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回忆录46课《文殊大圆满》的要义
我们讲《西游回忆录》现在第三站当中,落基山,法王在那里弘法行的教言。这个里面,我昨天也讲了,这个《文殊大圆满》这个摄义,这个要义的话,确实,我自己感觉很有收获的。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样的比较忙碌的时代当中,把所有的这个前行,从这个人身难得一直到无上大圆满,包括《六中阴》,这些法全部都是用一两句话来介绍。所以这样的窍诀在我们以前所见过的里面是比较罕见的。
之所以罕见是因为它文字很少,但是里面内容很深。以前前辈的大德们所造的论,文字特别多的,这种论是很多的,但是很少有特别精要,特别窍诀的,就这种很少。所以,我当时翻译的时候,很想这辈子把这些窍诀给你们,哪怕是念一遍,或者哪怕是说一下。不然的话,有些人不一定发现。
就像我刚才讲那个采药的比喻一样的,我说这个地方很好啊,你们看一看这里有宝贝啊,就这样听一下的话,可能有智慧的人会看,否则的话你自己就下去了。好多窍诀都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人讲的话,自己好像觉得“啊,是一样的,这里就这样的”,不想去了。但每个人感觉,自己得到的加持这些都不同吧,也许你们有些没什么感觉,你们自己看吧。
我觉得这些窍诀并不是因为太广了而特别精彩,恰恰是因为很略而特别精彩。很略的话,实际上我们也知道,我们修四加行,修五加行的话,你们修长时间,要看那么多的引导文,但是,归根结底,你的相续当中真的生起了“因果不虚”的道理的话,已经可以了。真的讲起来“人身难得”也是一样的,包括我们皈依和发心这些的话,归根结底还是这么一点,这叫做是窍诀。
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法王如意宝即生当中最深的窍诀就是这个《文殊大圆满》。这个《文殊大圆满》无论如何,自己还是随身带着吧。我们也准备做一个法本给大家。以前的这些讲义,这些有时间看的话也可以,没有时间也不要紧。但至少是……我记得我们最早的时候讲过嘛,最早的时候,大概是法王在世的时候讲过,有些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把《文殊大圆满》随身带着的,这个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现在二三十年了,大家都一直不离身体,这也是说明对大圆满的一个信心,这样还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就讲,首先观想:在自己平庸的身体当中,以风脉的作用燃火,让自身所有不清净的部分清净于法界,这就是净化不清净的圆满次第。再将自己观为文殊童子身,在身体的中央,如理明观风脉明点的所有庄严,这就是风脉明点的观想次第。
我们这个风脉明点比较复杂,它这里分为清净和不清净两个层次来讲的。
依靠从脉道当中引风的作用,脐间燃火,甘露从顶间的“杭”字降下来,遍满我们整个的身体,在空乐无二的境界当中入定。这就是真实的“圆满次第”的引导。圆满次第的引导是以这么一个简明扼要的词,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上师瑜伽和圆满次第这两个引导,是相应总密宗续部的前行引导。上师瑜伽法王在其它地方也讲过生起次第,然后圆满次第。这两个生圆次第也好,或者上师瑜伽和圆满次第,是整个密宗的玛哈约嘎、阿底约嘎,和外续部密宗的前行法。
依靠寂止、胜观等诸多方便,抉择自心的法性,有些是寂止法、有些是胜观法,它的方便方法不同。比如我们找心的来源、住处、去处,区分有寂、还有吽字的唱诵,一直到观修等等大圆满不共的前行,包括四大瑜伽等等,是大圆满不共自宗的前行。
一旦对于心的法性,不仅仅是依靠伺察意和推理来通达,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上师的窍诀现量见到心的本性,这就是"直断"的引导文。"直断"的引导,《大鹏展翅》有那么多,前一段时间念传承的时候。《法界宝藏论》里面也是全部讲的直断的要诀。如果我们广说就是这些,如果略说就这么一点。
“不仅仅依靠”还是“依靠”,当然有些里面是说不用 “依靠”,法王这里还是“依靠”,就是观察吧。因为《法界宝藏论》和《大鹏展翅》里面其实也就是观察,是有一些观察。同时主要是现量见到自己的心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直断的引导。
