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六祖坛经》11:智慧品之十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像水有波浪一样,有执著就有生死,执著是因,生死是果,有生死和因果即是轮回。
倘若具备智慧,就可以断掉无明,从而彻底解放,获得自由,届时我们便会抵达彼岸。
摩诃和般若解释完了,下面讲“波罗蜜”。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梵音,唐言彼岸到,解义离生灭。”“西国梵音”,指当时印度的梵文,不仅波罗蜜一词,摩诃和般若都属于西国梵音。唐朝时将波罗蜜译为“彼岸到”,进一步解释是“离生灭”,即脱离生死。“灭”,意为死亡;“彼岸到”,指脱离生死,到达彼岸。
什么情况下有生灭,什么情况下无生灭?
“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是为此岸”。“着”,是执著;“境”,指外境,外面的世界。“着境”的意思是,对外面的事物怀有执著,认为真实不虚。有了这种执著,必定会起烦恼;有了烦恼就会造业,造业便流转生死轮回。像水有波浪一样,有执著就有生死,执著是因,生死是果,有生死和因果即是轮回,亦即此岸。
何谓彼岸?“离境无生灭,如水承长流,故即名到彼岸,故名波罗蜜”。“离”,指仍然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想,但没有任何执著,非常清楚地了知一切所见所闻皆是空性。离境,则生灭开始停止,如水长流,水面平静,不起波浪,这叫到达彼岸,也称作波罗蜜。
所有宗教都有自己设定的此岸和彼岸,目的都是从此到彼,并且会提供相应的方法。譬如西方宗教,此岸大多是人间或地狱,彼岸往往是天堂;早期印度教的此岸是轮回,彼岸是升天。绝大多数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必须要跟随上帝等造物主,或者依靠与某位神祗的沟通。
其他宗教对错与否,我们不作评论,这里仅仅阐述佛教的观点。佛教认为,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到达彼岸;至于方法,不用求任何造物主、鬼神,也不是祈祷、烧香、拜佛,而是拥有智慧。
为什么有了智慧就可以到达彼岸?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在此岸,谁让我们待在此岸?其实没有他人控制,仅仅因为自己念念有愚——每个念头都有无明和烦恼,因此,我们只能流转于生死轮回之中。倘若具备智慧,就可以断掉无明,从而彻底解放,获得自由,届时我们便会抵达彼岸。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当念头出现时,无需寻找,已是妄念。
倘若能用智慧去修每个念头——意即证悟,那么法身就是心的本性,本性等于佛。
对于凡夫而言,贪、嗔、痴、慢、嫉不是五方佛,而是五毒。若能在愤怒之时了知其本质,此毒瞬间会变成智慧,所以说烦恼即是智慧。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