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04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04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ZMR53Za9A1Cr_qhf75K-w

提取码:oba9


      档案编号B05104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宝髻国王布施顶髻的公案


(一)学习公案的方式


1、不能当作传说

宝髻国王是佛陀的因地,他布施身体的经历,实实在在发生过,我们不能看成一种传说。


2、用佛陀因地的公案对比自身

(1)在三宝前发过愿,但很多人连愿菩提心都没有。

(2)愿菩提心:一个人真有愿菩提心的话,至少要做到自他交换和自他平等,我们做到这个还很困难,但还是要尽心尽力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3)要模仿佛陀。一方面要观空性,另一方面就是修大乘菩提心,以此来舍弃我执。


二)宝髻国王布施顶髻的公案


1、公案内容

A、国王布施自己的血肉给帝释天

宝髻国王在广行供施时,帝释天想观察其意乐,变成罗刹,向国王乞讨血肉,国王不愿杀害众生,便供养自己的血肉给他,帝释天欢喜地降下甘露将国王的身体恢复如初。

B、国王将妙山宝象赐给了辅佐自己的大臣梵车

C、国王将王妃和王子布施给玛热贼仙人

玛热贼仙人的弟子向国王讨要王妃和王子以服侍年迈的上师,国王应允了。

D、国王布施宝髻给难忍国王

a、宝髻国王的宝象已经赐予婆罗门,但难忍国王强行索取,并以武力要挟,宝髻国王为了众生不愿发动战争,于是离开皇宫,到林间过寂静的修行生活。

b、难忍国王国家发生了瘟疫与饥荒后,派人向宝髻国王讨要宝髻来救助,宝髻国王无有丝毫自私自利之心布施了宝髻,且无有任何后悔之心,后依靠其谛实语使自己的身体复原。


2、公案启示

(1)要对佛陀因地布施身肉的公案生起信心

A、公案很多

a、《释迦谱》:地神持七宝瓶满中莲华从地踊出,而语魔言:“菩萨昔以头目髓脑以施于人,所出之血浸润大地,国城妻子象马珍宝,而用布施不可称计,为求无上正真之道。”

b、《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往昔佛陀是现义太子时,布施过自己的鲜血;是莲花王太子时,布施过自己的骨髓;是月明王时,布施过自己的眼睛等。

B、发心清净、不求回报

《文殊师利问经》:“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

(1)教诫应行

A、佛教徒遇事想一想佛陀因地的选择

a、和自己耽著的感情相比,佛陀唯一考虑利益众生

(a)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别人的请求,应该怎么处理,自己要好好想一想。“如果佛陀在因地时,看到这样一个可怜的众生,应该不会拒绝的。”

(b)佛陀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布施自己的顶髻给怨敌),真的非常难以想象,我们要好好思维一下。

b、要发愿随学佛陀

学菩提心时,也应该想到:“完全像佛陀这样布施,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但既然已发了愿菩提心,就要尽量把别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哪怕我在临死时,有一刻能利益众生的善念,这也是非常好的!”

B、次第修学

a、理

人身难得、依止善知识、皈依、发菩提心、忏悔等基础若能打牢,上面的修学就会易如反掌。

b、教

《华严经》:“如是次第修,渐具诸佛法,如先立基堵,而后造宫室。”

要信受佛陀的教诲:《佛说转女身经》中说:“若有众生,不信如来诚谛之言,此人长夜受大苦恼。”

c、上师的经验

我(大恩上师)通过多年研究、修学佛法,并结合自身少许的经验,确实认识到,只有次第、系统地闻思修行,才能真正品尝到佛教内在的深美法味,这样对自他都非常有利!


参考资料:《前行广释》第一百零四课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5104-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宝髻国王布施公案要点分析


(一)满足众生的索取是否会助长贪心使其堕落?


虽然对方可能会因此造下恶业,但因为与菩萨结缘,被菩萨的大悲菩提心摄受,很快可以从轮回中解脱。

综合考虑,虽然对方可能暂时受到伤害,但菩萨还是会布施,因为利益远远大于伤害。


(二)为满足一个众生布施生命是否损害了其他眷属的利益?


