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菩萨七地的境界 返回

菩萨七地的境界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1-11-21


分巨商家居安防







菩萨七地的境界

世俗二乘行,久修道已明,

相无功用满,最后称远行。


第七地:经过从一地到七地的长时修持,小乘的声闻和缘觉二乘的修行成果已经包含于其中。人我和法我当中的人我相此时已经彻底断除,修行的功夫已经圆满抵达最后的境界,所以称为远行地


按显宗的说法,最上等根基的人也要三个无数大劫(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凡夫的资粮道和加行道,需要一个无数大劫;从一地到七地,又需要一个无数大劫;从八地到成佛之间,还需要一个无数大劫。按显宗的观点,菩萨当初发心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为了众生成佛,即使经历再漫长、再坎坷的路程,也一定要把它完成,因此,显宗的成佛,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证悟第一地以后,因为内心获得了自在,只要想成佛,七天之内就可以成佛。


此处的“道”,是指小乘声闻道和缘觉道的见道与修道。


为什么到了七地才包含呢?因为一地的时候虽然证悟了人无我,但还有我执和烦恼,这些烦恼障对无我的证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而要得到阿罗汉的果位,需要彻底断除烦恼障。菩萨到了七地的时候,才能彻底地断除烦恼障,因此才说七地菩萨圆满了小乘的道。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修行的功夫已经圆满,已经抵达最后的境界,那八地、九地就不需下功夫了吗?


这里的“功用满”,是指菩萨七地的时候,已经彻底断除了小乘阿罗汉之所断,证悟了阿罗汉之所证,并不是指大乘佛教本身的功用已经圆满。大乘修行的功夫,要在第十一地的时候才会圆满,之前是不会圆满的。“最后”也不是指大乘佛教修道的最后,而是小乘佛教的最后。




——慧灯之光:《赞法界颂》略释




菩萨二地至六地的境界
菩萨初地的境界
一切法的基础——慈悲心
证悟小乘果位的人,是不会与大乘争论的


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com

慧灯之光公众号 : HDZGGW

新浪微博: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