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06月21日晚,受北京大学的邀请,老师应邀来到该所进行主题为《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的讲座。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为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思想,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之一。
说到人际关系的雾霾,其主要的成因,说到底还是人们的自私。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我们这个时代的科技确实有所成就,可是从另一方面看,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对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的破坏也是前所未有的。过度开发有限的矿产资源、制造各种各样的商品....种种对环境的破坏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些行为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许许多多危害。这需要我们人类从自身出发去关注和反思。表面上看,人们穿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漂亮、精致和华美的衣服,吃着和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的美食,可是,我们的人心是否也同样有提升呢?这是值得观察的。其实“关系”两个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陌生的。我们其实就生存在关系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生命,就是关系组合。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有了和父母的关系;待稍微长大,就有了和老师、同学的关系;等步入社会,就有了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与大自然、社会、动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对每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处理得好,你可以称为是一个成功人。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跟上上下下关系都很好,那他是非常成功的;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以及身边人的关系都处理得好,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当我们走入社会后亦是如此。我们会感觉到,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和价值的差异。在西方人的理解范围内,所谓的关系,不能超越道德、 规则、法律,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表面上,这种 做法死板、机械化,甚至有点冷酷,但实际上,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变化?也值得仔细观察。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社会中当然需要关系的存在,特别是我们熟悉的很多人,想在短时间内通过搞关系得到最大的成功,但所谓的“成功”还可以依靠什么途径来获得?这是需要我们用更大格局去思考的。实际上,世间人的人际关系背后,有一个秘密。这个秘密也许很多人还没能发现,那就是因缘。从数学上讲,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概率”,从佛学角度讲,叫做“因缘”或是“缘分”。而这种种缘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我在这里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今生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不一定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在其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因缘。如果不明白这种因缘,那在今生遇到的一切,都可能让你难以面对,甚至会觉得社会、同事、家人对自己不公平,有非常多的抱怨、怨恨。而这个原因就是:任何一件事情的背后,都有复杂的因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其中之一。人际关系之间的善恶因缘,是未做不遇——如果往昔你没有造过,即生就不会遇到相应的情境。有时候需要想一想,我们人生中也有类似的场景。 我遇到的有些大学生和老师他们的智慧、才华都非常不错,可是不被他人认可和接受,原因是什么呢?就是 没有与对方结过善缘。“未结法缘,先结人缘”,我们今生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来广结善缘,这种做法不管在今生有没有成熟果报,对来世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没有这样结善缘,即使是很了不起的学者,此生也不一定有多少作为。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访,经过一座古庙时感到特别口渴,一位不相识的农夫把自己的热茶给了他,这令朱元璋非常感动。他随即询问这位农夫的名字,回去后立刻赏赐农夫当了县令。有个和农夫同村的秀才,得知后特别不满,写了两句诗贴在庙门口:“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意思是,我这个秀才苦读十年,都还没有考取功名,那农夫竟然能凭借一杯茶换取一个县令,真是没有天理。后来,朱元璋又一次出巡,途经这座古庙时,看到了这两句诗,笑着在诗后续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同样,有些人在工作中,一直想被提拔却没机会。我问过周围的一些领导:“你现在有什么想法?"对方答道:“没什么别的想法,就想赚钱,就想升官,但一直不顺利。”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原因:除了“命”中注定的因缘之外,还要看这个因缘是否成熟,有没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其实这很容易理解,你看刚才那位农民,由于因缘成熟时给了朱元璋一杯茶,以此就触动朱元璋封他做官。