1、总述布施的利益

国王的眷属众多,所有亲人、百姓等都是需要利益的对境,但有时为了他人的利益,显现上也会伤害眷属的利益。当菩萨修行到一定的时候,需要一种超出当前修行比较极端的方法,比如布施自己的头,将自己的境界一下提升到很高的状态。从长远来看,菩萨修行圆满成就正等觉的佛果后,可以用正法对一切众生做更深远广大的饶益,使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时间缩短。


2、为什么要布施妻子儿女?

(1)愿力成熟

昔日燃灯佛出世时,佛陀为一婆罗门子,其妻为一婆罗门女,手拿七朵莲花叫卖,婆罗门子买了五朵,婆罗门女将另外两朵一并赠送。两人一起供养燃灯佛后婆罗门女发愿生生世世做婆罗门子的妻子,且不会为其布施制造违缘。愿力成熟后,他们在很多生世做夫妻并一起行利他事业。

(2)时代背景

当时的社会观念,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儿女都属于他的财物,有权力供养布施。王妃和王子从小就受这种教育,也不会去抵抗。大家都认为父母不能布施,佛陀因地的公案从来没有布施过父母,但自己的身体、血肉,布施的特别多,子女、妻儿少一点。这样同样也能令他们积累资粮。

如果是现在的中国,环境不允许,菩萨绝对不会这样做。布施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当中,不违背法律、道德观念的前提之下,能够做的布施、供养都做了。

 

(三)宝髻国王是初地菩萨吗?


1、从示现疼痛的角度分析

加行道菩萨可以通过悲心来布施身体,如果感到痛苦难忍,可以观想地狱有情的痛苦而生起悲心,这样就可以忍受了。真正初地以上的菩萨布施身肉时,不会起分别念,不会感受痛苦,甚至于还有乐受。此处也可能是初地菩萨的一种示现。


2、从谛实语的角度分析

真实来讲谛实语要初地以上的菩萨最灵验,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恢复自己的身体。但如果悲心很强烈,接近登地的时候也会有一定谛实语的能力。


(四)家人未度何以度众生?

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家人无法度化而感到沮丧,更觉得无法度化其他众生,其实度化众生要看与众生的因缘和众生善根是否成熟等诸多因缘。有些人虽然不是亲属,但善根成熟,一说就听。有些人有成为家人的业缘,但善根什么时候成熟也不确定。高僧大德们也有这样的,家人都不相信,但其他人对他很有信心,因此度化了无量的众生。如果家人暂时无法度化甚至显现上对修行有障碍,可能也会远离。发心若真是利他,则可成办众生长远的利益。


(五)布施身体你需要了解的

1、布施时如何发心?

没有吝啬心、贪心、傲慢心,不求任何回报和来世的安乐,为众生心甘情愿地舍弃自己的一切。


2、保护身体和布施身体不矛盾

(1)利他角度

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

(2)修行角度

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生病时通过吃药来治疗它,但目的是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

我们作为凡夫人,还没有达到把身体布施给众生的境界。但可以在心里观想,发愿将来有能力时,一定要把身体、受用、善根全部进行布施。


3、布施身体的真实利益

(1)断除我执

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受用,矛盾和痛苦的来源就是执著,修持大乘法门的人必须要断除相续中的这些执著,对哪个事物比较贪执,就一定要放弃。若能把所执著的东西,如财产身体统统舍弃,以后纵然遇到违缘和痛苦,也不会有什么伤心的,因为这些东西已经不是我的,早就布施给众生了,心里就很舒服了。

(2)现见心性

若通过大乘的对治方法来修炼,舍弃了里里外外一切事物的执著,心的光明本体自然而然就会显露出来。


自轻他重修法


一)斩断我执令菩提心不退失的方法


1、以世俗菩提心压制

起初,反复修行抉择世俗菩提心,以方便斩断我执。通过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的途径,依靠方便来断掉自私自利的分别念。


2、以胜义菩提心根除

然后,要着重修炼胜义菩提心,凭借依靠方便的方便生证悟胜义的智慧把我执斩草除根。作为一个修行人,毕生当中的实修法仅此菩提心就已足够。


(二)修行难点


刚开始修时,偶尔会有自轻他重的愿望,或心血来潮地作一些虚伪的观想,但一想到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就会临阵脱逃、退缩不前。此时,就应当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将隐藏起来的自私心、贪欲心都彻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它们无地自容,然后继续修持。