然后使自己的身体清净为佛身、语言圆满为佛语、明点成熟为智慧。这里净、圆、熟,在《现观庄严论》和其它论典里面是一个特别的专用名词,大家应该要记得。这个分别成为佛身、佛语、佛的智慧的方便,这个就是"顿超"的引导文。“顿超"的修法传承也给大家念了,用一句话来讲就是这样的。
依靠修行此道的力量,逐渐圆满四相,现前拥有四身五智的自性,这就是总大圆满见修行果里面的果。这以上这些是"即生成就"的引导法。下面讲的是四中阴或者说是六中阴。
临终解脱的教言是:当你临近死亡时,把自己明观成文殊童子身,在心间明点的中央,将心识观成一个白色"阿"字,用悦耳的声音念诵"阿",并观想这个"阿"越升越高,从头顶冲出去,融入住于顶上的上师金刚文殊的心间。这里金刚文殊是跟上师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圣尊,融入到他的心间。上师也是越升越高,去往极乐世界。如是反复观修,就是"临终往生"的引导。临死中阴其实是从出现死相,到最后断气之间的时候,这是临死中阴,在文殊大圆满当中也有。这里稍微有一点不同,文殊菩萨顶上没有阿弥陀佛,其它都一样的。这个是临终的教言。
人死以后,在法性中阴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声响、光芒、光线、本尊。那时候如果不执著一切相为真实,自然的安住,就会解脱于佛地,这就法性中阴的引导。我们很多人对什么叫法性中阴,什么叫临死中阴,这些不懂的话,法王用很简单的语言给你讲明白。前面临死中阴我们没有得到解脱的话,法性中阴就像闪光一样很短的,这个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景象。如果你在那个上面安住,不害怕、不恐惧,然后自然安住的话,那个时候在法性中阴当中能成就的。
等自现中出现如梦般的六道景象的时候,要祈祷上师,记起之前修炼的所有临终窍诀,就会解脱于自性幻化刹土当中,这是转世中阴的引导文。前面显现“吽”字和六道的各种现象,这个时候你就选择胎门,祈祷上师,那个时候是很复杂的。其实我们人死的时候真的很快的,有时候这些中阴窍诀希望大家还是要做好准备吧,不然一直学学学。人生苦短,我们都有美好的愿望,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现前?好多人愿望没有现前(上师念藏文),前行引导文有这么一句“求乐受苦生多忍受”,求快乐实际上是受痛苦的,然后祈愿对轮回升起厌离心。我们人生就是这样的,人生求乐受苦,求美好的快乐,每个人都这样的,他(她)希望好一点,结果整个人生以痛苦而度过,所以愿我们对轮回真的产生出离心。其实人世间当中没什么可贪的,不管是什么呢,人生是很苦短的,就没有什么可贪恋的。你想再怎么样的话,也仅此而已。
所以我们有些人出家,学佛真的是最好的选择。我是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以前去一些学校的时候,他们很多人问“你对自己的选择后悔过没有”?说实在的,从来没有后悔自已的选择。虽然我修得不好,各方面很差劲,但选择这条路还是很有用。如果没有出家的话,我会更苦更糟糕。所以这里法王讲了那么多特别好的教言。把这些教言全部扔在一起,到时我们死的时候跟一头牦牛一模一样,跟一条狗一模一样的,叫苦连天,害怕啊,恐惧……这样的话,遇到这些窍诀就特别可惜,反正你们自已再看看吧,不知道自已将来死的时候怎么样,但觉得这些自己还是应该想一想。
以上已经明确讲了,上根者即生解脱,中根者法性中阴的时候解脱,下根者自性化身刹土中解脱这三种。这三种引导法王讲得特别精彩。我们如果广讲的话,背很多教证,这样的话还是可以的,我也会广讲。我去有些学校里面讲的话呢,我每次都是讲不完。自己心里先做一些准备啊,一般我就讲一个小时左右,讲的时间不能太长了。因为在很多学校里面,一节课就四十五分钟,你再给它加上十五分钟的话,差不多了,然后就互相问答,这样比较好。我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是我讲来的话,广讲应该是可以。如果略讲的话呢,让我把大圆满前行用十五分钟讲完,这不太容易。其实对于很多人,包括我们有些法师,就讲的时候把要点集中起来,这个很难的。这需要有语言的辩才和语言的一个艺术,没有的话,很难的。所以,这里你们方便的时候跟《手中赐佛》,或者是《六中阴》、《大圆满心性修息》这些对比一下,就知道法王当时讲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
