的时候,

仍然可以忆持并宣讲佛法,

由此可以看出,

其相续如果不稳固,

又怎么会如此呢?

不可能的。


大家务必要通达这一道理,一方面了知人的前世后世确实存在;另一方面,正因为前世后世存在,通过不断修习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最后终有一天会现前佛果。








【所谓的“所依稳固”是说前面的能力熏染到后面,致使后面超胜前面,前后连续不断之义。而并非前面对后面无有帮助。】








此处所说的“所依稳固”,

是指前面的能力熏染到后面,

致使后后超胜前前,

前后连续不断。

比如我今生背诵很多论典,

到后世也会有很深刻的印象,

像安慧论师一样。

因为我们的如来藏

或心的相续一直非常稳固,

并非忽而有忽而无,

所以,前面听闻佛法

或者修行的串习,

对后面仍然具有很大帮助。








【顺世外道等认为这一推量不成立,由于前后世不存在导致所依稳固不成立。对于他们的这种理论下文中再予以破斥。只要所依稳固修习就必然会越来越明显,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惧之心一样,这一点以我们自身的体验可以成立。】








顺世外道等认为

这一推理不能成立,

因为前后世不存在,

所以心相续稳固的道理

也就不能成立。


对于他们这种理论,

下文再予以破斥。


实际上,通过精进修习,首先获得资粮道、加行道,之后是一地、二地、三地……最后到佛果之间,所获得的境界会越来越明显。就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惧之心一样,这一点,通过我们自身的体验也可以了知。








【(二)关于“作用”的辩论:


如果有人认为,即便有修习,但依靠无我却无法遣除三有(轮回)。】








下面是关于“作用”的辩论。


有人说:

虽然具有最高的无我智慧,

但依靠它又怎么会

断除三有的根本呢?

不可能断除。








【完全能遣除,作为一切果当然无因不可能产生。那么,轮回的因到底是什么呢?】








这种说法不合理。只要通达无我的道理,一定会断除三有轮回。作为一切果当然无因不可能产生,那么,轮回的因到底是什么呢?








【大多数外道声称:业、身与心三者聚合即是轮回的因,如果已断除了其中任何一者,果就不会产生,如同无有水肥的种子一样。因此,为了使业与身体穷尽要在(身体上)百般苦行。】








以裸体外道为主的诸多外道认为:业、身与心三者聚合就是轮回之因,其中任何一者如果断除,就再也不会在轮回中流转,如同无有水肥的种子一样。因此,他们为了使业和身体穷尽,经常会使身体遭受百般苦行。


现在的一些狂热宗教经常会出现自杀性爆炸等行为,以前的裸体外道则依靠五火使自己的身体灭尽。以前藏传佛教中有一位大师说,他去印度的时候看见很多外道从特别高的树上跳下来,认为如此便可获得成就。有位大德以很不满的语气这样说:这些人究竟有没有成就也不知道,反正树下面的尸体特别多。








【但实际上,依靠这种方式并不能断除业,因其无量无边之故。如果尚未断掉我执,即便断除了业,它也会再度萌生,其原因是,如同未铲除树根而剪树枝一样没有任何利益。如果断除了我执,那么就像干薪穷尽的火一样,业力自然泯灭,而无需另行遣除。】








外道各种各样愚昧无知的行为非常不合理,身体灭尽后能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呢?不可能。


实际上,《俱舍论》、《现观庄严论》等所有佛教典籍中都说:


轮回的根本就是

萨迦耶见或者无明。

如果六道轮回流转的根本

——无明没有断除,

仅仅依靠表面形象的行为

不可能断除轮回。

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业的力量和作用

无量无边的缘故。


就如同只是修剪树枝而未铲除树根,会使树木更加茂盛一样,仅仅在身体上苦行、心里面造作根本不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断除我执,而我执的来源就是无明。所以,必须通过空性智慧的正见断除自相续中的无明,由此断除我执,这时,就像干薪穷尽的火一样,业力自然而然便会泯灭,根本无须另行遣除。








【可见,外教的道并不是消灭三有的正道。其实,轮回的因就是不晓诸法之自性的无明,尤其是俱生坏聚见。只要坏聚见存在,依靠它就必然有烦恼、业与痛苦产生;如果消除了坏聚见,则这一切都不得产生。】








可见,外教所行之道

并非超离三有的正道。

其实,轮回的因

就是不知晓诸法自性的无明,

尤其是俱生坏聚见,

也即萨迦耶见——

认为我和我所始终存在的见解。

这种对五蕴聚合的执著

——坏聚见只要存在,

依靠它就必然会

产生烦恼、业和痛苦;

如果消除了坏聚见,

这一切都不会产生。








【这一点以事势理成立。】








这一点,通过正理以及大小乘所有的经论教证都可以成立。世间上的任何一种痛苦,实际都是依靠我执产生的,比如我的身体很难受、心里特别痛苦,如果对“我”的执著不存在,这种痛苦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我和我所见在世间中是最可怕的。


