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苦才是人生》三十五 | 朋友身患绝症,可能怎么样用佛法去帮助他呢?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
NO.壹
■
关于慈悲
问:现在网络特别发达,信息也更加公开,可以看到很多不良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应通过网络去揭示这些不公正的现象,以唤醒更多人的正义感,还是把心放在修行上,让自己能以一颗更清净的心,面对周遭的生活?
堪布答: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跟古时候完全不同,跟上个世纪也完全不同。现在任何一件事情传到网上,无数人马上就知道了,所以,网络的力量确实非常强大。我们应在不影响修行的同时,依靠网络这一手段,将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与更多的人分享,哪怕你能帮助一个人,这也非常有意义。
如今很多人特别迷茫、痛苦,人生没有方向和目标,整天都在网上寻找心灵的寄托,结果不但找不到,反而遇到了一些邪师,把自己迅速地引入歧途。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依靠网络来救护他人的智慧或者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没有利他心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但你若是有利他心,在修行基本不受影响的同时,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一些众生。甚至就算修行受到了一点影响,也应把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现在的网络世界,充斥着乌七八糟的负面信息,人心一代一代被染污得不知方向,外在环境也被工业污染得面目全非,连呼吸都没有新鲜的空气。内外都如此不净的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说来世,今生都相当不健康,身体不健康,心理也不健康。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在网络上,尽量弘扬一些正面的传统文化和有利的知识,否则,网络没有被好的思想占据的话,人类的未来确实堪忧。
——
■
NO.贰
■
问:我有一个朋友,现在身患绝症,可能没有多长时间了。他也是刚刚得到这个消息,心里非常难受,没办法接受这个现实。我很希望能帮到他,但也无计可施。请问,怎么样用佛法去帮助他呢?他该如何面对剩下的日子?
堪布答:很多人在接近生命最后一刻时,确实会感到非常悲哀。从世间的角度讲,你再有钱、再有地位,死亡来临时,也不可能让自己多活一天。所以,“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从 17岁起,就把人生的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这也是明白了佛教所讲的“诸行无常”。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别人死了,我不会死。”这无疑是在自欺欺人。要知道,我们的身体特别脆弱,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不会出车祸,明年会不会得癌症。所以,每个人应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平时不要浪费生命,而要好好把握当下,为众生、为社会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若能如此,纵然突然面对死亡,你也不会惊慌失措,有很多的遗憾。
乔布斯年轻时就开始学佛了,他经常思考无常的道理,所以死时可以特别坦然。而你的朋友,不一定是学佛的;即使学了佛,也可能没有真正修过,没有把无常时时挂在心上。因此, 让我现在告诉他一个窍诀,使他马上就有勇气面对死亡,这可能不太现实。
不过,你也可以跟他讲: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永远终结,而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我们的这个身体,只不过是一个“旅馆”,是暂时的一个住所,没有什么好执著的。面对死亡,恐惧没有任何用处,现在最有用的是,应当抓紧时间多做善事,为来世多做一些准备。一方面这样开导他,同时,最好让他多念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圣号。或许依靠三宝的加持, 最终出现奇迹也不好说。我就认识一个大学生,她也得了癌症,后来她放下一切,临死之前一心念佛,结果癌症奇迹般地消失了。所以,有时候心的力量非常神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亡,只不过是迟早而已。假如死到临头才开始信佛,临时抱佛脚, 这不一定能扭转乾坤。所以,希望大家也能以此为戒,对死亡提前要有所准备。古往今来,不少佛教徒在死时特别安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他们平时经常串习、观修。就像一个军人,平时训练有素的话,一旦真正上了战场,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很多本事才用得上。
■
NO.叁
■
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里有一则比喻:往生极乐世界时,对一切都不要贪恋,应像从网中解脱出来的老鹰一样,义无反顾地冲向天空。
■
NO.肆
■
问:在一些寺院的旅游景点,常有卖印《心经》的 T 恤,这些衣服可以穿吗?
堪布答:不可以,有非常大的过失。衣服是用来遮体取暖的,而佛菩萨及经咒是要恭敬顶戴的。佛陀说过:“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将文字印成的《心经》穿在身上当装饰,可能只有不懂因果的人才敢这样做。
如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许多厂家为了赚钱,就琢磨现代人求保佑的心理,投其所好,将佛菩萨像、《心经》、咒轮等做成工艺品,或者印在衣服上。以前也有人供养我印《心经》的杯子、笔筒,这些我都不敢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如果这种趋势不改,以后会不会将《心经》印在裤子上也不好说!
■
NO.伍
■
问:但穿上这种衣服,走在大街上,可以给看到的人种下善根。
堪布答:种善根可以用其他方法,这样做的话,弊大于利。而且,你穿这种衣服,发心是否完全为利他也不一定。
■
NO.陆
■
问:如果有这些衣服或工艺品,应该怎么处理?
堪布答:尽量供在佛堂上,不要自己用。
■
NO.柒
■
问:作为一个世间人,怎么样将世间法与佛法圆融?
堪布答:严格来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许多相违之处,真正要做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 必须要看破世间后的很多东西。
但若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作为一个在家人,也可以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 每天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尽量念诵一些咒语、做一些观想。同时,无论接触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皆应以慈悲心来对待。即使遇到一些坎坷不平,也能以佛教的教言提醒自己,看得比较淡,不要特别执著。这样以后,应该就能做到二者的圆融。
现在也有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尽量兼顾,一方面自己的修行特别好,另一方面,依靠佛教的慈悲教义,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END -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向日葵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