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入行论》是开显如来藏实相的殊胜窍诀!
问答:《入行论》是开显如来藏实相的殊胜窍诀!
同学问:顶礼法师!入行论仅仅是提供对治烦恼的方法吗?
法师答:《入菩萨行论》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庸俗的、自私自利的心,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产生殊胜菩提心的殊胜窍诀。
生起殊胜的菩提心、修菩萨道,其实也是帮助我们获得最究竟觉悟的最直接的方式和修法。每一个众生都具有佛性,其实都是佛,怎么做才能够让我们的佛性得以开显,获得相续中本具的佛功德呢?就是要修持菩萨道,去除相续中所有障蔽如来藏、障蔽佛性的障碍。这些障碍就是执著世间八法、自私自利,或耽著于二取等的分别念,可以通过修菩提心的方式完全地予以遣除。
通过修持世俗菩提心,我们可以完全地消灭贪著世间八法和自私自利的念头;通过修持胜义菩提心,我们可以远离二取、三轮的分别念。
如果这些分别念及由其而产生的种种习气,通过世俗、胜义的菩萨道修法都消除之后,本具的光明如来藏的佛性就可以完全地呈现。所以说菩提心、菩萨道的修法,就是帮助我们开显究竟如来藏、究竟实相的殊胜方便。
通过我们不断地观修菩提心、遣除自私自利等等的作意,便可一步步地靠近最为究竟的实相本体。因此,《入菩萨行论》既是开显究竟如来藏实相的殊胜窍诀,也是我们修持菩萨道、修菩提心的殊胜窍诀。
学习这些殊胜窍诀之后,我们在修行、生活中,遇到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以殊胜的智慧来对治。但是,有些道友仅仅将《入菩萨行论》或者《安忍品》等窍诀,当作对治人生的痛苦、失意等烦恼的方法,觉得如果学习了佛法,自己内心的忧伤就会减少,凡事就能看得开,痛苦也可以降到很低,然而这些只是修菩萨道过程的一部分,最多只是一种附加的功德和利益。
《入菩萨行论》最直接、最究竟的利益,是直指我们的心性和如来藏的本身,最究竟的目的,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遣除障碍,现前正等正觉的佛果。帮助我们解决生活或者修行中的问题,只是暂时的、附带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分清楚,不要将暂时的作用当成学习佛法的终极目的。要铭记我们修习佛法最究竟的目的是为了利益有情而获得正等正觉的佛果,生活中的苦、乐都是修行路上必须要经历的事情罢了,遇到或者遇不到这些问题对于究竟的大觉而言不是很重要。最关键的是怎么样利益有情,怎么样现前我们相续中本具的佛性。如果抓住并趋向于这个究竟且深远的目标,具备了这种了知实相的智慧,那么世间很多苦乐悲欢的事情,我们就完全可以看破、放下。
-------入行论 法义摘录-------
颂词: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颂义: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多生累劫中深深地思维、观察,发现唯有菩提心对众生最有利益,依靠它,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思维者是谁呢?圆满照见万法实相、宣说真实语的佛陀。断证圆满,佛陀是唯一的量士夫。
时间是多久呢?多生累劫,而不是一天、两天,一辈子、两辈子。有些科学家用几年或几十年绞尽脑汁发明了一个产品,就认为非常了不起,但是佛不是几年、几十年,也不是几百年、几千年,而是多生累劫一直都在思维。
思维的方式:深深思维、再三观察。
思维的结果:此觉心最饶益。众生由于无明,深陷轮回非常可怜,唯有菩提心才能将他们从轮回的苦苦、行苦、变苦等痛苦中彻底救度出来,获得永远快乐的佛果。
没有菩提心不肯能获证佛果:从释迦牟尼的佛教法开始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来,不管是学显宗、密宗,还是汉传、藏传、南传佛教的修行者,依靠菩提心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果位的有多少个呢?可以说根本数不清。那么,没有依靠菩提心而得成就的有没有呢?绝对没有。
颂词: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颂义:菩提心是心中东升之明月,能息除烦恼障的燥热;它是璀璨的丽日,能驱尽所知障的阴霾。
这里用太阳和月亮为喻来宣说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大悲力量方面---月轮象征着菩提心的大悲力量,它能消除烦恼障;述菩提心的智慧方面---以日轮象征菩提心的一切智智,它能彻底灭尽所知障。
广释内容摘录:烦恼障与所知障是我们成佛路上两大障难,而依菩提心能彻底铲除此二障。有些人对菩提心不太了解,将慈悲心认成为菩提心,这是不全面的,菩提心包括大慈大悲心与彻底圆满的智慧。前面一直强调世俗菩提心,此心真实生起后,胜义菩提心便会顺此心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在菩提心中,大慈大悲与大智慧不可分割,是不二双运。悲智无别的菩提心在我们相续中生起后,就自然地遣除无明烦恼痴暗,断除人我执和法我执。这是修行的最关键之处,因为一切众生流转轮回,感受痛苦的根因即是我执。相续中若能生起菩提心,以菩提心圆满、强大的力量,便能顺利地从根本上消除一切毫无意义的痛苦,也即烦恼障,再进一步,也能除尽无明痴暗之所知障。
补充:什么是 烦恼障、所知障?
《宝性论》云:“三轮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所知障,悭等虚妄分别心,承许彼为烦恼障。”
对于施者、受者、施等三轮的虚妄分别心,承许是所知障;
六度违品---悭贪、贪欲、嗔恚、懈怠、散乱等的虚妄分别心,承许为烦恼障。
二障的作用:障碍道和果。【障道:以烦恼障障碍清净波罗蜜多;以所知障障碍圆满波罗蜜多】【障果: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生死,所知障主要障碍一切智智。】
烦恼:烦躁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
烦恼的过患:恶心恶业恶趣,恶鬼得便,善神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