(三)难行要行


即使心里如昙花一现般地生起一刹那自轻他重的想法,也是不可多得的福报,顷刻就可以积累无量资粮、清净无量的罪业。虽然很难,我们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令其生起。生起也需要因缘,勉强是没用的,要以知母、念恩、报恩等为基础再再串习。


《饶益有情九观察》——观察布施的利害


(一)财布施


财布施是佛陀针对在家人而言的,佛陀要求出家人主要以法布施为主,财布施可以不做。


1、对自他无伤害时的情况

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穷人索取钱财,布施五块、十块钱,不会对自己构成什么伤害,对闻、思、修也没有影响,此时应该毫不犹豫地布施。布施之后,如果有能力、有办法,条件也比较成熟,就要想方设法让对方学佛行善,相信因果。


2、对他众利益不大,对自己闻思修、生命造成违缘的情况

原则上可以不给。假如有可能的话,也可以布施一点点,然后让他到别处去向某某人要。

(1)从自己的角度讲

一个山上的修行者,本来就没有多少粮食,若把仅有的一点布施出去,自己就只能下山去化缘,对闻思修造成违缘;或者布施后化不到缘等等,这种情况很少见,也可以选择不布施。

2)从他人的角度讲

布施给他一点东西,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没有太大的利益,这样就可以选择放弃。


3、对他众有利、对自己有伤害的情况

此时可将物品一分为二,一半自己留下来,一半做布施。


(二)身体布施


1、特例

资粮道、加行道的凡夫菩萨有悲心特别强烈,布施后也不后悔的特例。


2、凡夫

身体布施的时机还不成熟,会对修行造成违缘,可以在内心做身体布施。

(1)如古萨里修法

通过观想、回向,将自己的身体上供下施。

(2)或发愿布施

“尽管我今天还没有真正达到布施身体的境界,还不具备这样的勇气,但是,我愿意不久的将来能有能力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众生。”

譬如:如果有一天世上出现了严重的流行性瘟疫,只有一种特殊动物的肉才能治愈此病,否则全世界多数人都会死掉,愿我在当时能够成为这个动物,以我的身体、血肉遣除众生的痛苦,治愈众生的疾病!每天都要这样发愿非常重要!


(三)法布施


1、时机必须成熟

行持法布施应对自己的禅定、修行没有损坏,也遇到充满信心、非常愿意听这个法、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尽力做法布施,而且越多越好。


2、对他众有利对自己有损失

对自己的禅定、修行只有一点损失,但却有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就应该做法布施。


3、对自己有损失也没有成熟时机  

如果法布施成为修行的违缘,也没有根机比较成熟的求法者,对佛法没兴趣或并不希求解脱,就算讲法也没有多大利益,就不做法布施。

譬如:闭关专修禅定时,不要说世间的事情,就算出世间方面的讲经、说法、磕头等任何其他事情,都会变成禅定的违缘,所以都不能做,必须专心专意修持。


4、对自己没损失但没有成熟时机

虽然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影响,但听者不但对佛法没信心没兴致,还会在听法后制造各种违缘,甚至故意无中生有地找寻这个法或者某个论典的缺点,以达到观过诽谤的动机,虽然佛法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缺陷与漏洞,但此时也应选择不做法布施。


5、有严重过失的讲法

(1)不清净心讲法

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懂装懂地讲法,非但不是法布施,对自他没有利益,反而有非常严重的过失。

2)吝啬心不讲法

有能力讲法,却因为对法有吝啬心,不希望别人了解修法的窍诀而不愿意讲,也有很大的过失。

(3)因懒惰不讲法

或尽管没有如此罪恶的动机,却因为懒惰而随随便便不讲,错过了许多讲法的机会,也有很大过失。 

如果在自他两方面条件都具备,且杜绝了上述过失的情况下做法布施,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四)无畏布施


1、对自他无伤害

无畏布施范围比较广,不仅仅是放生。若对自己和他众没有伤害,即使自己能力很小,也仍然要尽力去做可怜众生的怙主!


2、对众生没太大利益,对自己有很大伤害

此时虽然有能力做无畏布施,但也可以不做。


3、对众生有很大利益,对自己有一些伤害

一定要做。


4、自己的伤害和众生的利益轻重同等

大乘修行人还是要义不容辞地去做。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前行广释生西法师辅导》、《入行论讲记》、《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5104-定解B13-006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04课讲记脉络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