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第十三章 奉天万寿寺办学时代|《影尘回忆录》/ 连载035 返回

第十三章 奉天万寿寺办学时代|《影尘回忆录》/ 连载035

大光法师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7-06-14


倓虚大师的传奇一生



No.035



寿




2.四相解释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个人对于佛理的领略却有深浅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普通一般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种当然的信仰,对里边的理也不去深究。还有一种是由信仰而实行,对于念佛参禅、诵经、拜忏等都很诚恳的。按学佛的真义来说,以这种人为最对。其次还有一种人,他对佛法的信仰力不很大,但他却拿佛法作一种学术性质来研究,这种人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为最多。所以我在万寿寺的时候,时常有些有知识的人去访问。

  

  有一天,去了两个当地很有名的人;一个是于冲汉,是东北官银号的经理;还有一位是姓关的,在海关当监督,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他两个人和我并不认识,听说万寿寺办学,请法师讲经,所以特意来到这里访问一下。

  

  关先生是旗人,大学毕业,专门研究哲学。普通大学里面,在哲学部门里,包括着很多的佛家思想,所以凡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人,大多对于普通佛经也都涉猎过,在闲谈话的时候,随便就说到“性”与“相”的问题上。他说:

  

  “《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按普通现量境界来说,是有相的。佛为什么说无相呢?这个有什么凭据?”

  

  “是的!你问得很有理。”我说,“佛法并不比任何一种宗教哲学,一种主义。因为他们都是各出己见,独树一帜,所立的理论,肯定的,绝对就是肯定;否定的,也绝对就是否定;肯定与否定绝不能互相容摄。既不能互相容摄,在中间必有一种界分,有界分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名言;有名言就有相状,人的思想也就整天地执着在这种名言相状上。这在真理上来说,只是世法上的假立的名言,还谈不到真谛,更谈不到第一义谛!

  

  “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之不同点,就是能抛开一切门户知见和立场,而按着众生各种不同的根器,来破除一切假立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破除人们的执着性!在哲学上来说,肯定的绝不是否定的,否定的也绝不是肯定的。如果肯定的是否定的,否定的而又是肯定的,这等于说:某人既是甲而又是乙,某乙既是乙而又是甲。如果真的来这样说,在论理学上是犯着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在因明学上也犯着相违过。

  

  “佛法的真义,是重在显发自性,破除在自性上所起的执情,而达于实相圆融。所谓圆融就是法性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分别,无一切假立名言。

  

  “例如:‘我’‘人’‘众生’‘寿者’,这不过是在世俗上的一种假立的名言和符号,按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说,自称为‘我’称他为‘人’;无数的‘我’和无数的‘人’聚集起来,就给他假立一个名字叫作‘众生’。‘我’‘人’‘众生’三者相续不断,就称名为‘寿者’。究其实这都是在诸法差别相上假立的名言符号,以资识别的。例如我们两个人,我以我为‘我’,你以‘我’为你。反过来说,你又以你为‘我’,以‘我’为你。凡是‘我’以外的,都是‘人’,‘人’以外的都是‘我’,如果不给他安立一个名言,就分不出哪是‘人’,哪是‘我’来了。在我人聚集起来,就给他起一个名子叫‘众生’,这是因人我而立的。众生相续不断,又给他一个名字叫‘寿者’,这是对‘断灭’而立的。这四相的根本,都是以我为出发点。既是我,又是人,又是众生,又是寿者,这样一来,弄得没有一个定相。

  

  “佛所以对四相说无相的原因,是为了这四相是假定的符号,没有真实性,让人不要执着在上面为它所缠缚!因为有执着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好丑;有好丑就有憎爱;有憎爱就有烦恼。世间人的烦恼,就是为了他的‘我执’和‘法执’太深的缘故。有了烦恼就能遮障一切,如烦恼障,障人的般若德;业障,障人的解脱德;报障,障人的法身德。推源其始,都是因为在‘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起执着。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都是随说随扫,就恐怕人在一些名句文上起执着。

  

  “殊不知名句文都是假立的,没有定相,也没有真实的意义存在。所谓:‘名无名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拿普通人所执定的‘我’来说,我以主宰为义,如果好事当前‘我’欢喜,坏事当前‘我’愤怒;生法当前‘我’生,灭法当前‘我’灭,这是自己一点也作不了主,失去‘我’的真实意义。

  

  “再进一步说,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习惯,给自己起一个名字叫‘我’。如果到了英国,称自己称什么呢?到了德国称自己称什么?到了法国,称自己又称什么?乃至到其他各国,恐怕对于自己,各国有各国不同的称呼。同是一个‘我’,而所称呼各有不同。这就是因为一切法无定相,在无定相中,因性空缘起,还给它立一个假名假相。假相即非真相;非真相,即非实有相;非实有相,本性空寂,即无相。所以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缘起性空) 。一切法虽然有相,而是假相,假相即非实有相;明白非实有相,即不着于相;不着于相,即无烦恼,无烦恼才得解脱。佛法的真实意义,就是让人破执迷,得解脱” 。

  

  我把这四相的意思给他略略说完了,他很赞成。他说:

  

  “你说得很对!佛法和哲学相似,哲学亦讲假定。例如说:人即非人,人是假立的代名词,用以和非人作区别。”

  

  几个人在一块谈了半天,他们都很欢喜,末了我又领他们到流通处请几部经,送他们走了。




 3.讲经去来

在万寿寺一连办了三年学,当了三年法师,好坏不说,总算没有半途而废。最初一开学,先讲《佛遗教经》,次讲《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第二年讲《金刚经》《弥陀经》《地藏经》。第三年讲《楞严经》《教观纲宗》《心经》《始终心要》等。因为万寿寺每年还应酬经忏,耽误时间很多。三年之中,共讲了十种经,还抽暇写成了一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义疏》在天津出版。

  

  平常除在学校讲课外,每到寒暑假期间,还应人之邀到外埠去讲经。

  

  一九二一年暑假,到海城宣讲堂讲《弥陀经》,从海城又去虎獐屯讲堂,讲《金刚经》。在这里收了不少皈依弟子。到了寒假,又第二次去海城讲《金刚经》《心经》。

  

  一九二二年正月初二日,由奉天赴哈尔滨,起建极乐寺讲堂,在那里讲一部《弥陀经》,正月底回奉天开学。到了暑假,应沈阳国际公司之请,讲《大乘起信论》。接着又去长春应吉黑慈善联合会之邀,讲《金刚经》,为建修长春般若寺之缘起。七月底回奉天开学。到了寒假,又去营口宣讲堂,讲《金刚经》,并商议建修楞严寺大殿的事,腊月底回万寿寺过年。

  

  一九二三年正月开学,暑假去哈尔滨,启建盂兰法会,讲《地藏经》《弥陀经》。回来时,经过张家湾(今改名德惠县),在慈善会宣讲《弥陀经》,为建筑弥陀寺之起因。七月底,回奉天开学。至寒假,在万寿寺佛学院讲经三年圆满,当时早已有约会,十一月即去哈尔滨,讲《楞严经》,并受佛教会朱将军(子桥)开会欢迎,主持修建极乐寺。在这三年之中,除为讲经奔走,就是为修庙忙碌,最初发起修庙是营口楞严寺,其次是哈尔滨极乐寺,再其次是长春般若寺。这三个庙,都已发起动工。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楞严经》




- 未完待续 -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

开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网站

http://www.wybuddhist.com 

•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 脸书账号

www.facebook.com/wybs2011

• 联系我们

wybuddhis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