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好的年纪,成为更好的自己
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骄阳万丈光。人们总以强烈的阳光比作少年,在这如风般飞舞的年华里,他们正处处展现着活力。青春也许是恣意,也许是彷徨,但也可以带着智慧和坚强,让人生更有意义!
请思考一个重要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生老病死,既然我们已经诞生了,就必然要面临剩下来的三个阶段——老、病、死。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在我们目前的人生观、价值观里,根本没有考虑应对这些境遇的措施,毕生所有的努力——从小到大学了那么长时间,工作得那么拼命,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就是为了生活——吃喝玩乐等等,所以,当我们大难临头——再也不能吃、不能玩、不能穿,只能等待阎罗主制裁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的努力只能得到一片空白。
别让三门平庸度
冈波巴大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他是噶举派的上师,也是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弟子。他撰写的《胜道宝鬘论》,是犹如宝鬘一般绚烂夺目的宣说殊胜之道的论典。其中的“十大遗憾之十”讲到:“风华正茂的少年,三门平庸虚度,委实可惜。”
莫负好时光
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而且效果也非比寻常。若不好好珍惜,随意蹉跎人生,等到年老再努力,因为心力和体力都会降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修行要趁早,不要等到老。
很多人喜欢说,自己现在很忙,要去学习,去赚钱,没有时间闻思修,等到退休以后,就可以到养老院里去修行了。
这种说法本身,就透露出对无常的无知。且不论自己能否活到年老,即便可以活到那个时候,你还有年轻时代的精力吗?修行是一条崎岖漫长的路。从无始以来,贪嗔痴等烦恼在我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在短短的时间中清除这些烦恼又谈何容易?修行不能等!工作、学习需要力气,需要健康的身体,修行也是一样。我们不要以为,学佛修行是老年人的工作。佛教智慧博大精深,等到七老八十再学佛,一般只能安排净土宗的一些简单修法,五部大论等深奥法门,今生恐怕就无缘了。学佛和修行,都越早越好。
找到平衡点,合理安排时间
年轻的时候,要从长计议。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分配时间,一部分用来闻思修行,一部分用来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丰收。虽然精神生活包括宗教、艺术等,但佛教徒的精神生活当中的大部分,应该是闻思修行。
年轻的伙伴们,韶华易逝,不要等年老了,才追悔年轻时没有好好把握机会、珍惜时间。让我们一起努力,在最好的年华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素材来源: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灰色字为小编语。
推荐文章:我念了这么多经,为什么还是诸事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