如果没有这个因缘,那么他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即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因此,如果遇到一位提拔你的领导,或是任何帮助你的人,说明你的因缘成熟了。“因”在你自己身上,“缘”是在别人身上,只有因和缘积聚了,做事才非常容易成功。人与人之间是有特殊因缘的,有些人你见第一面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不同于其他人;而有些人你却非常不喜欢,感觉很不舒服,这都是你们之间因缘的深浅、好坏等诸多因素所致。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中国人去澳洲旅游时随地大小便,结果被警察抓了。我们这里十月国庆期间,旅游者随地吐痰和随地大小便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甚至一些人到了宗教场所,也做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 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其实还是需要我们大家在道德、人格上进一步提升。尤其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升道德观念,包括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人格修养。这些对年轻人来讲,比获取知识技能更为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学生只是很单纯地在学校获取一些知识技能,拿到名校的文凭就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一定会被社会认可。但是当这些学生 到社会上屡屡碰壁,工作不断频繁更换,最终感受到:自己虽有名校的文凭,但实际上也不一定能得到社会认可。为此内心会感到迷茫而患上抑郁症,甚至有些极 端的人选择自杀,这样的现象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因此,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出发,实际上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们知道怎样面对痛苦、怎么样搞好人际关系。第一种,由于每个人前世今生的因缘不同,因此和其他人的关系也不同。比如说,有些人与别人刚开始关系非常融洽,但之后就慢慢褪色乃至变色。现在很多年轻人在感情上、家庭上就有类似情况。还有一种,双方刚开始是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但因为关系的“无常”,使得大家慢慢变得亲热起来。再有一种情况,由于前世没有因缘的纠缠,今生中你再怎么想讨好对方,都无法增进关系的密切度。四摄的含义是:爱语、布施、利行和同事。四摄对我们人际关系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是网络信息的时代,可能很多人觉得:只要把别人错误、不好的地方暴露出来进行谩骂、指责,这是很大快人心的。实际上,这种行为恰恰是非常不好的。 现在有些人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辱骂、痛斥别人,这会结下不善的因缘,以至于影响今后乃至下世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的一些领导层、管理层,在和下属沟通谈话时,尽可能不要拍桌子,不要处处利用自己的权力而大骂别人,这样的果报非常可怕。我们最好能用慈悲心、爱心、柔软心,去说些启发他人的语言,这就叫做爱语。爱语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当你在不同的场合中,用自己的表情、微笑或肢体来表达善意以及利他的行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爱语的诠释。我们在不同场合中,应该用爱心和别人交流。在付出自己的爱心时,暂时不一定有明显的回报,但从长远来看,它已在你的阿赖耶上深深种下一个善因缘的种子,而当这种善的力量逐渐成熟,便会随之发芽、开花,并最终结果。 因此,希望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今后不管对父母、孩子、同事或其他人,虽然有时候会克制不住说些粗暴、刺耳的语言,但还是要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这样的交流方式,这对个人的心态调整、人际关系处理都会有所帮助。使用爱语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现在一些父母养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用暴力的言语来教训孩子。但是这样的孩子,由于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待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周围的人。这种暴力的延续,会直接或间接带来更深的痛苦。布施,就是要学会付出和给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 “我要获得”,但要获得的前提,却是“我要付出”。也许这种付出暂时不一定有好的果报,但实际上,这种举动是很有意义的。这个社会,的确需要很多无条件或自愿为他人付出的人。我们常说“舍就是得,不舍就不得”。大家都知道,现在整个社会显得比较冷漠,也经常会有做慈善、做好事的人受到欺负,而那些干坏事的途径和资源却顺手拈来,非常丰富。表而上看这种现象很正常,但实际上这是很可悲的。因此,我们不管对熟悉的人也好、不熟悉的人也好,都应该尽量给予,而非一味索取。当然,给予的东西,不一定是指物质和钱财,更多应该是精神层面上的,比如自己对别人的成功、快乐非常欢喜,这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给予。如果我们能长期 这样随喜他人,内心生起这样的欢喜心,给予别人快乐的心态慢慢成熟后,自己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面对、轻松化解,并保持快乐的心态。就是要尽量利益他人,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去饶益每一个生命个体。前段时间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短视频,那是在俄罗斯,有位老人要过马路,开车的司机都很自觉地把车停下来,有个车主还主动下车把老人扶到马路对面,而等待着的车主也十分有耐心。这看似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却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也体现了人们的利他心。