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get师之密意。
简单来归纳,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
——大德
对上师的一切经过认真观察之后,我们一定要修学上师的意行,在实际行动中,上师是什么样的,自己也应原原本本按照那样去修持。
俗话说:“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作为修行人,理应效仿往昔诸佛菩萨的行为, 弟子依止上师也同样是随学上师。
上师的意趣、 行为怎样,弟子相续中也要得到,就像神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印模中有什么图案, 甚至有一点点缺陷,也会全部显现在神塔小像上。
同样,上师有怎样的功德、悲心、智慧, 弟子也要与上师一模一样,即便不能完全相同,也要尽量具有基本相同的功德。否则,上师就像佛陀一样智慧、悲心超胜,弟子却什么都不具足,反而具有很多恶行,那就称不上是上师的弟子了。
其实,无论大圆满还是禅宗,都强调要以心传心。就像六祖听五祖传《金刚经》时,依靠上师的加持,他听到其中一句就开悟了。此时,他深有感慨地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就是弟子完全得到上师功德的实例。
还有唐朝的法常禅师,初见马祖时问:“如何是佛?”马祖回答:“即心即佛。”他听后豁然大悟。即使多年后经过一些考验,他仍跟上师的密意和意趣无二无别。
所以,我们每次修完“上师瑜伽”,都要将自己的分别念安住在与上师智慧无别的境界中。倘若你实在观想不来,也可以只想:“我现在所想、所观的,就是上师的密意。”简单来归纳,即我们以分别念一想上师,这就是上师的密意。
在这方面,其实还有很多道理需要发挥、 值得解释,但因为时间关系,只好简而言之了。
有些道理讲多了也不一定有必要,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大圆满前行》的原文。这次的讲记比较广,全部整理出来有十几本书, 让你一个一个看的话,有没有时间也不敢说。但是《前行》这一本书,每年看一遍、两年看一遍,或者十年看一遍,我想应该不会很困难 吧!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