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国际佛学网 >> 佛子行 |遇到别人挖苦、诽谤时,该怎么办? 返回

佛子行 |遇到别人挖苦、诽谤时,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 国际佛学网 2019-11-08

佛子行讲记
著:无著菩萨

译讲  索达吉堪布



02
第四节课


辛三、恶名转为道用: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

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有些人不止一次,而是无数次地中伤我,在众人面前说我破戒了,使我的恶名传遍于三千大千世界。此时我该怎么对待呢?不但不能以怨报怨、反唇相讥,而且要以深厚的慈悲心来关爱他,反过来赞叹他的功德。


这一点,恐怕很多人很难做到。自己对他的恩德和帮助相当大,可他不但不报恩,反而无缘无故诽谤自己,使整个世界上的人都知道。有些道友可能是前世的因缘吧,即生中没有害过别人,但别人就喜欢无因诽谤,说得特别难听,使自己在众人当中下不了台,弄得很难堪。这时候一般人都认为:“你应该给我有个交代,因为你的语言让我变成这样。”尤其是刚开始学大乘论典的人,恐怕一开口就是说他的过失。然而作为大乘佛教徒,不但不能斤斤计较,反而要赞叹他的功德,说他的修行或人格如何如何好。若能做到这一点,修行才会非常圆满。
我们应该观察自己,没有遇到别人挖苦、天气也好时,觉得修行非常不错,而一到关键时刻,自己就受不了了,开始用各种语言来诽谤别人。作为凡夫人,尤其是小乘根基者,这种情况非常多,但对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不能这样来对待。


其他教言书里也讲了,不管是赞叹还是利养,统统是世间八法,都应该平息。世俗中有平息世间八法的一些教言,胜义中如《入行论》云:“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诸法都是空性的,怎么会有得失呢?以这些教言来平息各种分别念,是非常有必要的。
辛四、诽谤转为道用: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

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有人若在大庭广众揭露我的过失,这时候不但不记恨,反而要把他看作上师。这一点也比较难做,背后造谣诽谤,很多人都能接受,但在众人集聚的场合中,直截了当地揭露你在某时偷了什么东西,犯了什么戒,行为如何如何不如法等等,恐怕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其实《入行论》中云:“若仅为虚名,失财复丧命。”为了虚名而失毁财富、丧失性命,真的没有意义,阿底峡尊者也说:“闻刺耳语时,当视如谷声。”


现在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当下就无法接受,生起很大的嗔恨心。而我们不应该这样,别人说自己过失时,应把他当作深恩厚德的上师来看。弟子对上师要如何恭敬,学过佛法的人都清楚,所以别人无中生有毁谤你时,不能对他报复,而应该当作最有恩德的人。以前有一首感恩的歌里说,对于给自己制造违缘、伤害自己的人,理当心存感激,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种因缘,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容。一般来讲,名声受到损害,世间人都接受不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别人诽谤我、说我的过失,也是一种殊胜的因缘,我如果一直被人赞叹、崇拜,今生的修行都会毁坏的,诚如寂天菩萨所言:“赞誉令心散,损坏厌离心。”
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受到违缘、不顺是非常好的,别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中说我过失,我都应该有心理准备,明白这些可怜众生如同有精神病的病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接受,怎样疯狂地伤害我,都是情有可原的。毕竟疯狂者无恶不作,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说得出来,但这也是在烦恼催动下的身不由己,他根本没有控制能力。


所以这些人诽谤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噶当派很多大德的殊胜教言。国苍巴大师有十二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饶益作害者,而且这也是释迦西日尊者的四大事业(四大实修法)之一。一般世间人的习惯是,别人害我,我就永远耿耿于怀,说他的过失。可是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这种理念应该转变过来,倘若还是沿袭老观念不改,认为“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亲人”,亲和怨分得非常清楚,这是不合理的。


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将害自己和毁谤自己的人视为最好的亲友。真正的亲人虽对自己好言好语、百般引诱,却阻挡着生生世世的解脱之路,而怨敌的作害能让我们把修行方法用得上,对生生世世是有帮助的。因此,朗日塘巴尊者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选择失败、宁愿吃亏,就是大乘将诽谤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不管谁在大众场合说我的过失,我真能忍受的话,这就是大乘修行人。
然而有些发心人不是这样,今天几个道友说我的过失,彼此有些观点不合,就一直记在心里面,此后跟他合作都不愿配合。这种情况,我也发现过。本来我认为有些人修行应该不错,不会这样,但后来发现他因以前跟别人有过节,心里一直有疙瘩,合作时别人需要配合的地方,他根本不愿意帮助。这种现象经常有,希望不要这样!


以上的教言非常非常深奥。凡夫人不仅这一辈子,生生世世的自我保护都很强,利他心非常薄弱,所以这样的理念一下子适应过来,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就好像在平原生活的人来到高原地区,对气候实在不习惯一样。然而,人什么事情都可以适应,刚开始把怨敌和亲人分得非常鲜明,逐渐逐渐通过学习大乘甚深道理,相信很多人可以转变自己的相续。

(未完待续)
敬摘录《佛子行讲记


猜您还喜欢这些


1.婚姻家庭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1 

2. 真实因果案例: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3.不离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4. 心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5. 金刚经连载系列:公众号后台回复数字

温馨提示:公众号后台,不是留言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