然而,现在有些人的行为却截然相反,比如街 上红灯还未灭,就开车迫不及待地闯过去,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和动物根本不放在眼里。 正因为人们有这种自私的心态,未来果报是相当严重的,而且人类最后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为什么这几年我们的环境一直在遭到破坏,包括现在雾霾天气的产生,都是人类自私自利的心所导致。如果我们能多些利他心,就会为子孙后代考虑,为周围的人考虑,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考虑,如果是这样,雾霾也不至于在原本蔚蓝的天空出现。 直到现在,我们人类社会还是极度自私、极度自我,这个果报也是人类自己必须要承受的。因此,利他之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以利他的行为去取代自私、自我。同事,就是以身作则的意思。作为老师或者学生,这些都要自己真正去做,去善待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影响到他人。下面还有一个窍诀,也是我很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 “自他交换”。自他交换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试着如是思维:“把我的快乐给他人,他人的痛苦由我代受。”表面上看,这只是心里的一种想法,但实际上,它是自己获得快乐的最好捷径和窍诀。我们常常也会这样:和自己关系不太好的人,如果遭遇一点点倒霉的事,就会觉得非常欢喜、开心。这种心态其实非常不好,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自私,心胸狭窄、冷漠,而自己本身也会感受一定程度的痛苦。所以 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要努力改过来。 怎么改过来呢?对于关系不好的人,把他观想在自己的前方,真切希望对方能快乐、顺利,自己的一切美好愿意毫无条件地给予对方,对方的痛苦由自己心甘情愿地承受。当然,刚开始尝试这一做法时,可能会觉得有点难,但我们的心是可以被调伏和转变的,久而久之,越串习会越自然。如果你慢慢试着这么做,就会明显发现,你的心态和以往完全不同,你能处理好人生中的任何关系,也会变得无忧无恼。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关系不好、因缘不好的,但是,当面对这些不好的对境时,你要慈悲地把自己的一切善根、一切美好回向给对方。概而言之,我想给大家总结一下,“走出人际关系的雾霾”最关键是要靠自己,要尽量放下自私自利的心态。现在很多人认为,具备强大的自我是成功的保证,但这样的意识也会慢慢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贪心、嗔心、傲慢、嫉妒等诸多烦恼,会直接或间接损害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尽量缩小自我意识,减少我执,了知空性的道理,就会逐渐意识到,利他法门是如此智慧!当我们说话也好、做事也好,如果常有利他心,那在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会活得自由自在、开心快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心时常动摇不定,很多事情会半途而废。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今天在这个部门,明天在那个部门,短暂的人生没有一个落脚点,始 终漂泊不定,这是非常可怜的。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 我们要用智慧去观察,一旦决定要做,就用一种坚定的心、稳定的心好好往前走。 懒惰的人会与诸多良机失之交臂。不管是当学生、 老师,还是在人生哪个阶段,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学习对我们各方面起着提升作用。不管你是学宗教还是学世间知识,这些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看你学的这些对人生是否有意义。 各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缺少。有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把所学的知识全部丢弃,其实,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精神我觉得很重要。当今社会关系特别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虽然频繁,但变得越来越淡漠。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经常受到各种冲击和刺激,若没有宽容心,就会斤斤计较,很多事情变成自讨苦吃。当你具备了宽容之心,会坦然地面对任何事情,不管结果是否成功,心态也会比较积极。 作为有智慧的人,不该为小事感到闹心、烦恼,这会导致自己连基本的生存都丧失勇气。尤其是像你们这样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如果变得如此,的确非常可惜。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就如过眼云烟,不要特别去在意。事情该发生的时候会发生,不该发生的就不发生,并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的,因为里面牵涉到因果、 因缘等诸多因素。所以我们不要十分在意自己的得与失,那真的不重要。拥有这样的一种宽容心态,才会让我们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利他心在我们人生中是极为宝贵的。如果没有它,人类社会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可怕的群体。正因为我们是人,区别于动物,所以,除了生存以外,对周围的环境、人类,乃至我们的朋友——动物要有善待的责任心。有了这么一颗利他心,无论你接触什么样的人,都能令其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好不要有敌人。少一些敌人,多一些朋友,那么在人生中是十分美好的。
注:相关景点介绍,引自“百度百科”词条和网页,图片来自“WPS”侵权即删。


旅游打卡:
1、阅读后留言写出自己的心灵感受或者智慧分享,连续打卡10个地方以上,同时被选中精选留言者,送出一份精美礼物;2、根据老师的智慧雨露,分享一篇文章,经采用,送出一份珍贵礼物,可以发到邮箱:qiuxuezuji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