这些就是《手中赐佛》的引导全部的这个内容。
《手中赐佛》的特点
法王就讲了,这个引导文有三种显著的特点:言简、意赅,具甚深加持。其中什么叫做是“言简”呢?就是指;能诠的词句就很少,浅显易懂,这样的法理似乎从未在印度和藏地出现过。所谓的“意赅”是指;总得来说,在实修所有佛典的要点时,没有比它更殊胜的法了,尤其是它宣讲了从四厌离心开始到正行实修完整的道,全部讲了,是一个人要修行成就完整佛道的无误方便法。那么第三个讲的就是,“具殊胜加持”是什么呢?就像总大圆满的任何法理都不可思议,它也具有加持啊。我刚才也讲了,文殊大圆满,它是见解脱,闻解脱,触解脱,忆解脱,就像整个大圆满一样的,那么这个法也完整具足了这些功德。
所以大家应该学到这些法以后,如果带《文殊大圆满》实在有点困难的话呢,就刚才说的《文殊大圆满》的要义,把这个都作成一个小册子,或者是小小一片,放在你自己的念诵集当中,这样也可以。因为现在很多人很懒惰,特别害怕有很多的行李,但是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带的很多。有些人法本带的是很少的,其实法本带的多一点,这样好一点。以前我们比较穷,一块钱两块钱一直攒,最后攒到一百来块钱的时候,就跑到德格去买几本书回来。那个时候买书跟现在买书还是不同的。那个时候买书真的是很难的。所以那时候的有些法本,现在一看到的时候呢,噢,这本书我当时是用什么样的心血买回来的,就是这样想的。现在好像法本多得不得了。所以很多道友呢,买法本的话呢,好像不买书,买电子书。电子书也是很好的,但电子书不知道以后会不会长存呢。如果长期在的话,电子书可以把几本书甚至几十本书都下载或者收藏,这倒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我的意思是如果实在觉得《大圆满心性休息》、《上师心滴》太重了,这些大圆满的法实在是没有办法带,那就带《文殊静修大圆满》。如果觉得《文殊静修大圆满》也太重了,就带《文殊静修大圆满》的要义,它这里人身难得讲了一句话,寿命无常讲了一句话,大圆满本来清净讲了一句,《六中阴》讲了三句话,所以这个还是很有意思的,我是这样想的。也许你们觉得没有没有,他自己误解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特别是,这一法理具有三个殊胜性,即传承近、无破誓垢染、是应时之法,这三种。其中,“传承近”的殊胜性是指,你们与怙主文殊菩萨之间,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其他人把你们分开,因此有着近传的殊胜性加持(众笑)。他们笑了,觉得文殊和你们之间只有我一个人,近传加持。确实,文殊菩萨直接传给法王,然后法王传给我们,这个意思。
“无破誓垢染”的殊胜性是指,这个法一代一代辗转相传,如果中途上师与弟子之间、金刚道友与金刚道友之间出现矛盾,法的加持力就会退失,但这部法自弘扬以来,从未有过一个破誓言的人,中间有染污过的,没有过这样的,有着这样的殊胜性。
“是应时之法”是指,不同的法应该针对不同的时间分别宣说,比如有些法是针对劫初人们长寿、无烦恼的时间说的,有些是针对浊世众生短命多病、烦恼深重的时间说的,而这个法只是针对当下,我们现在这个浊世的。尤其现在再过几百年,不知道这个有没有过失,就像世间有一些过了新鲜期,又重新做一个食品一样。为什么莲花生大士很多伏藏品,一个时代当中有一个莲师的伏藏法,就像一些东西放在冰箱里一样,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这样的话基本上是跟新鲜的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所以,有些法可以针对不同众生,在相应的时候拿出来,就是这样的。这个《文殊大圆满》的法特别针对现在,尤其在大城市里面的人,特别忙碌,心也很复杂,也不愿看很多书,也不愿意修很多法,只是要一个窍诀。“就一点点窍诀让我成佛”,又吃的多、睡得也多、也不愿意修法、不愿意背诵、不愿意看书,这样的懒惰的、烦恼深重的这些众生,那《文殊大圆满》对他(她)来讲非常好的,所以说就像对症下药一样,是应时无误之法。
好!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