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菩提心|谁赐我无惧? 微笑的佛像 返回

菩提心|谁赐我无惧? 微笑的佛像

文殊密语 2019-08-28

不论在哪里,

佛陀加持你

点击蓝字,开卷有益



 

《入行论》第27课(摘录

 


若惧寻常疾,尚须遵医嘱,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诃责。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五gg




颂词


今日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上师讲记


 



我总有一天是要死亡的,到那时谁能赐予我无惧的心境?怎样才能摆脱死亡的痛苦?如果我必死无疑,为什么现在还心安理得、逍遥自在地度日呢?这么做实在不合理。




每个人的相续中一定要生起强烈的无常观,若能如此,我们才会精进修行,不会像世间人那样得过且过。我有时候想:高僧大德们从小就开始学佛,一直精进地修持,造的恶业又那么少,而我们这些凡夫人,一生中造的恶业那么多,每天也不好好修持,相比之下实在令人感慨。




 



我的寺院里有个78岁的老和尚,每天早上三点钟就起床了,一直坐在那里禅修、念诵;我也认识几位汉地的高僧大德,他们都是早上三四点钟起来,始终保持着这种习惯,从来不到一些城市里去,没有意义的话不说,没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每天都是修持佛法、发菩提心。看看他们,再看看我们,以前造的恶业那么多,现在又不愿意好好修持,整天都在浪费光阴……,相形之下,有时候觉得差距太大了。




我们五蕴假合的身体如同水泡一样,随时都有可能破灭,宗大师曾有这样一个比喻:森林的外面已经着火了,但里面的一群猴子仍在快乐地过生活。实际上我们就是这样,犹如屠宰场里的牦牛、鸡鸭,尽管马上就要被人宰杀,但在自己没死之前,还是觉得特别快乐。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吃喝玩乐上了,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情,除此以外,这个人生虚幻不实,发财也可以、不发财也可以,有名声也可以、没有名声也可以,房子装修也可以、不装修也可以,轿车里放音乐也可以、不放音乐也可以……,反正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多大意义,最有意义的就是要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或者遣除自相续中的烦恼,精进念修金刚萨埵等殊胜法要。



我们做事情也是这样,假如内心真正得到了佛法的利益,怎么样做都不要紧,相反,如果自己一点修行也没有,口头上说得再漂亮也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每个人应当以这种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生活尽量趋入佛法的正轨。




   智诚堪布

辅导




01


 


颂词进一步宣讲寿命无常,需要精进的道理。我们应当思维:究竟有谁能赐我无惧呢?怎么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脱离痛苦呢?倘若没有人能赐我无惧,没有人能够保证我顺利脱苦,为什么现在还如此放逸度日呢?



02



“谁赐我无惧?”:我们平时很放逸,不精进度日,或许相信一些朋友所说的:“不用怕,没事的,死亡还很遥远,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就解脱了。”但是他们能赐予我无惧吗?只是一句空话而已!当时能够麻痹自己,自我安慰,实际上是欺骗自他的一种说法。他根本没有能力赐予你死亡的时候不恐惧,也不可能说你不死你就不死,更不能确保死亡到来时你不会遭受痛苦;或者他根本没有权利说你死亡之后犹如油灯一样,完全就灰飞烟灭了。不是这样的,生命还会延续,只要因缘具足,你的心没有断尽,业没有断尽,一定还会再投生。怎么投生呢?就是跟随业力而定。所以世间朋友的这些语言无法赐予我们无惧。


另外,倘若我财产丰厚能赐予无惧吗?真正观察下来,拥有巨大财富的人还是一样悲惨地死亡,所以财富也不能赐予无惧。那么,高高在上的权力能赐予无惧吗?在世的时候拥有权力,能够呼风唤雨,一呼百应,但当死亡来临,拥有权力的人也没有办法指挥死亡不来。同样,拥有名声也没有任何用处。


所以真正逐一观察的时候,亲友、财富、权力、青春、无病,都没有办法赐予你无有死亡的畏惧,这就说明死亡无可阻挡,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死亡的到来,所以无人能够赐予你不死的无惧。


03


 



“云何定脱苦”:谁能确定你在不修持善法的前提下,能够摆脱死亡的痛苦?没有任何人能够这样保证。生死跟随业因果而转,这是世间的规律,不会随着人的意愿而转移。


然而我们的愿望是什么呢?只要我有钱,就没有痛苦;只要我有很多朋友,就不会痛苦,等等。但依靠这些条件都无法摆脱死亡和死后的恐怖,我们又怎么可能有把握说没有死亡的畏惧,不会有死亡的痛苦呢?


这只是我们内心的愿望而已,实际上谁也没有办法赐予无畏。



04


“倘若必死亡”:我们真正这样观察之后,一定会死亡的,倘若死亡一定会到来,痛苦一定会降临,“为何今安逸?”:为什么现在放逸度日?我们需要认真观察是否有放逸度日的理由。实际上,所谓的理由都只是虚妄的分别念,欺惑自己而已,根本找不到一点真实依据。因为死亡会到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跟随我们的只有业力。



05



进一步分析:业力主要分为两种——善业和恶业。如果带走的是恶业,当然就是堕入地狱等恶道感受痛苦;如果带走的是善业,能够让我们获得安乐和解脱。既然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放弃,同时,善业对我们有利,恶业对我们无利,那么应当如何抉择呢?现在答案就非常清楚了,当下就要忏悔罪业,精进修持善法。


我们依靠世间分别念,财富、地位、名声等是没有办法摆脱痛苦的,死亡一定会降临,所以应当迅速精进。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

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

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

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

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