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眼如何看世界
点击↖关注平台
回复“血脉论”
获得已连载合集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内心的作用。我们永远都不会否定物质的作用和价值,但一个人的幸福,尤其是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全都要依靠物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知道精神有更大的价值,精神也有更多的应用,而且这个应用是无穷的。
怎么样应用无穷呢?接下来说几个具体的应用。“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这是我们的五个感官去认知外面的世界。“乃至施为运动”,运动就是比如说我们的行走坐卧等等,“皆是自心”。
对一个证悟的人来说,他眼睛看到了某一个东西时,他已经证悟了自己的心的本性,这两个是不矛盾的。内心完全可以处于智慧的状态中,同时眼睛也可以看外面的世界。我们没有证悟的时候,眼睛看到东西,有三种可能:第一个是看到了好看的,就开始产生欲望;第二个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心里讨厌,那么这属于嗔恨心;第三个没有很明显的特别反应,没有特别不高兴,也没有特别喜欢,内心没有去分析,没有去判断,它处于一种无明、无知愚昧的状态。
所以,没有证悟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东西之后,内心要不就是贪、要不就是嗔、要不就是痴。证悟的时候,眼睛照样可以看东西,但是内心当中就不是贪嗔痴了,是处于智慧的状态中。同样的,其他感官也都是这样。在《坛经》当中学过这个,这在大圆满或者是在密宗当中,叫作六根自解脱。
根是什么呢?听声音的这个器官叫作耳根,看外面世界的这个器官就叫作眼根,五种感官再加上意识就是六根。自解脱的意思,首先说什么是不自解脱呢?不自解脱就是说,我们看到好看的东西时,就开始起心动念,开始不自在,这是受欲望控制了。证悟的人,他虽然看到这东西,但是他的内心非常自在,不会被欲望控制,他是解脱的状态,所以这就叫作六根自解脱。
那么这种人在生活、工作中,看起来跟普通人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内在的眼耳鼻舌身,都处于解脱的状态。我们普通人的话,在生活工作当中,看到某一个东西的时候,要不就是贪欲,要不就是愤怒,要不就是无知,被贪嗔痴控制住了、束缚了,不是解脱的状态,所以就不叫六根自解脱。
“一切时中,但有语言,即是自心”,“但”,只有。一个证悟的人,用语言正常地表达意思,正常地沟通,他只用语言,没有执著。我们普通人说话,语言背后有很多的情绪,语言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说佛转法轮的时候,佛通过语言给大家讲法,看起来佛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佛只有语言,语言的背后没有情绪、没有分别念。
“但有语言,即是自心”,这个地方的“自心”,要理解为证悟自心,不是指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谁都有,我们说话时候也有自己的心,没有心我们就没办法说话了。所以这个“自心”就是证悟的意思。
“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佛看到的这个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眼睛看到某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执著这个东西,看到红色的时候,不会同时看到其他的颜色;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眼前这个维度或者空间的东西时,我们就不能同时看到其他维度或者空间的东西。佛就不是这样,佛的眼睛可以看、可以听到声音、也可以嗅到味道……佛的感官有这样的功能,我们的眼睛只能看不能听。所以,“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同时,佛的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
“色无尽是自心”,“色无尽”,就是说佛陀看到的世界是无穷无尽的。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的,佛可以看得到;我们的眼睛听不到的,佛也能够听得到。佛的感官没有这些限制的,而且佛在同一个时间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维度不同空间的物质;佛的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是一样的。
“色无尽是自心”,“自心”就是证悟了。刚才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的话,实际上佛已经看到了所有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是空性,在空性当中当然不会有什么局限,所以也叫作无尽。
在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