大家在学习中观和大乘佛法的时候,能不能从理论上、修行上尽量打破我执,这是所有修行人最根本的一个问题。世间上有无量众生,每个众生都有我和我所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每天都在奔波、每天都在寻求,但是这种无意义的行为根本无法解决自我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说“只要断除我执就可以灭尽轮回”以事势理成立呢?当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对“我”的执著如果不存在,我今天所有的痛苦还会出现吗?不可能出现。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因为执著“我”,这一点无须问任何人,你自己真正反观一下就可以了知。


对于无明和萨迦耶见,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认为心和心所一体,以此理解可以将此二者说为同一体,只要萨迦耶见存在,无明必定存在;若从心和心所分开的角度,萨迦耶见属于见,而无明属于非见。








【因此,业与痛苦的根本即是烦恼,如(《俱舍论》中)云:“于许烦恼如种子,如龙树根与糠秕。”一切烦恼的根本即是坏聚见,如云:“一切过患之根本”。】








因此,业与痛苦的根本就是烦恼,《俱舍论》云:“于许烦恼如种子,如龙树根与糠秕。”烦恼是一切业和痛苦的来源,它就像种子,因为依靠种子会生起茎、叶、花果,同样,只要烦恼的种子存在,世间三有痛苦的果就会出现;烦恼就像龙王,只要龙王存在,大海必定存在,而烦恼存在之际,三界轮回的苦海也会存在;烦恼像树根,只要树根存在就会出现树叶、树枝等,只要烦恼的根本存在,世间的各种现象便会存在;烦恼就像具糠秕之果实,以糠秕未被烧坏的缘故,此果实播种到田地中就可以成熟,而烦恼未以智慧烧尽之前,决定可以成熟后际相续。《俱舍论》第三品中有关这方面宣讲得非常详细,并讲到十二缘起可以包括在业、烦恼、事三者当中,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入中论》也说:一切烦恼过患的根本就是坏聚见[3]。


[3] 《入中论》: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








【如果有人心怀这样的疑问:对于(坏聚见)这一根本,能够断除吗?】








有人或许会有这种疑问:一切轮回痛苦的根源是坏聚见,但想要断除坏聚见可能不容易吧?








【能,因为坏聚见仅是增益而已之故。】








决定可以断除。

因为坏聚见并非万法实相,

只不过是分别念妄加出来的

一种增益而已。

所谓的“我”根本不存在,

但人们对我和我所的虚妄假相

产生了实有执著,

对于这种执著,

通过无我的智慧完全可以遣除。


什么叫做增益[4]呢?每个人相续中都存在各不相同的一些增益,比如外道所说的上有天堂下有地狱,他们如何说我也如何相信,这是一种增益;有些人认为解脱不存在、佛陀也不存在,这也是一种增益。


[4] 增益:不存在的妄执为存在、存在的执为不存在等不符合道理的分别念。分开来讲,不存在之法妄加增上,称之为增;原本存在功德反而诽谤其为不存在,称其为益。








【断除我执的对治法:由于慈心与不净观等可以与我执相应而存,它们之间并不相违。(所以,慈心与不净观等不能充当断除我执的对治。)而证悟无我的智慧却与我执完全相违,如同光明与黑暗一般。(因此,断除我执的对治法唯有证悟无我的智慧。)】








那么,修持慈悲心与不净观等可否断除我执呢?修持悲心、不净观等虽然具有很大的功德与加持,然而,正如《释量论》中所说:慈悲等与我执不相违,故无法断除[5]。


[5] 《释量论》:慈等痴无违,故非尽除过。


慈心、悲心与不净观等,

与我执并非直接相违,

以此不能充当断除我执的对治。


而证悟无我的智慧

却与我执完全相违,

所以,断除我执的对治法

唯一是证悟无我的智慧。


佛陀再三赞叹《般若经》的原因就是这样,唯有依靠般若空性的智慧,才能彻底断除三界轮回根本的我执。


所以说,学习中观空性法门非常有必要。如果未了知空性法门,而是今天做慈善明天搞扶贫,做这些善事虽有功德,却无法依此断除我执,依靠我执仍会在轮回中不断流转。


如果不想在轮回中流转,

一定要断除种子,

故而在修行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无我空性的法门

放在第一位,

不要将其他简单的行善行为

放在首位。


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修经堂等一些形象上的善事,虽然也具有功德,但以此不能消除众生相续中真正的无明烦恼,必须以与之完全相违的空性法门作为对治。就如同黑暗可以与其他任何法并存,唯有光明才能将它遣除一样。因此,大家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对自身修行和弘扬佛法极其关键。








【由于真能除假,故而铲除轮回之根本的道以事势理成立,就像种子虽无始但被火烧尽可见后际一样,轮回虽然无始,但如果证悟了投生轮回之障碍的无我,则它的后际成立。】








由于真能除假,

故而以空性智慧

必定可以战胜无明,

这一点以事势理成立。


就像种子虽然无始,但以火烧尽后再也不会生根发芽一样,每个众生相续的轮回虽然无有初始,但是证悟与投生轮回直接相违的无我空性智慧以后,所谓的轮回便已经终结。







(小编注:【】里为麦彭仁波切所造《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的原文。)




 




胜妙刹土寂静眼,

如莲瓣饰笑盈盈,

现量照见何者前,

供此善说音令喜。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